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之後,原身雖然一直都有努力且積極的修煉,但是上麵要應付公婆,下麵要應付自己的丈夫,還得應付妯娌,管理家裡資產鋪子。
平日連讀書的時間都得硬擠。
又哪還有多少時間修煉?
等到懷孕生子時。
看書的時間都很難擠出來了。
所以自從結婚之後,原身的文道修為就基本沒怎麼進步過了,直到幾個孩子長大了,大婚生子,這才重新有點時間,又花了不少年。
好不容易突破到所謂舉人境。
不過人年紀大了,天賦,記憶力,思維邏輯之類的都跟不上年輕的時候,再加上孩子結婚生子後雖然會閒一點,但倒也不至於真的能閒到少女時那種無拘無束的程度。。
所以突破舉人境界之後,原身又花了十幾年時間,直到前幾日。
才有點可能突破進士的征兆。
要知道,原身這時候已經六十多歲了,她實在是有些擔心自己繼續拖下去,有生之年還有沒有繼續突破的機會,所以在一發覺有突破的征兆時,便立刻抓緊時間突破。
但是原身過去並沒有突破進士的經驗,也沒有人教她,再加上還缺少科舉體係中進士位格的保護。
以及略微有些急功近利。
所以最終可不就突破失敗,文氣失衡,跟走火入魔沒什麼區彆。
而且本人還直接去世了。
在梳理完這些記憶的同時,喬木還順利地從原身的記憶當中,獲知到了一些基礎的文道修行方法。
明白了如何修行。
以及這方世界的特殊之處。
就喬木自己理解來看,這個世界的文道修行應該分成兩個階段。
一個是上古年間至春秋。
還有一個就是春秋之後。
上古年間至春秋,總共出現了六個文聖人,而他們能夠成就文聖人的根基,基本都在於對天地的闡述,伏羲的連山易是對天地自然道理的闡述,倉頡的完善文字,是對天地萬物的闡述,成湯的歸葬易是對連山易的延伸和擴展,核心主要在於對大地生發萬物的一種闡述。
至於說姬昌的周易,毫無疑問是對連山歸葬的再一次延伸擴展。
從八卦延伸至六十四卦。
將天地至理闡述的更為詳細。
以陰陽衍生萬物。
再之後的李聃,雖然寫了道德三千言,但他證道的根基,不是在於後麵闡述治國治民理念的德章。
而是在於最開始的道章。
他是靠道章裡麵闡述的宇宙萬物的至理,從而得以證得文聖位。
或者也可以稱之為道聖位。
而最後的孔丘,他的聖位相對前者而言就有些取巧了,他隻是總結了前人經驗,學習並兼容,最後又借著大肆收徒,獲取了人道氣運和文道氣運的加持,這才能成聖。
而且他也是唯一死後成聖的。
隨著他的學說傳播開來,獲取了大量氣運加持,這才最終成聖。
通過對這些情況的分析,喬木總結出的一個核心就是,這些所謂的文聖人,必須得對天地間的至理有一定的了解闡述,甚至於擴展。
隻單純的講人講治國之類的。
很難靠自身成為聖人。
就比如說後麵的那些個諸子百家之流,他們寫的那些文章,發表的見解,基本都已經不再去闡述天地至理,而是轉而開始探討人的人性,探討治理國家的方法,這一情況無疑使得他們能夠得到一定的人道加持,並且在一定程度上間接的促使人道與文道融合,互為表裡。
但是,卻也帶歪了後來者。
他們把文道當成了人道,隻講人,不再去闡述天地至理,或者說去參悟天地至理,所以後來再無文聖人出世,特彆是隨著科舉出現之後,大多數人更是隻知道走前人聖賢的路,很少有自我的創新等等。
這方麵自然就更為衰敗。
到如今,半聖都極為罕見了。
亞聖更是當朝未曾出過。
梳理完原身記憶,並且自己分析總結了一下的喬木,很快就有了想法:“按照我的分析看,隻有闡述世界宇宙至理才能夠成為文聖人。
宏觀哲學方麵我不太懂。
可是理科不也能算世界至理?
數學,物理,化學,不都是在探究世界本質嗎,這些難道不比所謂的周易之類的書,更為詳細嗎?
也許可以試一試!”
既然文道修行的核心是理,理論上來講,天地間的道理又比人類生存的普世道理更為重要,那麼是不是也就意味著理科方麵的各種知識,就算不能讓她證得聖人位,也應該能夠讓她的修為提高許多吧。
不過有此想法的喬木。
此時並不打算立刻實驗。
畢竟她走火入魔還沒解決呢。
目前的當要之急,當然還是先恢複自己的身體狀況,再慢慢說。
所以,喬木很快就平複好了自己的心情,然後便按照自己對文道修行方法的理解,在原身的鬆果體文宮空間內部,銘刻與原身原本的認知相貼切的,各種道理的認知。
喬木活了那麼久,又經過了那麼多的世界,這方麵的認知水平自然不會低,隨便寫寫,就攢夠了足夠自己晉升成為進士的相應道理。
不過原身當初也是這個感覺。
然後就晉升失敗了。
所以到這一步的時候,喬木並沒有停止,而是繼續銘刻自己的相應認知道理,隨後出於擔心這方麵道理不夠硬,更是順帶著銘刻上了對水的認知和對火焰空氣當中的氧氣,二氧化碳等方麵的基礎認知。
之後才繼續原身失敗的突破。
其實突破方法也很簡單,無非就是引動自己文宮內部的那些個道理,與外界的天地溝通,隻要得到認可,那就能夠獲取提升,這也是為什麼一些古聖人寫一篇文章,便直接從普通凡人變成聖人的原因。
這個世界的法則相當特殊。
隻要你的道理得到世界認可。
就能夠一步登天。
原本喬木以為自己已經準備的十分充足,突破也會毫無問題,但是,在她用自己文宮內的道理與外界天地溝通的時候,卻發現她銘刻的一部分道理並不為外界所接受。
隨後更是有洶湧反噬而至。
一時間仿佛天地皆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