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第三代蔚藍手機研發進行時】(1 / 1)

羅晟吃完早餐之後順帶做了一個全身Spa,上午10點左右開始工作,不過地點是在科技綜合體大廈。

今天是周末,對於休息日,羅晟已經不會在這種時間點上處理公司上的事情,而是做自己的私人研究,搗鼓自己的黑科技。

除非是公司除了什麼特彆緊急的大事情。

“主人(o?▽?)o,曙光科技最新一批的硬件設備會在明天送達。”

羅晟剛剛在他的私人辦公室裡坐下,小娜的聲音就傳入了耳朵裡了。

羅晟點點頭隨意道:“先放倉庫裡邊。”

小娜:“主人又要為小娜升級啦?”

羅晟在辦公桌裡坐著,背靠椅子雙手抱著後腦勺閉目思考著:“對。”

小娜:“(?????)主人棒棒噠,超級期待,嚶嚶嚶~~”

超級計算機的升級當然非常依賴半導體技術的進步,但更關鍵的還是在於係統架構和算法,算法永遠是計算機或人工智能的靈魂與核心。

同樣做到一個指令,A算法需要100步才能實現,但B算法隻需要10步就能實現,孰優孰劣高下立判。

羅晟這次要給自己的私人超算強行升級,硬件這一塊肯定是在短時間內做不到的,這太依賴半導體業的技術發展,現在以英特爾為代表的半導體業才做到45~32納米製程工藝水準。

縱觀整個半導體芯片行業,牙膏廠是業界率先推出32納米工藝處理器的芯片廠商,而現在主流工藝還是45納米,至於7納米、5納米工藝處理器在這個時代簡直就是科幻級彆的。

而國內目前的芯片工藝,一言難儘,不說也罷。

顯然,硬件升級一時半會兒是不要想了,隻能從係統架構和算法這兩條路儘可能的在現有硬件基礎下提升私人超算的性能。

對於外人來說這很困難,超級難,但對於羅晟來說開發新算法反而是很簡單的事情,甚至一個人就可以搞定了,現在的小娜也可以協助他進一步提高開發效率。

這一次完成升級之後,科技綜合體大廈內的私人超算的性能將會提升十倍左右,由百萬億次運算速度上升到千萬億量級。

堪稱黑科技。

目前,羅晟的私人超算“娜芙”,也就是小娜正式名來命名的,其性能是每秒230萬億次的運算速度。

換而言之,羅晟這次為其升級之後將會達到至少每秒2000萬億次以上的運算速度,估摸著大約要一個半月的時間完成此次升級計劃,硬件上需要一些更換,這次大升級的總預算大約需要1.2億元人民幣左右。

屆時,將會超越當前美國能源部,坐落於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的“美洲豹”。

在2009年的超算五百強排行榜中,“美洲豹”目前以每秒1800萬億次的運算速度名列榜首,而且是一台民用計算機,主要用於模擬氣候變化、能源產生以及其他基礎科學的研究等等。

羅晟的私人超算當然也能無壓力勝任這些任務,但根本目的還是為了給小娜升級優化,這是第一優先級,小娜獲得升級優化帶來的是整體效益的提高。

有著無與倫比的意義。

為小娜升級優化隻是羅晟個人工作的一部分,這需要一個多月的時間才能完成此輪更新升級,而他也不可能把自己所有的時間都用在這上麵,不然半個月就可以搞定。

羅晟現在還沒有正式卸任兩家公司CEO的職務,一些重大的會議他得參與,但大部分時間已經用在了科技研發上來。

進入2009年以來,羅晟的工作重心基本都在搞開發。

五月份開始,他從藍星科技的雲計算開發團隊中脫離出來,BlueStack開源雲平台他已經不管了,基本上交給了下麵的技術團隊和陸奇在運營這一業務板塊。

羅晟則把精力放在了蔚藍海岸的第三代蔚藍手機的研發上,今年的蔚藍海岸要發布最新一代的智能手機。

……

藍思半導體,移動處理器事業部。

“45納米工藝引入了高K值絕緣層/金屬柵極配置,這是一個裡程碑的成果,英特爾開發了這項技術。這兩項技術其實都是為了解決同一個問題:即在很小的尺寸下,如何保證柵極有效的工作。”

說話的人是徐至軍,目前他還擔任著藍思半導體的CEO,不過在移動處理器事業部他沒有過多的話語權,這裡是羅晟有最終拍板權,也是藍思半導體比較特權的一個事業部,而且有獨立的研發大樓,這是在雙方合資成立這家公司的時候就已經約定好了。

但雙方都打通了人才壁壘和專利壁壘,這一點很關鍵。

這場會議羅晟也在場,還有好幾位科學家、研究學者、這裡麵包含了一些數學家等等,都彙聚在這件會議室裡研討。

現在討論的重點就是第三代蔚藍手機的處理器,新產品的芯片處理器采用的是45納米製程工藝,這已經確定了,而且很多技術已經搞定了。

一位資深研究專家環視眾人說道:“我們的研發部門想到的是用金屬做柵極,因為金屬有一個效應叫做鏡像電荷,可以中和掉高K材料的絕緣層裡的偶極子對溝道和費米能級的影響。這樣一來就兩全其美了,但這幾種金屬究竟是什麼,除了掌握該技術的那幾家西方高科技企業之外,外界沒人知道,這是他們的商業機密。”

絕緣層是晶體管所有的構件中,最為關鍵的一個,它的作用是隔絕柵極和溝道。因為柵極開關溝道是通過電場進行的,而電場的產生又是通過在柵極上加一定的電壓來實現。

歐姆定律告訴人類,有電壓就有電流。

如果電流從柵極流進了溝道,那還談什麼開關?

早就漏了。

另一位與會研究學者發言道:“二氧化矽雖好,但在尺寸縮小到一定限度時也出現了問題。在此過程中,電場強度是不變的,那麼從能帶角度來看,因為電子的波動性,如果絕緣層很窄很窄的話,就有一定幾率電子會發生隧穿效應而越過絕緣層的能帶勢壘,產生漏電流。”

說著,這名學者比劃著道:“可以想象為穿過一堵比自己高的牆,這個電流的大小和絕緣層的厚度,以及絕緣層的‘勢壘高度’成負相關。因此厚度越小,勢壘越低,漏電流越大,對晶體管越不利。另一方麵,晶體管的開關性能、工作電流等都需要有一個很大的絕緣層電容。”

“可以看出,這裡已經出現了一堆設計目標上的矛盾,絕緣層的厚度要不要繼續縮小,實際上在這個節點之前,二氧化矽已經縮小到了不到兩個納米的厚度,也就是十幾個原子層的厚度,漏電流的問題已經取代了性能問題成為了頭號大敵。”

說到這裡,會議室裡一眾學者都安靜了下來。

坐在這裡的都是最聰明的那批人類,有問題當然開始想辦法。

人類是很貪心的,既不願意放棄大電容的性能增強,也不願意冒漏電的風險。

現在的情況是,需要一種材料,需要介電常數很高,同時能帶勢壘也很高,如此一來就可以在厚度不縮小的情況下,繼續提升電容。

換句話說就是保護漏電流,又能提高開關性能這樣的材料。

在學術界,近些年陸續提出了各種腦洞大開的新設計,比如隧穿晶體管、負電容效應晶體管、碳納米管等等。

但其實所有這些設計,基本上就四個方向,材料、機理、工藝和結構。

這時,徐至軍瞄了眼羅晟然後環顧眾人發言道:“石墨烯晶體管呢?石墨烯作溝道的思路是第二項,就是運輸,因為石墨烯的電子遷移率遠遠高於矽。”

此話一出,一位學者搖頭說道:“這種神奇的材料的確很有想象空間,但問題是石墨烯晶體管沒有什麼進展,大多都是概念和理論階段,還有石墨烯有個硬傷,就是不能飽和電流,但我注意到西方學術界有人表示未來或許可以做到調控石墨烯的能帶間隙打開到關閉,不再僅僅是零帶隙,不管怎麼說石墨烯是一個很有未來前進的材料,但現在談這個未免為時過早。”

徐至軍旋即看向羅晟問道:“羅總,你怎麼看?”

此時,羅晟正看著會議大屏幕上的數據信息和一個理論模型,眾人也齊刷刷的把目光落在了他的身上,後者盯著屏幕上的數據和函數模型說道:

“聽你們的討論,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既然電子是在溝道中運動,那我為什麼非要在溝道下麵留有這麼大一片耗儘層呢?當然裡麵的理由我知道,因為物理模型需要這片區域來平衡電荷。但是在短溝道器件裡麵,沒有必要非要把耗儘層和溝道放在一起,等著漏電流白白地流過去。”

一群學者麵麵相覷,這個問題他們從來沒有想過。

羅晟打了個響指,示意一位學者然後盯著會議大屏幕上的數據模型說道:

“按我說的修改一下,把這部分矽直接給我拿掉,換成絕緣層,絕緣層下麵才是剩下的矽,這樣溝道就和耗儘層分開了,因為電子來源於兩極,但是兩極和耗儘層之間被絕緣層隔開了,這樣除了溝道之外,就不會漏電了。”

所有人都眼前一亮,仿佛撥雲見霧一般豁然開朗。

大家都是人類當中智商最頂尖的那批人,羅晟這麼一說瞬間就懂了。

徐至軍頗為振奮的說道:“絕妙的點子,羅總不愧是設計天才,一語中的,深切要害啊!我們這麼多人怎麼就沒有想到呢?”

……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