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金手指正文 二三九、金玉良言動君王(1 / 1)

大宋金手指 聖者晨雷 2184 字 3個月前

治理蠱疾並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其見效,需要幾年的時間。不過趙與莒記下這件事情,並且隨時過問之下,各級官員不敢在此問題上懈怠,其效果遲早會顯現出來。“陛下,那釘螺為蠱蟲宿主之事,陛下是從何得知的?”崔與之對於這事情背後展示出的東西更感興趣,大宋當今皇帝,行軍治國有一套,百工雜學精通,算學也是宗師級彆的人物,現在連醫學都懂,崔與之若不起疑心,那才是出奇了。“朕設博雅樓諸學士,便是為此,十餘年來,朕延請名醫,終於教出一個秋爽。”趙與莒泰然自若地道。崔與之笑了笑,卻不儘相信,他想起傳聞中天子受呂祖點撥之事,心知無論這是真是假,都不是臣子能窺察的,便轉了話題:“陛下,倭國、高麗使在我大宋已久,當如何處置他們?”因為收買無恥之徒窺探炮兵機密之事,倭國、高麗使都被拘押,趙與莒還派虞玄掛著禮部職司往二國出使,責二國之過。自王鈺死後,高麗、倭國之事便被虞玄接手,他與秦大石一文一武在臨安潛伏多年,都是深得趙與莒信重的人物。“他們願簽盟約了麼?”趙與莒平靜地道。在宋與莒給高麗的盟約中,高麗國君隻能稱國王,須奉大宋天子為皇帝,高麗國君傳嗣繼位。必須經過大宋禮部核準,高麗國地領土,以漢江為界,漢江以南為高麗故土。漢江以北為百濟、新羅之地,此二國都曾向中原稱臣,故此大宋有責任為此二國複國。這一點是崔明博無論如何也不敢同意的,因為這就意味著大半邊高麗疆土都沒有了----事實上他奉如今執掌高麗大權的崔來使時,崔甚至希望能爭取到大宋支持,奪取遼東之地。===對於倭國,趙與莒根本沒有準備與北條氏談判,或說根本不準備隻和北條氏談判。“倭國使倒是願簽盟約,還願獻子內質。”崔與之不太明白趙與莒的想法。他與大多數朝臣都認為,趙與莒對於這些藩國過於竣急,因此委婉地勸道:“陛下,倭國之事。是否暫緩一緩?”“哦?”趙與莒揚起眉頭。“陛下近來施政,雖都是善法良策,可是臣倒覺得……”崔與之微微思忖了會兒,他是個老狐狸。如何配合好皇帝處置政務已經是精熟於心了,但直言進諫之事,他做得並不多。好一會兒之後,他才又道:“陛下,近來陛下施政,似乎散碎了一些。不如以往縝密細致。”趙與莒心中微微不快,這半年來他同樣儘心儘力,未曾懈怠過,對於藩國地處置措施,更是遺惠百年的大舉措,可是崔與之卻說他“不如以往縝密細致”。不過心中雖然不快,趙與莒還不是那種聽不進忠言之人,笑著問道:“崔卿何出此言?”“陛下過往執政,都能抓住要害。可華亭民變之後。陛下似乎有些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大局觀不如以往了。”既然話已說開。崔與之也不隱晦:“如今大宋之憂不在於外而在於內,不在於海而在於6,不在於東南而在於西北,陛下對此並無舉措。陛下,臣以為當今之策,在富國富民,國富民康,則遠人自服,不服,則以兵討之。===”趙與莒細細聽著,漸漸明白了崔與之的意思,崔與之認為倭國如今暫時還不是心腹之患,如今大宋的心腹之患還在於他的革新政策之上。因為與保守派妥協的緣故,趙與莒許多激進的改革措施目前還未提出來,比如說官製、朝堂製度,再比如說田製、賦稅製度,在崔與之看來,這是考慮不全之處。再就是宋國內部的分歧,由於交通運輸不便捷的緣故,也由於遠離大宋行政中心,川蜀之地在大宋向來近乎半獨立,荊襄、兩淮由於長期處於與金國交戰地前線,加上現在的淮北、京東,長期以來都形成了地方節帥權勢過大的問題並未得到解決。然後才輪得外部矛盾,金國與宋國的關係如何定位上,目前宋國還隻是一廂情願地要再維持幾年和平,而蒙胡在遼東攻城掠地,不知何時會南下,這兩個大敵未除之前,還不宜將目光投往倭國。趙與莒沉默了好一會兒,不得不承認,自己因為國內革新進展度不快,所以在麵對海外時態度就要激昂得多。在國內無論是人口、國力都還不能支撐地情形下,對倭國采取如此激進的態度,未必能達得好的效果。現在要做的,隻是賺倭國人地錢,用他們的錢造更多的船,等船足夠多了,自然就可以迫使他們答應一切條件了。“崔卿所說的是金玉良言,朕明白了。”趙與莒深吸了口氣:“倭國可以暫且放下,高麗卻不成,朕昨日得到消息,拖雷已經過了鴨綠江,此次他親領五萬軍東征,想是意欲一鼓作氣拿下高麗。^^^^高麗雖是國小,但生口不少,而且其國農耕日久,若是蒙胡拿下,便有一糧倉。朕今日召卿來,除去問蠱蟲之事,便是與卿商議此事。”“朕以為,以高麗殘弱之兵,必不能當蒙胡,蒙胡東路拖雷為鐵木真幼子,其人較之鐵木真更難應付。鐵木真不過會打仗,這個拖雷卻除了會打仗外還會收攬人心,鐵木真諸子中,朕最忌憚的便是此人,若是給他得了高麗,以高麗之糧為食,以遼東各族為兵,轉南下,忠義軍彭義斌隻怕不是對手。如此,則徐州危矣。”“台莊之戰。勝得僥幸,蒙胡奸詐,再也不會中這番計了,他再度南下。必是以劫掠為目地,不攻城,隻破壞村落,不與我正麵交戰,隻借著馬力迂回。長此以往,京東淮北又將毀於兵火。”趙與莒一邊說一邊想,他們現在在博雅樓之中,他向耿婉召手道:“阿婉,將東北大圖取來。”耿婉與秋爽同時回到大宋。秋爽在嶽陽一行之後便要回流求,而耿婉則留在宮中擔任尚書內省司宮令,統領後宮女官,這在後宮女官中是正四品。比之一般地才人、貴人品秩都高,也在被封為司言令的謝道清要高,謝道清品秩是正五品,而其餘和她一起來的宮女尚無品秩。耿婉來了之後。除去陪同楊妙真、韓妤外,還兼有為趙與莒秘書顧問之司職,等於將原先屬於謝道清地職責分了一半去,這讓謝道清頗為不安,而賈元春則半是快意快是同情。^^^^這也是趙與莒平衡內宮之意,謝道清確實很自律。但是她職權太重,即使她現在不乾涉政務,難免今後會不會出現乾涉政務的現象。耿婉處置這些事情自然是輕而易舉的,她在義學一期中原本就是頭號才女,成績與陳子誠等人不相上下,而且在流求又替陳子誠看了兩年初等學堂,女夫子做慣了要鎮住那些頑皮的孩童,自然養出幾分威儀。她雖然沉默少語,不象韓妤那般溫柔也不象楊妙真那般率直。卻憑著自己的能力與學識。很快將對她多少有些不服氣的小宮女們懾服。她拿了地圖來,趙與莒攤開地圖。指著鴨綠江與漢江之間道:“朕之意思,便是放蒙胡過鴨綠江,高麗人支撐不住,除了向我大宋求援之外便隻有二策。其一是向蒙胡稱臣納貢投降,以高麗人心性,此是必定之事,隻不過蒙胡此次東征,目地不僅是擄掠,要想讓拖雷將吃到嘴地地方還給高麗,那是癡心妄想。其二策便是遷移高麗王室,將他們送至海島之中,避免為蒙胡擄去,挾王室以伏麗人。”說到此處,趙與莒毫不猶豫地指向江華島:“此處為江華島,離高麗南京漢陽不過百裡,盛產稻米、人參魚蝦,足以養兵,故此朕想那崔定會將高麗王室遷於此處。”崔與之雙眉一挑,趙與莒的意思他明白了。“那崔為權臣亂黨,朕不與他談,朕隻與高麗王談,如今先將高麗使遣回去,隻說朕聞蒙胡大舉東侵,心中憐憫其小國不易,願出兵相助,但大宋調集兵馬需得時間,故此他們先得儘力支撐。===”“為表朕誠意,捧聖、拱日二軍裁汰地武器鎧甲之類,送一千五百套與高麗,此帳兵部先記著,今後與高麗王談時,自然要他按直給價。為了解蒙胡動靜與戰事,我大宋將遣專使赴高麗。”趙與莒說到這裡又笑了笑:“崔聊,這專使非洪谘夔莫屬了。”“洪舜俞必不敢有辱使命。”崔與之道。“為懈怠其心,朕想……與高麗使先簽個臨時要約,隻說高麗遣宋使之事,我大宋與高麗各出一半錢來,自高麗孩童少年中挑選聰明清白,習漢文學宋話,允其參加大宋科舉應試,在大宋應試得過,高麗須得無條件承認其資曆,並委任為相應官職。”“此策大善,想高麗人必讚成!”崔與之撫掌笑道:“隻怕還要以為是咱們大宋君臣忽然變蠢了,高麗當初原本便是承認大唐之秀才、進士,高麗士子原本便是以識字會說宋話為榮!”“如此下來,過個十年八年,高麗上下官吏,儘是親我大宋。”趙與莒也笑道。這就是中央王朝的優勢了,幾乎是絕對強勢的文化力量,加上遠高於周邊的國力民力,使得中原王朝自然而然會對周邊國度產生吸引力。這個中央王朝也從不對這些周邊藩屬關上大門,而是敞開懷抱,允許周邊國家派遣人員來學習,允許他們在中央王朝為官。當這些人來到中央王朝之後,在還沒有近代民族觀念之時,他們自然而然由對中央王朝地羨慕轉為竭力想要融入到中央王朝中。隻要這種交流不因為波滔洶湧或蠻族興起而被阻絕,那麼中央王朝龐大的吸引力會將這些周邊藩國吸引過來,並且無可逆轉地成為中央王朝自古以來不分割的一部分。“卿諫言來得正是時候,朕近些日子是有些昏頭,隻要我大宋能建設得好,如今有了蒸汽船,將來還會有更方便的6路交通,高麗、倭國,安南李朝,都不可能從咱們大宋身邊遊走,朕何必如此急切!”“陛下既是覺得臣說得有理,那麼便隨便賞賜些什麼東西吧。”崔與之打蛇隨棍上,一本正經地說道:“有功必賞,此乃明君之所為也。”“朕還有什麼可以賞你地,凡是朕有一份的東西,哪樣你沒有?”趙與莒瞪著他:“前些時日流求敬獻的懷表,你……”提到懷表,趙與莒猛然想起來,自己還真有一樣東西賞給崔與之,他笑道:“阿婉,將你們自流求帶來的那些東西拿來吧。”這是二十餘隻錦盒,崔與之打開之後,卻現裡麵都是一種東西,隻不過樣式略有差彆,他奇道:“陛下,此為何物?”“。”趙與莒笑道。“那是何物?”崔與之仍是不明白。“朕見朝中重臣儘皆年邁,看大字尚可,蠅頭小楷卻有些看不見,便命流求製造局製造出的,乃是學名,俗稱為眼鏡。”趙與莒道:“卿可戴上一副試試。”趙與莒對於科技的創新幾乎是不遺餘力地支持,在他的指導和大量資金支持下,流求工匠們的創新熱情無與倫比,如今所製造的光學玻璃,已經可以夠作為眼鏡來使用,而在機械製造中形成的打磨技術,也讓磨製各種鏡片成為可能。最先用上老花眼鏡的不是崔與之,而是胡柯和費沸這兩位老匠人,在得知此物研製成功後,趙與莒便命按各種度數製了數百副送到臨安來。崔與之選了一副戴上,“咦”的驚呼了聲,左看右看,然後閉上眼睛,過了會兒再睜眼,歎息道:“陛下,流求巧匠竟有如此神技,臣原以為老眼昏花無物可助,如今好得多了!”“多試試,找著最適合你的那一副吧。”趙與莒笑道。對於朝中老臣而言,天子賜眼鏡,不僅僅有助於他們看清公文報紙,而且還意味著天子對他們的關懷。崔與之選好眼鏡之後,良久無語,趙與莒覺得有些稀奇,便問道:“卿以往總說朕小氣,賞賜得不多,為何這回不說話了?”“自古仁君,未有如陛下這般厚待臣子,老臣實是愧疚。”崔與之拜倒在地:“臣方才在細細思量,自蒙官家不以為無德,起拔於草莽之間,陛下對臣之恩,實是厚重如山。臣不能為陛下臂助,實是有愧於注1:高麗南京漢陽,即今日之改名餿爾之漢城,笑,小國心態,妄圖去中華影響,實為不智之舉。注2:眼鏡為,明萬曆田藝蘅在《留青日劄》卷二《》條雲:“每看文章,目力昏倦,不辨細節,以此掩目,精神不散,筆畫信明。中用綾絹聯之,縛於腦後,人皆不識,舉以問餘。餘曰:此也。”(全本網 )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