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莎帝國的勢力就像從上海起源的逆流般向長江蔓延,經過了蘇州、無錫、常州、揚州、鎮江到南京,再蔓延到安慶、九江,終於來到了號稱九省通渠的武漢。【】這裡是大清國重要的工業重鎮,唐老板也為武漢安排了一個新產業——通訊筆的最新版。第一版的通訊筆主要是通話,用手寫筆來輸入並不那麼順暢。到了第二版,也就是智能通訊筆,創新的投影筆使移動通訊的交互達到了新的水平。跟徠卡手機相比,智能通訊筆的優勢在於超便攜和來得容易的顯示空間。這第三版嘛,更要發揮投影儀的“大屏”與便攜。這一次,“筆”消失了,整個筆身渾然一體,就像一根無暇的管子,僅在中間有一個小小的提環,能夠把一張銀幕拉出來。銀幕可以拉到兩種尺寸,一種是210*148毫米,即a5,它的作用是模仿一本書的大小,單手可以捏住圓管的管身,投影儀把這張a5的銀幕變成了一本電子書。這可是一本重量僅50克的超輕電子書。另一種尺寸是297*210毫米,即a4紙大小,它的作用是用來上網和看視頻,相當於14。3英寸的電腦屏幕。這裡比較有趣的一點創新是這跟圓管筆為支架的“屏幕”內置了自平衡機構。所以銀幕不僅可以自己站住,更是可以轉動到各種角度,隻要與桌麵的夾角大於30度它就能自己平衡,成為絕佳的便攜屏幕。這豪華的從一支筆變出來的大屏幕當然可以手指觸控操作,它卻可配備一個便攜“機械鍵盤”,大小僅為半張撲克大小,分為三層,三層一打開,通過磁鐵拚在一起,一塊是左手鍵盤,一塊是是右手鍵盤,還有中間一塊空格鍵,當三塊鍵盤零件磁在一起時,銀幕自動切換到機械鍵盤輸入方式。這個小精靈般的機械鍵盤雖迷你,卻是出人意料的好手感,彈性十足,還發出清脆的聲音,份外令人愉悅。其反饋很到位,使它的使用者出錯率很小,比一些小廠商出品的軟式鍵盤更優秀。試想想一台移動計算機有14。3寸的屏幕,卻僅有50克重,這就是第三版通訊筆的魅力。無怪乎消費者對這個新品反響很強烈。它的價格繼承了第二版通訊筆的10歐元,而第二版通訊筆變成了6歐元,第一代入門級通訊筆則降到了3歐元。包括徠卡手機在內的移動通訊設備的市場覆蓋率已經達到了1%,也就是全球有一千二百萬移動通訊用戶。而在pc市場上ibm這時已經遠超了摩爾定律的每18個月性能攀升一倍價格下降一倍,每年ibm的pc價格都會大降,直到最初的pc版本變成1歐元一台,所以pc的用戶覆蓋率達到了5%,即全球有6千萬用戶。這些數字在聯合國與協約國都差不多,因為這是一個高度壟斷的市場,愛迪生電氣、西門子電氣的那些簡陋的電報與電話、pc,根本就賣不動。移動通訊改變生活,唐老板很清楚,不遠的將來,移動設備會超過pc。大屏改變移動通訊,如今的大城市裡,已經有很多的年輕人一邊走路一邊坐車,一邊手裡捏著通訊筆來把玩,或者是徠卡手機。無論科技怎麼改變生活,也改變不了大都市永遠比鄉下、小城鎮先得到實惠的現實,北京城成為全球第一個人口超過500萬的城市,像慕尼黑、舊金山、加爾各答等也是非常接近。就算是唐老板發明了那麼多的代步工具,到了上班高峰之時,全體工班族傾巢而出,也是擠得醉了。大家看那全自動化的魔道上,大把的大好青年在近在咫尺的範圍內踩著魔鞋“飛翔”,也是挺累的。唐老板的工程師團隊有人提出了空中交通概念以緩解日益緊張的大都市交通。唐寧以前不是發明了“酋長之翼”之類的動力滑翔傘嗎?工程師們說滑翔傘不錯。不錯是不錯,但滑翔傘目前有一個很大的問題,由於它的起飛需要一段路的助跑,就像飛機需要跑道一般,在都市裡這麼擁擠的環境中就不是那麼合適了。不過,這個問題提出來之後,工程師們馬上就有了解決方案。唐老板還發明過可以傾斜的旋翼嘛,把動力滑翔傘的螺旋槳變成可傾斜的,結果就是能夠讓滑翔傘垂直起降。咦?這個點子真不錯。唐老板這段時間就在看團隊研發能夠在精確位置起降的城市滑翔傘。這個原理相當簡單,就是把本來就已經擱置在傘與人中間的螺旋槳變成直升機模樣,這是起降時的形態,當滑翔傘升空之後,這旋翼就慢慢地轉過來當螺旋槳,且這整個動力裝置是雙旋翼的,跟溫莎帝國的垂直起降戰機概念類似。這裡是城市項目,噪音的控製非常重要,所以其升空的速度並不快,保證路人們不會被巨大的旋翼聲音騷擾得心神不寧。除此之外,城市滑翔傘的規劃中還有很多類似考慮。如:怎麼解決非正常降落的安全問題?如果是掉在車流中,那危險程度可想而知,所以這些城市滑翔傘基本上是要沿著為solo而建的那些空中特殊通道而行。如果滑翔傘不幸跌落,solo專用高架橋有足夠的強度保證飛行乘客的安全。最不濟也要讓飛行路線沿著人行道走,最多掉進人堆裡成為笑柄,而不是掉到機動車道裡成為肉餅。這個時候就看出控製市政的重要性了,溫莎帝國完善立體交通,能夠在全市範圍內尋找比較寬闊的公共綠地作為起降的“機場”。並且在城市範圍內滑翔傘這種交通工具實現自動駕駛,除了在開闊的公園和綠地,城市中不允許自由駕駛,想亂飛那是不行的。溫莎還有很多的無人機,如果大量出現空中自由飛行的鳥人,出事故的概率太大了。除此之外,所有的城市無人機和滑翔傘等工具全部都配備小型的gps工具,一旦有兩個人在空中相遇,自動駕駛設備隔著幾十米就會讓雙方左右錯開(都向右閃避),以免在空中相撞。而滑翔傘的飛行高度最好基本上是固定的,一般為超過大部分建築物高度的30米,將來建築物不段地變高之後還會統一的調高。這是發展城市滑翔傘的初級階段,將來嘛,可以在40米、50米都設置空中網絡。空中交通對於載具的保存有較高的要求,所以所有的城市滑翔傘都保存在固定的地方,跟大公交車要每天夜裡固定停留在一個停車場差不多。通用動力會組織人力每天都把滑翔傘檢查一遍,有問題的當天晚上就修好。由於統一、嚴密地保管,出發之前就不用再檢查了,但出發之前,滑翔傘會低空飛行一圈,這時候鳥人們可以自個兒檢查有沒有問題,此時出問題的概率已經很小了。起初,人們以為空中交通很刺激,不料,第一波城市滑翔傘基本上是完全沿著solo綠色通道而走,離通道的頂棚僅僅兩米高,就算結實摔下來也不會重傷,喜歡刺激的人很失望,而保守的、有恐高症的人們終於把懸著心放了下來,原來這兩米的高度就是“空中交通”啊,嗬嗬。嗬嗬的結果就是市民們把這種如此保守、如此安全的近地空中交通當成了地麵交通的延伸,每片城市滑翔傘的年租才5歐元,還可以在公園裡真正的飛一把玩,多麼地劃算啊。敢於嘗鮮地年輕人們迅速地接受了這本來很難把人說服的交通工具,它的使用者成爆炸性地成長,在北京,第一個星期就租出了5萬塊,大大地緩解了北京的交通擁堵。有時北京風大不適合滑翔傘飛行,工程團隊立即就改進了方案,滑翔傘的雙旋翼功率增大,能夠在沒有滑翔傘蓋的情況下升空,這時噪音大多了,但由於有風聲掩蓋,感覺也不是那麼強烈。此時滑翔傘變成個人直升機,而乘客也被包裹在封閉的空間中,因為此時的風力巨大,一般人已經受不了了。經過近地空中交通工具的培養,很多的鳥人也越來越大膽,當空中交通越來越擠時,他們勇敢地離開兩米的安全距離,終於飛到了30米的高空。近地時的速度約為25公裡每小時,30米高空的速度可達50公裡每小時,克服心障的好處就是獲得了更高的速度。發展立體交通的好處真是立竿見影啊,原來北京汽車在高峰時的速度是10公裡每小時,現在提升到了20公裡每小時,順暢的感覺很明顯。後來,這10公裡每小時的界限就成了通用動力要不要在一個城市發展立體交通的決策論據,凡是小時這個數字的,就可以開始籌劃空中交通。慕尼黑、加爾各答、米蘭依次達到了這個標準線,和北京一起成為四大空中城市。倫敦、巴黎、紐約這些老牌兒大都市經濟蕭條,失業率極高,想擁堵都不行,想想真是替他們心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