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陽回宮的第三天清晨,她還在棲鳳殿睡覺,景順帝已經去上朝了。

文武大臣分站在大殿左右兩側,各有兩列。

陳廷鑒一襲閣老紅袍,站在文官裡側,他旁邊的,是現任內閣首輔高閣老。

高閣老六十四歲了,頭發胡子花白,腰杆卻挺得筆直,看這氣勢再做十年首輔應該也還行呢。

陳廷鑒與高閣老都是景順帝器重倚賴的心腹大臣,兩人曾經與前首輔聯手搬倒了一位巨貪,又在巨貪倒下之後,兩人又一起使勁兒,把政見不合的前首輔給“請”回家裡養老了。

有共同的“政敵”時,他們是一條船上的,當擋在他們前麵的“政敵”不見了,陳廷鑒與高閣老在處理政事上的分歧也越來越明顯。都想替朝廷、百姓做實事,都想實現國泰民安的抱負,可一個想走東邊的路,一個認為西邊的路才是對的,自然都想做內閣的頭,讓其他人聽自己的指揮。

早些年景順帝更倚仗高閣老,後來陳廷鑒憑借他的才乾漸漸贏取了更多的帝心,早在華陽嫁給陳敬宗的時候,景順帝便已有讓高閣老致仕養老、升陳廷鑒為首輔的念頭。

可惜陳家老太太去了,陳廷鑒不得不回鄉服喪,讓高閣老又繼續做了兩年半的首輔。

如今陳廷鑒回來了,滿朝的大臣們都等著看景順帝會怎麼選呢。

景順帝通常是不參與政事的,把一切事務都交給他信任的內閣,如果不是內閣非要他過來聽政,景順帝更想抱著寵妃們一起睡懶覺。

但今日,他有件事要宣布。

坐在龍椅上,景順帝看了看站在最前麵的兩位閣老。

高閣老對皇上的念頭心知肚明,此時見皇上瞅自己,高閣老的脾氣就上來了,眉眼一垂老臉一繃嘴角一抿腰杆再一挺,將他對景順帝的不滿淋漓儘致地表現了出來。

彆人不敢朝皇上發脾氣,他敢,他給皇上當過先生,皇上還做王爺時,他也沒少幫皇上出謀劃策,那時候的景順帝遇到什麼事也都指望著他。

這糊塗皇上,現在皇位坐久了,這兩年朝堂內外也沒有那麼多棘手的爛攤子了,竟被陳廷鑒蒙蔽,不但將華陽公主下嫁陳廷鑒那個沒有一點功名的四兒子,竟然還要趕他回家,讓陳廷鑒做首輔!

高閣老很生氣,隻是那到底是皇上,他不能破口大罵。

他隻希望景順帝睜大眼睛想想這兩年他立下的功績,彆再被戚皇後、陳廷鑒給蒙蔽了!

景順帝的視線很快就移到了高閣老旁邊的陳廷鑒身上。

陳廷鑒同樣腰杆挺直,一襲紅袍襯得他麵如冠玉,儒雅又謙和,垂至胸腹的長髯順滑飄逸,畫裡的道家神仙也不過如此。

這兩年多景順帝雖然沒瞧見陳廷鑒,可陵州那邊的消息卻一點都沒斷過。

女兒寫信誇讚陳廷鑒不顧危險親自率領當地百姓避洪,陳廷鑒還大義滅親懲治了貪汙受賄的弟妹與迫害百姓的親侄。

陳敬宗有魄力讓陵州衛煥然一新,除了倚仗他這個皇帝嶽丈,又何嘗不是陳廷鑒教子有方?

甚至正是因為女兒跟著陳廷鑒去陵州服喪了,才有了女兒陰差陽錯替朝廷鏟除了湘王這個大蠹蟲,國庫一下子多了千萬兩的銀子進賬。

這說明什麼?說明陳廷鑒不但自己有治國大才,他這個人的氣運還特彆旺!

再說了,早在陳廷鑒離京前,景順帝就暗示過他會把首輔之位留給陳廷鑒,現在人回來了,他做皇帝的總不能食言吧?

一方麵看不慣高閣老在他麵前的頤指氣使,一方麵又欣賞著陳廷鑒,景順帝很快就做了決定。

景順帝說高閣老年紀老邁、老眼昏花已經沒有精力處理政事,高閣老還能說什麼?

景順帝鐵了心要他走,現在至少給了他一個體麵的理由,如果他梗著脖子不同意,景順帝就該給他羅織罪名了!

“老臣叩謝隆恩!”

高閣老跪在地上,回想過去種種,眼角還是流下淚來。

陳廷鑒俯身來扶他。

高閣老冷哼一聲,拂袖而去,經過站在中間一帶的陳敬宗時,高閣老又重重哼了一聲。

其實同為四品文官的陳伯宗,就站在弟弟陳敬宗的對麵。

高閣老當然也瞧見他了,隻是他知道陳伯宗是憑本事考上的狀元郎,有真才實學,才沒有對陳伯宗嗤之以鼻。

陳伯宗並不領這份情,他不著痕跡地看向四弟。

陳敬宗神色肅穆地站在那邊,身形挺拔如鬆,因為無事要議,眼觀鼻鼻觀心,很是正經。

高閣老一走,景順帝宣布的第二件事,就是升陳廷鑒為內閣首輔。

然後景順帝再把政事往陳廷鑒手裡一塞,他就隻管坐著了。

等早朝結束,景順帝把陳廷鑒、陳伯宗、陳敬宗都叫到了禦書房。

對陳廷鑒,景順帝是非常信任且放心的,讓他隻管放手去做。

對已經到了而立之年的陳伯宗,景順帝覺得可以讓陳伯宗換換位置了,總是在大理寺處理案子,將來不好再往其他地方升。

陳敬宗總說華陽因為欽佩陳廷鑒而對陳家其他人愛屋及烏,景順帝又何嘗不是?

當初十八歲的陳敬宗一從陵州回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