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核心_944(1 / 1)

神聖羅馬帝國 新海月1 1708 字 3個月前

裝甲部隊,在奧地利軍隊高層中還有一個彆稱——“重裝騎兵”。

在很多人看來,這玩意兒就是騎兵的加強板,真正意義上的“鋼鐵騎兵”。

包括對裝甲部隊的使用,奧地利軍方也存在著爭議。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把裝甲部隊當騎兵用就好了。

某種意義上來說,這種看法也並非沒有道理,裝甲部隊和騎兵確實有很多相似性。

比如說都比步兵貴,對後勤的需求大,遇到惡劣的冰雪天氣,行動要受限製……

很不幸萊茵河畔早就被冰雪覆蓋了,在深夜氣溫最低的時候,氣溫甚至有可能下降到零下十幾度。

在這種惡劣的天氣下,汽車想要發動,都要提前給發動機預熱,要不然都打不上火。

本質上來說,裝甲部隊和汽車也差不多,無非是對發動機動力要求更高一些。

在麵對惡劣氣候的時候,兩者都差不多。不是不能使用,關鍵是在這種天氣故障率要高得多。

本身奧地利的裝甲部隊故障率就偏高,要是再挑選惡劣天氣行動,那場麵簡直是不敢想象。

幸好中歐的冬天持續時間不長,惡劣天氣也就那麼幾天,做好保養工作也就抗過去了。

要是換了莫斯科的地獄模板氣候,估計戰爭還沒開打,裝甲部隊就要爬下五分之一。

硬著頭皮上,早就不是阿爾布雷希特大公的作風。隨著年齡的增長,阿爾布雷希特的用兵風格也越發穩健了。

不光是阿爾布雷希特,奧地利軍隊高層大部分指揮官的用兵風格,都是偏穩健類型的。

喜歡劍走偏鋒、出奇製勝的,就隻剩下一幫中下層青年軍官了。

兩種用兵風格,沒有本質上的差距。無非是隨著身份地位的變化,思想觀念、眼界也跟著發生了變化。

在軍隊這個靠戰績吃飯的地方,年輕的時候想要向上奮鬥,隻有冒險才能夠彎道超車,甩開同齡人。

事實上,奧地利軍隊高層的大部分將領,曾經也是喜歡劍走偏鋒的主,正是靠出奇製勝才甩開了競爭對手,一路平步青雲的。

現在隻是身份地方發生了轉變,財富、身份、地位都有了。創業的時代已經結束,到了守業的時候,穩健思想又漸漸占據了上風。

凡事都有兩麵性,從國家的角度來說,這肯定是有利的。

從本質上來說,軍事上任何劍走偏鋒的行為,都是一場賭博。

中下層軍官手中的籌碼小,隻需要戰術問題,就算是輸上百八十次,奧地利也兜得起。

況且,能夠成為軍官的也沒有傻子,就算是進行冒險,也要有幾分把握才會行動的。

從總體上來看,贏得幾率還會更大,畢竟在賭局開始前,指揮官已經權衡過風險與收益。

很多時候,戰場上贏一次的收益,就可以抵消失敗數十次的損失。

說白了,他們拿出來冒險的籌碼,最多也就那麼千兒八百號人。賠了也就那麼多,賭贏了的收益可能就是一場戰役的勝利。

高層軍官就不一樣,他們往往決定著數萬、數十萬、乃至於上百萬軍隊的命運,任何一次失敗都會傷到國家元氣。

換個角度,站在軍人個人的立場上就不一樣了。在這種模式下,奧地利很難誕生名將。

沒有辦法,外界主流輿論推崇的名將,大都是劍走偏鋒、出奇製勝、以弱勝強的主。

那種堂堂正正、以勢壓人、全靠綜合實力打贏的戰爭,在大家看來都是理論當然,並不受認可。

這對奧地利軍官非常的不友好,或許在年輕的時候,還有這樣的戰績;可是隨著職位的上升,大家的戰績越來越平庸了。

從這方麵來看,阿爾布雷希特大公無疑是幸運的。

剛出道就拿叛軍刷了副本,接著又遇到了土雞的副本,沒怎麼發揮就自動晉級為名將。

現在又趕了歐陸戰爭,弗朗茨搞出了一堆黑科技,讓他有機會踩著法國人走上神壇,成為新的“軍神”。

軍事會議結束後,阿爾布雷希特單獨留下了侄子“弗雷德裡希,剛才你似乎有話要說,莫不是對我的安排不滿?”

“元帥,現在的天氣雖然惡劣,卻也沒有到裝甲部隊無法施展的地步。

趁法國人沒有反應過來,明天我們就發起突襲,裝甲部隊可以輕鬆撕碎法國人的陣地,全軍壓上去絕對可以重創法軍。

要是拖得時間長了,裝甲部隊恐怕會暴露出去,讓法國人有了防備。”

奧地利軍隊是非常重視規矩的,叔侄那隻能是私底下的稱呼,在指揮部中對阿爾布雷希特大公的稱呼隻有——元帥。

要是不重視規矩,歐洲貴族之間的關係那麼複雜,一不小心就會發現軍營中遍地是親戚,那會讓平民軍官直接絕望的。

儘管實際上裙帶關係一直都發揮著重要作用,可是好歹還有一條路,隻要在戰場上立了軍功,那就升的比誰都快。

這條路不光是給平民軍官留下的,同樣也是貴族軍官晉升的標準。

不要以為關係戶就厲害了,當周邊都是關係戶的時候,你會發現最終比拚的還是實力。

沒辦法,誰讓德意誌地區的傳統就是人人從軍呢?舉國上下的貴族,都要進入軍隊中服役。

或許很多家族的嫡係成員不多,可是沒有爵位的旁係成員絕對不少,如果再算上私生子之類的,這個群體就更龐大了。

這個時候,所謂的關係背景,實際上已經不那麼重要了。在奧地利軍隊完成軍製改革後,沒有足夠的能力,再多的資源也推不上去。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皇儲腓特烈,和弗雷德裡希的年齡差距不大,資源、人脈、關係全部都到頂了。

後者已經是中將了,腓特烈皇儲卻頂著中校的頭銜退役了,估計這也是奧地利推廣軍銜以來,軍銜最低的皇儲了。

當然,這麼比對腓特烈非常不公平,畢竟軍製改革前後的差距太大了。

以弗朗茨本人為例,剛開始吃奶就是一名奧地利軍官,不等成年就成為了將軍,水分之大都沒法堪比了,那就全是水。

到了腓特烈這裡,躺贏的好日子就結束了。邊吃奶邊從軍的美好時代,已經一去不複返了。從軍校畢業後,必須要和普通學員一樣從基層乾起。

作為皇儲,腓特烈不可能一直在軍隊待著,這就影響到了他的晉升。

加上運氣的緣故,完美的錯過了去戰場鍍金的機會。沒有戰功傍身,成為將軍無望,乾脆就退役了。

歐陸戰爭爆發後,再次進入軍隊服役的腓特烈中校,這個時候還在南線等待機會。

不光是腓特烈皇儲,包括他的幾個弟弟,現在也是差不多的狀態,分散在各個戰場等待機會。

能不能在軍隊中有所發展,還是要看自身的能力。

這玩意兒,不是光靠外力就能夠決定的,要是自身能力不行,就算是推上去了,也沒有辦法令人信服。

事實上,最初弗朗茨還考慮過,把這個機會留給腓特烈的。

軍銜太低無法擔任集團軍司令官,大不了壓低裝甲部隊的編製級彆,比如說一個坦克團有幾百輛,所有的裝甲部隊都編製成一個裝甲師。

隻不過這麼乾吃相太過難看,腓特烈的軍事指揮能力又是一個未知數,能不能駕馭得住誰也不知道。萬一玩兒蹦了,那就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作為奧地利的皇儲,腓特烈隻需要跟著鍍金就夠了,根本就沒必要為了一點兒聲望,跑去冒這個險。

在這種背景下,這個最佳刷戰績的機會,自然就落到了弗雷德裡希這個已經證明了自身能力的王室成員身上。

阿爾布雷希特大公搖了搖頭,語重心長道“弗雷德裡希,你想得太簡單了。

聯軍雖然在萊茵河畔集結了一百七十八萬軍隊,但是這其中有近一百萬,都是比德兩國的部隊。

防守的時候還湊合,真要是放下了防線,出去和法國人野戰,誰知道會發生什麼?

就算是裝甲部隊能夠撕碎法軍的陣地,甚至更進一步把他們分割成幾塊,我們也吃不下他們,搞不好還會被噎死。

國內的意思是儘可能的殺傷法軍有生力量,從一開始這場戰爭的目的就是為了多殺敵。

拖到冰雪融化之後,不僅僅隻是為了裝甲部隊更容易展開,更重要的還是為了集結兵力。

當然,等待埃及戰場分出勝負,也是一個關鍵因素。

按照國內的計劃,這場戰爭最先發動的是埃及戰場,然後才是我們,最後才是南線。

這是給予法國人最大傷害的戰略。

造成了占領埃及的既定事實後,再一路殺到巴黎,就算是引來歐洲各國乾涉,我們也瓦解了法國人的殖民帝國,掌控了蘇伊士運河。

喪失了非洲殖民地後,法蘭西的支柱就缺了一角。數十年內,都難以恢複元氣。

至於裝甲部隊會暴露,這本來就是意料之中的事情。這麼大的動靜,想要一直保密下去根本就不可能。

就算是法國人收到了消息,他們也不知道裝甲部隊具體是乾什麼的。沒準法國人還會以為是在汽車外麵套上一層鋼板。

記住了,弗雷德裡希。你和普通的指揮官不一樣,他們可以單純從軍事上考慮問題,你卻必須要考慮政治。

在絕大多數時候,軍事都是為政治服務的。

為了減輕我們未來在西線的壓力,僅僅隻是擊敗法國人還不夠,我們必須要重創法蘭西。

現在政府的所有戰略,都是圍繞著重創法蘭西這一核心展開的。

隻要能夠實現這一戰略目的,戰場上早一天分出勝負、和晚一天分出勝負,沒有多少區彆。”

……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