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堅兵敗渭南已是宇文邕預料之中的事,因此宇文邕倒也未曾追究,畢竟是早就許諾好的,楊堅斷後便是大功一件,此前種種,一筆勾銷……反倒是宇文邕,興衝衝而去,徒勞無功而回,心中鬱鬱自不用說。連夜奔回長安後,宇文邕立即準備起“遷都”以及擊退齊軍的事宜。王軌戍守長安以來,布置得當,大有名將風采,雖然不說迎頭痛擊齊軍,可也算是有來有回,在齊國重兵圍剿之際,能有這樣的戰績已算是相當不俗……於是,這又給了他些許希望。做為一個胸懷大誌的君王,從心裡宇文邕是不願意接受逃往蜀中這種結果的。畢竟自坐上皇座起,他便希望有朝一日能一統北方,建立個萬世不易的王朝盛世;而今的現實卻是,他的二十萬大軍……大周腹心幾乎全部的力量都被殲滅,齊人的鐵馬甚至飲馬渭北,每日都在對著長安窮追猛打。這又叫自尊心極強的宇文邕難以接受!要扳回局麵,隻能寄希望於來一場類似於“淝水”、“沙苑”之類的軍事奇跡了,而這希望,也有大半要寄托在王軌身上。既然宇文泰可以憑借著一兩萬人大破高歡,宇文邕又為什麼不行?畢竟宇文邕的本錢還要比當年的宇文泰雄厚很多……然而是這也注定隻能是宇文邕一廂情願的想法。原因有三:一來,抽象一點的,“勢”,實際自失去襄陽、南陽、江陵之後,北周便已失去了“勢”,等同於被閹割。西魏東魏乃至北周北齊相互攻伐數十年,在河東河南爭奪不休,在奪取了晉南大片領土之後,北齊已實際威脅腹心,料定北周不敢輕舉妄動,於是他又出其不意的南下拿下了襄陽重鎮,這一戰使得大周失去了兩百餘萬的人口和大片肥沃的土地……北周國力大損,直到發展到今天這一步,無論從軍力還是武備來看,北周都不是北齊的對手。二來,宇文邕和一眾勳貴嘴上喊的強硬,實際上現在便是傻子都曉得他要跑,這回不是憑空栽贓、造謠生事,這是有事實依據的!從宇文邕回到長安算起,隻半日之內,達官貴人的家眷紛紛在往馬嵬驛跑,車馬將南門都堵住了,當百姓和將士都是瞎子?而他現在寄希望於周軍能創造奇跡把齊人打回去……世間豈這種道理?長安是皇帝的,又不是咱們這些苦哈哈當兵的,憑什麼皇帝老子跑了還要咱拚命?三來……這也是最直接的原因。正如之前所說,大周軍隊的膽氣已經被齊人打滅了,不願意去打一場他們以為“必死”的戰爭,這一點在之前渭南的一場遭遇戰便可看出,竟到了看見一個“段”字便驚駭欲死的地步!宇文邕縱然想要挽回士氣,也暫時找不到一個很好的契機……恐怕再也找不到這樣的契機了。宇文邕怎麼想都不甘心,尋來王軌試探道:“朕聽說愛卿巡城回來,故而相召,如今軍心士氣如何,能一戰否?白日有敵騎來釁,卿為何閉門絕橋,不使出戰?”王軌從容答道:“士氣尚可,隻是陛下初還,壁壘未立,將士多勞,所以短期之內弊病頗多……再者城內有四萬精甲,恐將士挾怒出城,輕相踐踏,所以閉門阻止,不使輕戰。正待使大軍休整一番,收拾士氣軍容,然後指定戰場,再戰一場。”聞戰則喜,這是大軍士氣高昂的表現。宇文邕聽得此處,兩眼放光,又壓抑著喜意問道:“愛卿以為,馬上與齊人一戰,能有勝算嗎?”王軌詫異地抬頭看了宇文邕一眼,看皇帝狂熱的眼神,曉得他是誤會了什麼。過了半晌,訥訥解釋道:“……若陛下說的是保全長安,正麵擊敗齊人,勝算是沒有的。臣的打算是,撤往蜀中途中,若齊人來追,臣有把握能攔截。”“朕聽說,陳頊北伐了,如此一來,有把握戰勝嗎?”王軌感受到皇帝灼人的目光,羞愧垂下頭,答道:“沒有,臣以為南國打不過淮北,甚至過不了壽春。就算他能功成,陛下又如何敢擔保高緯會為淮南戰局所動搖,倉促撤走,給陛下可乘之機呢?”宇文邕眉頭一皺,顯然對王軌的話大為不滿,等了半晌仍不見王軌“回心轉意”,也曉得大概確實是無力回天了,於是眸中厲色一閃,說道:“父兄傳下的大好基業,至朕這裡全盤朽壞,朕實在是不甘呐!便是敗走,朕也不讓高緯得意,留個完完整整的長安給他!”到了如今,長安是非舍棄不可了,宇文邕縱然心中千般不甘、萬般不願亦無力回天……隻是他所言卻也有道理,高緯此時正被麻煩纏身,南朝皇帝陳頊命十萬之師渡江北伐,揚州刺史盧潛等人竟抵擋不得,敗訊頻頻傳來,搞得齊軍高層一陣焦頭爛額。本來陳頊打算任命淳於量為帥,但朝中大臣不少人對此深有異議,而就在此時,此前一力促成南北邦交的南朝尚書左仆射徐陵大力支持北伐,並極力推薦吳明徹任為三軍統帥,言:“吳明徹家鄉在淮左,深知當地地形、風俗,而以資曆、謀略來看,滿朝上下也唯有吳明徹能擔當北伐重任。”都官尚書裴忌同樣極力推薦。陳頊大感滿意,當即下令命吳明徹與裴忌率南朝邊軍並台軍(台城禁軍)十萬北伐。黃法氍率部奇襲大峴,盧潛雖然有所準備,但實力不濟,為黃法氍所敗……就在裕溪口駐紮的驍騎將軍賀若弼聞訊大驚,急忙舍棄駐地,又遣軍援救曆陽,截擊黃法氍追兵,“大破之”,曆陽之圍暫解。但隨即,吳明徹便命程文季率死兵猛攻齊軍,拔掉齊軍設在水障處的木寨,進圍秦州。賀若弼獨木難支,特彆是齊將長孫洪略戰死後,盧潛發的幾路援軍都為南軍截擊,於是不得已又暫棄曆陽,退往東關……淮南告急!這幾年以來,不但是北齊在積蓄力量,南朝也在厲兵秣馬、磨刀霍霍。隻待齊主西征,北方二朝相互攻伐之際便北上,北齊在淮南布防甚為嚴密,但南朝大將也不是吃素的,招招都衝著齊軍的要害上打。這顯然是有針對的,南朝北伐肯定不是陳頊一拍腦袋突發奇想,必然是經過了深思熟慮,單看他們三路大軍齊發的架勢,便能知道,這手筆絕小不了!淮南告急!消息傳至鄴城,又由鄴城傳到高緯這裡,已經遲緩了近四日!高緯摁下敗報不提,笑吟吟對眾人說:“南朝背信棄義、自不量力,竟出兵伐朕,被賀若弼與盧潛大敗,這等鼠輩,也隻敢背後捅刀,待朕平滅周國,下一個便是南朝!”幸好無人敢出來質疑皇帝,須知這是動搖軍心的大罪,因此便算大家心中頗有疑慮,也隻好憋在肚子裡,隻瞞著士兵便是……高緯表麵戲謔、鎮定,待諸將散去,臉色卻漸漸沉下來,錘案大怒:“盧潛、元文遙諾大名聲,莫非竟是庸才焉?朕誤用此二人,以至奔敗,南人入境數百裡,而我竟不能以一矢相迎,可惱可恨!若不早早補救,朕恐怕這偌大淮南,亦未必能長守!”皇帝的大帳所在,周遭甲士林立,寂無人聲,隻有皇帝一人在發泄怒火……帳內尚有幾名心腹重臣侍立一旁,聽皇帝言語,也是緊緊蹙眉。尚書唐邕等人知道皇帝正在氣頭上,未必是真的對盧潛等人心懷不滿,於是諫言道:“盧潛用兵尚算中矩,不至於有大亂。幾次小敗,多半要算在南朝攻勢迅猛,而我大軍未至的緣故,時至冬日,河麵結冰,致使南兵突入……好在賀若弼、盧潛用兵得法,及時止損,所以暫無大敗。南兵縱然得勢一時,也無大礙。曆陽尚在,便算是黃法氍、吳明徹親往,攻下曆陽也要一月。朝廷在淮南布有重兵,不可能半點動作也無吧?王琳已至壽陽,以他胸中韜略,足以擊退南兵。”此前定下三日破長安,諸將也信誓旦旦來擔保,如今卻連櫟陽也未下;而今淮南危急,他們又來擔保不打緊……皇帝本就肝火旺盛,此時聽到這種說辭,不由冷笑道:“南朝三路伐我,有備而來,我等在此處,正是進退不得,難道憑口舌退敵?若在此久恃,淮南告捷便一切好說,萬一不利,軍心必然動搖,他宇文邕屆時反撲,朕當跳進黃河,聊解口渴呢!”諸臣當即凜然,一些親信重臣,更是麵現惶急之色,紛紛躬身請罪。唯獨左相含笑鄭重以待道:“陛下不必過分憂心,周祚覆滅隻在眼前了,此前諸多不順,隻是我方過於輕敵,小視周國群臣……若真叫陛下跳黃河,不僅是我等臣子該殺,連天道也沒有了。請陛下安心,朝歲節前,臣等必破長安!”(我寫的是賀若弼暫棄曆陽,不是齊軍暫棄曆陽,彆搞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