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鷸蚌相爭,先誅漁翁(1 / 1)

神聖羅馬帝國 新海月1 2297 字 3個月前

發生在羅馬起義,讓很多人看到了機會,紛紛落井下石。國際輿論更是把法國政府批的狗血淋頭,這其中還包括法國媒體。

沒有辦法,這是思想混亂的後遺症。有人支持宗教改革,同樣也有人反對宗教改革,更多的還是為了反對而反對。

或許拿破侖三世已經習慣了,國內的輿論並沒有給他帶來太大的影響,依然按部就班的鎮壓叛亂。

這讓英國人非常失望,意大利爆發起義動不了法蘭西的根基,隻要巴黎不亂,大法蘭西帝國就很難被擊垮。

事實沒有出乎意料,聲勢浩大的羅馬起義僅僅堅持了不到一個星期,就被法國人給鎮壓了下去。確切的說是抵抗了一個上午,起義軍被擊潰了。

烏合之眾就是烏合之眾,匆忙發動的起義看起來聲勢浩大,內部的組織關係卻混亂不堪。

革命黨人至始至終都沒有能夠控製局勢,教會的人雖然參與了起義,可是他們忌憚法國人的實力,對革命沒有信心。

鬨一鬨,那是會哭的孩子有奶吃。向法國人展示一下實力,為自己爭取更加有利的條件,可沒準備和法國人死磕到底。

法國平叛大軍迅速抵達,見勢頭不妙後,這幫人又迅速轉換了立場,出賣了革命黨。

不等英國出手,意大利獨立運動就陷入了低潮。除了一部分潰散的遊擊隊還在堅持抵抗外,起義軍控製的城市再次回到了法國人手中。

倫敦,本傑明首相最近非常的苦惱,南非的局勢吃緊,求援電報一日三次,都是準時抵達。

好不容易策劃了一次意大利獨立運動,結果才剛剛開始,就走向了結束。意大利人的獨立精神非常強烈,但實戰能力就沒辦法了。

嘴炮革命家非常多,大家喊口號很厲害。到了戰場上,這些人通常都是最先跑路的。

當然也不是沒有成果,起義失敗後,意大利的文化產業大幅度發展,湧現出了一大批藝術家。

意大利人的藝術創作,這不是本傑明首相關心的問題,現在他忙著考慮善後問題。

在自己任期內發生了這麼多爛事,幾乎可以宣布下一屆選舉他不用參加了,免得到時候輸的太慘,麵子上不好看。

下一屆上不了,就上不了,本傑明首相也不在乎了。可是眼下的問題卻必須要處理,不然等不到選舉,他就要提前滾蛋了。

不怎麼乾涉政治的維多利亞女王,這個星期已經召見了他三次,要求他儘快拿出方案,解決眼下麵臨的問題。

……

外交大臣麥克林愁眉苦臉的分析道:“首相閣下,現在的局勢對我們非常不利,法奧兩國已經站在了一起。

維也納政府已經默許了法國人吞並意大利,至始至終都沒有出手乾預,要不然這次意大利獨立運動也不會迅速失敗。

在地中海地區,他們聯手將我們壓縮在了一隅;在南非地區,他們也聯合了起來,擺出了奪取好望角的架勢。

從戰略布局來看,這次法奧聯手不僅僅隻是為了在歐洲大陸擴張,有很大可能是想要奪取海上霸權。

現在我們正在失去地中海,如果再丟掉了好望角,那麼通往印度洋的距離就大幅度增加了。

這不例於我們對印度地區的控製,包括對遠東地區的控製都會受到影響。奧地利人的觸手已經深入到了阿拉伯半島,距離印度已經非常近了。

暫時皇家海軍還能夠壓製他們的野心,可是在法奧聯合的大背景下,能夠壓製多久也是一個未知數。

現在到了必須要轉變外交政策的時候了,我提議以承認大法蘭西為代價,換取法國人讓我們加入同盟。”

加入同盟,可不是說得那麼簡單。現在法國人已經吞並了意大利地區,奧地利卻還沒有什麼收獲,這個時候巴黎政府做出了妥協,維也納政府肯定會不滿。

儘管不能夠確定法奧同盟的具體內容,麥克林還是可以肯定,奧地利還沒有拿到條約約定上的利益。

僅僅隻是南非地區那點兒收益,在他看來還不夠奧地利的出場費,畢竟這次南非戰爭奧地利的投入也是非常大,收回成本都非常困難。

從利益的角度出發,兩家一起合夥做生意,一家大賺特賺,另外一家卻是賠本賺吆喝,這樣的合作注定進行不下去。

本傑明首相揉了揉額頭,陷入了猶豫中。承認大法蘭西帝國容易,可是後遺症卻非常的嚴重。

這意味著宿敵法蘭西,再一次壯大了。明麵上來看,吞並意大利地區後的法蘭西帝國,綜合國力直接增長了三分之一。

如果完成了內部整合,法國人的實力還會繼續增長,不列顛將喪失對法蘭西的很多優勢。

不同於奧地利,中間還有法蘭西和西班牙擋著,倫敦政府感受不到多少壓力。

一水相隔的法蘭西就不一樣了,英國人要直麵這一份兒壓力,倫敦政府從來都是抱有最大的警惕心。

“那就嘗試一下吧,法奧聯合對我們的威脅太大,必須要拆散他們。奧地利政府中反對大法蘭西帝國的人也不少,這些人都可以利用起來。”

做出了這個決定,本傑明首相鬆了一口氣。儘管皇家海軍一直都信誓旦旦的保證,能夠保衛不列顛的安全,同時對上兩個大國,他還是感覺到了壓力。

他也算是倒黴蛋了,翻開英國外交史,這應該算是他們最受孤立的時代。

經過先輩們孜孜不倦的努力,交了昂貴學費的歐洲各國,現在都不是那麼好忽悠了。

見到法奧兩國有聯盟的傾向,大家紛紛選擇了明哲保身。反對大法蘭西帝國建立沒錯,不過他們都停留在嘴上說說,實際行動依然處於觀望狀態。

這讓本傑明首相非常苦惱,反法同盟變得名存實亡,暗中搗鼓的反奧同盟更不用說,他們不敢這個時候提出來。

萬一刺激一下,法奧兩國乾脆撕下了最後偽裝,正大光明的瓜分歐洲,那就搬了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法奧兩國為了歐陸霸權必有一戰,這個概念還是他的前任約翰-羅素首相提出來的,為了離間兩國關係,他們還宣揚了出去。

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快,法奧兩國會為歐陸霸權爆發矛盾,這是所有人的共識,但是這個矛盾什麼時候爆發就很難說了。

比如說:現在法奧兩國就有另一種流傳更廣的思想,那就是就先清場,免得讓人漁翁得利。

這就苦逼了,雙方都有意克製矛盾,要先乾掉漁翁再決戰,這就讓他們這個漁翁情為難了。

處理了一個難題,又一舊的難題浮出水麵。殖民大臣路易斯開口說道:“諸位,南非戰場局勢吃緊,求援電報大家都看到了。

如果大家還不想失去好望角,那麼就儘快派出援兵吧!前線的傷亡非常大,我們要是反應慢了,沒準他們就直接向敵人投降了。”

用投降做要挾,逼迫政府派出援兵。這可不是什麼妙計,現在倫敦政府的確會做出妥協,但是未來也會秋後算賬。

毫無疑問,這不是德爾福總督的手筆。作為一名政客,他是不會把自己搭進去的。

不過還是有人不怕倫敦政府,民間殖民公司就不怕。他們也是南非武裝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又不混政壇,還是有後台的,根本就不在乎得罪內閣。

不光是殖民公司,殖民政府中的中下層官僚們也不在乎倫敦政府。他們不是軍人沒有守土之責,就算是戰後追責,也追不到他們這些小蝦米身上。

這不威脅的電報,就出現在了倫敦政府中。要是援軍遲遲無法到位,看不到獲勝的希望,這些人還真有可能為了保命而投降。

氣氛陷入了尷尬中,最近一段時間開普敦總督府上報的傷亡數據,大家都是看過的。

如果是普通人看到了,那就是一組數據。平均下來每天七八百人的傷亡,加上十倍以上的輝煌戰果,這點兒損失完全不值得一提。

外行看熱鬨,內行看門道。他們這些人多少還是了解一點兒軍事常識的,非常清楚這麼下去的後果。

要知道現在發起進攻的都是敵人手中的炮灰部隊,那是要多少有多少,損失再慘重敵人都不會心疼。

這種情況,對軍心士氣的打擊可想而知。最佳的選擇是發動反攻,和敵人進行決戰,不然這麼耗下去他們就吃虧了。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德爾福總督都和對手交手了十幾次,均以失敗告終,所有的雄心壯誌都被消磨掉了,根本就不敢出城決戰。

倫敦政府也不敢下這個命令,大家都怕擔責任。儘管開普敦的英軍數量不少,不是沒有一戰之力,可惜大家都沒有一戰的勇氣。

德爾福總督期望倫敦政府派出更多的軍隊,以絕對的實力直接輾壓過去,而倫敦政府則是無兵可派。

英國陸軍就那麼一點兒,要是今天把部隊全部派了出去,明天愛爾蘭就會爆發獨立起義。對愛爾蘭民眾的獨立欲望,倫敦政府是一清二楚的。

陸軍要擴軍,海軍首先就不答應。擴軍容易,裁軍難。

一旦陸軍規模擴大,再想要壓縮規模,就不是那麼簡單了。那怕是用手指頭想,大家也知道陸軍會有足夠的借口,將編製保留下來。

在坐都清楚,南非局勢雖然危機,卻沒有到馬上就要失守的地步。不列顛還有那麼多軍隊在,隻要內部不出問題,敵人一時半會兒是攻克不了開普敦的。

局勢危機的背後,陸軍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這也是一個令人難以回答的問題。

不要看陸軍大臣不發一言,實際上陸軍部為了推動擴軍計劃,已經做了很多努力。

這次南非戰爭,又給他們提供了一個絕佳的機會。倫敦政府要繼續派出援兵,那就必須要先擴軍。

陸軍大臣福克斯擺擺手說:“不要看我,你們都知道不列顛的陸軍規模很小,現在官兵們都很忙,沒有閒置兵力增援開普敦前線。

德爾福不是要十萬援兵麼?隻要內閣同樣擴軍十萬,一個月之內我就可以把援軍送過去。”

一個月就把援軍送過去,這要是事先沒有準備,說出去都沒有人會信。

當然也有可能是吹牛B,這種事情也不是第一次發生了。到時候會有各種意外事故發生,作為延遲出兵的理由。

海軍大臣羅伯特譏諷著說道:“我記得南非的布爾共和國軍隊是三萬、還是四萬來著,還不足開普敦守軍的一半。

仗都打成了這個樣子,還好意思要擴軍,這不是浪費不列顛的資源麼?”

不等福克斯反駁,羅伯特搶先說道:“不要急著解釋,我知道你想說敵人有一堆仆從軍,可是一幫臨時抓來的壯丁,拿著木棍就衝鋒的土著也能夠算軍隊?

我們殖民地的部隊,固然不全都是精銳,可是對麵的敵軍同樣是烏合之眾。從戰爭爆發到現在,奧地利人可沒有任何一支正規軍出現在戰場上。

布爾共和國軍隊的組成部分,大家都是一清二楚。就是一幫民間武裝,就地招募了一幫青壯,就一路從德蘭士瓦打到了開普敦。

你們該反省一下了,為什麼我們的陸軍戰鬥力那麼差?

這些年陸軍鬨出來的笑話已經夠多了。不想著提高部隊戰鬥力,隻是想著擴充數量,到了戰場上也隻能給敵人送戰績。”

羅伯特和福克斯沒有個人恩怨,但是身份決定了立場。關係到了軍費爭奪,作為海軍大臣的羅伯特直接揭開了陸軍的傷疤。

福克斯憤怒的一拍桌子,反駁道:“胡說八道,陸軍戰鬥力比不上奧地利人,那是軍費不足決定的。

隻要對比一下,雙方的軍費預算,就足以說明所有問題。南非戰爭爆發以來,我們一直都被敵人壓製了火力,要不然也不會吃這麼多敗仗!”

扯皮誰讓怕誰啊,理由千千萬。能夠做到現在的位置上,他們都是一路和人對噴過來的。

海陸之爭幾乎每一個國家都存在,本傑明首相不得不出來和稀泥,現在雙方都有道理,就剩下他沒理了。

“夠了,這裡不是你們吵架的地方,要吵就出去吵。”

兩人相視一眼,沉默了下來。陸軍擴軍的問題,同樣也被擱置了。羅伯特沒有勝利的喜悅,福克斯也沒有失敗的不滿。

顯然這種事情已經發生過很多次了,幾乎每一次政府都會支持海軍,然後又會對陸軍做出安撫,略微的提升一點兒待遇,或者是小幅度的擴充編製。

增援開普敦的問題,很快就得到了解決。要比炮灰部隊,印度人還沒有死光之前,約翰牛是不會慫的。

唯一的問題是財政受不了,一萬英軍能夠完成的作戰任務,五萬印度軍隊都不一定能夠完成。

表麵上看起來很便宜,實際上那也是誰用誰知道。質量不行,那就用數量來湊。

原時空的世界大戰,英軍都要親自上戰場,就足以說明印度殖民軍的性價比還是不夠。

要不然倫敦政府,早就用印度殖民軍堆死敵人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