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看紙上作業,中國是禮義之邦。但在行為上,我們卻倒退到蠻荒。我最大的心願是:願中國最早成為禮義之邦。這話聽起來有點刺耳,一位朋友吹胡子曰:“依你的意思,中國現在是冒牌的禮義之邦啦。”先生曰:“我可不是這個意思,我的意思是,中國現在還沒有資格當冒牌的禮義之邦,而簡直是原始的蠻荒之邦。”一言未了,我順手把小板凳塞到他的屁股底下,他才算沒有昏倒在地,隻坐下來發喘。我想,發喘的愛國之士,一定層出不窮,這就空口無憑,必須請貴閣下不要用情緒作直覺的判斷,讓我老人家先領你參觀參觀。第一個節目請參觀婚禮。即令離婚次數最多的電影明星,也都會認為結婚是人生一件大事,否則既離之矣,何必再結之乎哉?蓋在生命曆程中,結婚乃一項躍進與突破,一男一女離開了所習慣的固有環境,跳到另一隻船上,組成以彼此為中心的家,共同掌舵,駛入陌生而使人興奮的海洋。這是多麼重要的改變,所以,無論中國古老的傳統儀式,或西洋移植進來的宗教儀式,都是莊嚴的,在莊嚴和歡樂中充滿了這種改變的祝福。不要說古老的啦,縱在四十年代,鄉間婚禮,一直都十分隆重,新郎要親自去新娘家迎娶,或坐轎或坐車,回到新郎家後,一拜天地,感謝上蒼的安排匹配,二拜高堂,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三拜──拜天地、拜父母、新郎新娘互拜之後,這時才正式成為夫婦。西洋的教堂,具有同等意義。在肅穆的音樂聲中,新郎佇立聖壇之前,新娘挽著老爹或老哥的手臂,徐徐而出,也就在聖壇之前,父親把女兒,哥哥把妹妹,交給新郎,再由牧師或神父,以上帝天主的名,宣布他們結為一體。然而,不知道啥時候開始,大概是清王朝滅亡後不久吧,中國人既嫌磕頭太舊式,又嫌教堂太洋派,就發明了四不像,也就是迄今仍在奉行的“文明結婚”。婚禮遂不成婚禮,而成了鬨劇。禮堂也不成禮堂,而成了叭蠟廟。貴閣下聽過京戲乎:“叭蠟廟,好熱鬨,也有老來也有少,也有二八女多嬌。”賀客很少祝福的心聲,差不多都是前來逛廟會的。有些更東奔西跑,找朋覓友,眼目中根本沒有婚禮,隻有社交。蓋大家雖然同住一個城市,卻往往兩年三年四五年,不見一麵,隻好把結婚禮堂,當作酒樓茶館。於是,嘰嘰喳喳,人聲沸騰,約典禮後打八圈麻將者有之,約改天再聚聚者有之,至於敘敘離情,打聽打聽消息,感慨感慨年華老去,罵罵張三李四王二麻子,更屬平常。證婚人在台上滿腹經綸,聲嘶力竭,全世界沒有一個人聽得見,連他自己都聽不見。而介紹人者,往往是旱地拔蔥,臨時拔出來的,固不知新娘姓啥,也不知他所擔任工作的神聖性,偶爾還扮演一下打諢角色,把鬨洞房的一套端出,當著家人親屬的麵,滿口下流黃話,猥褻的程度,使美國《花花公子》的編輯老爺聽啦,都得向派出所報案。老醜小醜,碰碰擠擠,說它是菜市場,還算積德,乃是親友蒙羞、上蒼垂淚之場也。第二個節目,請參觀喪禮。死亡比結婚,更是人生一件大事,一個人可能結很多懷著悲傷悼念的心情,差不多也都是前來逛廟會的。於是,結婚禮堂的鏡頭,在殯儀館中,回放一遍:嘰嘰喳喳,人聲沸騰,約典禮後打八圈麻將者有之,約改天再聚聚者有之,至於敘敘離情,打聽打聽消息,感慨感慨年華老去,罵罵張三李四王二麻子,更屬平常。孤兒寡婦在靈旁頓首痛哭,聲嘶力竭,全世界沒有一個人聽得見,連他們自己都聽不見。事實上,殯儀館既成了社交場所,自然呼朋引類。而呼朋引類,自然他鄉遇故知,自然笑容可掬。洋大人嘗抨擊中國人麻木冷酷,老羞成怒之餘,也隻好發喘。嗚呼,殯儀館之地,孤兒寡婦傷心之地,上蒼痛心之地也。第三個節目,請參觀餐館。餐館是中國禮儀最茂盛之處,也可以說,所有禮義的精華,全部集中在餐館的“二戰之役”。第一戰是“避位之戰”,有資格坐首席的家夥──他就是主客,大都屬於位尊多金之輩。好像首席上埋伏一條毒蛇,該家夥發誓不肯上坐,於是其他各色人等,包括主人在內,群起而推之,群起而拖之,群起而高聲吆喝之。該家夥口吐白沫,抵死不從。有些人眼明手快,還來一個“先下屁股為強”,一屁股坐定,呐喊曰:“這就是首席啦。”有的被搞大敗之後,隻好委屈萬狀坐上去。等到首席坐穩,次席三席四席,每一席次,都要殺聲震天,鬨上十數分鐘或數十分鐘,才能塵埃落定。席間你敬酒,我敬菜,又是一番混戰,能把人累死,這且不表。表的是曲終人散,第二戰爆發,那就是“避門之戰”,大家像企鵝一樣,擁在門口,好像門檻之外,就是深不可測的陷阱,隻要邁出一步,就會跌下去喂狼。於是,你不肯走,他也不肯走,坐首席的家夥,這次拿定主意,縱被分屍,也不前進一步。又是一陣喊聲震天,該家夥終於在掙紮中,被轟了出來,年老色衰之徒,立腳不住,還可能被轟得尊嘴啃地。上麵不過是犖犖大者,至於其他種種,也無不怵目驚心。好比,貴閣下去百貨公司買件襯衫吧,公共汽車站排隊,就會首當其衝,嗚呼,一個國家是不是禮義之邦,在排隊上可一目了然。而中國公共汽車站的排隊,到今天都有異於外夷,蓋外夷是排成一條線,隻中國同胞擠成一大堆。車子還沒停住,群雄立刻就人海戰術,一擁而上,擠得大人跳、小孩叫。貴閣下如果認為這裡真是禮義之邦,循規守矩,恐怕一輩子不但上不了車,還要被罵為白癡。假使你勃然大怒,不坐車啦,安步當車,那麼,轉彎抹角時,問問路試試?好不容易找到百貨公司,女店員一個比一個火眼金睛,你本要買十六寸領口的,她們就有本領把十三寸的賣給你,膽敢拒絕,晚娘臉立刻出籠。假如你膽大如鬥,第二天去退貨,火眼金睛馬上變成青麵獠牙,你能活著逃出,算你三生有幸。嗟夫,太多的中國人,身上都是倒刺,肚子裡全是仇情敵意。愛國之士最喜歡自詡中國是禮義之邦,我想僅看紙上作業,古書上倒是說過,中國確是禮義之邦。但在行為上,我們的禮義卻停頓或倒退在一片蠻荒階段。如果不能實踐禮義,再寫三千萬本書,再寫三千萬篇文章,蠻荒仍是蠻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