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楓生長在北方城市-------青島,這是一座美麗的小城。美在她有中國北方難得的海濱,美在她有中國大陸少有的風情。這裡的人,既有著中國北方人的豪爽、大氣,又有著中國大多數人不太在意的情調,二十世紀後把這叫做“小資”,成了一種美譽。要知道,六七十年代的“小資產階級情調”是要被批判的。
雖然現在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小資”情調隻能算是一種獨特。但一定要找準對象。如果找錯了對象,興許會被孤立,也是說不準的。就像邱楓,她隻能和麗麗一起享受小資情調,在北大,她還沒找出其他人。要說起來,小芹也是山東人,是邱楓的老鄉,但她怎麼也不會想和小芹一起享受小資情調。
說起來,青島的地理位置有好的一麵,也有不好的一麵。好的一麵,是從自然條件講,她臨海,在大陸的邊緣,氣候便少有北方城市的風沙,乾燥,反倒是濕潤,清爽。說她清爽,是因為她的濕潤,不像南方水鄉那樣潮濕得粘膩。不好的一麵在於,她屬山東省,地理位置卻在省版圖的邊緣,距離省會濟南路途遙遠,似乎難成氣候。
再有就是,青島人民是把嶗山也算在家鄉版圖中的,這樣看來青島可不算小,而且有山有水。最令人稱道的青島特產是,盛產美女、帥哥。
按照中國人大而美的審美標準,江南美女的小巧玲瓏應該是有些病態的美。而身材高挑,濃眉大眼的北方佳麗,才更符合中原文化為代表的東方審美。八十年代活躍在電影屏幕上的女明星,都是濃眉大眼,略施粉黛,粗手大腳的現代女性。男明星則是胡子拉碴,身材硬朗,能講糙話,爆粗口,才可擔綱正麵角色。那種長相歪瓜裂棗,身材五短三粗的,則是天生的反派,而女星似乎少有反派角色。
邱楓生於四十年代的青島,雖然那時的青島遠比不上上海的繁華,但她的異國情調也是北方城市不多見的。
邱楓的出身很卑微,她的母親夏目梔子,是被日本軍人遺棄在中國大陸的,那時她是個新婚卻寡居多年的日本女子。抗日戰爭勝利後,日軍逃回日本本土,許多家眷來不及帶走,滯留在中國大陸,境遇十分淒慘。她們不是大日本帝國的軍人,可以不必破腹自儘,可誰能體會她們內心的掙紮,比自儘更痛苦百倍,千倍。
夏目梔子,膚白貌美,身材不高。四六年的一天,她居住的地方失火,逃脫不及,腿砸傷了,被送到戰後的傷兵醫院。簡單治療後,她被要求離開醫院,梔子操著生硬的中國話,要求繼續留下來,因為她實在沒地方可去。她猜想,她之前住的地方一定是被人故意炸毀的,那些人一定都是仇視日本人的。
於是梔子繼續賴在傷兵醫院的床上,可是不再有人給她食物。她想著自己就這樣餓死算了。其實那時候她剛剛從日本來中國不久,新婚後丈夫就隨部隊進入中國,多年來她一直孤獨地等在家裡,這次本是來探望的,不想卻成了一葉飄零,不知飄落何處。想想她隻能暗自垂淚。
一位中等身材的中國男子蹲在梔子的擔架前,輕聲地問她,那人叫她“老鄉。”梔子不敢答話,她擔心自己生硬的漢語會給自己惹麻煩。那男子自顧自地解開包在梔子傷口上的繃帶,檢查著她的傷口。
他看見梔子的嘴唇都乾裂了,就端來一碗水,“老鄉,你喝一口吧。”
“謝謝。”梔子的確好久沒喝到水了,她一飲而儘,然後把碗還給那個男子,她看到男子的眉頭皺緊了,心想:聽天由命吧。
“你是日本人?”男子問道。
“是的。”梔子輕聲回答,聲音很低。她想,若不是自己身上穿著中式的褂子,恐怕早就活不成了。
男子說自己是中醫世家,專治跌打損傷,她勸梔子到他家裡去住,傷筋動骨一百天,要好好調養才行。梔子不肯,他也沒再堅持。接下來的數日,那男子都會來看梔子,帶來厚厚的被子,為她鋪在擔架上,還為她端來家裡做的雞湯,蒸的饃饃。
“吃吧,我們這裡叫‘炊餅’。”男子對梔子總是笑吟吟地。
後來,梔子知道男人叫邱貴,尚未娶親。看他那樣老成,卻比梔子還小了一歲。兩人私定終身,但事情並不像邱貴想得那麼簡單,他的老父親堅決不同意,還把梔子趕出家門。但邱貴認定了梔子,他拒絕相親。在他的指導下,梔子在傷兵醫院做起了護士,平時她會洗繃帶,幫助邱貴給傷兵換藥。兩人一起住在傷兵醫院,過得艱苦,但很快樂。不久,他倆生下一個千金,邱貴給取名:邱楓,因為她是四八年的秋天降生的。
邱楓降生後,邱貴的老父親終於認下了邱楓母女,但要求梔子不能回日本,要求邱貴把祖傳秘方留給男性學徒。沒過幾年,爺爺就去世了,那還是解放初期。邱楓對爺爺印象不深,但他講的古,她一直記得。哪吒,八仙過海,泰山老祖-------,有些邱楓成人後查到了相關的記載,有些沒有,不知道是爺爺杜撰的,還是道聽途說,但邱楓似乎對記載之外的部分更感興趣。
邱貴把女兒視為掌上明珠,他本來心思就細,會剪紙,還會編織,他說娶妻前家裡的針線活都是他自己做的,為的是省錢。
梔子則信守對公公的承諾,一直未回過日本,也從來不教邱楓說日語,直到她去世。邱貴想把家傳的跌打損傷膏藥秘方傳給邱楓,但她拒絕了。
邱楓喜歡讀書,邱貴一直供她上最好的學校,大學她上的是山東大學,打下了深厚的古文功底。畢業後她說要去日本留學,邱貴猶豫了。但最後還是讓閨女去了,沒成想邱楓在日本一待就是八年。平心而論,邱貴不願女兒找日本人做丈夫,可他想看到女兒結婚。但當邱楓回國時,邱貴已在醫院的病床上奄奄一息了。
邱楓心裡也很後悔,覺得自己對不起父親,他一輩子都沒走出過山東。邱楓很理解那些反對她當中文係係主任的人,其實她心裡也不想當什麼係主任。她喜歡創作,但她始終覺得,女性創作受到的束縛比男性大,許多知名的女作家,也隻能寫一些個人的經曆,之後就跌入創作的枯竭期,十分痛苦。在日本的幾年,她走訪了台灣,港澳,東南亞等地區,她想充實自己,豐富內心,她怕走到創作的枯竭中,困厄而終。
在日本的幾年,她也親身經曆了“四小龍”的騰飛。改革開放後,她關注到粵語歌曲的流行,感受著邊緣之水的美。她思考著,中國南北文化的差異。在日本,許多人是向往中國文化的,畢竟從唐朝開始,中日之間就有了文化使者。她覺得為什麼日本彈丸小國都可以有諾獎得主,而漢語作為四大文明保存最完整的文明,到現在都沒有諾獎得主呢?她在群莉、小芹身上看到了創作的潛質,但感覺她們還在為生計而拚搏。麗麗呢,大氣,但顯得經曆很少,很單純。要知道,單純,對於想投身創作的人,並非好事。
邱楓主張有爭議的事就先掛起來,否則時間都會被浪費在無意義的爭論上。像係主任的問題,她就是這樣向校方主張的。她心裡想的是,到西北等一些地方走走。中國太大了,要去的地方太多,她多想去那些令自己神往的地方住下來,成為那裡的市民,用文字描摹那裡的一切。這是她想到的避開創作枯竭的方法。她常常覺得自己很卑微,還沒開始創作,就在為創作枯竭而擔驚受怕。
她在知道小芹是山東人後,就邀請她到宿舍來了。她跟小芹聊文學,聊《聊齋》。她發現小芹內心十分豐富,也知道她的家庭很幸福,而她一直是被寵大的。所以邱楓覺得小芹還是個孩子,她需要成長,儘管她很有才華。
邱楓和麗麗的想法一樣,她覺得大家都需要出去走走。她寫了一封倡議書《邊走邊唱》。打算利用暑假,組織學生遊走天下,到一地了解一地的曆史,風俗。所謂邊唱,類似去民族地區采風,學一些當地的民歌民謠,填上漢語新詞,爭取能創作出口耳相傳的流行歌曲來。
她覺得中文係的問題在於,學生所學,沒有看得見的成績。比如經濟係可以解決企業的問題,曆史係有課題,中文係呢?她想,中文係的出口應該是最寬的。比如為影視創作原創文學作品,比如倡導民眾。所要解決的是發現興趣者的問題。這也讓她對烏達爾感興趣了,她覺得這個來自非洲的留學生,其實很單純。興趣廣泛,精力充沛。再有就是呂一鳴,她向呂一鳴要了一份《北大邊緣人》,看了覺得很有意思。
初一的早晨,也許是京城街道最寧靜、最寂寥的時候。滿地是花炮的碎屑,空氣中還留著煙火的味道。趙大夫走在回家的路上,她隻能推著自行車,慢慢向前走。擔心車帶被什麼東西紮破了。到家門口,也是一地的花炮屑。她提醒自己,屋裡一定更不堪,千萬彆發火。
果不其然,廳裡的沙發上,橫七豎八地躺著幾位男士,蔣耀先見她回來了,立即站起身走到了屋外。
毓秀,蔣耀先幾乎同時問著對方:“過年好。”兩人都笑了。
毓秀瞅瞅丈夫,精神頭不錯,“怎麼樣?這年過得帶勁兒吧?”
蔣耀先伸了個懶腰,說道:“年輕真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