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248道基法寶,上清玉宸仙竹二合一章節
一般而言,符籙派祖庭龍虎山三年一度的傳度大典,外來嘉賓的觀察重點,都著落在天師府近來出了哪些值得關注的新人。
隻是今年略有些例外,相當多來賓的注意力都落在今天當師父的雷俊身上。
蜀山派長老何東行同大唐宗室潯安王張穆坐在一起。
一邊觀禮,何東行一邊輕聲問道:“張小友,應該也即將踏出這最後一步了吧?”
張穆言道:“不瞞何長老,個中詳情,本王了解也有限,但應該是有些把握的。”
何東行祝賀道:“如此,實是可喜可賀。”
張穆:“聽聞貴派有六重天境界的道長,同樣隻差最後一線之隔?本王這裡先恭喜蜀山了。”
何東行:“還在積蓄,做不得準,做不得準。”
話是這麼說,但他神情平和輕鬆,顯然蜀山內部對此整體持樂觀態度。
張穆恭喜過何東行,視線轉回麵前典禮,心情卻浮現少許陰翳。
雖然張靜真是宗室出身,但畢竟一直以來在龍虎山學藝,乃龍虎山培養成材。
哪怕不算已身亡的李正玄,龍虎山天師府這年輕一代眼看著就要連出四個上三天修士了。
蜀山看著遜色,但年輕一代同樣人才濟濟。
隨著天地靈氣潮湧,年輕人加速冒頭,聖地宗門在這方麵相較於世家望族的優勢,漸漸開始凸顯。
難怪四姓六望介意。
事實上,宗室、勳貴方麵何嘗不感到壓力?
宗室這邊情況稍好,如果要在大唐找一家年輕高手比天師府還更多的勢力,那就隻有唐庭帝室這個特殊的存在。
雖說天子帝王術同一時間隻供養兩人,但大唐國勢正盛,單以一家一門而言能調集的資源,張唐宗室始終是當今第一,可栽培供應更多人。
但時間繼續推移,就不好說了……
張穆再看眼前正舉行大典的天師府,很自然便想起已成曆史的信州李氏。
曾幾何時,李氏也曾領一時之風騷,令天下為之側目。
許元貞之前,天師府上一位九重天境界的大乘高真,正是第一代李天師李芝源,有當時道門第一高手之稱。
自李芝源身隕後,直到許元貞,道家符籙派才又有九重天高手。
單隻一人,可橫行一世,但不足以長久傳家立業。
然而當年李氏一族人品爆棚,李芝源三子皆成才。
長子李楊,即第二任李天師。
次子李柏,乃第三任李天師。
三子李鬆,其後亦修成八重天境界,成為天師府屈指可數的宿老。
一人膝下親生三子,全部成就八重天境界,放眼天下,縱觀古今,即便在傳家立世多年的五姓七望中,也極為罕見。
而那之後,李楊有子李蒼霆,在當時不論李氏還是天師府內,都是同代人中最出色的天才,名動大唐,連大唐皇朝其他勢力都頗為關注。
李楊、李蒼霆父子之外,李柏有子女李清風、李紅雨、李紫陽三人,雖年齡錯落不一,但如今回頭看,同樣皆成才。
縱使李鬆子女相對平庸,李氏一族第三代的含金量仍然不可多得。
如此一來,李氏崛起,不可避免。
事實上,回首前塵,如五姓七望者又或者曆史上其他名門世族,甚至於曆代皇朝帝室,在最初崛起時,皆類似如此,連續幾代人才井噴,從而奠定傳世之基。
但這終究隻是個開始,能否經曆時光長河衝刷,能否經受低穀起落,才能決定一家一姓可以延續多久。
信州李氏連續三代人才井噴,堪稱人品爆表。
但有起有落,到第四代李正玄、李軒、李空等人開始,李氏子弟不複父祖輩那般驚豔。
李軒等人自然不是庸才,皆有希望在百歲之齡內,衝擊七重天境界。
李正玄更是已經修成上三天層次,成為高功法師,同時具備聖體根骨和通明悟性,天賦潛力過人,平穩而有力地沿著父祖走過的道路前行。
但凡事怕比較。
先有許元貞,後有唐曉棠,壓得李氏同輩子弟幾乎窒息。
如今李氏已成過眼雲煙。
假使他們還在的話,壓力隻會更大。
新崛起的雷俊,已經全方位超過當年的少天師李正玄。
如果李氏族人還大都在世,麵對此情此景,不知他們會作何表情?
至少,張穆知道,如今不少世族名門的人,表情都很難看。
龍虎山雷俊這一輩弟子的輝煌,相信天師府自家都很難複製,至少很難做到代代皆如此。
但總比各大家族的機會要大一些……
潯安王張穆正在沉吟之際,突然眼中一。
前方道場上,傳度大典已經進行到核心環節,新入府弟子和度師分左右而立,在主持大典的高功法師宣讀十戒後,共行分環破券的儀式。
一眾度師,基本都著授籙道士的深紅道袍,唯一例外,便是一身紫袍的雷俊。
雷長老不僅衣服顯眼,身高在眾同門中同樣顯眼。
但對麵將要拜師的弟子,更顯眼。
師父在所有度師中身材最高大挺拔,如玉樹臨風。
徒弟在所有參加傳度的弟子中則最為矮小。
矮胖胖,圓滾滾。
還毛茸茸。
看著那頭毛色黑白相間的小熊,一板一眼站在雷俊對麵,同雷俊一起執筆書寫章表,敬告天地、祖師,外圍觀禮賓客神色都略微古怪。
但大家都努力收斂,不敢表現出來。
來之前消息靈通的人便已經聽說,雷長老的入室開山大弟子,會是一頭山貔。
隻是這山貔不化人形,就如此大搖大擺出現在天師府傳度大典上,還是出乎不少人預料。
僅聽傳聞是一回事,親眼目睹則是完全不同另一種感受。
有些人的視線,就開始轉向同樣著紫袍,正主持大典的高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