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越發猖狂(1 / 1)

神聖羅馬帝國 新海月1 1697 字 3個月前

阿富汗戰場,經過了一係列的苦戰過後,英軍成功的擊敗了阿富汗政府軍主力。

1888年7月16日,英軍在付出三千多人的傷亡後,成功攻克喀布爾,殘存的阿富汗政府被迫撤往興都庫山脈。

好不容易才贏得了這一偉大勝利,英國人沒有藏著掖著了,倫敦政府第一時間向外界發布公告。

看著英國人炫耀戰績,弗朗茨也有些發愁,這個結局實在是太出乎意料了,阿富汗政府居然連半年都沒有堅持住。

英國人都占據了喀布爾,俄國人還在和中亞汗國鏖戰,一旦英軍打穿了阿富汗,直接和中亞汗國連在了一起,俄國人後麵的戰爭就難打了。

這和事先的計劃完全不一樣,原本弗朗茨還想著阿富汗多拖點兒時間,讓俄國人一路把戰線推到英屬印度,好好刺激一把英國人。

沒有受到刺激,倫敦政府肯定多半不會發狠和俄國人死磕,很有可能占據阿富汗地區就收手。

至於中亞三汗國,多半是能救則救,要是救不了的話,賣掉他們和俄國人妥協,也不是沒有可能。

或許在未來的歲月裡,阿富汗地區會成為英國人的沉重負擔,但是俄國人卻沒有受到太大的削弱。

俄羅斯帝國這種侵略性十足的盟友,還是不要太強的好,要不然會讓人睡不著覺的。

揉了揉額頭後,弗朗茨無奈的說道:“俄國人的戰爭貸款批了吧,現在沙皇政府需要我們的支持。”

沒有辦法,影響不了英國政府,就隻能鼓動沙皇政府了。現在隻能希望毛熊貪婪一些,能夠為了印度和英國人死磕到底。

外交大臣韋森貝格:“陛下,這個時候不適合釋放善意,顯得太過刻意了。

俄國人想要獲得戰爭貸款,最好還是走正規程序,讓他們拿出抵押來。

免得讓人發現,我們想要挑起英俄戰爭,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政治是需要裝裱的。奧地利想挑起英俄戰爭不假,可是想歸想,說出來那是萬萬不可能的。

從一開始維也納政府給自己的定位就是:對中亞戰爭沒興趣,迫於俄奧同盟,才出手支持俄國人的。

給俄國人加油打氣,那是出於同仇敵愾,絕對沒有搞事情的意思。

不管彆人信不信,反正維也納政府是信了。

“嗯!”

弗朗茨點了點頭表示認可,現在的情況奧地利確實不適合做得太多。

可是什麼都不做又不行,放任局勢自行發展下去,奧地利的戰略目標又無法實現。

卡爾首相:“英俄兩國政府都不是傻子,局勢發展到現在這一步,要實現我們的戰略目的,從上層下手已經不可能了。

或許現在我們應該轉換一下觀念,要激化兩國矛盾,並不一定要兩國政府同意。

隨著戰局的發展,英俄兩國接壤是早晚的事情,一旦雙方沒有了緩衝,要製造矛盾就容易的多了。

戰爭進行到現在,英國人也隻是投入了五個印度殖民師和少量的本土部隊,這些部隊的戰鬥力非常有限。

對付阿富汗政府還湊合,想要震懾俄國人,根本就不可能。我們隻要暗地裡推一把,讓俄軍的激進派動手就是了。”

聽了首相的解釋,弗朗茨忽然發現自己陷入了誤區中,在這個弱肉強食的年代,一切都要用“實力”說話。

英國人看似占據了上風,可是印度殖民師真的鎮不住場子。不僅無法震懾俄國人,恐怕還會激發俄國人的野心。

想要改變這一點不是不行,立即擴編陸軍,從本土抽調幾十萬正規軍過去和俄國人對峙。

看似操作起來不難,可問題是擴軍也是要花錢的。

這不是一次性的花費,而是長期性的開銷,隻要俄羅斯帝國一天不沒落,不列顛就必須要在阿富汗地區部署重兵。

受此影響,不列顛就不再是單純的海權國家,同樣也必須要發展陸權,儘管這“陸”不是本土,可印度的重要性也就比本土差一丟丟。

陸軍占用了大量的軍費,長此以往下去,勢必會影響到皇家海軍的發展。

不光是這些問題,弗朗茨想到的還有更多。看似英國人占據了喀布爾,可是阿富汗人的抵抗,還是沒有停下來。

短期內看不出來,那是英國人占領的地盤還不大,等占領了整個阿富汗後,這幾個印度師能不能維持地方秩序都是一個問題。

看到一個紛亂的阿富汗,俄國人沒有理由不動心啊?

隻要俄國人動了手,就由不得英國政府不應戰了。大不了當一回金主,砸錢讓英俄兩國pk。

現在花一筆錢,同時削弱兩個競爭對手;總好過在未來花更多的錢,親自上陣博弈的好。

“首相說得不錯,我們現在確實需要轉換觀念,走下層路線了。挑起英俄衝突的事情,就交給情報部門負責了。

財政部準備先一下,除了現在這筆五千萬神盾的戰爭貸款外,未來三年內給俄國人準備3億神盾的資金,這次我們要支持俄國人打到底。”

當金主不是所有的錢,都由奧地利掏,絕大部分戰爭成本還是要由沙皇政府自己解決的。

比如說:最常見的糧食,沙皇政府的倉庫裡就有很多,運過去就行了。

相對而言,灰色牲口還是很省錢的,隻要解決了吃的問題,每人一支步槍就可以上戰場。

沙皇政府的自籌經費,加上奧地利的這筆巨款,已經足夠俄國人的幾十萬軍隊打好些年了。

“是,陛下!”

……

外交大臣韋森貝格:“不光是中亞戰場需要關注,歐洲大陸現在也處於變局的關鍵時刻。

自從英法結盟過後,法國人就越發猖狂了起來。就在上個星期,法國政府收買了英國煤炭協會。

英國煤炭協會背離了國際煤出口聯盟,已經率先將出口到法國的煤價降低了20%,和國際市場上的煤出口平均價格相當。

現在法國人正在向比利時和北德意誌聯邦施壓,要求他們將出口到法國的煤總量提高百分之三十,並且還要將價下降69%。

這個價格不僅僅遠遠低於國際煤價,甚至低於了歐洲幾個產煤國本土的煤價。

加上各方麵的費用,部分開采難度大的煤礦,恐怕會直接陷入虧損狀態。”

事實上,國際煤出口平均價,也是因為國際煤出口聯盟對法國人的製裁,才拉上去的。

在不計算運費的情況下,要比奧地利本土的平均煤價高20%左右,而法蘭西購買的煤價則要高出50%左右。

出口價格這麼高,加上各種雜七雜八的費用,最後到了購買者手中,價格超出一半都有可能。

煤是剛需產品,因為是英奧聯合帶隊行動,之前法國人無力抗爭。

英法結盟過後,包圍網被打破,國際局勢好轉,法國政府就忍不住出手了。

收買了英國人後,就仗著自家的拳頭硬,欺負比利時和北德意誌聯邦。

至於另一個煤出口聯盟國奧地利,在國際煤出口市場上的所占的份額微乎其微,直接被法國人給無視了。

儘管沒有計算器,弗朗茨也知道法國人的目的是打破國內能源價格居高不下的窘迫局麵,至於對歐洲各國試探隻能算其次。

儘管沒有計算器,弗朗茨還是很快得出了結論,以奧地利成品煤平均零售價格為1計算,法國之前的購買價格就是。

*(1—)=

法國人就是想以零售價的%購買,算上雜七雜八的稅費、運費、批發和零售商的利潤,這個價格到了法國企業用手中,基本上能夠和奧地利實現能源價格持平。

這還隻是追平奧地利,事實上產煤大國的不列顛,國內平均煤價還要更低一些,大約低三五個百分點。

從這些數據就可以看出來,法國工商業製品沒有競爭力,不是沒有原因的。

煤炭行業暴利不假,可也沒有暴利到這個份兒上,國內的供貨商都拿不到這麼低的價格。

按照法國人現在給出的定價,除非比利時和北德意誌聯邦免去煤生產企業的全部稅收,要不然絕大部分企業都會陷入虧損。

法國人想要降低能源成本沒有問題,可現在的問題是,法國政府想要比利時和德意誌聯邦來替他們買單。

卡爾首相驚訝道:“法國人這是瘋了吧,這樣價格讓比利時和北德如何接受?

就算是兩國政府迫於法國人的軍事威脅選擇了接受,恐怕資本家們也不會答應。”

不是“恐怕”是肯定不會答應,這年頭資本已經開始國際化了,以萊茵蘭地區的煤礦為例,很大一部分礦山都落入了英奧兩國資本手中。

這些資本家,怎麼可能接受這種損害自己利益的價格?

大不了不做法國人的生意,有外資背景根本就不怕。最後真正受影響的,恐怕還是那些沒有背景的……

弗朗茨點了點頭:“欲要令其亡,必先令其狂。如果法國人真這麼猖狂,對我們來說也是一件好事。

這些條件已經超過了比利時和北德意誌的底線,兩國是不可能答應的。

法國人要是敢用強,比利時和北德意誌聯邦都會倒向我們,我不介意為了盟友出兵和他們打一仗。

不過法國人沒有那麼蠢,他們還沒有做好戰爭準備,現在翻臉對他們沒有任何好處,這多半隻是他們的一次試探。

現在的獅子大開口,隻不過是為了試探比德兩國的底線,壓低兩國心裡預期。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在接下來的談判中,法國人還會略微釋放一點兒善意,兩國就會選擇妥協。”

這是小國的無奈,弱者的悲哀……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