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6章 兩江平定(1 / 1)

漢世祖 羋黍離 1358 字 28天前

第1026章兩江平定

城東,上萬的漢軍軍民,已經做好了攻城的準備,不論是填坑的、推車的、放箭的還是衝城的,都隻欠一道進攻的命令。緊張的氣氛早已營造,殺氣已然凝聚,隻待釋放,然而當金陵城頭豎起白幟,金陵城門緩緩打開,基本宣告結束。

“這個李煜,就不能早點降嗎?非要等我們一切準備妥當,再奉降表,這是刻意折騰將士們?”攻城前線,深處軍陣之中,派人了解情況後,趙延進是如此對身邊人說道,雖然有所抱怨,但愉悅的心情是難以掩蓋的。

趙延進讀書不少,同時也是經曆了前代亂世,見識過戰爭慘劇的,心知完城完人而勝的難得,如果能夠避免一場血腥的廝殺,減少傷亡,那就是好事。

對於普通的將士而言也一樣,打仗,畢竟是要死人的。十多萬人,或許死亡沒那麼容易降臨在自己頭上,但總有人要死,萬一就是自己呢?因為,如果隻是參與這樣一場戰爭,再從朝廷那裡得到一份賞賜,也是可以接受的。

而今天下向安,不隻是官僚貴族、地主商人、黎民百姓,大部分將士也一樣,如果不是時勢所迫,麵臨生存的壓力,又有多少人願意終日在刀口上舔血,過那朝不保夕的日子呢?

對於李景達所奉降表,太子劉暘與主帥李穀也給了十分積極的反應,李穀下令三軍暫止進攻,並派人將李景達迎入營中,接洽歸降事宜。

李景達此來,是代表李煜乃至李氏家族談洽談條件的,到這種局麵,沒有也不敢提出什麼過分條件,隻是希望能效仿高氏一族,得到他們的待遇,同時保留財產,保護家廟不受侵害。

可以說,這是這段時間以來李煜做的最聰明的選擇了,也不算過分,不過,劉暘與李穀代表朝廷,也隻給了兩條基本保證,其一是他們一家的安全,二則是保留一定財產,至於其他更多的待遇,他們做不了主,那得等回朝,由皇帝決定。

這樣的答複,不能讓人滿意,但足顯真誠,不是隨意許諾,思慮之下,李景達作為如今李氏宗長,代李煜答應了。投降的事宜基本確定,隻待落實,李景達還需回城,向李煜複命,並帶回漢軍的要求。

李穀的要求,也隻有一條,將金陵城完整地交到漢軍手中,從速,從快,當日漢軍就得入城。仍舊強硬,沒有任何回圜的餘地。

當出降事宜開了個頭之後,接下來的處置,就沒有任何難度了,李穀派出石守信,作為接收金陵城的第一負責人。第一件事,就是撤下攻城的軍隊軍器。並不怕李煜耍什麼拖延伎倆,一在於相信李煜沒這個膽量,二在於如果膽敢欺騙乃至愚弄大軍,必定將引起群憤,遭受巨大沉重報複,那樣的後果不是李煜能夠承擔、敢於承擔的。

事實上,李煜在出降前後的表現,一舉一動,都將詳詳細細地上報劉皇帝,毫無疑問的,這與他將來所享有的待遇掛鉤。

當金陵投降的消息,傳遍全軍後,三軍歡愉,萬勝之聲,沸騰了好一會兒。那是勝利者的歡呼,也代表著南唐,這個“十國”之中第一國的喪鐘正式敲響。

仍舊在繼續修訂中的《三代史》中,同期也分十世家,為了取整。楊吳、南唐、吳越、閩、粵、南平、馬楚、前後蜀,再加一個替代原本“北漢”的岐國。

在收納岐國的問題上,還出過一個小插曲,有人提出把劉守光稱帝建立的燕國列在十家,當時有過一場爭論,最終還是因為“桀燕”存在時間過短,並且名聲太差,而讓岐國勝出。

也代表著,李唐滅亡之後,華夏這半個多世紀的曆史時代,有了個定義:三代十國。並且,隨著乾祐十五年即將結束,隨著南方諸國逐漸掃平,這個時代也將徹底被終結。

金陵投降,是一個具備重大意義的曆史事件。不論南唐這個國家,有多少毛病,它的君臣在政治上有多無能,在江南這片地區,其建立是有積極意義的,至少在北方動亂不斷的數十年間,在養民生息、發展經濟上,是有巨大功勞的。

這也是劉皇帝為何那般看重江南,那般嗬護的原因,生怕因為戰爭使其破壞過重。建設總是艱難的,風風雨雨幾十年,在北方飽受戰爭摧殘的時代背景下,南方能夠有這麼一片經過悉心培育的沃土,也是十分不易的。

雖然,在李璟末期與李煜統治的這兩年,因為內外交困,經濟發展陷入了停滯乃至倒退,但其底蘊仍舊是豐厚的,隻要改弦更張,撥亂反正,整個江南社會都將煥發新的活力,向前繼續發展。

江南的人口、土地、文化、經濟,等等方麵,都是南唐留給朝廷的一份重大的財產。就如正史上,哪怕經過李煜時代的艱難,入宋之後,也給北宋商品經濟的騰飛,提供了紮實的基礎。

當然,不隻是江南,還有蘇杭、兩浙,這些在割據政權在南方的養育百姓,發展生產,大概是他們在過去的大分裂時代中最積極的作用與貢獻。

如今,即將收獲這份福利的,乃是劉皇帝的大漢朝廷。

相較於漢軍的歡呼,金陵城內,當國主決定投降的消息傳開後,則是另外一番光景,不論官、軍、民,都下意識地放鬆下來,有一種釋然。

然而緊隨著的,是對滅國的惋惜,一部分官僚,一部分將士,一部分百姓,不管怎麼樣,在李昪時代與李璟早期,江淮百姓是多受其利惠的,早一些的士人、百姓還是有一種感恩心理的,當初的安定,今日的繁榮,很多人都經曆過,如果國滅了,難免心懷感傷,這就是很多人最樸素的價值觀。比起南粵的劉鋹,李煜這個國主,將來江南士民心中或許會更多抱有一種同情的心理。

就在出降的消息傳開後,就有一部分官員與百姓,自發地到金陵宮門前跪倒,嚎啕大哭,納降儀式尚未正式開始,已經有人開始為滅亡的國度哭喪了。

而其他金陵衙門以及公署,則按照漢軍的要求,維持穩定,各守其職,保留案檔籍冊,封存府庫,等候查點接收。至於城中的守軍,則在朱令贇的帶領下,將兵器、甲胄都集中堆放在營房、校場,等候漢軍接收,並移駐城外安置。

在石守信的安排下,三萬多挑選出的將士,有序入城,接收城防,占據要害,進駐諸官署,唯一沒有踏足的,就是金陵宮城。

直到,皇太子劉暘、與主帥李穀等一乾重要人物,駕臨金陵宮城,李煜方率一家老幼及金陵文武,恭迎於宮門,正式獻降。

唯一的插曲,讓劉暘與李穀有些不滿的是,在納降之時,光政院輔政陳喬當著眾人的麵,從宮城上躍下,用自己的生命,為南唐殉葬。

這樣的舉動,足以顯示陳喬此人的剛烈、忠誠,可悲!可歎!可敬!然而,卻想不到,這會給他效忠的君主,帶去麻煩,這是成就自己的名聲,而連累主君。

當然,這樣淒涼的亡國之景,有一抹血色,或許也為這段曆史增添一抹異樣的光彩吧。

隨著收複金陵,李煜出降,也代表著,江淮大軍的基本目標達成。有李煜的降表,傳示兩江所屬諸州,望風而降,歸順朝廷。

十四日,李煜投降。

十八日,洪州的盧絳在得到李煜的降表之後,也下令出降。曹彬在兵臨南昌後,雖然圍城,做了攻城準備,但在得知金陵戰事進展情況後,還是忍住了,也要個全城之功,入城之後,和李穀差不多的舉措,嚴厲約束軍紀。

到二十三日,隨著鎮守劍州的將領陳誨舉眾投降,江南政權所轄州縣,正式平定。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