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二章去向這個駱師爺明顯不是個硬骨頭,才抽了幾十鞭子,便什麼都招了。原來這幾年來,許縣令做的每一件事,他都事無巨細的寫了秘信通報給濟北王府。然後濟北王府會派人送來回複。駱師爺再按了上麵的吩咐辦事。這麼多年,也就是許縣令這樣大大咧咧的人,才沒察覺到這淩昌鎮,其實真正主事的並不是許縣令,而是這個駱師爺……這次流民之事,駱師爺早早便寫了密信,信中更是把這些流民形容的十分不堪,那時候流民初到,行事還算老實。隻是希望淩昌鎮給個說法,畢竟內平峰之所以山體滑坡,全是因為胡亂采石,而那石頭采來是為了給淩昌鎮鋪路。自覺心虛的許縣令下令緊閉城門,也給濟北王府送了信,不過許縣令那信裡用詞便溫和多了。隻說流民無家可歸,前來投奔,問他是否可以開城將人迎入,便將這些人安置在淩昌。和那駱師爺的一對比,顯然許縣令太過婦人之仁。於是許縣令那消息如石沉大海,始終沒得來回複。而駱師爺倒很快得了上麵命令。本就心狠手辣的駱師爺於是偽造了許縣令手諭,才有了這場彌天大禍。流民死傷過半,淩昌縣的守軍死傷近百。最讓楚文靖憂心的是,衛宸蹤跡全無。是死是活的都沒個定數,雖然楚小將軍堅信禍害遺千年,可凡事都有個萬一……所以自從出了事,已經過了兩天,楚小將軍一刻也沒有合眼,因為上火,嘴上起了幾個大燎泡。許縣令也沒好到哪裡,比起楚文靖,他是即黯然又心寒,他自認兢兢業業,做夢都想把淩昌鎮治理好,可卻隻能眼睜睜看著淩昌鎮的將士因‘奉’他之命出城迎敵。以至釀成這樁慘劇。許縣令被嚇到了,驚得六神無主,好在他也勉強算個漢子。不到半日便反應過來,然後表示願意一切都聽楚小將軍安排。以後,他不會再聽濟北王府命令行事。原因很簡單,濟北王府草菅人命,給這樣的主子賣命,他良心不安。掩埋屍體,安撫受傷將士,那些慌亂間被流民衝散的百姓陸續歸家,隻是他們的家被流民一把火燒了個乾淨,許縣令便吆喝著為數不多的下屬,和百姓們一起伐木建房。初時百姓們還有些懼怕,生怕自己曾經收留過流民的事情被追究。可隻見縣令大人脫了官袍,身著藍衣小褂,和他們一起汗流浹背的伐木。百姓們的惶恐漸漸淡去,見百姓們放下戒備,楚文靖也從百姓口中問出了衛宸的下落。“……大人問的是那位算命先生啊!大人問對人了,先生一直住在我家隔壁。最初那位先生剛到時,我們都覺得他模樣太過難看,沒誰相信他。後來他為我卜了一卦,說我今年有血光之災。我還險些砸了他的招牌。大人請看,幾天前我這胳膊被人劃了一刀,流了不少血,可不正應了那血光之災的卦相。我家隔壁住著一對中年喪子的老人。那位先生三言兩語便將我隔壁家這幾十年發生的事情說了個清楚。神,神的很。後來很多鄉親都去求他卜卦,他也不要我們銀錢,隻讓我們給他說些趣事。那位先生偶爾還用筆記一記,也不知道都記了些什麼……”楚文靖擰眉聽著,直覺得自己怕是碰上了個話嘮。話嘮繼續。“反正他卦算的十分靈驗。那些流民來了之後,他勸我們不要善心大發。那時候鄉親們都在背後罵他狼心狗肺。大家都是濟北道治下百姓,怎麼能眼睜睜看著鄉親們挨餓。後來發生的事,讓鄉親們十分後悔沒有聽那位先生的話。我們好心送流民吃喝。可他們非但不感激,反而覺得我們欠了他們。我們的糧食也不多,總不能全給他們。他們最後便開始搶我們的糧食,誰家不給,他們便把人往死裡打。大人,那些流民都是壞人……”楚小將軍按捺著把這人腦袋塞水坑裡的衝動,冷聲讓他繼續。雖說這人說的事情楚文靖不感興趣,可從這人口中,他終於知道衛宸近日的動向了。“那位先生曾勸過流民,讓他們不要自尋死路,說如果他們此時罷時,還為時不晚,可那些人搶糧食搶紅了眼睛,越發的覺得他們房子被毀,親人被埋都是我們淩昌鎮的錯。先生勸阻不得,隨後幾天一直呆在屋中。直到那天有官兵來圍剿那些流民。他們才想起先生先前說的話,派了人把先生綁了去。後來小的便再沒看到過那位先生了。也不知道他是不是遭了暗算……或者那些流民帶著他一起逃進了林子。”那人指向不遠處鬱鬱蔥蔥的山林,山林綿延起伏足有百裡,儘頭和淩昌鎮不遠的幾坐小山峰接壤,流民逃入其中,便如小魚入海,一時三刻實難覓得蹤跡。楚文靖鬆了一口氣。他相信以衛宸的本事,必定能保住性命。沒準還能勸降那些人呢……當然,最後一點楚小將軍覺得有些異想天開。不過他相信衛宸一定不會長久的受製於人,下次見麵,他一定能讓他眼前一亮。出於對衛宸盲目的信任,楚小將軍和許縣令商量過後,還是拉出來要圍剿山林的架式,隻是卻是典型的雷聲大,雨點小。每天在山林外大張旗鼓的搖旗呐喊,然後把人分成幾隊在山林外圍搜尋。每天深入一點,按理說若是想尋人,便該悄悄的來,畢竟如果泄露了行蹤,誰也不會傻到在原地等人來抓,可這批圍剿的官兵,也不知道是不懂規矩,還是頭領是個愣頭青,愣是把尋人尋成了轟轟烈烈。晚上甚至還辟出大塊空地升火搭帳篷。楚小將軍親自帶隊,許縣令想著將功補過,硬要跟來。楚文靖想了想,點頭。這個許縣令其實人不壞,也許,他便是他們在濟北道的突破口呢。這邊楚小將軍帶著人一點點深入林子。而距圍剿隊伍十幾裡的密林中,一隊人灰頭土臉的悶聲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