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卿可有良策?”
國家大事、邊關重務,這位大涼皇帝沒去問那些一部重臣,也沒問滿朝的文武,而是問了顧思年這麼一個以前並不起眼的邊軍總兵。
在這座京城帝都,達官顯貴、皇親國戚數不勝數,區區一個正四品彆說塵堯了,就連邊上這個老太監怕是也不屑一顧,一塊板磚隨便一拍就能拍出一堆。
但這位皇帝真問出了口。
顧思年低著頭,努了努嘴:
“軍國大事,微臣不敢妄言!還請陛下令擇賢明。”
“無妨。”
塵堯漫不經心地踱了兩步:
“今日這座禦書房內隻有你我二人,愛卿可以暢所欲言。”
顧思年目瞪口呆地看向邊上那位老太監,這踏馬不是個大活人嘛?
可那位太監始終保持著躬身低頭的姿勢,一動不動,沒有任何反應。
顧思年這才老老實實地說道:
“保衛邊關,抵禦北燕南下,微臣有上中下三策。”
“噢?看來顧將軍胸中要有謀劃啊?”
塵堯第一次露出了詫異的表情,大手一揮:
“先說下策。”
“臣遵旨!”
顧思年邁開腳步,站在雍州的位置:
“下策就是我們如今采取的做法,沿邊關六鎮打造堅城,連點成線,將六鎮變成一整條防線。”
“咳咳~”
老太監又咳嗽了,他的目光中甚至帶著焦急與震驚。
好家夥,邊關六鎮駐守大軍、拒敵於外的方略可是這麼多年來幾位皇帝一直延續的政策,到了你嘴裡成了下策?
你要不要命了?
不等顧思年有所反應,塵堯就麵無表情地轉過頭來:
“高渝,你今天這是怎麼了,身體不適?
不適的話就下去歇著吧,朕這兒不用你伺候。”
“老奴惶恐。”
老太監麵色泛紅,連聲道:
“一時嗓子癢,還請陛下恕罪!”
顧思年目光微變,這位老人就是高渝?
司禮監掌印太監,天子心腹,據說從塵堯還是孩童時就一直伺候在身邊,這麼多年風雨無阻。
整座皇城所有太監,他排老大!
高渝閉了嘴,塵堯這才看了一眼顧思年:
“你接著說。”
顧思年老老實實地拱了拱手:
“微臣之所以說這是下策,那是因為攤子鋪得太大了。
北境防線綿延上千裡,大小城關數十上百座,每一城每一關都要防備燕軍南下,派兵駐守,所需要的兵力太多。
兵多,所需要花費的銀兩軍糧就多,對國庫來說負擔太大。
關鍵是這麼多銀子花下去效果並不是很大,因為北燕完全可以集中兵力破其一點,一旦開啟大戰,我涼朝隻能被動迎戰,據城堅守。
一味地采取守勢隻能退敵,不能殲敵,燕軍破不了關隘大不了換個地方重新進攻,或者退回草原等候時機卷土重來,久而久之更容易滋長燕軍傲慢之風,打擊己方士氣。”
皇帝下意識地點了點頭,似乎有些認同顧思年的說法:
“接著說,中策呢?”
“我朝邊關六鎮,從東向西依次排開,但從地形上看,雍州、琅州兩地向北突出,最先接敵,更是緊鄰北荒,燕軍從此進攻的可能性最大。
多年來也印證了這一點,北燕隻要大軍南下,走琅州雍州的次數最多。
既然如此,我們可將銀子花在刀刃上,在雍琅兩地打造精銳野戰邊騎,一支足以與燕軍正麵大戰的鐵騎。
至於其他四州可以適當縮減軍費,將兵力集中在險要關卡,小股燕騎入境無妨,可以關門打狗,各州駐軍要做的就是彆放大軍南下即可。
這樣一來,燕軍攻雍州琅州,我可出關而戰,拒敵於國門之外,甚至擊敗燕軍!
若北燕不走雍、琅,攻向另外四州,我主力可兵分兩路,一路馳援戰場、一路反攻北燕內地,迫使其退兵。
隻要打上那麼幾場勝仗,燕軍就不敢再輕易南下!
如果說下策是守,那中策就是攻守兼備。”
“有道理。”
塵堯目光微凝:
“花同樣甚至更少的銀子,同樣能起到退敵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