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州的局勢,隨著遼軍的勢力的收縮,短時間內陷入了一種詭異的平衡,哪怕耶律朔古領軍南來支援,也沒有貿然向幽州發起進攻。不過,雖不攻薊城,一乾蕃將卻發起了一波對漢人臣民的清洗,既作為對燕軍殺胡的強硬回應,同時也是掠奪財貨以充軍需。
就如劉承祐此前心中預想的那般,戰火蔓延開來,幽燕百姓將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在遼軍的掠殺之下,大量的難民逃向幽州,一路血途,也隻有到幽州城下了,趙延壽方有餘力庇護他們。在這樣的形勢下,趙延壽被動地儘得幽燕民心,率燕地豪傑,以抗契丹。
在西南的涿、易兩州,相繼歸附。或取幽州,或下涿、易州,而抗契丹,就這樣,劉承祐此前與幕佐討論的兩個結果,實現了。趙延壽,則在一條沛然難當的曆史洪流中,辛苦地操縱著船舵,逆水行舟,身不由己。某些最初的意願與小心思,在短時間內,是不敢想了。
到這個局麵,遠超劉承祐此前的預期,不管接下來如何發展,至少在接下來的不短的時間內,劉承祐是不會投入太多的精力了。
而契丹國內的內戰,並沒如劉承祐所期盼的那樣持續很久,反而結束得很快。在彰德泉之戰後,耶律阮徹底放開了顧忌,急行軍北上,而至潢水。
而在上京的老太後述律平,雖然年紀一大把了,但性格強硬,將上京及其周邊僅剩的宮帳軍、部卒、奴隸給集中起來,親自出馬,與耶律阮隔岸對峙於潢水。
在這場皇室戰爭,將進行一次決戰之前,有一個人站了出來。擔任北麵宗族官的惕隱耶律屋質親自於雙方之間說和,講道理,擺事實,明大義,費了老大的勁兒方才勸出點效果。
太後述律平平,這是個強悍的女人,聰明的女人,當然看得清局勢,知道強打下去也不會是耶律阮的對手。歎息著給幼子耶律李胡說了句“非我不欲立汝,汝自不能矣”,然後表示願意和談。
於耶律阮而言,他對述律平這個祖母,自是又恨又懼,十分忌憚。當初,若不是述律平偏私,帝位本當由他父耶律倍繼承,結果遭其迫害流亡,客死南朝。
而當年在扶立耶律德光的過程中,述律平以為太祖“殉葬”為由,將他們父子的扈從、支持者屠殺了數百人,政敵為之一空。
在輪到漢臣趙思溫的時候,此君一句反問將了述律平一軍:“先帝親近之人莫過於太後,太後為何不以身殉?我等臣子前去侍奉,哪能如先帝之意?”
然後契丹曆史上十分經典的一幕誕生了,被逼到死角的述律平直接拔出金刀,斬下右手,命人置於耶律阿保機棺槨中,算作“伴駕”。
斷腕太後,由此誕生。
這個女人,是真的狠,對彆人狠,對自己更狠,自那以後,可以說契丹滿朝都對述律平感到畏懼,不敢反抗。有這麼個強悍的母親鎮壓,耶律德光對契丹的二十年統治,實則很順利,由他發揮文治武功的才能。
耶律阮,自然也是活在述律太後陰影下的,若有機會,他當然更願意將述律平徹底消滅了。但是,考慮到契丹國內的形勢,考慮到代價,再加上幽州的變故,耶律阮還是選擇了和談。
祖孫倆當麵會談,雙方預期大異,自是撕逼不斷,但是實力懸殊的談判,還是以述律平的妥協告終,畢竟形勢比人強。當然,述律太後顯然不甘讓這個忤逆的孫子篡得江山,之後會不會搞事情,那就要看將來了。
“橫渡之約”達成,於契丹而言,消弭了一場血戰內耗,給本已不容易的契丹國保存了實力,穩定了人心。於耶律阮而言,得到了太後的“認可”,他這個帝位的繼承在法理上便站穩了。
雖然這段時間,尤其在南征敗歸之後,契丹國內的局勢有些不穩,但是,隻要上京這邊沒亂,便足以彈壓一切。耶律阿保機與耶律德光這父子兩代帝王,近半個世紀打造的大契丹,還是很有底蘊的。隻是如今這個崛起於北方的草原帝國,還了耶律阮來領袖。
內鬥結束,耶律阮成功入主上京,正式繼位,接受宗族、南北兩院大臣朝拜。而後論功行賞,安撫人心,等一切既定,將目光再度投向幽燕。
不管是從軍事、經濟戰略上考慮,還是為了穩固他的地位,提升威望,他也要重新奪取幽州。
......
不管嶺北塞南接下來如何風雲變幻,代表著新朝勢力的劉承祐這邊,已然能穩坐釣魚台。
真定城頭,徹底換了新顏,揚在城垣上的是一麵麵“漢”旗。中原那便,劉知遠入東京已有一個多月,兩京舊臣,中原方鎮,爭相歸附,劉家江山大勢鼎定。
本月(六)十五,劉知遠禦崇元殿,接受文武朝拜,大赦天下,將被耶律德光貶為汴州的大梁複改為東京,改國號為漢,年號不變,仍稱天福,還是“不忍忘晉”那套說辭雲雲......
消息傳到真定,城頭立刻變幻大王旗,對這些跟著劉家打天下的將士而言,也是一種激勵安撫。就劉承祐個人而言,創立江山,經綸新朝,卻要打著前朝的旗號,難免彆扭,這下大河南北之軍,可以堂堂正正地稱“漢軍”了。
在這段時間,劉承祐對成德鎮與幽燕之南的諸州進行了一次梳理,邊防布置,軍政官員任命。
以慕容延釗為莫州防禦使、馬步軍指揮使,率龍棲第四軍駐於莫縣。李筠為泰州巡檢,領兵兩千,駐守容城。這二者是劉承祐構建的南易水防線,監視幽燕。
何福進仍鎮河間,羅彥瓌率第五軍鎮祁州,二者隨時策應莫、泰州。
劉承祐在安排邊防,劉知遠也在安排鎮州。複鎮州為恒州,以張彥威為順國軍節度使,節度恒、深、冀、趙四州。至於劉承祐,則被召還東京,所幸,他做的那些布置,劉知遠都一並應允了。
委趙延壽北伐之議,傳到東京的時候,在漢廷還是引起了一陣爭議,哪怕表麵看來,是兩個皇子做的決議。劉承訓順利到京,也是本著君子之風,替劉承祐背書,然後頭一次受到了劉知遠的訓斥,說他擅作主張。
在這樣的情況下,新生的漢廷中,突然掀起了一股針對劉承祐的風潮,自專、跋扈、戀權、任人唯親......給他貼上了不少標簽。顯然,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等燕兵北伐成功,攻下幽州後,一乾朝臣又異想天開了,竟然向劉知遠建議,發兵北上守備,替代趙延壽。所幸,在郭威等少數保持著冷靜頭腦的文武的勸諫之下,劉知遠息了那心思。
受到召赴東京的製書之時,劉承祐的心情還是很平靜的,畢竟他也是不願長期外鎮的,也不能遠離權力中心太久。
在真定,整裝收拾之後,在盛夏將終之時,劉承祐率眾南行,向東京進發,他要看看新生的漢廷,究竟是怎樣一副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