第20章 心儀之人(1 / 1)

玉殿春 寫手阿星 1712 字 14天前

晏瀾此去更戍,駐地是淮西路的襄州,襄州毗鄰播州,朝廷為防南境的土司們叛亂,往往會選擇在淮西路駐重兵。襄州離帝京千裡之遠,水土與京中迥異,條件也必定十分艱苦,晏清心中的擔心其實大過對晏瀾的生氣。可起初她一直在氣頭上,晏瀾剛到駐地就寫了信回京,她使氣不看,後麵等她氣消了,想看時他竟還真的不給她寫信了。她倒是看過他給父母的信,主要是報平安,關於駐地的艱辛亦或當地的風土倒是隻字不提,想來是怕父母擔心。晏清氣得在心裡又默默將晏瀾罵了無數回,等過了幾日,江惟仁登門,仿佛是知道她心中在彆扭什麼,言語間一直透露著晏瀾在襄州那裡的細節。晏瀾寄給江惟仁的信裡自然不用忌諱什麼,喜憂都報,可其實江惟仁也並不敢全盤都說與晏清知道,撿了些晏瀾在信裡提到的關於襄州的風俗人情和有趣之地說給她聽。其實晏瀾在信裡還說,他到了襄州不久後,就得了濕熱病,好在那邊離劍南路近,劍南以草藥聞名天下,他每日服藥,半月後病症便漸漸消退了。這若是叫晏清知道了,徒添她的擔憂而已。晏瀾給江惟仁的信是最勤的,信裡什麼都說,不光是他的所見所聞,更多的是與他探討南邊的邊防。他離京中遠,對於兵部與樞密院的消息知之甚少,江惟仁回信時便會告之他。因此,連晏閣老也時常在江惟仁這兒問晏瀾的情況。晏清如今與江惟仁熟了,倒也不再見外,每次看到晏瀾給他的書信總是厚厚一封,有時候便有些吃味兒,“晏瀾的性子明明與你相差甚遠,偏偏他卻最將你視為知己。”“我與他的誌趣確實相投,”江惟仁輕歎道,“隻是他能得償所願,我隻能心生羨慕。”晏清好奇地問:“你羨慕他什麼?”“我年少時的誌向也是從軍,當初一心隻愛看兵書,以致於將課業落下,還被夫子責問過。”晏清震驚地看著他,仿佛在看另一個人,若她沒記錯,此人自幼有“神童”之名,十二歲中秀才,一路考中解元,會員,二十歲便進了翰林院,結果他如今對自己說隻愛看兵書……晏清隻能訕訕地問:“那你為何當初不直接參軍?”“因為家貧,”江惟仁毫不避諱地淡淡答,“對寒門子弟而言,科舉便如龍門,我父親一心隻盼著我能考取功名,光宗耀祖。”晏清聽了隻覺心中酸澀,他與晏瀾的誌向雖相似,可晏瀾因為有父親的庇護,有家門的倚仗,不需要他苦讀成才,所以他可以任性,可以一心追逐心中誌向。對江惟仁而言,這一生唯一的選擇便是寒窗苦讀,可就在他中了進士,殿試中榜,聞名天下時,他的父親還來不及分享這份榮耀,便死在了成王府中。當初在江陵,她曾在他眼中看到的那份悲痛,如今憶起,才更覺深切。大虞朝的舊例,每年的冬末便是京察,所謂的京察,便是對京中的官員進行考察。成化十九年冬末的這一次京察,江惟仁成為了甲級首等,在整個京官中都要算最拔尖的。按照吏部慣例,京察中最優等的官員,會率先提拔或外放,以江惟仁如今身為國子監祭酒,想必這一兩年內很可能會被外放,成為一方大員。晏瀾也升了官,襄州衛所的指揮同知,也是正四品的武官了。晏清想,怕是哥哥如今心中更不想回京了,她也知道,等吏部的決議下來,想必江惟仁也要離京赴任去了。她心頭鬱結,江惟仁從她平日的神色裡就能看出來,他有心想哄她開心,可有不大懂到底要怎麼去哄女孩子,更何況晏清作為晏閣老的掌珠,自幼長在錦繡堆裡,什麼都不缺。開春過去便是成化二十年了,到了春日,郡縣的百姓開始忙碌,可帝京中卻比嚴冬還要熱鬨,貴族子弟蹴鞠賽馬,女眷們則賞花分茶,各有各的去處。等到了四月初,還有名揚天下的大相國寺牡丹花節。江惟仁聽晏瀾說過,晏清性子跳脫,自幼就喜歡跟著他溜出府外到京中各地遊玩,尤其是遇到各式盛會或節日,那是一定要去湊熱鬨的。江惟仁自己也見識過,這姑娘膽子大得敢穿著男裝去曲江邊上逛花樓。他自然也記得,那一晚,她一身深色襴袍,襯得一張小臉瑩白如月色,站在石橋邊上,臨水照影,清淩淩如一隻含苞的芙蕖,那時滿江的蓮燈,浮蕩著的點點燈火全倒影在她水光瀲灩的眼中,成了當晚他最無法忘卻的風景。不過出乎江惟仁的意料,當他跟晏清提起相國寺牡丹花節時,她竟是意興闌珊的樣子。晏清倒不是不想去,她看著江惟仁疑惑的眼神,緩緩道:“從前都是晏瀾陪我去的,說是陪我,其實也是他自己愛玩兒,那種時候,京中女眷大多都會去,我還不知道他……”她偏著頭憶起從前,輕輕搖著頭笑道:“他雖然心心念念要從軍報國,可從前跟京中那些個紈絝一般無二,向來喜歡混跡在脂粉堆裡,可臨走也沒真的給我添個嫂嫂。”當初晏家二老不是沒有想著給兒子定門親事,可晏瀾為了從軍跟晏閣老針鋒相對,他們為他物色的人選,晏瀾死活不願,這才蹉跎到了如今。若是晏瀾娶了妻,家中多一個嫂嫂,如今也不至於這麼冷清。晏瀾走了已有小半年了,江惟仁知道晏清嘴上不說,心裡一直記掛著兄長,又是牽掛又是思念。他軟了神色,也放輕了聲音,“這一次晏瀾不在,我陪你去好不好?”晏清一愣,還未答,就聽到江惟仁笑著繼續道:“大名鼎鼎的相國寺牡丹花節,其實我還一次都未去過呢。”見他笑,晏清眼中也多了些明媚,她揚了揚下巴,一臉的驕傲,“成,我帶你去見識見識!”大相國寺並非是尋常寺廟,每逢月初月中月末,都會開放萬姓交易,各式珍奇,無所不有。便是相國寺周圍的那些街巷中,也藏了不少店家,吃食玩好,引人駐足。大相國寺最著名的還不是這個,而是寺內所植的牡丹花。大相國寺自前朝起便是國寺,前朝佛教盛行,尤其是帝京,寺廟廣占民田,三有其一,相國寺便是在那個時候多次擴建,占地逾百畝,為京中之最。當年熙宗滅佛,因相國寺內供奉了熙宗的生母孝仁太後的靈位,故而逃過一劫,及至今朝,京中寺廟多少都已荒蕪,唯獨相國寺依舊鼎盛不絕。多年前,某位主持將後山辟為花田種植牡丹,等到牡丹花期一到,便紛紛移到前寺,供香客觀賞,至此以後變成了舊俗,年年如此。江惟仁當初拔貢入國子監,雖是早早離開了江陵來到京中,可一則整日埋頭苦讀,二來也囊中羞澀,京中遊賞玩樂的地方基本不曾踏足,便是相國寺牡丹花節這樣的盛事也無緣親眼目睹過。晏清就太熟了,兩人乘馬車行至車輅院,她便拉著江惟仁下了車。車輅院離相國寺尚有一段距離,可往年的這一日,相國寺前車馬眾多,堵得水泄不通,若乘車往正門那兒去,十有八九是要被堵在那兒的。車輅院這邊偏僻些,雖然會多走幾步,卻能免去行人的推搡擁擠。江惟仁沒這個經驗,晏清說什麼就是什麼,他隻管跟在她身後就是。她今日並未再著男裝,可打扮得卻也簡單,一身鵝黃色輕羅裙,瞧著倒似京中尋常門戶中的小家女,頭上的珠飾也簡單,江惟仁一眼就看見了烏發間的那枚碧玉簪子,分明就是她及笄時,自己送給她的那一支。他想起那日她推說簪子貴重,不願意收,江惟仁知道,這樣的簪子於閣老家的小姐而言算不上稀罕物什,可這支簪子也的確價值不菲,是他身側最貴重的一樣東西。他自幼家中清貧,當初入京後俸祿也低微,自然沒有錢財去購買這樣的東西,可這支簪子的價值與他而言遠非錢財能估量,因為這是母親的嫁妝,是傳家之物。他年少離鄉,臨走前母親將這支簪子給了他,一則是因為這簪子所值不菲,若他遭遇不測可以典當了以備急用,還有便是想著等他若是遇到心儀的姑娘,總能有一樣拿得出手的禮物。這些年,並非沒有難以為繼的時候,可他又怎麼敢將母親之物典當出去,那日上元,眉眼盈盈的小姑娘握著一盞小小燈毬,帶著遺憾的神色說自己的簪子丟了,那時候他便想到了自己那支簪子。她一定不知道吧,連那日的相遇都並非是一個巧合,他也不知道自己是中了什麼魔怔,隻聽到晏瀾說她每年上元都會去宣德樓前,鬼使神差地,便也去了。當時就等在禦道邊,竟真的就看見了掛著晏家木牌的馬車,他遠遠跟隨,看到她與沈注走散,本來是有些害怕被她發現的,可看到她獨自一人在人流中跌跌撞撞,就在差點被人撞倒之際,來不及想便伸手將她攬到自己懷中。她的簪子掉了,如果自己送她一支,那是否能讓她有一絲的歡喜,起初他不過是這樣想,直到真等到她及笄那日,他忽然憶起了母親的那句話,若是遇上心儀的姑娘……心儀的姑娘……原來是真的遇上了,早在上元煙火之前,金玉樓的驚鴻一瞥之前,曲江的蓮燈夜之前,或許在江陵成王府中那短暫的一眼,她眼中悲憫似的溫柔被他瞧見,他如今的心跡在那一刻就有了端倪。萬丈紅塵,千萬人中,偏此一眼。可惜上蒼從不曾憐憫過他,她身側早已有人陪伴了多年,及笄之後更定下了姻緣,古人說天時地利人和,他竟是一樣都沒有。之後不久,他就會外放離京,等到他日歸京,想必她已嫁為人婦。此刻她行在身前,暮春的陽光流泄在她的衣間發上,纖纖身影落在他的眼眸中,她不知道,他的心中溢滿酸楚,那是不可言說的哀傷。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