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9章 教條主義海軍(求月票,求訂閱)(1 / 1)

搶救大明朝 大羅羅 1339 字 2個月前

“少將,咱們贏定了!”

說話的是戴維.瓊斯,荷蘭海軍中的“中國通”,西蘭號戰列艦的指揮官。

他的話可不是瞎說的,而是在得到了偵查船和柔佛城堡方麵的報告後,確認了正在柔佛海峽執行登陸任務的明軍艦隊的實力。

這支艦隊並不是南洋艦隊的主力艦隊,而是一支登陸任務艦隊——現在的大明海軍規模日益龐大,編製也越來越複雜了。在大元帥府海軍司下一級的是方麵艦隊,分為北洋、南洋、東洋三大艦隊。

其中北洋艦隊負責守備長江口(包括長江口)到遼東半島之間的“國之門戶”,就是個看家護院的方麵艦隊,看著挺重要的,但實際上沒多少實力。

南洋艦隊負責長江口以南直到南洋諸島的大片區域,是一支負責海上製霸的主力艦隊,實力很強。

東洋艦隊的性質的南洋艦隊一樣,也是一支控製海上霸權的艦隊,主要負責日本以東(包括日本)直到新大陸這一帶的海權,同樣實力強勁。

而在三個方麵艦隊下麵,則是海防守備司(海軍基地)和艦隊分隊這兩個日常的部隊編製。其中的艦隊分隊隻負責行政管理和訓練,並不是戰時的作戰指揮單位。

在戰時狀態或準戰時狀態下,三個方麵艦隊的提督司就會組成任務艦隊,也就是為了執行某個特定任務而臨時組成的艦隊。如果這個特定任務是決戰,那麼任務艦隊的名稱通常就是“某洋主力艦隊”。如果是這個特定任務是登陸,那麼該任務艦隊就是“某洋登陸艦隊”。

如果有多個任務艦隊在執行相同的任務,那麼就會用數字編號加以區彆。

所以現在出現在馬六甲海峽的是南洋登陸艦隊,也就是隸屬南洋艦隊管轄,執行登陸任務的艦隊。

而在這種任務艦隊下,不會再設立以特定任務名稱為番號的分隊,而是會以數字為分隊命名。

也就是“南洋登陸艦隊第幾分隊”之類的......

在戴維.瓊斯離開明軍海軍之前,他在海軍司擔任過副參軍長,直接參與了大明海軍三大方麵艦隊的設置,對於明軍海軍的編製情況是非常熟悉的。

此外,他也非常了解明軍海軍的幾種標準的方麵艦隊作戰模式——明軍海軍雖然是荷蘭人帶出來的,但是因為他們的底子太差,一直都缺乏足夠的優秀軍官和水手,所以不能適應複雜而混亂的任務。

因此明軍海軍素來講究標準化作戰,也就是照著書本打仗!

海軍司研究了大明自己和歐洲那邊的海軍戰例後,總結了“決戰模式”、“護航模式”、“登陸模式”、“守備模式”、“反擊模式”等五大作戰模式,並且針對每一種模式,製定出了幾種對應的編隊和戰鬥預案......而且還把這些預案編成了書本,直接發到了每一位海軍艦長手中,每一艘艦艇的艦長室裡也擺了一本!

如果打起來的時候由於過度緊張忘記了......還可以現學現用!

這種指揮在全世界的海軍當中也就大明才有了......

而這本書戴維.瓊斯手頭也有一本——本來就是他參與編寫的嘛!還能瞞得住他?

所以大明海軍是怎麼打登陸戰的,他可知道得一清二楚。

“現在他們應該是照著《戰鬥指示》中的登陸模式進行布署的,在登陸分隊之外,最多隻會有兩支負責戰鬥的分隊。”戴維.瓊斯對特羅普說,“我們的偵查船在淡馬錫道以西的海域發現的編隊,應該就是其中的一個戰鬥分隊。在淡馬錫島的東麵,應該還會有一個規模差不多的編隊存在。

我們的偵查船報告說發現了一艘應天府級,那麼在淡馬錫島東麵還會有另一艘應天府級。兩支編隊都會以應天府級為領艦和旗艦,再加上幾艘經過改裝的‘飛翔級’組成戰列線隊形進行機動。

至於明軍海軍的登陸編隊中的戰鬥艦艇,應該是以州縣級的硬帆轟擊炮戰艦為主力的。”

特羅普抱著胳膊,思索著說:“如果他們的一個戰鬥分隊發現了三艘議會級呢?會不會逃跑?”

“不會。”戴維.瓊斯搖搖頭,“大明海軍號稱見敵必滅,在《戰鬥指示》中很少有避戰退卻的內容......當然了,這並不是因為他們有多勇敢,而是因為他們主力艦航速比較慢,很難逃脫敵人優勢兵力的追擊。”

現在明朝的造成業已經可以獨立設計和建造軟帆戰列艦了,不過他們的設計水平比英國、荷蘭還是差了一截,設計建造出來的轟擊炮戰列艦存在“小而慢”的特點。究其原因就是還沒有吃透軟帆技術,所以設計的比較保守,造成船速上不去,所以就不敢把船隻的噸位往大了造,因為造大了就更慢了。

特羅普笑道:“這就好......我們可以先吃掉他們的一個分隊,然後再去打掉第二個,最後收拾他們的登陸分隊!相信打完這一仗後,中國人就該知道誰才是海洋上真正的霸主了!”

戴維.瓊斯的確是非常了解大明海軍的!

他和特羅普的這一番分析,居然把施琅和劉國軒這兩位南洋登陸艦隊正副提督的布署猜了個八九不離十!

施琅和劉國軒這個時候正各自率領一個戰鬥分隊,在淡馬錫島的東西兩側海上警戒巡邏。

兩個分隊的組成完全一樣,旗艦都是一艘應天府級,接著是兩艘飛翔級,再是四艘軍衛級,最後是四艘千戶所級。這樣一個編隊就是11艘戰鬥艦艇,另外還有幾條擔任偵查和護航任務的槳帆船。兩個編隊合計就是22艘戰艦。

其中的飛翔級都進過了兩次改建,第一次是在甲板上加裝回旋轟擊炮,第二次則是全麵大概,拆除了全部的火炮,然後又對兩層炮加班進行大改。封閉了下層炮甲板,隻留下了上層炮甲板進行了炮艙化改建,也就是將直通的炮甲板改造成了一個一個的隔間,每個隔間放兩門可以發射開花彈的15斤加農炮。一共修了12個火炮隔艙,總共就是24門15斤加農炮。原本安裝在上甲板上的重型回旋轟擊炮在這次大改造中被完全取消——因為大明海軍造船局的人還是覺得應該把所有的轟擊炮都放進經過加固的炮艙才放心......

而軍衛級和千戶所級,則是縮小版的應天府級。

其中軍衛級都以軍衛的名稱命名,載重五百噸,三桅杆,平甲板,一層共9個炮艙,可以配備18門15斤加農炮。

而千戶所級則以千戶所的名稱命名,載重三百噸,二桅杆,平甲板,一層共5個炮艙,可以配備10門15斤加農炮。

除了這四個型號的戰艦外,在淡馬錫島周圍還有一種州縣級的硬帆轟擊炮艦,是鳥船型的轟擊炮艦,載重五百噸,一層共7個炮艙,可以配備14門15斤加農炮。

不過這種州縣級一般不參加艦隊決戰,而是用於護航或支援登陸。因為南洋登陸艦隊的主要任務就是登陸,所以配備的州縣級不少,數量多達24艘。加上兩個戰鬥分隊的22艘戰艦,總共有46艘戰鬥力較強的戰艦!

以數量而論,實力可比特羅普的艦隊強多了。

雖然東印度公司為特羅普湊了一百來艘武裝商船,但是大部分武裝商船都太過單薄,也很難加裝轟擊炮,而且巴達維亞也沒那麼多的轟擊炮可以用。

所以特羅普最後隻選中了其中的18條進行改造,再加上他從歐洲帶來的14條新式炮艦,總共也就是32條戰艦。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