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百年一遇的妖孽(1 / 1)

第447章 百年一遇的妖孽

這一屆茅盾文學獎授獎大會沒有在人民的會堂舉行,而是選在了位於長安街東延長線上的燕京國際俱樂部。

燕京國際俱樂部原址最早是清朝的西紳總會,到七十年代國家政策開放,外事活動越來越多,WJ官們缺少一個可以與各國使節輕鬆交流的大型活動場所。

於是在這種情況下,燕京國際俱樂部在長安街上拔地而起,與它一同建設的還有WJ公寓和友誼商店。

黃色的馬賽克立麵,白色的窗框,黑色的窗欞,讓這三棟中西合璧的建築在七十年代成為了長安街上的獨特風景。

有了第一屆評獎的成功,這一屆茅盾文學獎的授獎大會聲勢更加浩大,來自各地文協丶出版機構丶文學期刊的數百位嘉賓彙聚一堂。

《人民日報》《文藝報》《中國青年報》等多家權威媒體的記者也來到現場。

林朝陽站在人群中仿佛黑夜中的螢火蟲那般耀眼,所有人看到他時眼神都難免多停留幾秒。

原因也很簡單,太紅了!

中國文壇就沒出過這麽紅的作家!

下半年這幾個月,關於他林朝陽的新聞就沒斷過。

先是有新聞報導說他在香江拿了個什麽金像獎,你說你一個作家拿個電影獎項,有什麽好炫耀的?

然後就是《楚門的世界》出版,又是搞簽售會丶又搞電影改編,新書發布那幾天,文學界一片側目。

等小說出版一段時間後,爭論四起,熱度又居高不下。

最近中日圍棋擂台賽火的一塌糊塗,他那部《棋聖》的小說和電影又成了香餑餑。

小說出版都三四年了,硬是得搶著才能在書店裡買到。

電影下映大半年時間,又重新上映,各地電影院居然還都是爆滿狀態。

直接給文學界這幫人都看傻了,這樣的現象已經完全超出了文學的範疇,變成了一種文化現象。

誰能想到一場中日兩國的圍棋巔峰對決,受益最大的除了獲勝國圍棋界和棋手,竟然是一位作家!

眼下中日圍棋擂台賽結束半個多月了,新聞熱度雖降下去了,但影響力卻綿延至今,林朝陽的出現自然吸引了眾多眼球。

跟林朝陽站在一起的是花城出版社的李士非,《闖關東》發表於《花城》,又是由花城出版社出版的,今天得獎,花城出版社肯定不能缺席。

在場作家丶評論家的目光多集中在林朝陽的身上,而那些出版社的人目光卻多集中在了李士非的身上,眼神中充滿了羨慕嫉妒。

花城出版社原來就是廣東人民社下麵的小弟,旗下除了有一本《花城》叫得響名號之外,在全國範圍內根本沒什麽存在感。

可現在,這才幾年的功夫啊,人家抖起來了。

碼洋連續兩年破兩千萬,效益比許多國字號的出版機構都好。

今天來參加茅盾文學獎授獎大會,李士非臉上的表情得意非凡。

不少出版機構的領導心裡很不是滋味,得意什麽啊?不就是抓住林朝陽這顆搖錢樹了嘛!

離了他,你們花城出版社啥也不是!

田耕混跡在一群出版社領導當中,心情比旁人更加複雜。

當年《棋聖》是由他們燕京出版社出版的,銷量極佳,後來他們還出版了《禁閉島》,這兩部小說都給燕京出版社帶來了極為可觀的效益。

後來林朝陽來找他們談版稅付酬,他們卻沒同意。

按照當時他們的想法,現在的基礎稿酬加印數稿酬就已經是非常合理的製度了,版稅付酬製度那是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物,哪能隨隨便便就這麽同意啊!

況且,上麵又沒有文件,萬一到時候追究起來,誰能負得起這個責任?

抱著這樣謹慎的心態,燕京出版社拒絕了林朝陽的要求,也把他推到了花城出版社的懷抱。

如今看來,這無疑是燕京出版社發展曆史上犯下的最大的錯誤之一。

短短兩年多時間,林朝陽就為花城出版社貢獻了兩千多萬碼洋。

這樣的成績不僅震撼了全國的出版行業,更讓他們看到了市場經濟的威力,原來單靠一位作家丶兩部作品就可以撐起一家大型出版社的業績。

在崇尚了幾十年集體主義的文化裡,個體的作用在此刻被無限放大。

中日圍棋擂台賽以來,《棋聖》小說的銷量隨著比賽進程的白熱化一路走高,到比賽結束,中國隊獲勝,《棋聖》的銷售熱潮被徹底引爆。

根據燕京出版社的統計,中日圍棋擂台賽開賽這一年來,《棋聖》小說賣了160萬冊,如果算上之前近三年的銷量,《棋聖》的累計銷量在開賽前已經突破了350萬冊。

而在擂台賽結束後的這段時間,《棋聖》的銷量更是狂飆突進,每天的銷量都是數萬冊,比當年剛出版那陣還要火爆。

短短二十天時間裡,就賣出了近90萬冊,總銷量已經奔著500萬冊去了。

按照現在的趨勢,600萬丶700萬丶800萬……恐怕都不是障礙。

中日圍棋擂台賽不僅是一盤比賽那麽簡單,這場勝利除了帶給中國的榮譽之外,也激發了國人對於圍棋這項運動的興趣愛好,這些人都是《棋聖》的潛在讀者。

若乾年後,那些為國征戰的國手可能就是看著《棋聖》長大的。

想到這裡,田耕不禁長歎一聲,他真不知道是該高興還是不高興。

上午九點半,第二屆茅盾文學獎授獎大會正式開始,流程與往年並無不同,隻是今年的獲獎作品相比上屆要少了兩部。

上台領獎的隻有四人,分彆是林朝陽(《闖關東》)丶李準(《黃河東流去》)丶張潔(《沉重的翅膀》)丶劉昕武(《鐘鼓樓》)。

獎項名單的排序是有說道的,代表的是這些作品在評選過程中得票數的多寡。

在官方發布的獲獎名單中,林朝陽和《闖關東》一直排在最前麵,自然也意味著他在評獎過程中是高票當選的。

四人站在台上,李準今年57歲丶張潔48歲丶劉昕武43歲。

而林朝陽,27歲。

台上的獲獎作家裡,年齡第二小的都比他大了一輪多,最關鍵的是這次已經是林朝陽第二次得獎了。

「少年得意啊!」

這是台下數百位嘉賓們的共同心聲。

有些人不禁回想起了三年前,同樣的場合丶同樣的主席台,那時的林朝陽更加年輕。

他們有理由相信,在茅盾文學獎的曆史上,可能再也不會有這麽年輕的獲獎者了。

像這樣的妖孽,百年難得一遇啊!

領完了獎,發完了言,林朝陽等幾位獲獎作家走下台,身邊少不了恭賀之聲。

林朝陽跟劉昕武說笑,「得了獎金打算怎麽花啊?」

這一屆茅盾文學獎的獎金跟上屆一樣,都是3000元,彆看林朝陽版稅經常一拿就是五位數丶六位數,但在1985年的當下,3000元對於絕大多數人而言已經是一筆巨款了。

「買台彩電。」

劉昕武樸素的回了一句,張潔則說要存起來吃利息,幾人有說有笑。

幾位獲獎作家是今天的絕對主角,但不代表他們領完獎後授獎大會就結束了。

作品要出版,離不開編輯和出版社的功勞。

這一屆茅盾文學獎四部獲獎作品,其中《鐘鼓樓》和《沉重的翅膀》是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黃河東流去》是由燕京出版社出版的,《闖關東》是由花城出版社出版的。

三家出版社的領導也因此上台接受了表彰,不過他們的表彰屬於榮譽性質的,沒獎金。

倒是幾部獲獎作品的責編,在茅盾文學獎過後會收獲來自單位的物質嘉獎。

在這三家出版社裡,人文社是國字號的出版單位,中國文學的最高殿堂;燕京出版社頂著「燕京」兩個字,同樣是國內知名的大型出版社。

隻有花城出版社,地處邊遠,又是最近幾年才成立的出版社。

如今能夠跟這樣兩家出版社一同站在領獎台上,李士非內心驕傲的同時,又有些百感交集。

花城出版社成立時間短丶規模小丶名氣弱,跟燕京丶滬上的那些出版社和雜誌社比起來,先天不足。

為了組稿,花城出版社的編輯通常都要比其他出版社和雜誌更大的誠意和服務。

舉個例子,上次簽售會林朝陽去廣州住的是五星級的白天鵝賓館,那其實並不算是特殊待遇,花城出版社對於他們看好的作家都是這個標準。

林朝陽隻是住了兩晚,他們請作家改稿,有時候經常是一兩個月。

不占天時,不占地利,隻有人和是他們可以努力的。

可即便是這樣,許多作家給他們的稿子也多是作家本人的二流稿子,真正一流的好稿子,作家們還是要優先給《人民文學》丶給《收獲》丶給人民文學出版社這樣的頂尖平台。

想到這裡,李士非的目光鎖定在台下的林朝陽身上,眼中滿是感恩之情。

人們隻看到了這幾年他們花城出版社給林朝陽的超高稿酬標準丶第一個執行版稅付酬,卻沒有想到林朝陽對他們花城出版社的投桃報李。

李士非驕傲的想到,這是他們花城出版社和林朝陽互相成就。

一上午的授獎儀式,下午還有采訪和座談會。

又兩日,林朝陽按照慣例請客吃飯,大家聽說他最近剛得了個女兒,各自送上祝福和禮物。

「說來也巧,我記得你大兒子好像就是那年得茅盾文學獎的時候生的吧?」劉昕武問。

「沒錯。那年趕巧,正好是請客那天生的。」

眾人聽了嘖嘖稱奇,李準玩笑道:「朝陽這叫生孩子丶得獎兩不誤,以後再接再厲,說不定能三度得獎。」

眾人捧腹大笑。

客人們都走後,陶玉書給晏晏喂好了奶,把她哄睡。

那邊小冬冬還在床上做轉體一周半,精力旺盛的像頭驢。林朝陽怕他磕碰,就在一旁看著他。

「睡覺!」陶玉書過來唬著一張臉,嚴厲的說道。

小冬冬立刻識趣的鑽進了被窩,還不忘跟陶玉書露出個笑容,表示自己很聽話。

「閉眼睛!」

他又立馬把眼睛閉的緊緊的。

她一手拍著小冬冬,一邊對林朝陽說:「你啊,彆太慣著他。你沒發現嗎?他現在根本就不聽你的話。」

「家裡有一個人嚴厲就行了。」林朝陽不以為然。

「合著我就得唱紅臉是吧?」陶玉書不滿。

「那以後我負責嚴父,你負責慈母。」

陶玉書猶豫了片刻,「算了,我怕你太放縱他們。」

林朝陽啞然而笑,嚴父慈母還是慈父嚴母不是角色分工,而是因為性格不同。

就陶玉書這樣一板一眼的性格,讓她放鬆對孩子們的要求,是很難的事。

&n-->>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