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千一百八十二章 我陳曦不服(1 / 1)

神話版三國 墳土荒草 2070 字 2個月前

在竺赫來、班基姆為了韋蘇提婆一世親征而發愁,阿勒泰等人為了韋蘇提婆一世親征而準備的時候,陳曦正在實地進行考察。

“雖說這邊的雨季和旱季很要命,但不得不承認一點,這邊確實是適合種田。”陳曦頂著一頂大帽子走在大太陽下麵,這個時候正處於旱季,外麵的溫度相當要命。

當然這年頭恒河流域的森林、灌木覆蓋率非常高,不存在城市的熱島效應,雖說處於旱季,但溫度也就接近於四十度,並不至於誇張到後世城區內的五十度,所以陳曦頂著大帽子還能撐住。

至於隨行的那些練氣成罡護衛和仙人,說句寒暑不侵完全不是問題,彆說是四十度了,就算是兩百度,隻要濕度不高,這些護衛都能行動如常,完全不會有任何的影響。

“相對而言,這邊的土質其實還不如我們兗州地區。”趙真抓了一把土,搓了搓說道,“偏沙一些,真要說好土地,還得看遼東。”

在漢室百姓的評估之中,遼東的黑土地質量是最好的,趙真這種走南闖北到處開過眼的老兵,自然也是這麼認為的。

“確實,東北的黑土地是真的好。”一同來輪值給陳曦當護衛的康広點頭說道,“雖說那邊冷了點,但衝著那土地,我最後還是選擇去了那邊搞封地,不過冬天是真的冷。”

“對對對,冬天太冷了,要不是地真的好,我絕對找個彆的地方。”夏祝點了點頭說道,他和康広算是成功博了一個出身,完成了階級轉換的那種,拿著開拓令,正經搞了封地,手底下還有村寨的那種。

“說起來,你也九級爵位了,有沒有想好封地圈在什麼地方?”陳曦倒也沒有反駁,轉而看向趙真。

雖說趙真之前偷酒喝被發現,尷尬的不行,但趙真靠著之前和於禁一起誘敵,打贏缽邏耶伽主戰場的功績,加上以前的功勞,基本已經足夠了,畢竟誘敵和先登都是三倍功勳,這都是拿命拚的。

隻不過這個時候封賞還沒下來,可陳曦問這話,也不算出格。

“我也打算去東北,那邊土地是真的好,而且我聽說那邊其實有不太冷的地方,到時候我找找就是了。”趙真也沒有掩飾,實話實說。

“你們呢?”陳曦又看了看其他幾人,這群人七嘴八舌,但基本都確定,如果能達到九級爵位,大概率會去東北,除了少數幾個實在是不耐寒的士卒,放棄了這一計劃,選擇中亞。

實際上這些人的選擇非常理智,因為肥料的緣故,中原大多數能一年兩熟的地方也沒辦法一年種兩次,而正常一年一熟的地方,考慮到土質,還需要輪耕,反倒還不如東北,一年能種田的時間雖說短,但根本不需要休耕,年年一茬。

故而從純粹種田的角度來講,在這個年頭東北和青徐兗豫冀這些產糧地其實沒啥區彆,唯一的問題就是冷,但這對於經曆過動亂時代的老兵來說,反倒不是什麼問題。

李二目當年說的那句,雪深一曹怎麼了,又凍不死人,我娃還能在外麵打一天的雪仗,這算災?這要算災,二十年前一場雪,全家就剩我一個,那算什麼!

故而對於這些人來說,冷暖其實在心,而不是在外,外界他們能對抗的話,他們是不在乎的,故而確定遼西以北是可以用於分封之後,很多老兵其實挺樂意過去的。

畢竟抱團的話,拿著爵位和開荒令,他們其實能在少府領取建造資源,大不了在建設的時候就將取暖管道建設好。

站在陳曦的角度,去中亞的九級爵位老兵是夯實國家在中亞的根基,去東北的九級爵位老兵則是移民實邊,都屬於功在千秋,利在當代的事情,所以一些基礎的設施,陳曦是願意支持的。

也就是村寨的基礎磚瓦房、外圍圍牆、地下管道、道路這些陳曦會予以支持,當然想要房屋、管道這些真正要命的東西,陳曦會類比中原猶有過之,保證不會出現村裡人被坑的可能,畢竟經由各大世家的建設,陳曦已經確定了最佳比例。

可地宮、城防性質的圍牆這些就不屬於陳曦包建的範圍了,道路陳曦也會修,但這邊陳曦所能提供的隻會是三合土道路。

畢竟哪怕是後世,麵對東北的寒冷,道路建設也是一個大問題,還是現實一些用三合土比較好。

然而就算是如此,這些福利也足以讓拿到開荒令的老兵極為滿足,當然各大世家其實對此是有些微詞的,畢竟他們的封國陳曦沒有給予基建方麵的支持,對此陳曦隻是冷笑,你們拿的好處還少?

“確實,從種田的角度來講,你們考慮的問題是正確的。”陳曦點了點頭說道。

以當前的社會環境而言,隻考慮種田,東北比起中原大部甚至還有優勢,畢竟中原大多數的地方,在沒有雷亟台的時候,也是一年耕作一次,兩年一休耕。

以西漢晚期的農書《氾勝之書》作為漢代農桑耕作的記錄,那麼其中明確的記載了“二歲不起稼,則一歲休之”,其意為種兩年糧食就不繁茂了,需要休耕一年。

東北黑土地更為肥沃,所以完全不需要考慮這一問題,根本不需要休耕,所以但從古代種田角度,不考慮墾荒難度的話,甚至還有一定的優勢,當然也真就虧有天地精氣,人類身強體壯,否則這個墾荒難度足夠讓人絕望。

順帶這也是為什麼雷亟台出現之後,隻在半年的時間從北方傳到了日南郡,因為這東西是真的神器。

這是目前唯一一種能讓冀州、青州、兗州、徐州、豫州這些地方溫度較為合適的地方做到一年兩熟的神器,哪怕是一茬種粟米,一茬種冬小麥,可一年兩熟對於種田人的吸引力是非常致命的。

更重要的是雷亟台紮上之後,是不用輪耕的,哪怕雷擊帶來的平均氮肥含量不高,但作為這年頭糧食產量本身也低,雷擊帶來的氮肥甚至綽綽有餘,種兩茬普通糧食問題不大,最多產量低一些。

故而有雷亟台的地方,目前有兩種選擇,種兩種相對普通的良種,一茬冬小麥,一茬粟米,兩者合計起來可能有個七石多,或者種一茬高產的超級良種,曲奇新研究出來的超級粟米,畝產六石。

這玩意其實早在之前曲奇就研究出來了,但是所有的高產都需要考慮地力,以前沒下發的原因就在於,種一茬下去,這地得緩兩年,還不如種曲奇研究出來的高產四石粟米。

這玩意兒剛好處於地力的極限範圍之內,一年種一茬之後,剩下的時間種點黃豆什麼的,成不成無所謂,第二年,還能繼續種。

實際上當時曲奇公開良種的時候,有畝產四石多,五石的,並不是曲奇的良種真的達到了這個水平,而是地好,土地的營養物質豐富,所以才能有那麼高的產量。

按照曲奇的估計,正常水平的耕地,也就接近四石,雖說遠超曾經,但地力的上限就在那裡,不能竭澤而漁。

至於更高的產量,其實沒啥意義,再高,沒有肥料的情況下,真就是竭澤而漁了。

故而畝產六石的良種,在以前隻在某幾個肥沃的大型農場耕作,有了雷亟台之後,才有了擴散的意義。

不過截至目前,大多數百姓寧可花費點時間,也願意種兩茬,七石比六石多啊,這簡單的數學題,他們還是會的。

雖說從邏輯上講,陳曦是希望百姓種一茬的畝產六石的良種,這樣從效率上來講更符合社會大環境,不過這種事情,陳曦不會特意推動,有些事情,靠嘴上說沒意義。

“從種田的角度來講嗎?”溫酉有些不解的詢問道,他是準備在中亞搞片地方的,難道這裡麵還有什麼說法嗎?

“是的,目前來看東北和中原比起來沒有什麼區彆,但隨著之後中原解決肥料問題,糧食產出就更多看氣候了,到時候東北那邊的畝產就追不上了。”陳曦笑著解釋道。

“這沒辦法,東北那邊拿最好的良種,一年種一次,不輪耕,也就每年畝產六石,而恒河這邊,真要說土質各方麵其實遠不如東北,但他們一年種三次,也不休耕,就算一次隻有兩石多,一年起碼也有七八石,怎麼比都比不上。”趙真隨意的說道。

實際上趙真說的已經是保守情況了,恒河也有上田和下田,一年分旱季、雨季、涼季,旱季產量最低,雨季和涼季產量最高,和羅馬那邊的地中海氣候不同,恒河其實氣候分明,最起碼種田時間明確。

當然當地人不種田也實屬正常,這就沒辦法說了。

可真要說,旱季的稻穀產量最低,也有兩石多,雨季和涼季其實比之幾十年前的中原沒太大的差距,當然這並不是什麼精耕細作的技術,這是老天爺賞飯吃,好歹也是大型的衝積平原。

順帶一提中原的五大產糧地其實也是衝積平原,可惜氣候上存在一些差距,導致在畝產上完全沒辦法追上恒河這邊。

“是啊,這就是我們要拿下這邊的原因。”陳曦帶著幾分唏噓,“換成我們在這邊,可以將年均畝產量提高到十二石,你們明白這意味著什麼嗎?”

趙真幾人麵麵相覷,這除了意味著更多的糧食,更穩定了國家,還能意味著什麼嗎?

陳曦見此哈哈一笑,他為什麼會和這些人說這些,這些話,本應該是他和諸葛亮、李優、魯肅那些人在長安詳細交流的東西。

相比於糧食之類的簡單回答,實際上更現實點講,其實是脫產率,陳曦在中原已經做到了7%的脫產人口,也就是每十五個人能供養一個不乾活的人,這是一個非常離譜的數據。

換句話說就是,陳曦願意的話,不管國內的建設,產業,教育等等,他能拉出來五百萬的主力,而且是可以長時間維持的,當然真這麼做的話,其他所有的一切都得停滯下來,為農業生產讓路了。

不過這年頭是封建時代,隻考慮吃飯問題就可以了,其他全部放棄的情況下,按照現在的糧食產出比例,陳曦可以一直維持如此規模的兵力,當然前提是不提民怨和軍心等等。

這麼乾,最後肯定是國內一片慘淡,可不管不顧,陳曦確實是能一直維持下去,反正糧食產出是能達到這個程度的。

可實際上陳曦沒有,陳曦大約將1%的人口作為常備兵,%的人口作為了半兵半其他,之後大約有%作為孫乾手下的建設軍團,剩下的3%,基本都是產業人口。

當然這3%,怎麼說呢,可以認為是7%左右時而來乾活,時而去乾彆的普通百姓,並不是純粹的工人,隻有上麵%才是真正的脫產人口,這也是為什麼孫乾基本不出現在中央,但卻一直受人尊重。

說白了不就是孫乾是真的屬於巨佬之中的超級巨佬,%的人都是靠孫乾在安排工作,當然這些人給簡雍、袁術、劉璋等人也分了一部分,可不能否認的一點在於,孫乾手上的人手其實是直接對標整個漢帝國軍事集團的。

雖說孫乾手上是老弱病殘啥都有,但就算是烏合之眾,孫乾湊一湊也能湊出來幾十萬身強力壯,成天開山架橋的猛男。

然而,這就是陳曦的極限了,或者說工業化之前中原的極限了,畢竟人是要各種生活物資的,這年頭你需要14個人工作才能養一個什麼都不乾的閒人,更重要的是這14個人之中有11個得去種田才行。

可以說,封建社會不可避免的一點就在於農業和土地束縛了大量的人口,一切的一切都基於糧食產出。

可南貴離譜的地方就在於,他們先天性的脫產人口就是7%,因為婆羅門和刹帝利兩個種姓不工作,陳曦不服!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