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 越州問稻(1 / 1)

猛卒 高月 1534 字 2個月前

郭宋在琉球府巡視了三天,隨即返回了泉州,又在泉州接見了來自周邊各州的刺史和長史,這才乘船前往明州。

他來泉州視察主要是考察林邑國水稻的推廣情況以及琉球島的開發進度。

泉州新水稻留了一大批種子,去年開春給了福州、建州等地,去年入冬後不久,江南各州也派人去泉州購買了不少稻種,今年開春後播種了,郭宋也想去江南看看新稻種的播種情況。

畢竟他最初的想法,就是把林邑國的稻種直接拿到江南去播種,隻不過被去泉州截胡了。

但泉州刺史蔡雍確實做得不錯,全心播種好這批來之不易的稻種,讓郭宋非常滿意,就憑這份功勞,等江南試種成功後,郭宋便準備把蔡雍調入朝廷出任司農寺卿,在嶺南兩道、淮南道、淮西道、河南道、江南西道、劍南道以及山南道、荊襄等地全力推廣這種兩季水稻。

船隊在風平浪靜的大海中航行,郭宋坐在窗前,注視著他昨天繪製的琉球島全圖,坐在對麵的張雷一邊喝茶,一邊好奇地望著地圖。

郭宋端起茶盞笑問道“師兄,你看看是否合理?”

張雷一怔,“什麼合理?”

郭宋瞥了一眼地圖,“我打算在琉球府先建五座縣城,上麵的三角標識便是我的選址,你看看選址是否合理?”

張雷拾起地圖,隻見最北麵一個,最南麵一個,西海岸中部有三座,已經建好的北縣就是中部三縣中最上麵的一個三角,但已經塗黑,表示已經完成。

張雷撓撓頭笑道“你讓我看選址,我又不是朝廷官員!”

“無妨,你可以從商人的角度來判斷是否合理。”

“這樣啊!那我來仔細看看。”

張雷仔細看了五座縣城的選址,躊躇半晌道“地圖上看不出來,不過既然都在海邊,那應該都有海港,它們是對應福州、泉州和漳州吧!”

“說得沒錯,我就是出於對應三州的考慮。”

“我其實隻有一個建議,或者說是損招,我們不是準備應募一些日本女子來琉球府做事嗎?可以教她們漢語,相信她們都想留下,然後官府招募一些難娶妻的男子去琉球府,有財產有娘子,這些男人必然會欣然移民,過幾年生兒育女,這樣一來,琉球不就發展起來了?”

郭宋哈哈笑了起來,豎起大拇指讚道“這一招很高明,也很實用,回頭我給潘相國說說,琉球經略府要想辦法,不要整天講空道理,那樣拉不來移民。”

五天後,船隊抵達了明州,也就是今年寧波,郭宋在明州港下了船,帶著兩千名隨船親衛騎兵向越州而去。

在泉州的買種子名單中,沒有明州,但有越州,越州買了三千鬥稻種,郭宋非常想知道,能在泉州長勢喜人的種子能否在江南也茁壯成長。

郭宋抵達越州州治會稽縣,越州刺史季敏和長史李碩出城十裡迎接晉王殿下到來。

官道兩邊都是鬱鬱蔥蔥的稻田,郭宋興致盎然,指著兩邊稻田問道“這些水稻可是從泉州買來的稻種?”

季敏連忙道“回稟殿下,這裡的稻子不是,它們還是以前的稻種,從泉州買來的稻種,我們把它種在官田內,位於城南,這種外來的稻種農民不會冒險,都是官田先種,成功了才能推廣。”

“原來如此,那官田的新稻種長勢如何?”

“回稟殿下,新稻種長勢還不錯,明顯比傳統水稻長得更快,事實上,我們已經收割一季了,畝產比傳統水稻增加了三成,大家都看在眼裡,明年我估計大家都要種了。”

“大家都算過帳?”

“都明白呢!冬小麥加上水稻,三百斤小麥加七百多斤水稻,一年產量一千斤,但新稻種畝產近一千斤,一年兩季就是兩千斤,翻一倍啊!明年微臣還很擔心稻種夠不夠分配?”

郭宋欣然笑道“我們現在去看看!”

“殿下一路辛苦,先去休息吧!明天一早微臣陪同殿下前去視察。”

郭宋淡淡道“還是先去看一看吧!”

張雷低聲對季敏道“殿下來江南,就是為了看這種水稻長勢。”

季敏恍然,連忙催馬上前道“卑職給殿下帶路!”

這種水稻種植推廣事關重大,郭宋就怕地方官為了迎合自己而弄虛作假,他不會讓越州地方官府多一晚上的準備時間。

浩浩蕩蕩的隊伍轉道向城南方向而去

越州的官田都集中在會稽縣城南,和北方相比,數量不是很多,這也和越州的長期社會穩定有關,官田之所以出現,就是因為戰亂、疫病導致出現大量無主之地,最後成為官府所有,而江南一帶社會長期穩定,土地代代相傳,官田隻有減少沒有增加,所以官田隻有數千畝。

越州去泉州購買的稻種都種到官田內,五月份已經收了一季,現在是第二季。

廣個告,真心不錯,值得裝個,畢竟書源多,書籍全,更新快!

郭宋沿著田埂而行,不時彎腰細看水稻長勢,確實要比之前城東看到水稻快不少,估計九月中下旬就可以收獲了。

“咦!”

郭宋忽然發現水稻中居然沒有養魚。

他回頭笑問道“泉州的水稻田裡都養了小魚,這邊我怎麼沒有看見?”

“這個”

季敏無法回答,回頭向負責官田的官員望去,責問道“稻田裡怎麼沒有養魚?”

這名官員嚇得戰戰兢兢道“回稟殿下,回稟使君,一般情況下是養魚的,因為這是外來種子,卑職不知道養魚對它會不會有不利影響,所以養得很少,隻在十幾畝田裡養,不在這邊,在前麵一片稻田。”

郭宋點點頭,認可官員的做法,“你比較謹慎,這是對的,摸索著種稻子,多做對比試驗,確實是正確且合理的措施。”

季敏鬆了口氣,連忙躬身道“多謝殿下認可!”

眾人又走了一段路,郭宋見一名老農在不遠處的稻田裡勞作,便高聲問道“老丈在做什麼?”

老人不認識刺史,他見一群官員在問他,便用蹩腳的官話回答道“回這位大人的話,小人在拔除雜草!”

“這種稻子怎麼樣?”郭宋又問道。

“還不錯,它長得快,產量高,我覺得是好東西,一年能種兩季水稻啊!以後不用再種小麥了。”

“沒有缺點嗎?”郭宋又笑問道。

老者撓撓頭,半晌道“聽說不太好吃,反正我沒有吃過,不過好不好吃也不重要,產量高就行了。”

郭宋笑了笑,又問刺史季敏道“季使君吃過嗎?”

“微臣吃過一碗,口感確實不如從前的水稻好,但正如這位老丈所言,好不好吃不重要,產量高就行!”

停一下,季敏又補充道“微臣隻拿出很少一部分給官員們試吃,其他大部分都留著,明年分發給農民們種植。”

“打算如何分發?”郭宋問道。

“微臣考慮秋收後開始登記,確定明年要種水稻的人家,然後平均分給每家,第二年分過稻種的人家就不給了,前三年微臣都決定無償贈送,不增加鄉親們買稻種的負擔,但以後就要適當收錢,價格和正常稻種一樣。”

郭宋欣然道“整個新稻推廣完成後,寫一份詳細的報告給政事堂。”

“微臣遵令!”

郭宋走了幾步,忽然想起一事,又問道“你們種這種新稻,泉州有沒有派人指導你們?”

“有的!”

季敏連忙道“他們的指導很重要,要不然我們不知道播種時間,還有細節什麼的。”

“把人叫上來,我問一問他。”

季敏回頭吩咐一聲,不多時,負責官田的官員帶著一名乾瘦老者匆匆走來,乾瘦老者跪下給郭宋磕頭行大禮,“小民苗五叩見晉王殿下!”

“老丈請起吧!”

老者站起身,垂手站在一旁,郭宋問道“這稻子你一直在種嗎?”

“是的,第一年泉州種植小民便參加了。”

“那你覺得越州種稻和泉州種稻有區彆嗎?”

老者想了想道“回稟殿下,還是有一點細微的區彆,泉州光熱更足,長得比這裡還要快一點。”

“那你認為淮河以北可以種植這種水稻嗎?”郭宋主要關心中原地區能否種這種雙季稻。

“小民不敢肯定,要嘗試才知道,不過小民是徐州人,小民覺得淮南恐怕是種這種水稻的極限,淮北溫度不夠,恐怕種兩季水稻時間上來不及。”

郭宋點點頭,“你說得對,現在讓你回答,有點強人所難了,明年煩請老者再去家鄉徐州試種一年。”

郭宋又對季敏道“這件事你負責安排!”

“微臣遵令!”

<scrpt>();</scrpt>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