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啊,看看好啊!表嬸,你回來得巧,我家來銀要出閣了,去我家吃杯喜酒吧。”張翠蘭順勢邀請著。
“來銀,你家小姑娘?”
“就是啊!”
“一晃眼都這麼大了,要出閣了,許的是哪裡的人家啊?”
孫氏直接跟張翠蘭攀談了起來,詢問喬來銀的婚事。
喬來銀今年十六歲,定的是隔壁村的東邊的趙家,趙家是做生意的,聽說賺了不少錢。便想給家裡的兒子娶一個會認字的媳婦,就這麼看上了喬家宗族的子女。
說到認字這件事,喬家的娃娃不論男女,都是會認字的,雖讀的不多,沒正經去學堂裡學過,但都在喬洵念書的時候沾了光,跟著學了一些。
哪怕喬來銀隻會百來個字,但跟其他村子裡大字不識一個的姑娘比起來,已然突出了許多。
能有這門好親事,也是托了孫氏的福,故而張翠蘭請她過去喝杯喜酒。
村裡的姑娘出嫁,相熟的都是要過去看看的,更彆提是同宗的姑娘,孫氏自然是應下了。
送走了張翠蘭以後,孫氏準備去找些禮物送過去。
可臨了又想到,她不是死了嗎?怎麼陰曹地府還要成婚呢?總覺得哪裡有些不對?
算了,就當她是活著的吧。
孫氏在家裡翻找了一下,沒找出什麼合適的禮物。
鄉下人成親送禮沒那麼多的規矩,柴米油鹽送得,點心送得,送塊肉過去就更好了,禮金是沒什麼講究的。
隻是回來得匆忙,這屋子裡麵什麼都沒有,連自己吃的都沒有,怎麼去送給彆人呢?
其他稍微貴重的東西也有,但是在孫氏看來都是舊東西了,拿出去送人不合適。
孫氏懊惱摸了摸腦袋,去包袱裡掏出了自己的荷包,準備拿些銀子添作禮金。
另外,還有這幾日住在這裡要用的東西,都得備好。
糧食和其他東西先不著急去買,問隔壁鄰居借一些,湊合過今日,明日進城就行。
還有老家的長輩,這麼久沒看了,過年也沒見過他們。如今回來了,得提著點東西去看看。
一忙活起來,孫氏把難過的事情都忘了,隻當做是自己真的回來了,開心忙碌著。
瑤光在身邊陪著,偶爾幫孫氏搭把手。
直到臨近傍晚時,張翠蘭又派人來喊,孫氏這才拿著荷包包著的碎銀子,再帶著瑤光一起出了門。
張翠蘭的家就在喬家不遠的山坡下,拐兩個彎就到了。
這會兒家中正在擺出閣的酒,請的都是女方家這邊的親戚,還有一些左右四鄰。
孫氏一出現,立馬成了中心人物,左右的熟人都圍著她問長問短的。
畢竟他們村子裡,出過舉人的就孫氏一家。更彆提孫氏還去過京城……
於是眾人跟孫氏問起了關於京城的見聞。
孫氏便挑了一些知道的說了,“那京城的城門特彆高,比縣裡的屋子還大。往裡麵走過去,整整齊齊的一排屋子……”
眾人豎著耳朵聽著,仿佛自己也著去了。
“孫嬸,你見過皇帝沒?”有人好奇問道。
“這皇帝哪能是說見就見的啊!我聽說皇帝住在宮裡呢!”當即有人應著。
孫氏自然是如實說了,自己沒見到皇帝。再提了提京城的花銷,租個院子多少錢,買米買油多少錢,眾人聽得唏噓不已,還得是家裡有錢才能去京城啊。
“娘,這是誰家的?看著這麼威風?”旁邊桌子上,一個年輕人對著旁邊的婦人問道。
他們是男方來的人,今日過來了些東西過來,按照男方那邊的規矩陪著新娘子。
“我去問問張嬸子。”
問了一嘴的功夫,兩人便得知了孫氏的身份。是個了不得的老太太,有個當舉人的孫兒,還去過京城,重要的是家裡有錢!
聽得那青年當即眼睛一亮!
“我說表叔怎麼給二哥定了一個村姑,原來是有個了不得的親戚啊!”青年望著孫氏的背影,愈發炙熱,順勢把目光落在了瑤光的身上。
看著兩人更的穿著打扮,絕對家中餘錢不少。
於是這吃席的功夫,青年一直在暗中偷偷觀察孫氏,想著借機前去搭訕。
就這麼看到了孫氏給張翠蘭遞禮金,瞧張翠蘭滿臉歡喜的樣子,看來是不少錢了!
這喬家,還真是頭肥羊啊!
因為在京城待久了,孫氏花的錢多起來了,花起錢來也闊綽了不少。加上瑤光給的銀錢以及孫氏自己賣菜掙的,說是整個村子裡最富有的也不為過。
當然更直接的原因是,孫氏收拾行李的時候,隻帶了銀票和銀子,銅板一個都沒帶,手頭也沒什麼趁手的。
隻得挑了一粒碎銀子當做禮金送了過來,除開是禮金,也當作是她給同宗姑娘添的嫁妝,一點點小心意。
吃完了喜宴以後,孫氏自是帶著瑤光回來,張翠蘭熱情把她送到了家門口,甚至還邀請孫氏明日過來再吃一頓。
隻是孫氏明日有些事情要忙,便給拒絕了。
張翠蘭遺憾之餘,又不甘心,“表嬸,有空就過來看一眼,您沒空,喊瑤光過來看看也行!小孩子就是愛湊熱鬨的。”
在旁邊沉默寡言了許久的瑤光看了張翠蘭一眼,並未說話。
看著瑤光不為所動的模樣,張翠蘭隻能作罷。
孫氏說的事,是帶著瑤光進鎮子裡采買。
既然要在家裡住些日子,多少得添些東西,還有這過年的年禮。
孫氏一大早就把瑤光拉了起來,趕著牛車跟她一起去鎮子上買東西。
什麼布匹、鹽巴、現切的肉,因為口袋裡的銀子足,孫氏買了不少。
這買了一上午的功夫,堆滿了牛車,再拉著牛車回去。
好巧不巧的是,碰上了送親的隊伍。
新娘子坐的也是牛車。
村子裡的婚禮沒什麼蓋紅蓋頭的說法,許多人的全副身家都湊不起一件嫁衣,多是穿件新衣服,跟著新郎回家。
像喬來銀這般有牛車坐的都是少數。
送嫁的人許多是村裡的人,瞧到的孫氏就跟她打了聲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