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日本見賢思齊(四)(1 / 1)

佛祖在一號線 李海鵬 485 字 2個月前

前文所述並非我對日本最深切的感受,隻是該說的話而已。我最深刻的感受是,日本是一個均富的國家,公平公正,實行終生雇傭製,職員們上進而辛苦,但是心裡不會慌張。在街道上,日本人的臉孔在我麵前晃來晃去,大多有種謙遜和固執的神色。我可以從中讀到秩序、整潔、紀律、忠誠、頹廢、教養、孤獨、自私、幻滅等等,覺得他們也是老百姓,賺錢不少,壓力更大,也不容易。很少在日本人的臉上看到麻木和狡詐。換句話說,你能看出某人很執拗,不大聰明,比較二,但是你看不到犬儒和阿Q。關於這一點,戴季陶在《日本論》中有句話說得很好。他說日本人的國民性就是迷信:“‘迷’是沒有理智的意識,‘信’是醇化感情的真力。”不管日本人執迷於什麼,他們常有信念。這種信念力大約能解釋一個日本之謎:他們有世界上最糟糕的企業文化,卻有世界上最牛的企業。日本社會等級森嚴,你卻不會在誰臉上看到官氣。小泉純一郎參加集會時行走如風,隨從十餘人均著黑色西裝貼身疾行,看上去氣勢奪人,可是在味道上就是像名流,不像長官。廣島和長崎的市政府就像是用了有些年頭兒的圖書館,辦公環境很樸素,公務員們無不恭敬勤勉。日本的女孩很好看,比他們的藝術品好看得多。我們參觀了一個美術館,日本的古代雕塑實在寒磣,完全可以用“慘不忍睹”來形容。忽有一尊佛像氣度非凡,湊近一看,來自山西奉先寺。東京給我留下的印象很淡,無非高樓林立,燈光璀璨,電子大屏幕很密集,女孩們人手一隻LV皮包。中小城市,比如廣島、長崎、下關等,給我留下的記憶更深。這些城市富足、安定、平和,讓人覺得住下來會很不錯。廣島有個住宅區,裡麵有個小棒球場,我在那兒站了一會兒,覺得心很靜。從下關到博多,坐新乾線,途中我曾看到過一片美麗的稻田。陽光之下,日本傳統樣式的農舍重簷雙疊,矗立在芊綿的稻田中間,比城市中的房子更多華貴之氣,滿眼風光,秩序井然,特彆潔淨。這是渾然天成的東方美景,畫片上的荷蘭風車瑞士木屋什麼的,與之相比就太做作了。我覺得這就是儒教的理想國。如果你希望世界是美好的,人們之間友善相愛,如果你對曆史的黑暗感到悲哀,對人類之間難以理解感到憂懼,那麼安寧與勞績會給你安慰。我在這裡發現,人類並不總是像西西弗斯一樣疲於奔命,土地是美的,生命可以與舒適和詩意聯係在一起。想到自己去過國內至少20個省份的稻田,那裡卻隻有胼手胝足的辛苦生活,我悵然若失。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