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5章駐吐蕃大臣
或許連劉皇帝自己都不清自己是抱有怎樣的心態與目的,問劉晞這個問題,不過於劉晞而言,心中卻是壓力感拉滿,微低著頭,頓了頓,答道:“臣在等候陛下意旨!”
這個回答,多少有些出乎劉皇帝的意料,默默地注視了劉晞一會兒,見其始終波瀾不驚的模樣,方才說回了目光,嘴裡發出一道無聲的歎息。
過去,劉皇帝是恨不能皇子們人人如龍,個個是英才,但那更多是從父親的身份出發。然而,作為一個皇帝,到如今,劉皇帝卻真正開始為兒子們太優秀而煩惱。
皇室之中,英才輩出,這於天家是好事,於國家卻未必,如何安置,總是讓人頭疼的。而在家人子嗣的問題上,劉皇帝又向來求全,哪怕心裡知道隻是奢望。
把皇子們趕去封國,這是劉皇帝糾結了半生,最終想出的一個不是辦法的辦法。早年的四大皇子,劉煦、劉昉都有安排了,不可能單單剩下一個劉晞。
而事實上,近段時間以來,劉皇帝一係列的動作,已經從他自身開始,確立了帝國未來的繼承人,畢竟,至少從表麵來看,已經不留“備胎”了。
這也是劉皇帝的分封之議,搞得上下非議,但始終有一些人在鼎力支持,其中就包括太子及其臣屬們,他們是最能體會到其中好處的。
不是當了三十年太子,這地位就穩固了的,說到底,還得看老皇帝的心思。而至對太子那一係人而言,目前的形勢是真正明朗了,聖意已定。有些事情,劉皇帝是真的折騰不動了,尤其在皇位繼承的問題上,甚至有些不敢。
然而,有的時候,劉皇帝又不禁想,如果太子換個人,如果是劉煦、劉晞乃至劉昉將來繼承大漢帝國,又會是怎樣的結果,會不會比劉暘更適合,做得更好?
其他人且不論,經過這麼多年的悉心觀察,至少在劉皇帝眼裡,劉煦以及劉晞,都是具備足夠能力的,或者說二人都在某一方麵表現出了極類劉皇帝的特質,而這一點是格外吸引人,也容易影響劉皇帝對其評價的。
相較而言,太子劉暘就顯得過於中庸了,乃至被人認為是平庸。當然,這樣的對比,於太子劉暘而言,是不大公平的,倘若是劉煦、劉晞為太子,劉皇帝或許又是另外一番感觸了。追根究底,這還是皇帝看太子造成的,而非單純的父親看兒子。
此時,麵對著這個自己從未看清楚的兒子,劉皇帝心中再度升起一股複雜難言的情緒。稍作醞釀,劉皇帝悠悠道:“既然如此,那朕就再給你安排一個任務!”
聞言,劉晞再拜:“請陛下示訓!”
注視著劉晞平靜的模樣,劉皇帝道:“吐蕃大會已經開了兩次了,今年是第三次,朕有意讓你代表朝廷,前往邏些城,主持召開大會!”
吐蕃大會,是自吐蕃諸部向大漢臣服之後,在劉皇帝的授意下,由朝廷派遣大員前往邏些,組織召開一場朝廷與吐蕃諸部之間的盟會,招撫諸部,同時協調諸部利益糾紛與矛盾。
自從當年幾個吐蕃部族“代表”聯合進京,表示對朝廷的臣服後,朝廷便名正言順地將雪域高原納入大漢治下。當然,想要施行中央集權的郡縣製,還是有些難度的,即便驕狂如當年的劉皇帝,也沒有強求,而是在獲得了對吐蕃諸部名義上的統治權後,選擇招撫,繼續維持部落頭人們的利益,保證他們的治權及各項利益。
這些年朝廷對高原政策,基本圍繞著三點展開,政治上拉攏,經濟上收買,軍事上威懾,簡單地講,就是又打又拉,大棒與棗子結合。
吐蕃部族並不是那麼容易就馴服的,早年之時,也不是所有部落都願意臣服朝廷。沉浸在過去的榮光之中,意圖繼續保持“獨立自主”的狀態,甚至還有野心勃勃之徒,妄圖結束吐蕃一百多年分裂,重新統一高原。
當然,那些不臣的,反對的,終是在長時間的對抗中,一一被消滅,成為曆史。對於高原,朝廷或者說劉皇帝,出人意料地表現出了足夠的耐心。
針對不臣,也很少主動派兵,而是通過政治經濟利益收買那些親向朝廷的部落,通過扶持這些勢力,去打擊那些頑固分子。
朝廷需要付出的,隻是一些錢糧、布匹、鹽茶等物資罷了,這些東西,在高原屬於稀缺資源,但於大漢,隻是九牛一毛罷了。
在這種糖衣炮彈的攻勢之下,沒有多少吐蕃部族能夠抵抗得住,不服的,要麼趕到不毛之地,逃到神明都厭棄的絕域,要麼身死族滅,領地、部民、牲畜儘數被瓜分。
因此當初隻不到十年的時間,不管是否信心服,雪域高原上大部分的吐蕃部落都接受了朝廷的賜封,成為大漢的土司。
那之後,朝廷便開始以中央的名義組織起“吐蕃大會”,這是這麼多年,朝廷直接乾預高原事務的一項舉措,並且是一項很重要的舉措。
吐蕃大會的召開,是大漢以仲裁者的身份,具體乾涉吐蕃諸部關係與事務,是不斷強化統治關係的一個過程,同時也是朝廷與吐蕃直接交流對話的機會。
五年一屆,到開寶二十六年,正好是第三屆,而這一屆,劉皇帝顯然要玩些新花樣。要知道,前兩屆代表中樞赴會的雖然都是朝廷大員,規格雖高,卻怎麼也不可能比晉王劉晞這個親王更高。
由此可見,劉皇帝對此次大會的重視,以及在高原事務及對諸部吐蕃態度的轉變。如果從乾祐時期的逐步滲透開始算起,大漢對吐蕃諸部的滲透影響已經有足足三十年了,這劉皇帝下得最耐心的一盤棋,如今,也該到收尾的時候了。
過去,那些吐蕃部落酋長們,之所以投靠朝廷,接受朝廷的封賞,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朝廷保證了他們的利益,保證他們的統治權。
在此基礎上,還能得到不菲的利益,充分享受到茶馬經濟交流的好處,而作為朝廷的“在編人員”,既受朝廷保護,還能在對那些“亂臣賊子”的征討中獲取掠奪式紅利。總而言之,除了名分上成為大漢臣民,不能再以吐蕃國自稱之外,他們享受一切自治權力。
過去,朝廷在吐蕃的事務上,除吐蕃大會之外,能夠直接參與進去的,隻有設立的幾處榷場,通過邊市貿易影響,以及鄰近的州縣,會涉及到吐蕃部民的管理。
邏些城內,倒是有理藩院的派遣官吏,但也僅僅是占個名義,常駐職吏,更多是作為聯絡員而存在,並不能起到應有的調解、仲裁、管理的作用。
說起高原,大臣們的印象,便是遠且阻,環境惡劣,統治不便。但即便如此,以劉皇帝那旺盛的掌控欲,終究還是不容許大漢在高原之上統治,永遠停留在這種初級的、散漫的自治狀態。
直轄或許難度依舊大,但在目前的基礎上,進一步加深影響,還是可以做到的,這件差事,劉皇帝打算交給劉晞來做。
在劉晞沉凝的目光中,劉皇帝緩緩道:“今次大會之後,你留駐邏些城,為駐吐蕃大臣、同平章事,全權處置吐蕃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