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七章 分組討論(1 / 1)

從1983開始 睡覺會變白 1159 字 2個月前

其實許非有點可惜,卻也無奈。

他最想搞的,是電視劇統銷這一塊。十五塊錢一分鐘,幾十年不變,太打擊積極性。

早期大家都落後,固定價格有好處。比如我一個窮台,不能獨立生產,但花上一點錢,買上幾集單本劇,自己也有節目播。

那會成本低,差額不大。

現在不行啊,越來越講究拍長篇,成本提高,撥款又不夠,再按十五塊錢一分鐘,對生產單位就不公平了。

曆史上,這東西應該跟電影統銷統購一塊取消的,還得等幾年。

許非現在就想提,放開價格,按質定價,但跟李沐等人一分析,不太可行。

一個是你喊高價,友台沒錢買,還是扯淡。另一個是你弄出這東西,容易往“姓資”上靠。

危險。

有了京台打樣兒,接下來的代表也開始撈乾說。中午短暫休息,下午繼續,一直開到了夜幕降臨。

真就這點事兒,沒錢,沒人才。有了錢有了人才,啥創作瓶頸,啥作品質量,一切不成問題。

很快兩天過去,基本都臨時改稿,有意無意的提了合作這一點。央視除外,央視是爸爸。

此外,便是炫耀加低調。許非跟看大戲一樣,特過癮。

魔都台在炫耀《封神榜》,我們有香港明星,我們有聖鬥士服裝,我們有好看的哪吒和妲己巴拉巴拉。

應該都熟悉,阿毛的歌,“花開花落,花開花落,悠悠歲月,長長的河……”

裡麵的服裝經典不衰,據說最初是大陸負責,改了好幾遍,後來香港突然很強硬,說必須用我們的服裝,於是就有了商代聖鬥士style。

再後來有人挖墳,說當時有泰國資本進場,服裝是薩瓦迪卡設計的,所以才帶著內味兒……當然不知真假啊。

粵台則在炫耀《公關小姐》,我們在跟港劇乾,我們就是行業劇,我們向全國人民展現嶺南風采巴拉巴拉。

在八十年代,粵台也是生產大戶,一向被低估。

第一部連續劇是央視的《敵營十八年》,第二部就是粵台的《蝦球傳》。此後又有《過埠新娘》、《香港地恩仇記》,地域風格濃厚。

由於跟香港相鄰,80年代初就有人利用天線偷看隔壁台。從魚骨頭到大鍋蓋,一直到衛星電視,香港電視劇一直在搶奪觀眾。

《公關小姐》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出爐的,肩負著振興本土劇的重任,也確實成功了。裡頭還有袁枚(襲人)。

巴蜀台也在炫耀,說我們在籌拍《江湖恩仇錄》……

總之實力強的單位都在講,正籌備或即將播出的劇,就是在同行麵前露露臉。

不行的一水低調,像西藏台,聽著就可憐。

…………

第二天晚上,招待所。

許非幾人沒回家,自己開了個房間研究。他拿著文件又掃了一遍,上麵是明天的分組安排,隨機抽的,有齊魯台、吉台、浙台、晉台、瀟湘台等。

“所謂合作,形式上資源共享,內容上就是為了外景。

京台拍室內劇很成功,但不能止步不前,總得拍一部外景戲。京城資源又少,免不得北上南下,這次是打好關係的機會。”

“不錯,強龍不壓地頭蛇,有本地台幫襯,可以省很多麻煩。”

“實力最強的應該是齊魯,要重點交好。”

“吉台也不容忽視,自身差些,但他們跟長影廠關係緊密。”

長影廠,中國曾經最大的夢工廠,不僅拍電影還拍電視劇,像改編自古龍的作品《多情劍客》,就是電視劇分廠拍的。

“晉台其實也可以,起碼那幾個人不錯。”

許非見大家不解,笑道:“張劭林、張季中,我覺得都很有潛力。”

鄭小龍抽抽嘴角,“您才24成麼?說比你大一輪的有潛力。”

“學無先後,達者為師嘛!”

嘁!

眾人懶的理臭不要臉的,將齊魯列為首要目標,吉台、晉台依次往下。至於剩下的,在浙台變成中國藍,瀟湘變成芒果之前,隻能誇誇山青水美。

轉眼到了第三日,分組討(shang)論(ke)。

氣氛一下子輕鬆起來,木有領導在席,也木有攝像機,隻有一個記錄員。

在間小點的會議室,五家早早坐好,京台最後到。

老張擺擺手,和藹可親,“坐坐,不用客氣……開始之前,我們先認識一下,這位是電視藝術中心主任李沐,副主任鄭小龍,導演魯小威,編劇李小明,製片許非。”

跟著輪番介紹,頭兩天沒資格露臉的小弟,此刻通通有了姓名。

老張當仁不讓,主持道:“討論就得有議題,經過兩天會議,相信大家都有很多想法。先統一意見,我們討論哪幾項?”

“老實說,最實在的就是合作這一塊。”

“對,還有人員不足。”

“劇本荒。”

“冒昧問一句,聽說《胡同》攬了不少廣告,能給我們講講經驗麼?”

老張一一記錄,道:“好,那我們就聊聊這四點,暢所欲言,誰先說?”

李沐看了看,直接點名:“許非,你先講講廣告這塊。”

“好。”

許老師連稿都沒有,張嘴就來:“我先說什麼叫黃金時段。

大概指晚7點到9點這個時間段,正好是下班回家,吃完晚飯,一家人看電視的時間。所以《新聞聯播》放在7點,緊跟天氣預報,看的人最多。

或者再往前提一下,六點到七點,這是孩子的黃金時段。如果有動畫片,最好放在這個地方。

那天氣預報之後放什麼,都清楚,放主打劇。

在理論上,黃金時段的廣告最有影響,價格最高。但現在,沒有一家電視台敢在黃金時段,尤其在《新聞聯播》前後做廣告。

怕挨批,不嚴肅。

那退而求其次呢?挪到主打劇前後行不行,也沒人敢做。

這是目前的狀況,將來肯定會不一樣,因為社會環境在不斷開放。這也不是什麼秘密,西方、日本、香港早就研究透了,隻是我們不敢施行。”

謔!

眾人精神一震,讓他們搞藝術會搞,搞商業全懵逼。

醍醐灌頂。

“既然不能打,就得走另一條路子,往劇集裡麵加。比如《胡同》的礦泉壺、義利快餐廳,跟劇情結合,融入台詞,也能產生廣告效應。

劇集之外,我稱之為硬廣告;劇集之內,稱之為軟廣告。

前提,作品必須受歡迎,企業才願意給錢。

來源,找鄉鎮企業、合資企業,國企膽小。”

許非掃視一圈,“有不理解的麼?”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