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六五章 一塊肉骨頭(1 / 1)

詭三國 馬月猴年 1127 字 2個月前

雒陽城內,宮殿

董卓和李儒一前一後,緩緩的在宮殿甬道之間走著。

因為皇帝已經被送到了西都長安,所以原雒陽之內的許多宦官、護衛和女官,都一並遷走了,基本上就沒有剩下什麼人,現在的整個皇宮,顯得空空曠曠的。

在宣德殿前,矗立著一匹銅馬,馬高三尺四寸,圍四尺五寸,體態飽滿,姿勢雄壯,前蹄微微提起,似乎隨時要奔騰而去一般。

董卓站在銅馬之前,默然良久,才用手摸了摸馬首,輕輕拍了兩下,說道:“文優,某曾欲為一伏波,此生便足矣,未曾想……嗬嗬……”

李儒在一旁拱手說道:“夫行天莫如龍,行地莫如馬。馬者,甲兵之本,國之大用。安寧則以彆尊卑之序,有變則以濟遠近之難。昔有麒驥,一日千裡,伯樂見之,昭然不惑。周文王渭水識得薑太公,秦穆公五革換得百裡奚,明公雖有伏波之誌,未見光武之人,可之奈何。”

這匹銅馬,是伏波將軍敬獻給光武帝,是馬援於在交趾得少數民族銅鼓,然後化銅而鑄的,矗立在此,已經有了一百五十餘年的時間了。

因為馬援擅長於相馬,所以也在這一隻銅馬身上融會了當時的幾大相馬家族的經驗,包括儀氏的辯鞘法、中帛氏口齒法、謝氏唇髻法、丁氏身中法等等,因此光武也就將這一隻銅馬作為選取名馬的標準,另外光武特意將此銅馬立於此地,也多少有一些伯樂和千裡馬的含義在內。

董卓聽了李儒的講話,默默點點頭,將袖子一甩,手負於背後,往前走去。

過了明光殿,便是嘉德殿。

嘉德殿的殿前有嘉德門,又稱九龍門,因為這裡曾經是周朝的時候九龍殿的舊址,當然,九龍殿到了漢時早已毀壞,隻有九龍門尚且殘存,因此光武當時就在九龍門的基礎之上,修建了嘉德殿,九龍們這時就是嘉德殿的正門。

董卓仰頭看著嘉德殿門口的牌匾,不知道在想些什麼。

站在董卓身後的李儒,卻宛如方才董卓對待伏波銅馬的情感一樣,對於嘉德殿有彆樣的一種情緒在內。

嘉德殿,此殿原先最初是用來製訂漢禮的殿堂。

漢禮,其實也就是禮儀。當時作為當時法家傳人的曹褒論曰:“漢初,朝製無文。叔孫通頗采《禮經》,參酌秦法,雖適物觀時,有救崩弊,先王之宏典,蓋多閥矣。”

章和元年,章帝在嘉德殿召見曹褒,責令他到南宮東觀把西漢叔孫通的《漢儀》十二篇,認真修改,製定出新的漢禮規範,並準備將其付諸實施。

曹褒查舊典、閱《五經》讖文,製訂出各等級的冠禮、婚禮、凶喪禮等製度一百五十篇,嘔心瀝血,最終在同年十月之時將修訂號的《漢禮》奏上。

但是很不幸的是,章帝死,和帝繼位,當時的和帝為了和竇太後,竇大將軍等竇氏一族爭奪皇權,必須要籠絡更多的人,因此有了一些爭議的《漢禮》,就這樣不了了之,束之高閣了。

九龍門有三個銅柱,每柱有三龍纏繞,古樸大氣。李儒望著嘉德殿門前的九龍門,看著在銅柱之上的纏繞的龍紋,心中感概萬千,若是當年章帝能夠多活些時日,或許後來也不至於……

董卓忽然哈哈仰天大笑起來,笑得滿腮的胡須都在亂顫:“嘉德!嘉德!名雖嘉德,焉有其德?!牝雞司晨,助紂為虐,賣官鬻爵,禍國殃民,先有靈帝殯於此,後有孝仁薨於此,竟連遂高亦喪於此……哈哈哈哈……真乃嘉德無德,宮殿亦成殺場!”

董卓雙手曲張,手臂之上青筋畢露,仰天狂吼道:“此等藏汙納垢之地,留之何用?!此間殘害忠良之所,焉能存之?!太祖若在,太祖亦怒!光武若在,光武亦悲!如今滿朝苟且之輩,雞鳴狗盜,酒囊飯袋,各逞私心,碌碌無為,天下狼煙,漢……漢……”

忽然之間,董卓的嗓子就像是被什麼噎住了一樣,艱難的說道:“……漢……漢失其鹿矣……失矣……”

董卓垂下了手,也低下了頭,眼角滲出了一滴眼淚,順著臉頰流到了胡須裡,然後就消失不見,隻有那一道淚痕,證明曾經有這樣的一滴淚來過。

李儒看著,眼中忽然閃過一道精光,若有所思。

“文優……”

“臣在。”

董卓最後環視了一下,緩緩的說道:“……焚了吧。”

“……遵命。”

現在位於洛陽之南的孫堅,現在帶著長沙兵和豫州之兵,已臨近了廣城澤,董卓臨時調派了胡軫和呂布,已經帶著兵馬前去攔截。

雖然董卓也認可孫堅的武勇,但是並不意味著就可以將這個雒陽城完整的獻到孫堅其手中,作為在經曆了塞外長期戰爭的董卓,堅壁清野這種方法,也是用的自然無比。

遷都,便遲早要離開這裡……

要離開這裡,難道還會留下一個完整的雒陽城?

現在四處用兵,河內、弘農、酸棗、梁東,處處都需要兵士,董卓現在基本上手頭的兵力全部都放出去了,竟然連攻伐孫堅的部隊都是雒陽北軍、並州軍和西涼軍三種混合起來的部隊了,可想而知當下的兵力窮迫的程度。

所以撤離已經是刻不容緩的事情。

董卓來這裡,隻是為了告彆自己的過去,或許也是為了斬斷最後的一點夢想……、

或許也是為了斷絕最後的一絲忠誠……

李儒袖著手,跟在董卓身後,忽然說道:“明公,吾欲借一物,可使山東諸子反目成仇……不知允否?”

“何物?”

“傳國玉璽。”

董卓“呼”的一下轉了過來,血紅色的眼珠子直定定的盯著李儒。

李儒不緊不慢的說道:“山東均為烏合,貌合神離,各懷私心,若得此物,定亂無疑,屆時爾等必然相互攻伐,聯盟之勢立化為虛無。”

其實對於李儒來說,這個傳國玉璽,並不是攪亂山東士族的不可或缺的條件,就算是沒有,等這些山東聯軍來到雒陽之後,無糧也自然必散。

傳國玉璽,在李儒眼中,隻不過是一個比較大一些的肉骨頭而已……

(PS:本書起點中文網首發,歡迎大家圍觀哦,參與討論,當然如果有想龍套角色的也可以在書評區龍套專用樓內留言。)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筆趣閣手機版更新最快網址: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