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誌超從來都沒想過要做什麼“潘禺之王”,“南粵之王',對於他來說,這種稱號太土鱉,就像是原始人過家家一樣不入流。
在這樣一個很土著的年代,就算在這種小地方成就再大,也沒有絲毫的成就感,因為對手不是一個級彆,打個比方就是現代人和原始人在拿著不同的武器打仗。
國內改革開放形勢很好,但對於宋誌超來說,這種環境還很不適合他這種前世大鱷生長。
對於宋誌超來說,如今最好的地方,最能施展他才華的地方,隻有距離潘禺很近的香港。
九十年代的香港,商戰激烈,群雄逐鹿。
那才是宋誌超希冀的天地。
何況前世的時候宋誌超在香港,在澳門,在日本,韓國以及美國等地留下了很多財富,當然也窺探到很多人所不知的秘密。
重回故地,宋誌超相信自己一定會做得更好,飛得更高。
想到香港,宋誌超就又不由自主地想起了那位被自己坑慘的查永孝查大少。
這位查少可是還欠宋誌超一百萬,並且打了欠條給他。
對此,戚萬達覺得宋誌超走了一步錯棋,那位查少的欠條豈是好要的。
但對於宋誌超來說,那位查少雖然卑鄙,卻還沒到無恥的境地,畢竟大戶人家出身,他還要自尊。
就跟傅輕盈一樣,這點錢對他們這些香港富家子來說,簡直就是九牛一毛,因此這筆錢一定不會賴掉,但想要順利要回,可能會使些絆子,讓宋誌超要的不是那麼舒爽。
事實證明也的確如此。
到了11月份的月底,那位查大少的忠誠跟班阿勇就打電話過來,用冷冰冰的語氣告訴宋誌超,“我們查少說了,錢是不會欠你的,不過咩,你必須去香港才能拿到。”
然後又說,“另外我告訴你知,我們查少已經回香港了!”
啪嗒,掛斷電話。
阿勇傳話,當然是查永孝的意思。
查永孝很得意。
雖然自己欠了這姓宋的撲街仔一百萬,但是現在自己回去了香港,想要錢嗎,那就追去香港咯!
在查永孝看來,像宋誌超這種大陸仔,根本就沒機會去香港。
尤其在這樣的年代,香港那片聖地對於很多大陸人來說都是可遠望,而不可接觸的。
除非宋誌超做偷渡客,偷渡去香港,然後追討一百萬。但這個機會很微小,如今兩岸抓偷渡客抓得很嚴,被抓到可是要坐牢的,除非這個宋誌超腦袋有毛病才會這樣做。
所以,在查永孝看來,自己欠宋誌超的一百萬就等於白紙一張,去不了香港,你就冇得拿!
對於查永孝的這通電話,作為宋誌超好拍檔的戚萬達氣得蹦蹦跳,大罵這姓查的小子卑鄙無恥不要臉,欠賬一百萬卻跑回香港。
戚胖子之所以會這麼生氣,原因是作為一名香港人,尤其作為一名從香港跑路來大陸的香港人,他切身體會到從香港來大陸容易,相反,從大陸去香港有多難。
香港就像是天堂,很多大陸人都很向往,所以能夠去香港的限製條件多之又多。不說偷渡,就說去香港旅遊,在這個年代也是很不容易的事兒,三審五審,下來就要大半年。
另外,就算真的到了香港,那個姓查的人渣認不認賬還是兩說,畢竟那是人家的地盤,萬一他耍賴皮,強龍不壓地頭蛇,你根本就鬥不過人家。
對於這些,宋誌超當然比胖子更清楚。不過他更清楚查永孝這樣做的目的除了為難他,更是要給自己一個遮羞布,沒辦法,這次他輸的太慘了,隻有這樣才能稍微挽回點麵子。
如果仔細分析他這番話,就是,錢我不是不給,有本事你來香港拿。
香港嗎?未來九七以後,從大陸去香港輕而易舉,不過那是七年之後的事情,宋誌超可沒那麼有耐心一等就是七年。
香港一定要趕快去,不過不是偷渡,也不是旅遊。
宋誌超的目的是最少要在香港待上三年,原因是香港作為亞洲最大的金融中心之一,是最容易操盤股票的區域。而明年,也就是1991年,蘇聯解體,世界股市震蕩,宋誌超絕對不會輕易放過這麼好的一個投資機會。
國內股市還沒興起,根本就不適合投資金融,隻有香港,才是宋誌超夢寐以求的投資聖地。
所以,宋誌超一定要去香港,就算查永孝沒使出這個借口,宋誌超也會主動去香港走一遭。
怎麼去?
宋誌超的選擇很簡單---上學!
……
上學,可以去香港留學,然後拿著學生簽證,呆在香港炒股,順便還可以混個香港大學的文憑。
畢竟作為過來人,宋誌超可是清楚地知道未來“文憑”的重要性。
這個年代最多的是“草莽英雄”,而十年,二十年後,草莽英雄就落伍了,你沒有高大上的文憑,修飾你的簡曆,就算你中國首富,也會被人看不起。
這就是未來為什麼TI富豪被認為是真富豪,那些挖煤挖礦的隻能被稱為土豪,大款,暴發戶。
文憑很重要。
宋誌超很清楚。
……
這個年代,香港有很多大學,比如說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科技大學,以及香港聖公會大學等等,都會在每年主動擴招一些內地學生做留學生,在當地學習。
不過這些正規的學校是不會輕易收留宋誌超這種大陸學生,擺在麵前唯一的選擇就是香港的那些私立的野雞大學。
這種大學開辦在香港,表麵上是為市民服務,實際上就是一家賺錢的公司,想上學,可以,掏錢就行。
於是宋誌超就把目標鎖定在了香港中文大學的一所附校。
這種大學,說容易進也容易,說不容易也不容易,尤其作為香港的鄰居,近水樓台先得月,南粵地區每年進入這所大學學習的人數最多,能夠達到十五人。
想要申請留學,就必須要有學校推薦才行,這個其實也很簡單。
由於年代原因,南粵各縣市有很多高校都有考香港大學的指標,宋誌超隻要能夠和這些高校的校政處打好關係,塞上兩萬三萬,作為學校的建設基金,然後把自己以前的學籍遷過來,就可以通過學校推薦,申請留學香港。
最終,宋誌超選擇了潘禺第三高中,作為自己去香港的跳板。
至於選擇這所高中的原因很簡單,這所高中並不起眼,整個學校的教學成績也不突出,升學率方麵更是常年倒數,算是整個南粵最垃圾的一所高校之一。
也正因為如此,這所學校不像其它學校那樣受歡迎,很少有人會在這裡上學,作為跳板,跳去香港。
對於彆人來說,這所學校就是個“雞肋”學校,“垃圾”學校,沒什麼大用,畢竟好的高校,才更容易申請或者說考上香港那邊的大學。但對於宋誌超來說,這所高校卻剛剛好,彆人都不擠著進的,才最容易進去。
事實也的確如此。
隻是一個很簡單的拉關係,走後門,宋誌超很快就聯係上了這裡的負責人,一名姓錢的校長。
原來這位錢校長的侄女在萬達製衣廠做工,主要負責縫紉工作。
戚萬達也不知道從哪兒得知她的底細,知道她大伯是第三高中的校長,於是就提拔她做了製衣廠縫紉部的小組長。
這女的感激不儘,覺得自己受到重用了,在工廠地位上升了,工資也漲了。
在對方感激之餘,胖子就順水推舟讓她聯係上了那位錢校長,然後宋誌超砸錢過去,讓對方幫忙辦理學籍。
香港就在眼前,就看過完年能不能真的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