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九十五章:始皇祖母夏太後(31)(1 / 1)

“啊,祖母,抱歉,我太高興了!

您的胳膊現在沒事吧?”

直到被喬木打手,嬴政這才反應過來,自己不是捏著一根棍子。

而是正握著他祖母的胳膊。

於是當即便趕忙鬆手道歉,並且還拉起喬木袖子,想看看她的胳膊有沒有受傷,要不要去叫醫正。

“還好,暫時斷不了。

應該就是些皮外傷,你說話歸說話,激動歸激動,彆動手動腳。

我受得了,其他人受不了,就是白起複活也受不了你這樣懂嗎?

現在好點了吧,不激動了吧。

不那麼激動了就說正事!”

喬木的胳膊雖然被嬴政捏的有些紅到發紫,但其實也還好,過兩天就好了,所以她並沒有糾結,隻是又告誡了他兩句就說起了正事。

“您是說攻打大九州的事嗎?

可是我沒有地圖啊,也不知道所謂的大九州,到底是那些地方。

那鄒衍隻是說有大九州。

還說禹書所謂小九州之一,隻占天下土地八十分之一,可是他也就是這麼囫圇說說,彆說地圖了。

就連其他大九州究竟在哪。

大概多大之類的都沒說。

朕就算想攻打,那也得先派遣人手探索一番,知道些情況再說。”

所謂大九州雖然有人提,但是提的人說的十分模糊不清楚,嬴政即便因天下一統而自信非常,那也還沒自信到對未知依舊信心十足。

他以為,喬木是想要讓他一鼓作氣的攻打下大九州,所以,這才趕忙表示了一下自己的為難之處。

“不是,我提大九州,隻是看你剛剛太興奮了,怕你再興奮過頭。

所以才特地提一下大九州。

讓你清醒清醒,彆太驕傲。

你這次攻打六國的速度實在是太快了,快到我這邊還沒來得及培養出足夠的官吏去接管六國領土。

所以接下來必須先休養生息。

並且化六國之民為秦民。

原先的各項政策,包括軍功授爵之類的政策都得變,再者就是得給六國舊貴族一定的上升渠道,提拔一批,絞殺一批,再分化一批。

再一個,就是全國性的掃盲。

先前我們隻是對大秦境內進行了一個基礎掃盲,其他六國還有很多平民,說不定還以為他們國家沒滅亡呢,所以掃盲必須繼續進行。

並且適當的給予些好處。

比如說減免田稅,開荒獎勵。

以及其他不重要的小好處。

掃盲人員也不需要擔心,以前百家之人還有的選,不願意來我秦國還可以去其他國家遊說做幕僚。

做官之類的。

如今天下就隻有我大秦帝國。

他們已經沒得選了。

總之現在最要緊的也就兩點。

一個是謹防六國勢力反撲,還有一個就是任人用人,儘量將六國領土全部消化,讓他們認可秦國。

對了,還有一點很重要。

就是一定要一視同仁,一定要一視同仁的對待所有國人,不論他們過去是齊人,楚人,趙人,還是其他國家的人,都得當秦人看待。”

喬木正是因為很清楚秦國現在的各方麵問題,所以才格外擔心她這孫子搞不定,想要多說點內容。

“祖母,你說的太籠統了。

還是跟我詳細點說吧。

等一下,我拿個筆記一下。”

嬴政毫無疑問是個聰明人,因此他一聽喬木說的那些話,立刻就明白喬木說的句句是重點,所以當然得趕緊拿筆,並且問的詳細點。

平定六國之後具體該怎麼做?

喬木在兩年前就開始根據她調查到的情況進行規劃了,現在嬴政一問,她當然是立刻就開始詳細的描述她這些年定下來的計劃,並且還跟嬴政逐一的解釋了一下,為什麼要這麼做,這麼做背後有什麼原因,以及這麼做之後有什麼好處。

總之前因後果和過程可能遇到的問題等各方麵,喬木說的都十分的詳細,詳細到即便是個傻子照著她的規劃來,都不會出什麼問題。

就在嬴政正跟喬木討論著接下來的五年計劃,十年計劃的時候。

諸子百家巨頭都快瘋了。

他們有想過,天下未來可能會被某一個國家統一,也有想過,秦國的確是當時最有可能一統天下的大國,但是甭管是誰,都從來沒有想過秦國能在五個月內一統天下。

因此,現在除了前兩年就已經將整個學派全都搬到鹹陽的農家之外,其他百家學派幾乎都是一點準備都沒有,大家都不知道接下來該怎麼麵對這個剛誕生的龐大帝國。

現在的情況跟五個月前。

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五個月前他們在一個國家待的不舒服,待的不開心了,那可以甩袖就走,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

自家的理論和思想沒有得到某個國君認可,那也可以甩袖就走。

再去另一個國家。

反正這天下這麼多個國家呢。

還就不信沒有慧眼識英的。

但是現在不一樣,現在天下就一個國家,就一個大秦帝國,待的再不開心再不滿意,那也隻有這麼一個國家,你沒有其他國家可去。

他們總不能跑到匈奴吧?

以前是在一個國家推銷自家學說,推銷不出去,那就換個國家。

可是現在,他們要是不能將自家學說在大秦推銷出去的話,那他們這個學說,就可以直接等死了。

大秦帝國都不接受的話。

那誰又願意學他們的學說。

百家爭鳴因群雄並起而興盛。

那就必會因天下一統而衰敗。

這是必然之事。

因為統一的天下,不需要太多的意見不一,有一兩個,兩三個意見互相討論可以,但是,如果有幾百個意見互相討論的話,那對國家的穩定和諧,絕對是十分不利的。

想想看。

想想看,如果這邊一個縣讓法家弟子來做縣令,那邊一個縣讓墨家弟子做,後邊一個縣讓儒家做。

做幾年之後再輪換一下。

那這百姓還能過好日子嗎?

不同學派的弟子做縣令,肯定會想辦法以自己學的知識治理所轄地區,結果剛治理幾年,換了一個其他學派的過來,後來的肯定得把前麵的政策全部推翻掉啊,就算不全推翻掉,那也得推翻掉一部分。

這不就是朝令夕改嗎?

到時候傷害的還是普通百姓。

有人會說,那就不要換縣令。

就讓一個縣令乾到死。

可是這麼做就更危險了,比如說,左邊這個縣是儒家治理的,右邊那個縣是法家治理的,長期治理之後,左邊這個縣的人必然普遍認可儒家的理論,然後子報父仇,大複仇無罪論,在他們心目當中就是理所當然的事了,可是一旦這個縣的人跑到法家的縣去搞這種事情。

那他的行為無疑是死罪。

因為法家可不承認儒家那一套所謂的人治,他們就是法律至上。

到時候不出事,不出亂才怪。

要是是個縣都這麼搞。

那天下還不很快就亂了。

所以大一統之後,文字計量和錢幣之類的需要一統,思想文化也需要進行適當的統一,從這方麵講的,漢武帝的獨尊儒術並不算錯。

因為統一思想。

的確有助於維護大一統。

嬴政雖然有在這方麵努力,但是他顯然並沒有把握住核心之處。

法家足以治天下。

但卻不足以隻憑法家治天下。

法家治得了國,治得了罪。

卻治不了人心。

這是一大核心缺陷。

當然了,現在的百家學派還沒想這麼深,他們隻是在想著天下一統之後,他們該怎麼辦,該怎麼延續自家學派,又該怎麼抵禦法家?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