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西市訪民(1 / 1)

猛卒 高月 1413 字 2個月前

時間進入十二月,剛跨月,一場暴雪便席卷關隴大地,狂風夾雜著暴雪,肆虐了兩天兩夜,十二月初四,大雪停止了,太陽出來,整個長安城已被厚厚的積雪覆蓋,到處是一片白雪皚皚,連鬆樹也被大雪壓倒了好幾棵。

大雪剛停止,街上的人明顯多了起來,長安各家三粗店都排滿了長隊,粗麵、粗布和粗糖,基本上都是家家戶戶必須的,尤其受底層百姓歡迎。

粗紅糖接受得最快,長安現在流行用奶酪、粗紅糖以及茶一起煮,奶香濃鬱,深受年輕人和孩子的喜愛,這種茶叫做晉王茶,是晉王郭宋發明,在報上連續報道後,風靡整個長安,現在關隴和河東也開始流行起來。

上午時分,郭宋和戶部尚書張謙逸來到了西市門口的三粗店視察,政事堂的相國們分成四個組前往長安各地查看雪情,解決發生的屋頂坍塌等災害。

西市大門旁的三粗店也一樣排著長隊,五六個年輕夥計忙得手腳不停,收錢發貨,動作十分麻利。

當然,這也是貨物都事先稱量好,粗糖是一斤一包,裝在紙袋子裡,每人限量一斤,粗鹽和粗麵都是論鬥賣,裝在一個個白瓷扁缸中,到時一下子倒入客人的口袋裡,粗布則是一卷一匹。

一個夥計負責收錢,兩人負責發貨,後麵還有兩人在稱量,一共五個人,配合得十分默契,雖然忙碌,卻井然有序。

郭宋坐在馬車內靜靜觀察,張謙逸卻排在隊伍,和前後的百姓閒聊起來。

“當然是滿意,我們收入低,買不起精細的好東西,三粗店首先讓大家能吃飽肚子,我覺得這就是最大的功德。”

旁邊另一人接口笑道:“不光能吃飽肚子,每月還能結餘一點錢,攢存起來,以前真不敢想象!”

“就是!就是!”眾人紛紛應和。

“再過一個月就是新年,大家希望新的一年三粗店有什麼變化?”張歉逸笑問道。

“最好增加點品種,變成五粗店、六粗店。”有人笑道。

“那大家覺得增加什麼品種比較好?”

“最好是奶酪和茶!”

有人脫口而出,頓時人群一片大笑,奶酪和茶說到他們心坎上了。

一名年輕人歎息一聲,“冬天裡能喝一碗熱騰騰香甜的奶茶,簡直太享受了,可惜奶酪太貴,便宜的茶也不多,也隻能偶然喝一次。”

“奶酪估計不可能進三粗店的,那玩意兒從來就很貴,倒是粗茶可以進來,粗茶淡飯嘛!”

張謙逸買了一袋粗糖,上了馬車,馬車緩緩啟動向西市駛去。

張謙逸笑眯眯道:“殿下也聽到了吧!都在嚷著要奶酪和粗茶進三粗店呢,殿下的晉王茶深入人心啊!”

郭宋笑了笑,反問道:“張相國覺得可能嗎?”

張謙逸是戶部尚書,這是他的職權範圍,他不慌不忙道:“我們的三粗店其實是平價店,沒有獲利,沒有房租,就隻有夥計的工錢,但我們的鹽稅和糖稅都在裡麵,賣得越多,我稅收越高,不過三粗店粗鹽賣得很不好,建議殿下取消粗鹽,換成粗茶,奶酪確實不現實。”

郭宋點點頭,粗鹽和細鹽每鬥價差雖然有三十文,但粗鹽口感很淡,消耗量更多,反而不如細鹽合算,大家都寧願多加三十文買細鹽。

唐朝普通百姓鹽的消耗量很大,不像現代人,隻放一小勺鹽調調味,土地基本種糧食,種菜很少,新鮮蔬菜很貴,唐朝很多窮人家幾乎沒有菜,就直接把鹽當菜了。

另外,普通人家大量吃醃菜,醃菜的耗鹽量很大,再有就是鹽的鹹度也遠遠不能和現在的精鹽相比,以至於一家人一個月吃一鬥鹽很正常,所以鹽稅才能成為唐朝後期的財政支柱。

郭宋淡淡道:“三粗店可不止長安一地啊!天下各縣都有,需要多少粗茶?”

“殿下不知道麼?天下各縣的三粗店是真正的三粗店,隻有粗麵、粗布和粗鹽,目前粗糖隻有長安供應,以後供應粗茶,也隻能先滿足長安。”

郭宋點點頭,“戶部有這個明悟就好,開設三粗店的本意是好的,解決最貧苦百姓的溫飽問題,如果還供應奶酪,那就脫離我們的本意了,我們也承擔不起,至於粗茶,看產量,產量足夠大,價格足夠低,可以考慮用它替換粗鹽,如果量不夠,那還是繼續維持現狀。”

“微臣記住了!”

這時,旁邊一陣喧鬨引起了郭宋的注意,他這才發現在西市常平署大門前的空地上人山人海,至少聚集了數千人,大家都踮起腳、伸長脖子向裡麵看,好像在搞什麼活動。

“去看看怎麼回事?”

郭宋吩咐侍衛一聲,兩名侍衛騎兵奔了過去。

他們騎在馬上,位置高,看得清楚,片刻回來道:“啟稟殿下,商家在演示家用風箱、煤球和引火煤。”

郭宋點點頭,家用風箱在報上刊登後,立刻商人看到商機,去太學把圖紙買下來,開始製作推廣,實際上已經在大戶人家推廣開了,看來他們是準備瞄準中等人家推廣。

至於煤球和引火煤,又叫行軍煤,是軍隊行軍時埋鍋造飯用的,煤球很簡單,是用黃泥混合煤粉壓製而成,每個外形就像桔子一樣,這個在長安早已經推廣,家家戶戶都在用。

裡麵關鍵是引火煤球,在裡麵摻了不少硝粉和硫磺粉,上麵布滿了穿透性小孔,用一支火折子,一下子就能點燃煤球,這就叫引火煤球,稍微貴一點,但對於點燃爐子很重要。

這時,周圍圍觀的百姓一起歡呼起來,顯然是引火煤球被點燃了,隱隱聽見有人高喊:“這比枯枝麥秸省力多了,也不貴,一顆引火煤球隻要五文錢,每天用麥秸引火做飯也不止五文錢吧!而且買我們三十個煤球,送一個點火煤球,下麵,我再給大家演示一下風箱,非常好用,我們已經賣出了上千個。”

“殿下,要去看一看嗎?”張謙逸笑問道。

郭宋搖搖頭,“不用看了,直接去絲綿行!”

馬車繞過了人群,向西麵駛去,不多時,馬車抵達了絲綿行,布匹綢緞之類穿著之物都移到了東市,但西市還有一點點,主要是原料,比如絲麻綿絨皮毛等等,一場大雪後,絲綿行這邊擠滿了長安百姓,主要以買棉花為主。

目前在安西種植棉花主要是軍方、官府和私人,棉田已達上萬頃,軍方棉田所產的棉花主要是供應軍隊,官府和私人的棉田則供應市場,現在的棉花還是比較貴,一斤八百錢,做一床棉被要三斤棉花,但這比綿和絨還是便宜了很多,綿和絨都是論兩賣,普通人家絕對買不起。

如果是買帶籽棉話,一斤就隻要五百文,自己回家去剝籽,像白居易的棉袍就是買了兩斤帶籽棉,自己回家剝籽做棉胎,然後自己縫製,報紙上有詳細教程,家境稍微差一點,買帶籽棉回家自己做棉衣就很合算。

“殿下,棉花不能引到關隴或者朔方那邊種植嗎?”

張謙逸有點不滿道:“好幾年了,棉花價格一直下不來,主要還是產量太少,還有運輸不便,如果能在這邊廣泛推廣,價格是不是就能降下來了?”

郭宋沉吟一下道:“這個問題我仔細考慮過,主要原因還是糧食單產太低,導致糧食不充裕,我們必須要保障糧田,像這次中原疫情,要不是我們倉庫有存糧,這次救災就遠遠沒有那麼輕鬆了。

我已經從林邑國引進了優良稻種,先在泉州試種,等泉州成功後再推廣到江南,然後再推廣到整個黃河以南,我們糧食產量就會翻幾倍,等糧食有了保障,這時候就可以在隴右、朔方、中原等地推廣棉花,這個時間大概在十年左右。”

張謙逸捋須悠然向往道:“如果糧食能增幾倍,那人口也要翻倍了!”

這時,有侍衛提醒郭宋,“殿下,好像是獨孤家的東主!”

郭宋回頭望去,透過沙窗,遠遠看見獨孤長秋站在一家店門口,正向這邊探望。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