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 飛翼式布局(1 / 1)

也難怪眾人會有這樣的驚詫的感覺,主要還是觀察的角度不同,幾位航空兵出身的領導在看到機庫前的飛機時是一個沿著機頭方向不到30度的側顏,這個角度的確跟殲—8E很像。

可離近了一瞧方才發現除了機頭和進氣口與殲—8E相似之外,整個機身中後部與殲—8E沒有半毛錢關係,更準確的說與其他任何一款國內外的飛機氣動布局都不同,呈現出一種另類的,超現實的,顛覆傳統的,卻又不失現代氣息的全新布局。

就好像是傳說中展開翅翼的吸血蝙蝠,又如同侏羅紀時期的風神翼龍投胎轉世,在靈動中給人一種蠻荒般的凶殘氣息。

是的,中國騰飛這架垂直起降戰鬥機的布局並沒有采用美俄兩國那種傳統的常規布局,而是用了一種近乎於飛翼和常規之間的全升力體式布局。

機頭和進氣口自不必說,那就是照著殲—8E,或者說是直接從真龍Ⅱ驗證機哪裡搬過來的,但從進氣口之後就跟殲—8E或真龍Ⅱ驗證機沒半毛錢關係了。

兩條更加渾厚的邊條翼引出兩具極具個性的寬大機翼,從正麵看兩對機翼後掠40度,好似典型的無尾三角翼,但沿著機翼向後卻發現機翼並非典型的三角翼,因為機翼尾部同樣前掠30度,以至於兩具機翼配合完美的翼身融合工藝,令整體呈現出一種近乎於菱形的半飛翼式布局。

再加上發動機尾噴口後延伸出去的兩具呈45度傾斜的垂尾以及下方的兩個小腹鰭,整架垂直起降戰鬥機顯得非常的另類。

然而隻要稍微了解些航空動力學知識的人卻非常清楚,這款看似另類的垂直起降驗證機具備相當強的續航能力和機動性。

原因很簡單,這類氣動布局的飛機並非沒有先例,不但出現過,而且總體性能優異的一塌糊塗,那便是美國麥道和諾斯羅普聯合研製的YF—23戰鬥機。

其對標的競爭者便是現如今大名鼎鼎的F—22。

儘管YF—23戰鬥機儘管在最後的競爭中敗給了F—22,卻不是輸在了技術上,而是敗給了太過超前的理念,以至於令略顯保守的美國空軍覺得YF—23戰鬥機成熟度沒有F—22好,這才選擇了更為傳統的F—22。

實際上YF—23戰鬥機無論是航程還是超音速巡航亦或是隱身等關鍵指標都要優於F—22,特彆是其獨特的菱形升力體氣動布局,幾乎將麥道擅長的機動性與諾斯羅普引以為傲的飛翼式布局的優點儘數吸納,不但擁有極大的載彈量,而且在作戰半徑和空戰機動方麵完全碾壓當時任何一款作戰飛機。

也正因為如此,YF—23戰鬥機又被成為美國航空工業真正的巔峰。

由於YF—23戰鬥機太過優秀,業內一直流傳著一個說法,那就是YF—23戰鬥機並沒有真正的失敗,而是被美國空軍以高速偵察機的名義大量采購,裝備給空軍的戰略偵察聯隊,成為新一代的偷~~~~窺王者。

不管傳言是真是假,有一點卻可以肯定,那便是YF—23戰鬥機優異的性能是毋庸置疑的,正因為如此,當一眾航空理論基礎極強的首長和領導見到眼前這架垂直起降驗證機後才會發出:“這是我們設計的飛機?”的驚呼。

沒辦法,實在是這種氣動布局可不是照貓畫虎就能搞出來的,而是需要在飛翼布局、傳統的梯形機翼、無尾三角翼、全升力體、翼身融合等方麵具備相當強大的經驗和基礎才能堪堪入門。

之後還得對襟翼、副翼有著極深的造詣,在複合材料、金屬材料、合金材料、陶瓷材料等領域擁有異乎尋常的積累,再加上將創新貫徹始終的研發團隊才能駕馭的了這樣前衛的氣動布局,否則隻能乾瞪眼啥也做不了。

原因很簡單,這種氣動布局的好處是很多,但缺點也不少,最重要的便是機動性如何保證,畢竟是戰鬥機,沒有超強的機動性,在天上那就是活靶子,然而近似飛翼式布局天生在機動性能上吃虧。

再加上缺少水平尾翼或鴨翼的輔助,正常情況下這類飛機的機動能力簡直能讓人聽者傷心,聞者流淚。

那YF—23戰鬥機是怎麼解決這個問題的?

很簡單直接用副翼與襟翼的配合來完成超機動動作,也就是說YF—23戰鬥機的副翼和襟翼跟傳統飛機上的副翼和襟翼有著很大不同,被賦予了更加重要的作用,這項基礎來源於諾斯羅普的另一個巔峰之作,B—2隱形轟炸機上的襟翼和副翼的組合。

隻不過諾斯羅普在YF—23戰鬥機上將這套技術再次升華,配合著後部的垂尾和升力體機身,YF—23戰鬥機這才有了堪比F—22的機動能力。

問題是,這套襟副翼組合機動方式看似簡單,卻不是誰都能做得出來的。

就如同B—2戰略轟炸機,美國人早就把基礎原理和配套方案公布出來了,結果整個太陽係除了美國人還有誰造出飛翼式隱身轟炸機?

不是不想做,而是根本沒做不出來,不說彆的,就B—2的襟副翼差動組合的時機把握和調控位置怎麼控製就是個讓人頭疼的難題,畢竟飛翼式布局航空器難控製是世界公認的,想要讓這種飛機乖乖聽話真就不是襟副翼差動就能擺平的,所涉及的東西簡直浩如煙海。

諾斯羅普那是從二戰之後便開始在飛翼式氣動布局上下功夫,前前後後投入海量資金,摔了數架原型機,犧牲了十多位飛行員才積累起來的龐大經驗,這才有了B—2和YF—23。

正因為如此,航空工業的進步隻有局外人以為是爆發式的躍進,實際上在哪一步躍進之前不知道有多少人倒在了幾十年如一日的技術積累當中。

在場的部隊首長和領導們自然不是局外人,他們很清楚沒有雄厚的技術積累,想搞出類似YF—23戰鬥機一樣氣動布局的飛機跟麼就是東施效顰。

可這些年來誰也沒聽說中國騰飛在飛翼式氣動布局上有涉獵呀,那眼前的垂直起降驗證機是怎麼來的?

就在這個時候沉默良久的總部首長忽然想到了什麼,轉頭看向莊建業:“你們的TY—22無人機是不是還在繼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