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5章 文武並舉(1 / 1)

漢世祖 羋黍離 1281 字 28天前

第1395章文武並舉

“爹!”太子劉暘入殿,躬身行禮。

劉皇帝似乎是越來越喜歡躺平了,斜躺在舒適的軟椅上,美貌的宮娥用她柔軟的小手給他按摩著腿,手中則拿著一卷《開寶總類》閱讀著。

聞聲,放下書卷,視線轉移到劉暘身上,臉上露出一點溫和的笑容,探手指道:“坐!”

“是!”

劉暘此來,未著常服,而是一身軍裝打扮,金盔亮甲玄袍的襯托下,顯得英氣勃勃的。當然,劉暘表現出的,更多是種尊貴與威嚴的氣質。他此番,是受命檢閱京城禁軍恢複工作,方下部隊,閱軍而還。

“退下吧!”劉皇帝朝著宮娥擺擺手,翹起二郎腿,問劉暘道:“禁軍情況如何了?”

聞問,劉暘恭順謙和依舊,應道:“一切都已恢複正軌,外兵陸續奉調入京充值,各軍缺額已然補足,在各軍將領的安排下,日常訓練,從容有序展開。軍心穩定,士氣高昂,大部分出征歸來的將士,也已從北伐的疲態中恢複過來”

“這麼長時間了,再恢複不過來,我可就要向有司將吏問責了!”劉皇帝輕描淡寫地說道。

這話讓劉暘表情不由一滯,陪著點笑,道:“據兒觀察,將吏們還是很儘責的,未嘗懈怠,尤其新入調禁軍的邊將們,帶兵經驗豐富,治兵有方,值得勉勵嘉獎!”

經過這又一番的整頓,大漢禁軍也隨之發生了巨大變化,主要體現在人員的更替上,自上而下,近半數的高級將領,被外放地方,隨之以各地傑出將才入替,遼東屯有上萬禁軍以作磨礪,北伐傷亡馬步軍,也自南北選拔精銳充補,同時,一大批資曆淺薄的有功軍官,也得以提拔,承擔更重要的責任。

就這樣,禁軍的又一次更新換代,也就完成了。意義或許不像早年那麼重大,畢竟時至如今,朝廷對於軍隊的掌控還是很牢固的,隻不過,是繼續加深影響與控製的一種舉措了,當然,軍隊也不當一潭死水,需要流動的活力。

“軍中生麵孔,應該比較多了吧!”劉皇帝以一種感慨的語氣說道。

劉暘有些難以體會到劉皇帝的心緒,聞歎,隻能說道:“這也說明,大漢軍中人才井噴,越來越多的後起之秀崛起,為國家效力,為大漢儘忠!大漢軍隊,仍舊是第一等的強軍,威震四海,睥睨八方”

“好了!好了!”劉皇帝連連擺手,衝劉暘笑道:“這些話,你倒是說得越來也順暢了!”

劉暘表情一尬,訕訕一笑:“兒隻是有感而發!”

“你我父子之間,就不需這等客套恭維了!”劉皇帝搖搖頭,沉吟一會兒,說道:“我也許久,沒有到軍中走一趟了!”

“您若是降尊巡閱,定能激烈將心士氣!”劉暘聽出劉皇帝語氣中的意動,當即表示道。

“不知覺間,三月已然過半!”劉皇帝興趣勃發,坐了起來,說道:“我要去行獵!傳詔,自駐京諸軍中,挑揀精良,隨駕狩獵,比武論議,我也親眼看看,他們整訓的成果!”

“是!”劉暘應道:“爹想行狩何處?”

“也不需走遠了!就到北郊,邙山腳下即可!”劉皇帝道,嘖嘖嘴:“如論行狩之地,還得屬北方草場,曠野深林,馳騁縱橫啊!”

狩獵隻是一種方式,一種親近將士,展現君威的辦法。說起來,連劉皇帝自己都感覺到自己的變化了,在過去的二十多年中,軍隊建設工作,始終是他的工作重心,對軍隊的控製永遠放在第一位,將士的忠誠始終關注。

當初的劉皇帝,對於軍隊,尤其是作為大漢核心軍事力量的禁軍,上至將帥,下至虞侯、軍使,就沒有一個他不認識的,時常交流,大部分的營將,都有印象,有些人還能叫出名字。

而如今,三衙各軍都以下,能被劉皇帝記住的,已經算是鳳毛麟角了這大概就是,過去與現在最明顯的區彆了。

稍作思忖,劉皇帝問劉暘:“這些年,不乏官員將吏上表,請開武舉,以簡拔軍事人才,我一直沒有同意,因為我一直認為,將校是打出來的,需要戰場的磨礪,不是比比武略,試使勇力就行的。”

“您是打算重開武舉?”聞弦歌而知雅意,劉暘當即發問。

劉皇帝頷首:“過去,天下紛亂,戰事頻繁,大漢也不缺戰爭,軍中也確實磨煉出了一大批傑出將校,但如今,天下日益向安,連北方遼國都被大漢打垮。

今後,我不敢說萬事太平,但國家局勢整體還是趨於安定的,在和平時代,如何培大漢的軍事人才將領,就需要多費神思考了!

或許是我過去太固執了吧,這思想,確實需要改變,至少當與大漢將士武人一個上升的通道,武舉未必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我此前建立奉宸營,挑揀年輕精英,也是為軍隊培養軍官,隻可惜始終未成定製,或許也該給這些人,一個博取功名的機會!”

聽劉皇帝這麼說,劉暘想了想,方才說道:“大漢既有文舉,也當有武舉,如此,則陰陽相濟,文武並重!”

“此事,你同政事堂、樞密院、兵部諸司大臣議一議,先拿出一個章程來!”劉皇帝吩咐道:“武事與文事不一樣,不能一概而同,要立足長遠,可以持續,朕不希望,將來流於形式。

朕要挑選的,是真正的軍事人才,不隻是拿出一套考核選拔製度,還要考慮到選拔成功之後,如何管理,如何培養,這才是最重要的!

文舉進士,觀政學習製度,施行多年,已然成熟,可以效仿!”

劉暘聞言,默默將劉皇帝關於武舉事宜的思想精神銘記於心之後,方才揖手應道:“遵命!”

看著自己的太子,劉皇帝態度彆提有多親切了,要說劉暘,最讓他感到滿意的,也無外乎這種沉穩的性格,雖說略顯遲緩,但並不迂腐,不急不躁,凡事能夠穩得住,這一點也是很可貴的品質。

“還有,會考之事,我仔細想了想,還是不能耽誤了!”劉皇帝又道:“北伐之事,固然影響到方方麵麵,尤其是中原北方諸道,但這不是耽誤科考的理由,為國舉才,也不能隨意擱置!”

因為去歲北伐之事,朝廷主要精力都放在戰爭相關事宜上,這就導致了北方正常的科舉被耽擱,按照三年一會考的製度,今年春本該是八方士子會京華,同場競考,結果因為準備不足,中樞做下決議,延期一年,將會考挪至開寶十年。

“爹若是想再啟會考,隻恐事起倉促,難以妥善!再者,中樞已然做下決議,您此前也準允了,改弦更張,是否先同政事堂諸卿商議一番?”劉暘又考慮了下,方才應道。

見他這副謹慎的模樣,劉皇帝笑了笑,說道:“朝廷科考,除了常舉,還有恩科製舉,常舉趕不上,那便開恩科,降詔製舉,待到秋時吧,還有幾個月的時間,朝廷已然緩過來了,也足夠中樞、地方充分準備了吧!

早些年的時候,朝廷科考選才,可多是通過開恩科進行的,就是王溥這個宰相,也是通過此法入仕的!”

劉暘這才恍然,恭聲道:“爹施此隆恩,天下才士,當喜笑顏開,感恩戴德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