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豺狼虎豹全不怕(1 / 1)

德國踢中國兩漢時期邊疆各族狀況是,北方有匈奴、烏桓和鮮卑;東北有夫餘。今天的朝鮮半島也有夫餘的後代,就是高麗民族,高麗國家就是夫餘人建立的。南方則是越族和西南夷;另外就是西域各族。除了中原王朝之外,還有這麼多民族在跟中原王朝有交往。在中國古代,對中原王朝構成威脅最大的民族來自於北方蒙古高原。北方的民族是兩大係統,匈奴是一個係統,東胡是一個係統。匈奴包括後邊的突厥都屬於匈奴係統;契丹、女真,包括後來的蒙古應該是東胡係統的。匈奴經濟生活以畜牧業為主。中原的史書非常得意地評價說,我們中原王朝先進,匈奴落後,為什麼落後?他們“逐水草、習射獵、忘君臣、略婚宦、馳突無垣”。逐水草,習射獵,這都能明白。忘君臣,他們沒有中原這麼嚴格的君臣關係,也沒有像中國中原這麼嚴格的嫡長子繼承製度,所以單於一死,大家就搶,誰搶到是誰的。略婚宦,侄子娶姑媽,舅舅娶外甥女,這種事非常多,爹一死,除了親媽,所有的媽都能娶。弟弟娶嫂子這種收繼婚製太原始了。馳突無垣,垣就是城,騎著馬隨便跑,太落後了。哪像我們中原有田土之可耕,城郭之可守。但你彆看這個民族原始,打仗很厲害。秦漢之際,冒頓單於統一北方草原占領河套,內套、外套都給占了。當年冒頓單於他爸爸老單於不待見他,想把他乾掉,他的辦法是送他到月氏國作人質,剛把他送到月氏國,他爸就出兵攻打月氏,等於逼著月氏王殺掉冒頓。月氏王比較厚道,沒有殺他,放冒頓回去了。爸爸就給冒頓一塊不怎麼樣的封地,因為他寵幸小兒子,想讓小兒子即位。冒頓心裡有譜,開始訓練自己手下的一幫死士,跟他們一塊兒射箭。他的箭頭是空的,射出來會響,叫鳴鏑。他說我的鳴鏑射到哪兒,你們的箭就射到哪兒,於是這幫人跟他射飛禽射走獸。然後冒頓拿這個射自己的愛馬,對匈奴人來說,馬就是老婆,這幫人有幾個不敢射了,凡是不射的一律殺死,剩下的人就知道了,大哥射哪兒我們射哪兒。然後他射自己的愛妾,又有不敢射的,又殺死。此後再也沒有不敢射的了。最後他射自己的爹,那幫人都跟著射,鳴鏑弑父,把爹殺了。你看這人多狠,為了權力,馬、老婆、爹全乾掉。所以他是草原上第一位聖主、雄主,才能統一北方占領河套。冒頓單於趕的日子也好,因為當時正好是秦末農民戰爭,然後四年楚漢之爭,中原王朝忙於內戰,沒顧上,所以他占了地兒。中原王朝跟少數民族打仗,為什麼總打不過人家。第一個原因就是少數民族是全民皆兵,他的生產跟戰鬥是一回事。三歲能開弓,五歲能上馬,打仗不就是開弓和上馬這兩件事嗎,小孩兒都能彎弓射大雕。天上的大雕一箭就下來的,你說地下的一箭射幾個?匈奴人口最多的時候150萬,兵力最少的時候,叫“控弦之士三十萬”,能拉弓的人有30萬,算吧,5個人裡1個兵。漢朝最多的時候6千萬人口,軍隊最多的是60萬,100個人裡1個兵。而且中原王朝裡的老百姓手裡是拿鋤頭的,木頭棒子上裝個鐵片而已。要把種地的訓練成拿刀槍的,這需要時間。少數民族本來就是拿弓箭的,所以他全民皆兵,你打不過他。就像現在的人寫書法老寫不過古人,因為古人一寫字拿的就是毛筆,你一半時間是在敲鍵盤。再一個原因是騎兵打步兵,那不跟德國隊踢中國隊似的吧,我想進幾個球就進幾個球。北京奧運會我給你留點臉,我5分鐘進一個,我不給你留臉半分鐘就進一個,180比0。那可不是,我比球跑得快,你比裁判都跑得慢,你能跟我踢嗎?騎兵打步兵不就是德國隊踢中國隊麼,想進多少進多少,人家來去如風,快如閃電,你攻不上去也跑不了。而且匈奴這些北方民族打仗不需要後勤,他每個戰士三匹馬,一匹戰馬,一匹走馬,一匹馱馬。平時騎走馬,行軍的時候,馱馬是馱物資的,戰馬隻有衝鋒的時候才能騎,平時舍不得騎。這些馬都是母馬,渴了可以接奶喝,餓了天上飛點什麼,地下過一什麼,一箭弄倒一吃,就好了,完全不需要後勤。人家一出兵20萬,是20萬騎士,咱們一出兵20萬需要5萬押糧的,糧草一斷就沒法打了。打仗要輕裝上陣,蒙古鐵騎在歐洲草原上,俄羅斯平原上一天80公裡,跟二戰裝甲部隊的速度一樣快,機動性多強,聲東擊西。你修個長城有什麼用,你萬裡長城萬裡長,萬裡布兵,他幾十萬軍隊集中到一塊兒,隨便找一個口子就衝進來了。再者從氣候原因上講,他從北往南打,越打越暖和,那怕什麼,爽,光著膀子打,咱從南往北打,越打越冷,凍得弓都拉不開,槍都握不住了。另外,中原王朝對不能耕種的土地不感興趣,你占他的地乾嗎,所以從動機上說也沒必要打,他跑西伯利亞去了,咱守著,不招他。但他得招你,不招你怎麼活,他的生產比較落後,所以老招你。外甥打舅舅西漢初期國力有限,所以被迫跟匈奴和親,原因是這樣的。公元前200年冒頓單於率40萬騎兵南下,高祖劉邦率32萬步兵迎戰,這不是作嗎,人家40萬鐵騎,你32萬步兵,結果被匈奴困在了平城的白登山,就是今天的山西大同。白登之圍,漢軍也沒有帶帳篷,天降大雪,雨雪交加,人馬凍死者甚眾。將士握不住槍也拉不開弓,被圍在白登山上。高祖劉邦以前是秦朝的亭長,用今天的話說就是街道居委會治保主任,最後他流氓本性發作,把帽子往地上一扔,老子跟他們拚了。如果拚的話,這個朝代三年就完了,那皇帝就一個也好記。拚之前要焚毀珍寶,就是把隨身帶來的珍寶焚毀,結果謀士陳平就說彆呀,您彆給焚毀了,你給我,我救你。陳平帶著這個去見匈奴的王後閼氏,把財寶獻上,說我們皇上知道錯了,把這些財寶獻給大單於,請單於退兵。你們如果不退兵的話,抖開一幅畫卷,上麵畫了一個絕色美女,說我們皇上準備把這個美人獻給單於。閼氏一看說我肯定讓單於退兵,這美人你彆送了。於是單於退兵了,單於不知道送美人的事,要知道這事絕對不退兵,那美人我估計也是ps的,哪兒找這麼漂亮的人去。於是匈奴退兵,喘了一口氣,等於是走夫人路線這才退了兵。這幫人太厲害了,不能惹,怎麼辦?和親吧。就是宗室女,甚至是宮女冒充公主嫁到匈奴,兩國結為甥舅之國。光嫁過去公主是不行的,得陪送東西,糧食、物品、絲帛金銀。我女兒嫁給你,你就是我的女婿,然後你的孩子就是我的外孫子,我死之後,我兒即位,你的孩子就是我兒的外甥,所以匈奴跟漢是甥舅之國,那你還能打我嗎?你忘了人家忘君臣、略婚宦,所以東西收了,公主娶了,打的就是舅舅,誰讓舅舅慫呢。所以這個和親解決不了問題,暴力是他們唯一聽得懂的語言。舅舅打外甥漢武帝的時候,國力強盛了,“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於外,至腐敗不可食”,糧食多得從糧倉漏出來,都爛了,打開國庫一看,串銅錢的繩都爛了,銅錢灑了滿地沒法數,太有錢了。關鍵是馬,漢武帝的時候軍馬60萬匹。高祖劉邦的時候才3000匹,所以“自天子不能具醇駟,而將相或乘牛車”。皇帝的馬應該是醇駟,四匹白馬拉著多漂亮,結果當初皇上的那個馬白的、黑的、花的都有,將相沒有馬,坐牛車上朝,32萬步兵就是這麼來的。相比之下漢武帝的資源富庶得多,所以敢對匈奴展開反攻。漢武帝任用自己的舅子大將軍衛青和衛青的外甥霍去病來攻打匈奴。霍去病17歲率800勇士橫絕大漠,深入匈奴一千餘裡,斬殺匈奴兩千多人,把匈奴單於的叔爺爺都給殺了,我們把體育比賽第一名給翻譯成冠軍,出處就是霍去病17歲冠軍侯。於是他20多歲就成了驃騎將軍,兵分兩路進攻匈奴,也是深入大漠兩千餘裡,在外蒙古擊敗了匈奴,匈奴被迫遠徙漠北,對漢朝的威脅就減輕了。霍去病起的名比較妨他,他叫去病,結果24歲就病死了,要叫個霍感冒可能沒事。他主要是經營河西走廊,常年駐軍在外,皇帝賜以美酒,霍去病不敢獨飲,把酒倒在泉水中,讓將士拿頭盔舀著喝,此地得名酒泉,今天的衛星發射中心,就是霍去病當年駐守之地。他死後陪葬漢武帝的茂陵,跟皇上埋在一起是無上光榮,所以他的墳墓修建成了祁連山的形狀。河西走廊在祁連山下,水草豐美,這地兒被奪回來之後,漢朝才有可能通西域。匈奴失去河西走廊,隻好遠徙漠北,導致後來內部混戰,到漢元帝時呼韓邪單於歸漢,才有昭君出塞之事。孫子娶奶奶王昭君14歲入宮做宮女,據說她天生麗質,結果因為不肯行賄畫師,畫師就用印象派把她畫成醜女,害她在宮裡一直待到25歲。漢朝人平均壽命也就25歲,唐朝人是29歲,所以當時25歲就算老太太了,還沒見著皇帝。正好皇上貼出一個告示征募誌願者去匈奴和親,王昭君想到那兒當第一夫人也一樣,於是她就誌願去了。送行宴上,皇上一看王昭君眼珠子掉地下了,驚為天人,宮裡怎麼有這樣的人?氣得皇上把那畫師毛延壽給宰了,跟呼韓邪說咱換一個成嗎,你以為呼韓邪傻呀,不退不換,就是她。王昭君出塞才25歲,呼韓邪奔70歲的人可以當她爺爺,所以王昭君過去沒幾年呼韓邪就死了。匈奴是收繼婚,所以呼韓邪一死,他兒子就要娶王昭君。王昭君就上書朝廷,表示任務已經完成,申請回國。皇上說你以兩國友好大局為重,再乾一任吧,王昭君就又乾了一任。等呼韓邪的兒子死了,他孫子又要娶王昭君。王昭君就跟他的孫子年紀差不多,估計這時候也不想走了,因為論輩分她已經是太皇太後;而且她跟第二個單於的兒子是匈奴的右賢王,就是將來能繼承王位的;她的女婿是右大將,相當於匈奴的總司令,那她還回國乾什麼。不過她半真半假還是給皇帝上了一道表,說想回國。當時漢朝的皇帝是漢成帝,元帝都已經掛了。成帝哪兒想得起來先帝派去的人,一看表,說你再乾一任吧。最後王昭君在匈奴一乾乾了40多年,朝廷封她為寧胡閼氏。她是漢朝宮女遠嫁匈奴,執行的政策自然對兩族的友好非常有利,特彆到第三代單於的時候,她等於是奶奶輩的人了。我當初跟你爺爺,跟你爸的事都這麼定的,你小崽子怎麼的,特彆是我兒子將來有兵,我女婿有兵,你還來什麼勁呢?所以昭君出塞的作用是,密切漢匈關係,互市興旺,文化往來增多,雙方和睦相處。匈奴跟漢朝打仗不就為了搶東西嗎,不用搶,你要鐵器、絲綢,我要馬匹、毛皮,咱們換不就完了嗎,這個對雙方都有好處。所以史學家翦伯讚先生稱讚王昭君說“漢武雄圖載史篇,長城萬裡儘烽煙。何如一曲琵琶好,鳴鏑無聲五十年”。古代打仗打不起,農業經濟基礎薄弱,一打就沒,所以漢武帝打了這麼多年仗,到晚年一看,高祖、惠帝、文帝、景帝70多年的積累讓他打光了,導致漢朝由盛轉衰。烽煙四起,還不如昭君出塞一曲琵琶好,五十年不打仗。當然王昭君琵琶管用也是有前提的,以前沒少給人送宮女,就是不管用,偏偏這時候管用,因為匈奴已經被打服了,是在戰勝的基礎上送過去的。匈奴李小二中國古代朝代的疆域跟今天版圖的概念大不一樣,疆域按今天的話講就是勢力範圍。盛唐時期1600萬平方公裡,沒錯,也就三年。漢朝極盛的時候1400萬平方公裡,沒錯,也就漢武帝的時期是1400萬。新皇帝一繼位就少了,他覺得我爸我爺爺要那麼大地乾什麼,往回撤,不要了。他有他的理由,先皇好大喜功連年戰爭,軍隊一下深入新疆那麼老遠,建一城堡,表示這個地歸我,但歸我的地種不了糧食,糧食還得中原年年往那兒運,還沒運到就被路上的運糧人吃差不多了。這事不劃算,這地就不要了,撤回來。當時基本是這種格局,疆域有大有小,實際上就是勢力範圍的消長。不像今天說我這兒立界碑,這地永遠是我的。匈奴是遊牧民族,就更談不上有什麼領土了。昭君當國,漢匈40多年和睦相處。直到東漢,匈奴分為南北二部。南匈奴與漢人雜居,咱們不定誰就是匈奴人的後代,完全有可能。北京是遼金元明清五朝故都,除了明朝,遼金元清全是少數民族,所以北京這個地方自古胡漢雜居,胡人統治的時間可能比漢人還要長。你說我是最正宗的華夏民族,不可能。孔子說的都可能是閩南話,因為北京話是滿語、蒙語跟北方方言的混合種,是胡音。1928年國民政府定國語的時候,北京話以一票的優勢戰勝廣州話,廣州話差點成了國語,其實那才是古漢語。南匈奴跟漢人融合後,北匈奴退居漠北,威脅中原。東漢初,竇固、竇憲伯侄倆大敗北匈奴,北匈奴政權瓦解。他們在中國史籍上的最後一次記載是公元119年,此後蹤跡不見。兩個世紀以後在歐洲出現,其間200年他們在哪兒待著,不知道,他們出土文物很少,因為匈奴沒有文字,所以出土了也不知道是不是他們的貨,自己沒有文字記載,周邊的民族也沒有記載,所以曆史學家就隻能推測。匈奴人在西徙的時候,打敗了哥特人,哥特人打敗了日耳曼人,日耳曼人消滅了羅馬帝國。所以羅馬帝國要跟漢帝比,我們手下敗將的手下敗將的手下敗將的手下敗將,實力跟我們差n等了。當時北匈奴是很厲害的,五世紀的時候,在歐洲的匈奴人產生了一個著名的國王,叫阿提拉大王,今天在歐洲,阿提拉都是魔鬼的化身的意思。歐洲一說阿提拉或者成吉思汗,都是魔鬼的化身、上帝之鞭,意思是上帝派他們來進行末日審判,來拷打基督徒的。當時阿提拉橫掃歐洲,歐洲各國的君主聯合起來跟他作戰都失敗了,最後給他進貢了一個日耳曼絕色美女,新婚之夜才將他暗殺了。阿提拉一死,幾個兒子爭王位,匈奴帝國迅速瓦解。接著匈奴人就分成幾支在歐洲定居下來,最主要的一支被稱之為馬紮爾人,他們在歐洲定居建立了一個國家叫匈牙利,一直到今天。匈牙利英文hungary的頭三個字母是hun,在英語裡就是匈奴的意思。因為上千年的混血,今天去匈牙利已經看不出匈牙利人有黃種人的模樣了,看到的是白人。但是中心廣場上古代國王的雕像明顯是蒙古利亞人種,而且根據歐洲史籍對阿提拉的記載,不像歐洲人一樣五官很分明很誇張,而是扁平臉,小眼睛,細細的眉,塌鼻梁,明顯是黃種人。另外,隻有中國人、朝鮮半島、日本、越南、蒙古、匈牙利這六個地方的人是姓在前,名在後,叫李小二,其他全是小二李。匈牙利人叫李小二,也算是先輩屬於黃種人的例證。據說,芬蘭人,還有愛沙尼亞人,可能也有點匈奴人的血統。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