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的境界(1 / 1)

螢窗小語 劉墉 326 字 2個月前

王國維曾經在《人間詞話》裡說: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罔不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儘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界也。這與尼采精神的三變(駱駝、獅子、嬰兒)相類似,而其中最高的境界應該是第三個了。因為我們往往在困頓、流離,不斷地追索之後,才發現所有的圓滿、美好、天真,就在自己的身邊。《人間詞話》中引喻的三種境界,第一境出自晏殊的《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第二境引自柳永的《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第三境出自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王國維在文後說:“然遽以此意解釋諸詞,恐晏歐諸公所不許也。”所以研究這三種境界,不能以原詞意,隻可作為借喻。第一境:“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儘天涯路。”不是悲秋的小境界,而是麵對蒼涼的世態毫不退縮,以天下興亡為己任,獨抱濟世的胸懷,也就如同尼采精神三變中“駱駝”的負重精神。第二境:“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是以一種堅決執著的態度,朝既定的方向勇往邁進。如同屈原“首身離兮心不懲”“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的精神,也可以說是尼采所謂“獅子”的階段。第三境:“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是一種“頓悟”的表現。當一個人追逐奔勞了半生,對戎馬生涯突然感到厭倦,發現周遭的美好,便一下子回到了“嬰兒”天真完滿的世界,也可以說是“覺今是而昨非”“是非成敗轉頭空”“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心境。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