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7章 流寇要亡了(1 / 1)

搶救大明朝 大羅羅 1274 字 2個月前

大明洪興十九年九月,長江。

一支由四五十艘二百至四百噸載重槳帆江船組成船隊,正組成兩列縱隊,逆水而上,航行在往武漢府而去的長江水道之上。船隊當中,有一艘艦體最大,目測一下載重噸就過了400,還在側舷安放了總共24門6斤青銅炮的大型槳帆戰船特彆引入注目。

不過這條戰船引入注目的原因不是因為它的體型和武備,而是因為在這條戰船的高高翹起的艉樓上樹立的後桅杆上,掛著一麵獵獵飄揚的紅旗,紅旗上用黑線繡著七個大字——太祖高皇帝再世!

凡是對如今大明朝的軍事有點了解的人們,就知道這麵大旗象征著大明天子朱慈烺正在禦駕親征!

大明天子本人,居然就在這支並不算太龐大的船隊之中!

他現在就站在那麵“太祖高皇帝再世”旗下,扶著欄杆,看著長江水麵,看著長江北岸一望無際的田野。

江麵上還是挺熱鬨的,來來往往的船隻不少,其中往東去的船隻居多,大部分都滿載著糧食、木材、鐵料、瓷器,其中一些商船上的水手發現了那麵“太祖高皇帝再世”旗,知道是大明皇帝親征,所以都在甲板上衝著朱皇帝所在的戰船跪拜歡呼。

歡呼的聲音傳過江麵,到了朱皇帝耳邊的時候依然非常嘹亮。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這應該是來自兩湖的商船上的水手,朱慈烺聽到了一點親切的湘音,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從這些歡快的聲音當中,他就能感覺到,這幾年湖廣的經濟發展的非常不錯啊!

不僅農業連年豐產,礦業、林業、手工業也都發展的不錯。

特彆是武漢府東部的大冶鐵山得到了大規模的開發,包括皇家商會、沙船幫和一官黨這三大財團,都在大冶鐵山投下了巨資,不僅開發礦山,而且還在長江岸邊水路交通便利之地建立了鐵廠,都是高爐、炒爐、坩堝爐、鍛爐、水力鍛錘一應俱全的大型鐵工廠。光是這三大財團下麵的鐵廠,每年就能產出熟鐵數萬噸之多!

如果再算上開在浦口、上海、徐州、泉州、廣州(佛山)的鐵廠,現在大明的熟鐵產量差不多超過了10萬噸,妥妥的世界第一啊!

這10萬噸可不是嘎嘣脆的煤煉鐵,而是高質量的炭(木炭)煉鐵,而且還使用去石灰除渣(明朝的鐵匠就知道石灰除渣)和百鍛成鋼(用水力錘反複鍛打)的技術,可以生產出質量相當不錯熟鐵。如果再用蘇鋼法(生鐵淋口)進行表麵硬化,就能生產出質量過硬的鐵器了。

而高質量的鐵器,特彆是農具,對於社會生產的推動,無疑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

不過對大明的社會生產,特彆是農業生產推動最大的,卻不是這些高質量的鐵質農具,而是一場曆時20餘年的“土地改革”。這場“土地改革”的性質當然是資本主義的!

因為改革的重心不是後世人們喜聞樂見的土地平分,而是明確所有製和土地的“合理流轉”。

前者主要是以廢除“土地進寄製”為目的的稅收改革和收回公田——現在大明直省地盤上沒有不納稅的私田(公田交租),彆說官員貴族的土地要交稅,就是皇家擁有的皇田,一樣也要交稅,就是用來供奉太祖孝陵的祭田,也必須依法納稅!當然,職田、功勳田、皇莊田、皇陵祭田這些都是可以退稅的。

先繳後退,繳稅在地方,退稅則由戶部負責!

在這種情況下,官員和勳貴們想要利用稅收不平等的空子搞進寄製,吞占民田是不大可能的——不管誰當戶部尚書,從戶部要錢的事兒都不會容易!

地方的田稅、商稅、礦稅等等,又逐步和地方官員的收入以及地方衙門的預算還有編製掛上了勾。

而且州(屬州,相當於縣)縣以下(含州縣)的官員通常由本地人擔任(州縣以上通常都是外任),收稅多寡,直接關係到本地官僚集團的利益,也沒有少收的動力。

至於吞占公田的難度就更大了,因為經過幾輪檢地,公田、隱田都是已經入魚鱗圖冊,而且還有隸屬戶部的衙門負責招標放租。招標放租的過程不敢說沒有腐敗和貓膩,但是侵占吞並基本是不可能的。

在埋葬了以權分地的“土地進寄製”後,朱慈烺又開始逐步推動土地的合理流轉......在大明的資本主義製度下,阻止土地流轉是不可能的,而且也是不經濟的。

畢竟經營土地也是一門有風險的生意,是生意就有賠有賺,賠的人退出,賺得人接盤,產業慢慢集中,那是大勢所趨。

照理說朱慈烺不應該乾涉土地經營,但是通過北伐戰爭和遼東戰爭,大明朝廷獲得了大量的北方“無主之地”。

這部分土地中的一部分又被做成土地券,用於支付軍費......而土地券的兌現,又充滿玄機了。

這是一次在北方建立大農業的機會——大農業通常出現在小麥產區,因為小麥田是旱田,可以使用高效率的馬耕。而且在17世紀時,旱田的產量不太穩定,對於小農生產非常不利。所以更有利於建立大型農莊......

所以對北方“無主土地”的處置和土地券的交易,就是以促進大農莊的出現為目的的。

這個過程雖然有點黑暗——所謂“無主”,其實就是對北方地主階級的剝奪!而土地券的波動,又造成了許多炒家破產和許多持有土地券的軍人低價賣出......不過,朱慈烺想要的結果,基本上還是出現了。

當然了,土地的集中,也和大明開始進入殖民和資本主義的時代有關。前者提供了失地農民和貴族官僚家庭的“非長男”去海外尋求機會的可能,後者則讓東南一帶的大城市有了吸收這部分人口的可能性。

而大明農業的進步,又有力的支持了工商業,特彆是東南工商業重鎮的發展——現在天朝帝國的經濟,就是圍繞著大明東南的工商業運行的!而且還形成了一個相當良性的循環,使得大明乃至整個天朝文明的經濟,都有了一點欣欣向榮。

哦,也不是整個天朝文明都向榮,還是有一點地方發展的不大理想的,就是那個自稱大順朝的流寇所統治的區域。

從各個渠道送到朱皇帝手中,關於大順帝國經濟發展的情報,都說明了這樣一個事實——大順帝國的經濟正在明顯走下坡,而且他們正麵臨這一場巨大的經濟危機,一場出乎他們意料,同時又無法克服的危機。

所以朱慈烺在得知了李繼成大掠印度,並且滿載而回的消息後,就下定決心,拉開了流寇政權滅亡的序幕......

就在這時,一陣皮靴敲打船板的聲音傳到了朱皇帝的耳邊,他回頭看了一眼,發現是司禮監掌印黃小寶快步走了過來,而且一臉喜色。

“陛下,好消息!”黃小寶道,“剛剛收到水師快哨船送來的600裡加急,雲貴川總督衙門報告說逆賊李過病亡了!”

朱慈烺輕輕點頭,笑了笑:“他倒是善終了......福氣不錯啊,可以舒舒服服埋到地下去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