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自由燈塔必須要亮起來(1 / 1)

神聖羅馬帝國 新海月1 2024 字 3個月前

作為英國的首都,從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倫敦就走在了世界的最前列。

它擁有太多的光環,比如說:全世界最大的城市、最繁華的城市,又是世界的政治中心、金融中心、商業中心、工業中心……

一夜之間,仿佛變成了鄉下小地方,這種突然的轉變,讓傲氣的倫敦民眾無法忍受。

這個年代他們有傲氣的資本,正如英國報紙描述的:

北美和俄國的平原是我們的玉米地;

奧地利是我們的糧倉;

加拿大和波羅的海是我們的林場;

澳大利亞阿根廷是我們的牧場;

秘魯、墨西哥運來它的白銀;

遠東為我們種植茶葉;

而我們的咖啡、甘蔗和香料種植園則遍及印度群島;

西班牙和法國是我們的葡萄園;

地中海是我們的果園;

美利堅聯盟國是我們的棉花地;

……

所以,倫敦之外的地方都是鄉下,英倫三島之外的地區都是落後地區,引領人類進步的神聖使命,隻有英國人來擔當。

這種認知之下,維也納不夜城的出現,對倫敦民眾的衝擊可想而知。

輿論的壓力,向著新政府鋪天蓋地湧了上去,本傑明-迪斯雷利政府隻感覺壓力山大。

現在他們非常羨慕已經下台的約翰-羅素內閣,不要看他們是提前辭職了,實際上約翰-羅素內閣隻差兩個月,兩屆任期就滿了。

任期結束的時候遇到了經濟危機,他們當然不會替競爭對手掃尾了。約翰-羅素內閣的提前辭職,讓責任全部落到了下一屆政府頭上。

本來在經濟中,本傑明-迪斯雷利內閣的日子就很不好過。國際上西班牙王位之爭、波蘭王位之爭,都牽扯到了大家的神經。

現在又冒出了一個不夜城,讓本傑明首相更加頭疼了。電燈不算高科技,他們早就在使用了,可是普及到全城就不容易了。

本傑明-迪斯雷利首相問道:“我的財政大臣,預算出來麼?”

財政大臣莫利托嚴肅的回答道:“初步估計,在倫敦普及電燈至少需要投入7500萬英鎊,要在英倫三島普及電燈需要4.4億英鎊,考慮到實際情況,可能投資還會更大。

這還隻是設備投入,未來用電成本投入還會更多。光倫敦的路燈係統,我們就要十五萬台發電機,需要至少三十萬人為這提供後勤保障。”

本傑明-迪斯雷利首相擺擺手打斷道:“打住,你直接告訴我,倫敦無法普及電力設備就行了。但是,奧地利人為什麼能夠做到?

就算是維也納比倫敦要小的多,那也是一個人口過百萬的大都市。我不相信維也納政府會為了一個麵子,就不顧一切的投入。”

財政大臣莫利托解釋道:“據說奧地利人采用了大功率發電設備,保障維也納的照明體係,隻是需要兩百台發電機就夠了。

這種大功率發電機將發電成本降低了百分之八十,需要的維護人員大大減少,大約隻需要三四千工人,就可以維護這套用電網絡。

實際上,維也納的照明係統是奧地利新能源電力公司的傑作,據說還有皇室投資。

維也納市政府隻需要交電費就行了,每月大約需要10萬英鎊,就可以使用這套價值超過700萬英鎊的供電網絡。”

莫利托也很頭疼,英國人電力公司很鹹魚,隻是熱衷於給富人供電,對打造全城的照明體係一點兒興趣也沒有。

如果不是看報紙,他都不知道發電機技術革命,已經發生了。如果隻是建立路燈照明體係,那麼咬咬牙也就過去了。

顯然,這是不可能的。倫敦的市民們,需要更貼心的送電到家服務,這需要的投資大大增加。

單純的10萬英鎊電費,顯然是養活不了奧地利新能源電力公司的,即便是享受免稅待遇,這個還是遠遠不夠。

現在隻是為了跑馬圈地,直接出資構件一套完整的供電網絡,意味著對維也納供電的壟斷。

維也納沒有工業,電力公司的最終贏利點還是居民用電、商業用電,這些優質客戶才是長期的現金奶牛。

相比之前的8先令每度的電費,現在維也納的電費已經降低到了1.5先令,這就是供電網絡的優勢,大幅度降低了電在傳送途中的損耗。

毫無疑問這個價格是暴利,但是新技術想要推廣,還是要靠暴利催生的。

想要進一步降低電價,必須要等電力全麵普及之後。不然這套供電網絡,誰來買單?

維也納政府可承擔不起這筆開銷,一旦政府出資就不是一個城市的問題,而是要進行全國普及,這是公平性體係的核心。

大家都是納稅人,憑什麼先給大城市供電?

如果中央政府不投入,地方政府誰承擔的起前期投入?

難道貸款麼?真要那麼乾,恐怕要不了多久,奧地利的地方政府就會集體破產。

指望官僚階級控製成本,那是在做夢。還不如先丟給企業自由發展,等科技進一步發展過後,再回過頭頭來考慮普及的問題。

同樣的問題英國人也遇到了,中央政府不撥款,倫敦市政府根本就負擔不起,給了撥款其它地區的民眾又不答應。

不用等民眾們鬨事,國會那一關就過不了。本來首都占據的資源就多,中央政府再進行財政傾斜,會加劇矛盾衝突,嚴重的還有可能導致國家分裂。

本傑明-迪斯雷利首相揉了揉額頭,無奈的說道:“那麼把這個問題丟給倫敦市政府吧!奧地利政府都沒有撥款,他們有什麼資格要求我們撥款?

至於他們怎麼乾,那是他們自己的事情。市政府不能履行建設地方職責,把自己的責任推到中央政府身上,這種事情是要不得的。”

踢皮球,這是政客們最常用的手段。如果不是外麵的輿論壓力太大,本傑明-迪斯雷利首相理都不會理。

內閣過問這件事情,隻是表示了重視,並不等於說就要乾預了。

如果投入資金小,本傑明-迪斯雷利首相還是很樂意刷一波政績,讓英倫三島亮起來。

現在投資這麼大,那還是算了吧!真要是盲目上馬這個大項目,英國的財政收入都不一定夠填這個窟窿。

……

巴黎,悲劇的巴黎市政府再次被遊行民眾圍住了,這足以證明巴黎民眾是懂規矩的。

改造城市基礎設施,這是市政府的責任,不能夠讓中央政府為此買單。

包括拿破侖三世改造巴黎,這筆資金主要都是巴黎市政府承擔的,而不是甩給了法國中央政府。

這方麵法國人分得很清,賬目從來都是分開的。地方政府也有自己的財政收入,而不是全部依耐中央政府撥款。

比如說:市政府的雇員薪水,各個政府機關的運營經費,都是地方政府自行承擔。

要不然,這個年代各國中央政府的財政收入,都不夠拿來維持政府運轉。

當然,某些歐洲國家還是中央政府直接管理,隻不過都是小國,本身國土麵積就小、人口又少,不需要那麼多機構。

如果地方政府無法承擔行政開銷,中央政府還是有可能補貼的,比如說:奧地利政府就曾經補貼過波黑行省,不然這個窮省連公務員工資都發不出來。

也有例外的,比如說美國。那就是各州玩兒各州的,有錢自己花,沒錢自己想辦法,反正不要指望中央政府。

看著外麵抗議遊行的群眾,巴黎市長巴爾科內心是崩潰的。要知道巴黎重建工程,已經讓巴黎政府背上了巨額的債務,壓得他們就快要喘不過氣來。

嘴炮黨說得輕鬆,提高公共基礎設施,有助於發展經濟,擺脫經濟危機。

實際上,這都是要錢的。沒錢拿什麼去投資?拿破侖三世下令改建巴黎,還不是巴黎市政府在掏錢。

債台高築也是要還的,為了增加財政收入,巴黎市政府已經多次提高了稅收。

這個稅不能指望普通民眾,他們本身就多少錢,搜刮不了多少,大頭還是落在了企業身上。

拿破侖三世是鼓勵發展工業的,所以金融資本家們承擔大部分稅收。坦率的來說,這種稅收分配模式是合理的。

金融業的利潤比製造業更高,高利潤承擔高稅收沒有毛病,因此這一時期是法國工業發展的黃金期。

法國的電力公司也不少,可惜都不成規模。通常一家電力公司,也就幾百名客戶,能有幾千名客戶的都是大公司了。

巴爾科市長在約談了這些電力公司後,就直接放棄了讓他們來承擔構建巴黎供電體係的重任。

沒實力說什麼都是扯淡,既沒有錢,又沒有技術,誰敢讓他們來做?

有興趣承擔這項重任的資本家不少,可是這幫大鱷們的胃口太大,直接讓巴爾科望而怯步。

比如說:金融大鱷羅斯查爾德就有意投資,不隻是要求免費,他還要求巴黎政府無償承擔一半的建設費用。

無償承擔一半的建設費用,還不如直接國營算了。顯然,資本家們知道民意的壓力,想要從中撈取最大的好處。

作為自由世界的燈塔,不亮起來怎麼行麼?巴黎民眾的態度,已經說明了一切。

弗朗茨估計做夢也想不到,投資建設維也納電力係統,居然會給英法帶來這麼多的麻煩。

就算是知道也沒有用,他幫不上忙。這個年代普及電力,還是有些超前。等發電機技術更進一步,冶銅技術再上一個台階,才是最好的時機。

現在推廣的成本太高了,在維也納這種特殊的城市推廣還可以,換了其它城市賠不死,就算是幸運的了。

1.5先令每度的電費,整個奧地利也就百分之十的人能夠消費得起,英法差不多也是這個比例。

維也納的情況特殊,不是工業城市,支柱產業都是收入相對較高的行業。民眾收入較高,大部分人都能夠用得起電。

而彆的城市就不行了,歐洲不同於東方,不是有錢人都在城市中,很大一部分土豪貴族們都在城市的周邊莊園裡。

這些優質客戶都分散了,直接增加了普及電力的成本。這其中大部分貴族早就用上電了,人家自己有小發電機。

當然,如果電力公司肯供電,他們也是不會拒絕的。畢竟,這個年代的小發電機,隻是說功率小,個頭那是一點兒也不小,用起來非常不方便。

不過,這麼一來每度電的成本還會繼續上升。大部分城市因為用戶數量不足,或者說是不夠集中,最後的供電成本還要大大增加。

這也是在給維也納供電後,奧地利新能源電力公司就停下了腳步,深耕維也納的市場,沒有盲目進行擴張的原因。

電力技術革命,有一個維也納做標杆就夠了。要全國推廣,再等人三五年也不遲。

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新技術幾乎每天都在進步,從1866年到現在奧地利新增電力方麵的專利,就有三百多項。

弗朗茨都不知道原來涉及到電力的專業技術,居然有這麼多。要知道這才是19世紀,對電力的運用還停留在最初級階段。

現在最大的功效就是照明,靠電力驅動的機械設備,還停留在理論上,想要成為人類最主要的能源,至少還需要三十年。

沒有任何意外,在維也納踏出新時代的第一步後,巴黎政府就宣布建立巴黎電力公司,要讓巴黎亮起來了。

自由世界的燈塔,黑燈瞎火可不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