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五章 江湖地位(1 / 1)

從1983開始 睡覺會變白 1206 字 2個月前

“我七歲學評書,後來學西河大鼓,之後又學相聲,師父是楊誌剛……”

“嗯嗯,聽聞過這位前輩……那怎麼又到節目組了呢?”

“不是上了次電視麼,可能覺得我表現好,留我打雜。不過平時還是演出,我簽的演出公司,他們聯係活兒,說明天哪兒哪兒,幾點幾點,完了我就去。

有時是茶館茶樓,有時是俱樂部,活動啊,反正挺雜。一個人唱戲,倆人就說相聲,跟那位張文順先生,您知道吧?”

“嗯,我拜見過。”

“對,跟其他人也說過,沒固定搭檔,有空就湊一湊。”

小黑胖子和小白胖子一見如故,交淺言深。老郭後來不承認楊誌剛,這會可是認的,否則無師承根本沒人搭理你。

餘謙點了根煙,還沒等抽,就被瓏丹妮罵的撤回去,訕訕道:“我師父是石富寬先生,也學相聲出身,現在沒怎麼做了,拍點戲什麼的混口飯吃。

不過您來京城,怎麼沒找個正式單位?”

“我倒想找了,沒人要啊!我去年來的吧,求爺爺告奶奶,一度揭不開鍋。現在挺好,每周演四五場,一場二十塊錢。”

“才二十?”

“我住不花錢啊,還有五百塊錢底薪,裡外裡小一千呢全能攢下。”

“哦,也不錯。”

餘謙沒好意思戳破,這是簽的經紀約。公司挺嘚兒啊,演員歌手就算了,怎麼還簽說相聲的?

所謂的底薪,其實就是生活補助,以前三百,現在五百。張家譯、吳經、樸樹之類的還領著呢。

聊了半天,那邊要錄節目了。

老郭急忙寫了個bp機號,道:“不瞞您說,跟您有相見恨晚之意,要不嫌棄,留個聯係方式,明兒請您吃頓便飯。”

“可以啊,可以。”

餘謙也寫了。

剛起身,又撞見一人,忙道:“許總!”

“錄節目呢?去吧。”

“誒誒。”

餘謙對他有陰影,當年還是大胖小子的時候,被搶了一隻蟈蟈懷恨在心,哼!我早晚寫段子裡,我說死你!

“許總!”

老郭跟著叫了一聲,退避不敢搭茬,以前沒見過大老板,但認識臉。

瓏丹妮也過來,奇道:“您怎麼有空來了?”

“到台裡辦點事,順便來看看,一切都好?”

“好,就是小影太忙了。我看那甘蘋挺合適的,您考慮考慮?”

“她主持?”

“人美歌甜,往那兒一站就成功,主持有何炯在呢,她搭話就行。”

“……”

許非真在考慮,所有歌手都麵臨著轉型,甘蘋培養當主持人也可以。

星河已然戰略轉變,以前叫專輯,現在都叫大碟,幾年磨一劍。比如陳銘就在製作自己的全新大碟,叫《征服》。

如今大力培養的是陳銘、田振、許巍、樸樹這四人。尤其後兩者,他要求公司有足夠的耐心。

在演播廳看了一會,許非抹身奔主樓,來到副台辦公室。

京台領導換了好幾茬,關係一直不錯,而且有李沐在上頭盯著。這位副台長也很熱情,認真聽完來意,道:“現在環境不好,台裡又沒做過電影,我擔心會有風險。”

“不是讓台裡做,幾家聯合搞個影視公司,讓專業人士做。環境也隻是暫時萎靡,畢竟上頭這麼重視,不可能讓電影一直跌的。”

“那好吧,你的眼光我們還是相信的。我召集開個會,商量商量,儘快給你答複。”

許非出來,又奔電視藝術中心。

鄭小龍當了主任後,愈發苦大仇深,一見麵就抱怨:“一把手真不是人乾的。你知道那孫子給我留多大爛攤子麼?”

“不知道。”

“入不敷出啊,工資都隻能發70%。還好我扭虧為盈,現在賬上有一千萬。”

噗!

許非抹了把汗,道:“那常青藤劇場續約沒問題吧?”

“沒問題,這回能出個五百集!”

曆史上,鄭小龍搞的常青藤劇場隻持續一年。因為生產力跟不上了,同時他還在搞改革,想把藝術中心變成股份製,阻力很大。

現在兩家一起搞,產量輕鬆達標。

“那就好,今天找你有件事。”

他巴拉巴拉一講,鄭小龍立馬點頭:“好想法,你不提我也想找你,但錢可能不太多,一百多萬吧。”

“夠用了。”

不到半天搞定兩家,許老師又奔京城市音像出版社。

星河做音樂是沒有發行權的,要跟音像出版單位合作才行,所以是老客戶。

一位50歲的老先生接待他,此人叫張何平,市文化局副局長、音像出版社總編輯,在京城文藝界非常有地位。

而且眼光準,有能力,《宰相劉羅鍋》就是他策劃提出的,還有後來的《建國大業》。

“意義我就不講了,您肯定懂,也不會舍不得這份錢。我這次主要想請您出山,擔任這家公司的總經理。”

“總經理倒好說,我想問問,公司生產是以主旋律為主?”

“當然,現在都以主旋律為主,隻不過多樣化一點點。”

“你這小子耍滑頭,我明白,明白。”

張何平頓了頓,道:“成,那我就接了。”

…………

電影公司老總沒想到他這麼快,沒多久就把人找齊了。

此刻,京台一位副台長、電視藝術中心的鄭小龍、音像出版社的張何平,再加己方,齊聚一堂。

首先意願都很強烈,張何平也能服眾,隻在投資份額上研究了半天。

最終決定,京台占大頭,拿出八百多萬,另三家出三百多萬,共一千二百萬成立一家公司。

性質很特彆,既能獨立拍電視劇,也能獨立拍電影。

許非之所以牽線搭橋,往大了說,是市場活力不夠,急需有實力的出品單位;往小了說,是擴大自己陣營,把朋友變的多多。

他不是小心眼的人。

談笑間促成一件大事,觥籌交錯,把酒言歡。

萬事開頭難,幾人坐在了一桌,就代表成功一半。都是有能量的,當即討論:

“有部《離開**的日子》不錯,我們可以申請發行。”

“葉大英要拍新片,想請張國榮演紅軍。”

“啊?這想法太獨特了吧?”

“但我覺得挺好,市場就需要這樣刺激,得有新鮮感。”

“那我們可以找他聊聊,看能不能合作。”

三言兩語,業務大框就出來了,鄭小龍忽想起一事,忙道:“等等,最重要的還沒定,公司叫什麼名?”

“四家聯合,不如叫四海?”

“有點莫名,叫晨星怎麼樣,意味著新希望。”

“俗,還不如叫四海呢?”

“那乾脆叫北海吧?”

“誒,我看真行。”

“小許,你的意思呢?”張何平問。

“最好有特色些,我們紮根在京城的,不如叫紫禁城影業。”許非笑道。

(還有……)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