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戰烽煙再起.這個遊戲日首先是東洋戰區進入了亂戰序列。這個戰區包括高麗、倭國、蓬州、夷州兩國兩州,戰區特征是海域廣闊,高麗、倭國、大漢三國之間,如果要發生戰爭,必然是海上戰爭。所以四種海上炮船將起到決定性的作用。不過相對來說,由於這裡是我的老勢力範圍,單個玩家的力量來說,還是我在這個戰區的實力最為雄厚。同時經過多次國戰之後,無論是高麗還是倭國,都曾經多次被中國玩家攻陷過,所以中國玩家的實力在這一帶同樣不可小覷。而目前來說,除了日本玩家和韓國玩家多半會回到倭國和高麗陣營之外,其他玩家都是跟中國玩家混雜在一起,在各個勢力之中。所以這樣一來,張魯陣營在東洋戰區的優勢就不太明顯了。畢竟這裡不是漢中、匈奴和樓蘭。而目前來說,我軍同時也是整個大漢各個陣營的重要任務,還是確保鴨綠江、烏丸海岸和大漢各州海岸。因為這可以首先讓高麗陣營和倭國陣營不能對各個勢力的後方形成威脅。所以我軍一下子就多出了烏丸海岸、鴨綠江、釣魚島、琉球海岸、對馬海峽、高麗海岸、幽州海岸、冀州海岸、青州海岸、徐州海岸、揚州海岸和交州海岸十二個戰場。好在這些邊境地帶擁有目前帝國戰區九個勢力的兵力駐守,目前九個勢力都已經在這八個戰場達成協議,這一帶成為公共區域,互相之間不爆發戰爭,隻是把高麗和倭國的勢力驅逐出去作數。今後各個勢力在爭奪中,也不能攻占這些公共區域。而由此各個勢力付出的代價就是:【1】無論是誰,在公共區域和其他區域之間不能相互調兵,調兵必須征求大家的同意;【2】如果倭國或者高麗入侵的情況下,需要緊急調兵,可以調兵進入,但戰後需要把幸存的兵力調回;【3】公共區域所屬州受到攻擊,不得從公共區域調兵;【4】所屬州其他係統領地和係統領土如果被全部攻占,公共區域要主動投降,因為這個州已經屬於對方了,投降以撤出公共區域的守衛,讓對方進入就可以了,玩家本人不必投降;【5】公共區域的兵力可以在公共區域之間調動,但不能離開公共區域幫助本勢力跟任何帝國戰區的勢力作戰;【6】互相之間不攻擊公共區域的私屬領地和私屬領土。協議簽訂之後,帝國的前沿安全形勢變得好了一些。各個勢力都聯合起來清除境內的倭國和高麗玩家的勢力。當然,主要是清除倭國玩家和高麗玩家占領的係統領地和係統領土。隻要對方不攻擊我們的私屬領地和私屬領土,我們也不會主動攻擊對方的私屬領地和私屬領土。其次,就是確保各個勢力在倭國和高麗的利益了。儘量在倭國和高麗境內占領係統領地或者係統領土,搶占交通要道和重要港口,成為各個勢力的目標。而就目前來說,各個勢力單獨在倭國或者高麗,是成不了氣候的,所以帝國九大勢力在倭國和高麗境內依舊是結盟關係。跟帝國九大勢力一樣,匈奴戰區的五大勢力以及西域的所有勢力,也各自結盟,共同進退。所以各個勢力的玩家基本上在倭國和高麗境內形成了五個陣營:倭國陣營、高麗陣營、帝國陣營、匈奴陣營、西域陣營。其中,倭國境內的高麗玩家跟匈奴陣營結了盟,高麗境內的倭國玩家則跟西域陣營結了盟。所以實際上在兩國境內,真正的陣營隻有四個。而這個遊戲日爭奪最激烈的戰場,分彆在對馬海峽、釣魚島、瀨戶內海、琉球列島和北海道海峽。高麗玩家第一時間獲悉帝國九大陣營結盟的消息,立刻宣布投降,雖然吐出了公共區域的大量玩家領,但也得以帶出兵力,投入到其他各個戰場的爭奪之中。如此一來,高麗玩家在第一時間結束了跟帝國玩家的衝突,也就基本上解除了後顧之憂。除非阿特蘭蒂斯戰區以美國玩家為主的勢力跟高麗玩家結盟,高麗玩家這種跟大漢互相依存共同對付倭國的格局就不會改變。而目前阿特蘭蒂斯戰區還沒有開啟,所以跟帝國陣營暫時相安無事甚至結盟,是高麗玩家最好的選擇。但在高麗內部,高麗玩家必須確保領地和領土的控製。但問題是,高麗玩家可以跟其他玩家在任何地方結盟,唯獨不能在高麗結盟。在高麗內部,要麼投降高麗,要麼進攻高麗,其他玩家沒有第二個選擇。反而是其他各個勢力,可以在高麗臨時結盟。而高麗玩家對此也不是全無辦法,係統的空子,隻要願鑽,總是有的。他們想到的辦法就是,戰爭期間,派人跟帝國陣營接洽,悄悄撤走帝國陣營方向的防線,讓帝國陣營長驅直入奪走環繞整個高麗的玩家領。如此一來,帝國陣營反而變成了高麗陣營的屏障,其他任何陣營要越過這道屏障,首先都得看帝國陣營是不是答應。而由此帝國陣營付出的回報,就是在這個圓環內部,不再進攻高麗玩家領,所有兵力撤出,隻留下私屬領地和私屬領土。接下來,高麗玩家跟匈奴陣營簽訂了另外一個協議,在帝國陣營的裡麵,也得到了一圈玩家領。最後高麗玩家跟帝國陣營和匈奴陣營結盟,共同對付西域陣營。這一次帝國陣營和匈奴陣營帶兵進去,情況就很不一樣了。雖然不能打高麗陣營,但幫助高麗陣營扁人,卻沒有絲毫問題。而被扁的人中間,還有倭國陣營在內,那就更加是一件讓人快樂的事情了。由此帶來的結果,就是西域陣營也不得不向高麗陣營投降,退出了高麗。這中間也同樣包括倭國在內。於是高麗的戰爭由此告一段落,戰爭的重點落在了倭國和其他陣營。倭國不像高麗,高麗是半島,隻有一條海岸線,而倭國卻有著眾多的島嶼,如果也按照高麗的模式來跟其他陣營做交易,那損失就實在太大了。而且目前來說,各個陣營的爭奪重點還是在一些重要的戰略區,所以倭國陣營一邊在戰略區進行抵抗,一邊重點鞏固還沒有被其他陣營注意到的其他戰略要地,伺機安定內部。倭國玩家作為地頭蛇,本來就在倭國的地盤上長期經營,現在要稍占一點優勢也沒有多大問題。但各個陣營聯合起來之後,形成的幾個大陣營,也足以跟倭國玩家相對抗。尤其是在集中兵力攻擊的琉球列島、瀨戶內海、北海道海峽一帶,優勢更是明顯。這一次帝國陣營、匈奴陣營和西域陣營三大陣營又在原本就是陣營聯盟的基礎上,再次結成了聯盟,商定齊頭並進,各自獲取好處。各種盟約都有結盟期限,在期限內,所有盟友都受到係統保護,不會受到盟友攻擊。而大聯盟的結盟期限,各自以在各個戰區每個陣營得到一個村為期限。也就是說,聯盟得到的村莊,按照進入聯盟的先後次序平均分配,最後一個陣營得到村莊的時候,也就是大聯盟解散的時候,接下來依舊各個小聯盟各自結盟,公平競爭。總計在琉球列島、瀨戶內海和北海道海峽一帶,每個陣營在大聯盟取勝的情況下,都能夠得到一個村莊(或者漁村)。不僅是倭國內部這三個戰場,在對馬海峽、釣魚島海峽這樣的戰場,大聯盟也按照同樣的盟約,每個陣營獲取一個倭國村莊之後,大聯盟解散,小聯盟登場。這也意味著倭國陣營從出現這一刻開始,就注定要首先麵臨大聯盟的聯合攻擊,一開始吃敗仗幾乎是鐵定的。而在這連番的動作之後,基本上高麗和倭國已經被限製在各自國內,而這兩國又成為了帝國海岸線的屏障。於是帝國海岸線所受到的壓力,也就變得比較輕微了。畢竟在這片海域,帝國陣營的勢力向來都占據優勢,其他勢力唯有投降一途。事實也正是這樣,隨著各大勢力在這片海域投降,最終隻剩下倭國玩家向帝國陣營的各處海岸線發起了衝擊。其實這種衝擊對於我軍來說,完全就是杯水車薪。倭國玩家也是被逼無奈,畢竟帝國陣營現在正在倭國作戰,這邊搞出一點事情來,不論勝敗,好歹也能夠緩解一下倭國本土的壓力。事實上,倭國玩家的戰略目標還是暫時達成了。儘管倭國玩家的進攻隻是杯水車薪,但帝國九大陣營還是所有玩家親臨前線,確保海疆安全。在倭國玩家退去之後,帝國陣營又派出重兵,在海上到處剿殺倭國玩家的兵力,目的隻有一個,就是讓這片海疆徹底控製在帝國陣營手裡。由於高麗的海岸線被我們控製,現在隻需要將戰線推進到琉球、對馬海峽、釣魚島一線,基本上就後方無憂了。接下來隻需要關注蓬州和夷州前線就可以了。但這樣一來,帝國陣營的主力放在了夷州和蓬州,對馬海峽、瀨戶內海、釣魚島、琉球列島、北海道的戰爭也就暫時放在了一邊。帝國陣營出工不出力,匈奴陣營和西域陣營自然也不願意做這個冤大頭。無形之中,倭國玩家在五大戰場的壓力大減。好在隻過了兩個小時,我就發現了問題所在,立刻親自飛到前線,在六個戰場來回穿梭,進行指揮作戰。帝國陣營中,本就是我的係統軍銜最高,所以也自然而然成了帝國陣營的總指揮。儘管調不了其他陣營全部的兵力,但調出10%還是可以的。再加上張魯陣營的兵力,整個帝國陣營四分之一的兵力都已經出動。匈奴陣營和西域陣營看到我軍出動了,這才一起跟了上來。第一個攻擊目標,就是瀨戶內海。這是聯係著倭國本州、九州、四國三大島的關鍵海域。一旦掌握了這片海域,基本上也就掌握了三大島的交通命脈。目前在這片海域周邊,早已密密麻麻架滿了五行炮,隨時防備著五行炮船從海上的攻擊。另外有大批的五行炮,則對準了陸上,因為陸上照樣有各大陣營的兵力,隨時可以兩麵夾擊。倭國是盛產五行炮的,所以五行炮的分布也非常密集。不過用於防守的五行炮,跟五行炮船的五行炮相比,是有一個劣勢的。那就是五行炮船的五行炮,並沒有單獨的血條,五行炮的防禦和血條都跟著戰船走,戰船的防禦有多牛,血條有多厚,則五行炮的防禦也就有多牛,血條也就有多厚。而岸上單獨的五行炮,則隻有五行炮本身的防禦,摧毀起來容易得多。基本上小舟就能夠打掉這些五行炮的血條。由此幾乎全世界的玩家都已經摸索出打五行炮的成功經驗,那就是直接用小舟來打,而不要使用大型戰船。這一次我們當然也不例外,n條移動的小舟攻擊固定不動的對方五行炮,其結果可想而知。雖然我軍損失了無數小舟,但也將沿岸的敵軍五行炮轟得七七八八。而且我軍基數本來就大,無論是小舟還是兵力的損失,都非常少。小舟在這種正常重啟的劇本中,基本上就是饅頭價,誰損失了也不心疼。倒反是陸上的五行炮,好歹也是可以對付樓船的大型五行炮,攻擊力驚人,防禦卻太低,對於倭國來說,這個結果很悲催。其實倭國玩家也並不是沒有五行炮船,但倭國玩家暫時放棄了這個戰場,所以我軍小舟五行炮船也得以通行無阻。現在瀨戶內海沿岸剩下的五行炮,都已經是地勢比較高,小舟五行炮船打不上去的。所以小舟五行炮船也得以光榮退場了。但這些比較高的地勢,卻隻能防護很少的區域,來自瀨戶內海的大聯盟兵力,趁機從小舟五行炮船轟開的缺口攻上岸去,跟原本就在這一帶作戰的大聯盟兵力會合。這支生力軍一加入,倭國玩家立刻就呈現出敗勢。大聯盟大軍迅速搶占了無數有利的地形,使沿岸的大聯盟兵力逐漸會師。至於高地五行炮控製的區域,大聯盟兵力刻意繞開,不去觸那個黴頭。但很快,大聯盟繞來繞去,還是控製了整個瀨戶內海沿岸,倭國玩家隻剩下高地五行炮周圍的一些孤軍。會師後的大聯盟兵力繼續挺進,逐漸將一些容易吃掉的倭國兵力蠶食掉,剩下的也被壓縮到易守難攻的特殊地形中。而那些地勢並不險要的玩家領則一一被攻破,甚至小領、中領、大領也逐漸被攻克。不過有一點是非常不爽的,那就是我不能信任和勸降掉倭國的兵力。而且戰爭中倭國玩家的兵力也拚得很慘烈,寧願被全部打掉,也不願意戰場投降。所以雙方幾乎一直都在拚消耗戰。其實在這個劇本時代的徐州劇本中,我就在倭國碰到過類似的情況。因為倭國有一個全國性的特性,叫做【武士道】。這個特性設定了這個國家的所有兵力隻有戰死,沒有戰場歸降或者投降一說。甚至就連被活捉的時候也很少,因為一旦失敗,這些倭國兵力就會切腹自殺。對於倭國玩家來說,並不會真的舉刀劃自己的肚子,而是直接按下按鈕,然後就掛出戰場了,係統會告訴對方,這個玩家已經切腹了。而這也正是所有陣營都要第一時間結盟,才敢攻打倭國的原因。畢竟這樣的對手實在太難纏了,沒有其他所有玩家的兵力,不足以戰勝他們。甚至就算集結起所有這些兵力,也未必就能夠奏效。但無論如何也好,純粹依靠雙方的消耗戰,我軍還是逐漸將戰線向前推進,很快就將包括數百個村莊在內的倭國據點全部孤立起來。最終大家通過npc交流的結果是,先不打村莊,一定要先把其他據點全部拔掉,然後再打村莊。而大家的盟約也得到了修改,必須把這數百個村莊全部拿下,聯盟才能解散。因為誰都明白,以倭國兵力如此強力,本身背後又有高地五行炮的支撐,如果再給對方留下這些孤軍,一旦大聯盟解散,比較容易留下空擋讓他們鑽出去,到時候大家都吃不了兜著走。於是大聯盟分配兵力,發動了大規模的攻堅戰,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之後,終於將這片土地上所有的釘子全部拔掉。隻有高地五行炮還留著,畢竟太難打了。總共480個村莊,參戰的30個陣營,每個陣營分到了16個。這中間得利最多的當然是西域陣營,一共240個村莊到手。其次是帝國陣營,一共拿到144個村莊。最少的是匈奴陣營,一共隻有96個村莊。其他大領、中領、小領、玩家領,也都按照這個比例進行了分配。分配完畢,聯盟解散。大家各回各家,各找各媽,今後就自求多福了。144個村莊,帝國陣營在本州沿岸擁有72個,九州、四國沿岸各36個。根據協議,三地的村莊都是連在一起,包括大領、中領、小領、玩家領也各自連在一起。從現在開始,三大陣營可以互相攻擊,但大家心知肚明,現在還不是撕破臉皮的時候,不一起過了,也就是分家而已,各自打倭寇,互相不乾擾,但暫時不會相互動手。要動手也是最後時刻搶奪勝利果實的時候。所以帝國陣營的目標也非常明確,繼續沿著144個村莊開辟的道路向前,跟前方的我軍打通聯係,奪取更多的倭國領地和領土。目前看來,既然倭寇沒有在瀨戶內海進行抵抗,短時間之內,也不會向我軍發動較大的反擊。對馬海峽的戰場,其實就是瀨戶內海戰場的延伸。大聯盟要攻擊的,實際上就是連接著瀨戶內海沿岸的本州和九州沿海。我軍的戰法基本上跟瀨戶內海差不多,最後攻占150個村莊,帝國聯盟拿到5個。其中,本州三個,九州兩個。還有一個戰場跟這兩個戰場差不多,那就是北海道海峽戰場。按照同樣的模式,大聯盟得到了180個村莊,最終帝國陣營分到了6個。合計帝國陣營拿到27個村莊,九大陣營各自拿到三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