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誤謬推理:關於觀念性者(1 / 1)

純粹理性批判 康德 2716 字 3個月前

第四誤謬推理:關於觀念性者(就外部的關係而言)凡其存在,僅能推論為“所與知覺”之原因者,僅有可疑的存在。今一切外的現象,即具有此種性質,其存在非直接為吾人所知覺,吾人僅能推論其為“所與知覺”之原因耳。故一切外感對象之存在,乃可疑者。此種不確實性,我名之為外部的現象之觀念性,此種觀念性之學說名為觀念論,以與“以外感對象為具有可能的確實性”之相反主張所名為二元論者相區彆。先驗心理學之第四誤謬推理之批判吾人今當首先審察其前提。論證所及,吾人自有正當理由主張“僅有在吾人內部中者,始能直接的知覺之,以及吾人自身之存在,為純然知覺之唯一對象”。故在我以外現實對象之存在(此“我”之一字以智性的意義用之,非以經驗的意義用之),絕不能直接在知覺中授與吾人。知覺乃內感之變狀,外部的對象之存在,僅在思維中始能加之於知覺,視為其外部的原因,即視為推論所得者。以此同一理由,笛卡爾限製一切知覺(就此名詞之最狹意義而言)在“我(所視為思維的存在者)在”之命題中,固極有正當理由者也。蓋因所謂在外者乃不在我之內部中,我即不能在我之統覺中遇及之,故亦不能在任何知覺中遇及之,質言之,知覺僅為統覺之規定耳。故我不能知覺外物,僅能自我之內部的知覺以推論外物之存在,蓋以內部的知覺為結果,某某外物乃此知覺之近因耳。顧自所與結果以推論一決定的原因之推論常不確實,誠以結果可由一以上之原因發生。故就知覺與其原因之關係而言,其原因為內部的抑或外部的,即所名為外部的知覺者,是否僅為吾人內感之作用,抑或與“——為其原因之——現實的外的對象”有關係,仍為可疑之事。總之外部的對象之存在,僅為推論所得者,具有一切推論所具不可恃之點,而內感之對象(具有我之一切表象我自身)則為吾人直接所知覺者,其存在實不容疑。故觀念論者之名詞,並不適用於否定感官所有外部的對象存在之人,僅適用於“不承認外部的對象之存在由直接知覺知之,因而斷言吾人對於外部的對象之實在性絕不能由任何可能的經驗完全確定之”雲雲之人。在展示誤謬推理之一切欺人的虛幻以前,我首先注意及吾人必須辨彆觀念論之兩種形態,即先驗觀念論與經驗觀念論。所謂先驗觀念論,我指“以現象皆僅為表象,非物自身,以及以空間時間僅為吾人直觀之感性的方式,而非視為自身獨立存在之所與規定,亦非所視為物自身者一類對象之條件”等等之學說而言。與此種觀念論相對立者,為先驗實在論,先驗實在論以空間時間為離吾人感性而自身獨立存在之某某事物。是以先驗實在論者解釋外部的現象(其實在性乃先驗實在論者所以為前提者)為物自身,此物自身離吾人及吾人之感性而存在,故在吾人之外——“吾人之外”一名詞乃依據純粹悟性概念(按即實體原因等之概念)解釋之者。以後成為經驗觀念論者,實即此先驗實在論者。在誤行假定“感官對象如為外部的必須離感官而自身存在”以後,彼複發見自此種觀點判斷之,則一切吾人之感性表象皆不適於證明外的對象之實在性。反之,先驗觀念論者亦為經驗實在論者,即被稱為二元論者,蓋彼能不出彼之自覺意識以外,承認物質之存在,即假定在“彼之表象”之確實性——即我思故我在——以外,尚有某某事物。蓋彼以物質乃至物質之內部的可能性,僅視為現象;現象如與吾人之感性分離,則無。故物質之在彼,僅為表象(直觀)之一種,其所以稱為外部的,並非以其與外部的對象自身相關,乃因此等表象使知覺與——一切事物在其中相互外在之——空間相關耳,顧空間自身則仍在吾人之內部中者。在論究之始,吾人已公言讚同此種先驗觀念論;吾人之理論由是除去“以吾人所有自覺意識之單獨證據承認物質之存在,即由是其證明物質存在之方法與證明我自己(所視為思維的存在者)存在之方法相同”之途徑中所有一切難點。我意識我之表象固絕無問題;故此等表象及具有此等表象之我自己皆存在。但外部的對象(物體)僅為現象,即僅為我之表象之一種,故其對象為僅由此等表象所表現之某某事物。一離此等表象,對象即無。故外物之存在與我自己之存在相同,二者皆依據“我之自覺意識”之直接證明。其唯一不同之點,則為“表現我自己(所視為思維的存在者)之表象”僅屬於內感,而“標識延擴體之表象”則又屬於外感耳。欲到達外部的對象之實在性,正與關於我之內感對象之實在性——即關於我所有思維之實在性——相同,無須求之推論。蓋在兩方,其對象皆不過現象而已,其直接的知覺(意識)同時足為二者所有實在性之充分證明者也。故先驗觀念論者乃經驗實在論者,容許物質(所視為現象者)具有“不容推論唯直接知覺之”一類之實在性。反之,先驗實在論,則必然陷於困難,而發見其自身不得不遁入經驗觀念論,蓋先驗實在論視外感對象為與感官自身相異之某某事物,而以現象為存在吾人以外之獨立自存物。依據此種觀點,則不問“吾人意識吾人所有關於事物之表象”,如何明晰,仍遠不能確定表象如存在則亦有與之相應之對象存在雲雲。反之,在吾人之體係中,此等所名為物質之外物(在其所有一切形態及變化中),皆不過現象而已,即不過吾人內部中之表象而已,其實在性吾人直接意識之。就我所知,一切采用經驗觀念論之心理學者皆為先驗實在論者,故彼等一致趨重經驗觀念論而視為人間思想所無可如何之問題之一,實勢所必然者也。蓋若吾人以外部的現象為由其對象在吾人內部中所產生之表象,又若此等對象,為其自身存在吾人以外之事物,則除自果推因以外,吾人實無能知對象存在之道;且即自果推因,所成為問題之因,在吾人以內,抑在吾人以外,必仍成為疑問。吾人固能承認其能在吾人以外(先驗的意義)之某某事物,為吾人所有外部的直觀之原因,但此非吾人在物質及物體的事物之表象中所思維之對象;蓋此等對象皆僅現象,即僅為除在吾人內部以外絕不能見及之表象一類,九-九-藏-書-網其實在性正與“關於我自身所有種種思維之意識”相同,皆依據直接意識。至先驗的對象,則就內部的及外部的直觀而言,皆為不可知者。但吾人此處所欲論述者,非此先驗的對象,乃經驗的對象,其在空間中表現者則名為外部的對象,若在其時間關係中表現者,則名為內部的對象。但空間時間則除吾人之內部以外,固無從見及之也。“吾人以外”之名詞,其意義自必含混,有時指離吾人而存在所視為物自身者而言,有時則指僅屬於外部的現象者而言。故欲使此概念以後一意義之用法——“關於外部的直觀所有實在性”之心理學問題所應采用之意義一而絕不含混,吾人應使經驗的外部對象與先驗的意義所謂之外部對象相區彆,明顯的名前者為“應在空間中所見及之事物”。空間時間實為先天的表象,在任何實在的對象(由感覺以規定吾人之感官者)能使吾人在此等感性的關係之下表現此對象以前,空間時間即在吾人之內部中,為吾人感性直觀之方式。但質料的要素,即實在的要素——即應在空間中直觀之某某事物——必以知覺為前提。知覺展示空間中某某事物之實在性;在缺乏知覺時,則絕無想象力能杜撰或產生此某某事物。故就其與“感性直觀之一”相關而指示空間或時間中之實在性者,為感覺。(感覺若一度授與吾人——如與普泛所謂對象相關而非規定此對象者,則名為知覺——賴有感覺所有之雜多,吾人能在想象中描寫種種對象,此等對象在想象以外,並無其在空間或時間中之經驗的位置)。此固不容疑者;吾人或就苦樂而論,或就外感之感覺色、熱等等而言,知覺乃由之以得使吾人思維感性的直觀對象之知覺所必需之質料,故必須首先授與吾人。故此知覺(今僅就外部的直觀而言)乃表現空間中之實在的某某事物。蓋第一、空間乃共在之純然可能性之表象,而知覺則為實在性之表象。第二、此種實在性在外感中即在空間中表現。第三、空間自身不過純然表象,即除其中所表現者以外並無能視為實在之事物,反言之,則凡在其中所授與者(即由知覺所表現者)亦即其中之實在者。蓋若知覺非實在者,即非由經驗的直觀直接授與吾人者,則知覺決不能在想象中描寫,誠以直觀中之實在者,固不能先天的杜撰之也。故一切外部的知覺,乃空間中實在的某某事物之直接證明,或無寧謂為即此實在者自身。在此種意義中,經驗實在論固不容有疑者,蓋有空間中實在的某某事物與吾人之外部的直觀相應。空間自身以及其所有之一切現象(所視為表象者)固僅在我內部中,但實在者——即外部的直觀所有一切對象之質料——則與一切空想無涉,實際在此空間中授與吾人。謂在此空間中應有吾人以外之某種事物(就先驗的意義言之)授與吾人,此又不可能者,蓋空間自身非在吾人感性之外。故即極端之觀念論者對於“其在吾人以外(“以外”二字乃就嚴格之先驗的意義言之)與吾人知覺相應之對象”雲雲亦不能要求證明。即令有任何此種對象,亦不能表現為——及直觀為——在吾人以外,蓋因此種表象及直觀,乃以空間為其前提者,而空間中之實在者以其純為表象之實在者,故不外知覺自身。故外部的表象之實在者,僅為知覺中之實在者,絕不能以其他途徑成為實在者。對象之知識能自知覺產生,或純由想象力之作用,或由經驗之途徑;在其進程中能發生不與對象相應之虛偽的表象,自無疑義,此種惑人之事,有時可歸之於想象力之幻想(如在夢中),有時則起於判斷力之錯誤(如在錯覺中)。欲避免此種惑人的幻想,吾人應依據規律進行,即凡依據經驗的法則與知覺相聯結者為現實的。但此種幻覺錯覺及所以防免此幻覺錯覺者,於二元論、於觀念論實有同一之影響,蓋吾人所與之有關者,僅在經驗之方式。經驗觀念論及其對於吾人之外部的知覺所有客觀的實在性之錯誤的疑問,當說明“(一)外部的知覺乃空間中實在的某某事物之直接證明,以及此空間——其自身雖僅為表象之純然方式——在其與一切外部的現象(此亦不過純然表象而已)相關時,具有客觀的實在性;(二)在缺乏知覺時,幻想夢想皆不可能,以及吾人之外感——就經驗所能自之發生之資料而言——自有其在空間中現實相應之對象”等等時,即已充分駁斥之矣。獨斷的觀念論者殆為否定物質存在之人,而懷疑的觀念論者,則為懷疑物質存在之人,蓋以物質之不能證明故耳。前者之見解自必根據於被在物質一類事物之可能性中所假定之種種矛盾——吾人今尚無須論究此種見解。在以下一節論及辯證的推理時,關於“屬於經驗聯結之一類事物之可能性”理性所自行構造之概念,展示理性之自相矛盾,即足除去此種困難矣。但懷疑的觀念論者,則僅駁擊吾人主張之根據,以為吾人所思維為根據於直接知覺之物質存在,殊不足為確信物質存在之正當理由,在此種觀念論者迫使吾人在日常經驗之微細進展中,亦須注意周密(否則吾人將以不合理所得之知識視為應有之知識矣)之限度內,誠為有益於人類之理性者。吾人今則能評衡此等觀念論者所反對吾人之價值。蓋除吾人指為使吾人在最通常主張中自相矛盾以外,觀念論者實以全力迫使吾人以吾人所有一切之知覺(不問其為內部的或外部的)視為僅依屬吾人感性之一類事物之意識。此等觀念論者又迫使吾人不以此等知覺之外部的對象視為物自身,而僅視為表象,關於此等表象則與一切其他表象相同,吾人能直接意識之,至其所以名為外部的,則因其依屬吾人所稱為外感其直觀為空間之故。但空間自身不過——某某知覺在其中互相聯結——表象之內部的形相而已。吾人若以外部的對象為物自身,則完全不能理解吾人如何能到達“在吾人以外之外部的對象所有實在性”之知識,蓋吾人之所依恃者僅為在吾人內部中之表象。誠以吾人不能感及在吾人自身以外者,僅能感及在吾人之內部者,故吾人之全部自覺意識除純為吾人自身所有之規定以外,絕不產生任何事物。於是懷疑的觀念論迫使吾人不得不趨赴今尚留存之唯一趨避所,即一切現象之觀念性學說是也,此一種學說在先驗感性論中已不問其結果而建立之矣,蓋此等結果在先驗感性論中實不能預見之者。斯時若有人詢以其結果是否在心靈論中僅有二元論可以保持,則吾人必答之曰“然”;但此二元論僅為經驗的意義。蓋即謂在經驗之聯結中,物質——所視為現象領域中之實體者——實授與外感,正與思維的“我”——此亦視為現象領域中之實體者——授與內感相同。更進一步言之,內外兩方領域中之現象,必須依據規律——此種規律乃實體範疇所引入於吾人所有外的及內的知覺之聯結中,使此知覺由之構成一全體之經驗者——互相聯結。但若(如通常所見及者)吾人欲擴大二元論之概念,用之於先驗的意義,則二元論及兩種互相更迭之相反主張——一方為精神論(Pismus)一方為唯物論——皆無任何根據,蓋因斯時吾人已誤用吾人之概念,以表現對象(關於對象之自身固仍非吾人之所能知者)之形相中所有之差彆視為物自身中之差彆。由內感在時間中所表現之“我”,雖與在我以外空間中之對象,完全為有區彆之現象,但並不以此理由而視為不同之事物。在外部的現象之根底中或在內部的直觀之根底中之先驗的對象,其自身既非物質亦非思維的存在,乃——其以“關於物質及思維的存在之存在形相之經驗的概念”提供吾人——現象所有之根據(此根據乃吾人所不能知者)。是以(乃此種批判的論證明顯迫使吾人為之者)吾人若固執以上所建立之規律,而不推及吾人之問題於“可能的經驗能在其中以其對象呈現於吾人之前”之限界以外,則吾人決不夢想探知吾人之感官對象之自身,即離其與感官之一切關係所本有之相。但若心理學者以現象為物自身,視為其自身獨立存在者,則被若為唯物論者,在其體係中,自僅承認物質;若為精神論者,則在其體係中又僅承認思維的存在(即具有吾人內感方式之存在);若為二元論者,則承認物質與思維的存在兩方,顧彼由於此種誤解,對於非物自身僅為普泛所謂事物之現象,如何能自身獨立存在之點,常陷入偽辨的思辨中。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