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大學工商學院,此時的商業學院已經發展成為最為龐大的一個學院,緊隨其後的是農業學院。工商學院裡極為熱鬨,此時華東大學已經開設了四年。四年時間,也讓華東大學有了第一批畢業生,儘管很多畢業生早早的就出去實習了。隨著工業的發展,華東大學工商學院的人才非常緊俏,由於需求實在太大,工商學院的人才根本不夠需求。特彆是近期,貿易部挑走了大批的人員,更是讓這種人才緊缺達到了根本找不到人的地步。貿易部將這些畢業生抽調到了南洋、印度、澳洲、南美洲,其中被抽調到南美洲的最多,南美洲國家很多,原材料產量也很豐富。貿易部把這些管理人才抽調到那些國家,就是為了建立起一個貿易網絡,也是夏鈞在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做準備。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時候,英法德俄比這些國家的海外市場都受影響,會馬上出現一個市場空白出來。夏鈞要做好接收這些國家的市場空白的準備,同時也要做好接收英國海外資產的準備,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英國將會出售他們的海外資產。這是一個絕好的機會,一旦失去了,就不再來了。因此向那些英法德俄比五國的殖民地派遣人員是很有必要的了,隻有做好充足準備,才能謀取到最大的利益。考慮到英國會封鎖德國,因此華東自治政府必須提前做好準備。夏鈞在一月底會見了德國大使陶德曼,與陶德曼交流了一些當前的看法,並提出有意到德國投資軍工,並且願意給德國出售更多軍火的意向。“如果是投資軍工的話,我們德國自然是歡迎的。”陶德曼笑道,心裡加了一句,’到時候德國政府會不會買就不知道了。’“不過我們德國暫時沒有對軍火有更多的需求。”陶德曼接著說道。.夏鈞笑了笑,對他說道:“我們你們將來會有需求的,不如這樣吧!我們可以先將軍火運至德國儲存起來,如果德國需要的話,我們可以再出售給你們,如果不需要,我們也可以再運回來。”“我想我們的皇帝會答應的。”陶德曼聽了點頭道,歐洲的兩的陣營已經快到交戰的時候了。如果中國願意把軍火提前運到德國去,那自然是再好不過的。反正放在拿裡對德國來說也沒什麼損失,反而能隨時購買取用,這自然是大好事。對夏鈞來說,能把軍火儲存到德國去,自然也是的大好事。協約國的生意雖然好做,但畢竟有人爭啊!美國和日本到時都在做,華東自治政府雖然做好了充足的準備,但不可能所有生意都是華東自治政府的。因為德國的海上交通線被英國封鎖,所以沒什麼生意做。但若是提前把物資放到德國去,那自然也就沒問題了。到時候做德國的生意,直接換到黃金用潛艇運回來,或者乾脆就放在德國也可以,反正德國隻是戰敗,並未被占領,隻是沒有把黃金一‘‘‘‘‘‘.‘‘‘.‘‘‘‘‘‘‘‘‘‘‘‘‘‘‘‘‘‘‘‘‘‘‘‘‘‘——運回來來得保險。到時候買幾艘遠洋運輸潛艇也就可以了,遠洋運輸潛艇也不是太貴的東西。至於軍工廠,則是其中的重要布局。夏鈞可以選擇在不同時期,給德國生產不同武器,以此來平衡戰局。賺多少錢無所謂,夏鈞要的是黃金。錢,用工業是可以賺到的,但黃金卻不是那麼好弄的。另外延長戰事,也是夏鈞的考慮之一。隻要把戰事延長了,那麼他就能從協約國那裡賺到更多的錢。陶德曼把華東自治政府的意向向威廉二世報告了之後,威廉二世很高興,還專門免費提供了土地給華東自治政府開設軍工廠和修建倉庫之用。威廉二世自然很高興,德國上下也有考慮過,一旦戰爭爆發,海上交通線很可能受到影響。雖然他們認為很快就能戰勝協約國,但有人把軍火儲備在自己家裡,這等好事怎會拒之門外?夏鈞收到回複,也很高興。就考慮在德國開設什麼軍工的時候,夏鈞想了想,決定在德國開設一個戰車工廠,以及一個飛機製造廠以及航彈製造廠。另外就是在德國開設一個反坦克槍製造廠,以及一個反坦克地雷製造廠,以及一個高射炮製造廠。就反坦克的問題,第一批戰車由英國的開始,投入對抗德軍的戰壕。而在一戰時期的一般步機槍火力完全拿它們沒輒,絕大部份的裝甲車在戰場上簡直無可匹敵。不過這時期的步兵很少麵對裝甲車,因為在壕溝戰的情;況下他們很難在地表上行動。雖然裝甲車和戰車在麵對火炮、迫炮或是手榴彈的情況下並非無敵,但普通步兵在麵對裝甲車時仍處於明顯的劣勢,因為他們缺乏有效的直接射擊武器。最初提升貫穿力的嘗試是使用“反向彈頭”(reversedbulle七),這種方式下仍使用和一般步槍相同的彈藥和彈頭,隻是彈頭是反著裝入彈殼內,並增加裝藥量。更進一步的發展是采用特製的穿甲彈頭,例如說像德軍的“k子彈”(德軍正式名稱:七r),它也能由一般步槍發射。k子彈有著增量的推進藥,並使用鐵芯彈頭,在與裝甲表麵垂直射入的情況下,它有約30%的機率能貫穿當時戰車8mm厚的裝甲,而在100公尺距離射擊的情況下,最多能擊穿12—13mm厚的裝甲。子彈製造費用昂貴,因此它通常隻配發給能有效使用它們的狙擊手或是其他技術較高的射手。普通的步槍兵隻能湊合著使用效用更低而且要更靠近目標的“反向彈頭”。當然,其他手榴彈或追擊炮之類的反戰車武器還是優先使用的。值得一提的是這兩種子彈都會對步槍造成損傷,首先是因為槍管的磨耗速度太快;其次是它們的高膛壓會讓槍栓卡死,隻能用敲的方式才能打開槍栓,這同時也可能會造成退殼勾無法退出彈殼,子彈殼底緣抓破讓彈殼卡在槍內。而射擊增加裝藥的子彈所造成的應力也有可能會讓較舊或是承受力較弱的槍從槍膛處爆開(簡單來說,和膛炸差不多),輕則步槍報銷,重則讓射手受傷甚至死亡。因為上述的原因,k子彈和反向彈頭並未受到士兵的好評。但不管怎麼說,它們還是給了步兵在緊急‘—‘‘‘‘‘‘‘.‘‘‘‘‘‘‘‘‘‘‘‘‘‘‘‘‘‘‘‘‘‘‘‘‘‘‘‘‘‘——狀況下阻止戰車或至少殺傷乘員的能力,當然,前提是彈頭能貫穿才行。就這些反坦克武器來說都不怎麼奏效,但反坦克槍用來對付一戰時期的坦克卻是十分不錯。儘管這些步槍在對付二戰初期的戰車(輕型戰車像德國的一號/二號坦克之類)有不錯的效果,但隨著新型戰車的裝甲愈來愈厚,單兵攜行式的反戰車槍效用愈來愈低,最初還有口徑到20mm的小型“炮”可以用,但很快地變成得用錐形裝藥這類使用化學能的反戰車槍榴彈才有效。不過那是二戰的事情了,一戰的時候,反坦克槍還是很好用的。為什麼給德國人反坦克槍?這是為了讓他們抗衡英國坦克啊!等戰爭打到坦克上場時,德國也會有坦克,但在雙方都有坦克的基礎上,華東自治政府肯定會大量向英國出售先進坦克的。這時候若是德國招架不住了怎麼辦?那自然就是給他們反坦克武器,反坦克槍是個不錯的選擇。同時反坦克地雷也是個不錯的選擇,這樣可以加速英國佬的坦克報銷速度,從而讓中國拿到更多的坦克訂單。另外反坦克地雷1918年由德國人研製。年,坦克出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場上,這導致了反坦克地雷的誕生。受坦克威脅最大的德國人在1918年道德將炮彈改裝威反坦克地雷,隨後又研製了兩種製式化的反坦克地雷,用於對付英、法軍的坦克,獲得了一定的戰果。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同盟**中被地雷毀傷的坦克占整個毀傷坦克的21%,在朝鮮戰爭與越南戰爭中,美軍被地雷毀傷的坦克都占整個毀傷坦克的70%。在近年的兩伊戰爭、海灣戰爭中,敵對雙方都是把反坦克地雷作為一種重要的反坦克兵器應用於實戰。據美軍估算,布設10000枚炸履帶和炸底甲的地雷場,就有毀傷4200輛坦克的潛在能力,即使其中隻有半數地雷起作用,仍有毀傷2000輛坦克的能力。而枚地雷造價為300萬美元至400萬美元,僅相當於兩輛豹一2坦克或4.00枚至500枚“米蘭”反坦克導彈的價格。然而用這些坦克或導彈無論如何也不具備有毀傷2000輛坦克的能力,可見使用反坦克地雷具有何等意義。戰爭實踐還表明,反坦克地雷亦是弱軍製勝強敵的有力兵器。夏鈞看完資料,感覺很猶豫啊!以後自己也有裝甲部隊,反坦克地雷出現後,以後可能會作繭自縛。但仔細想想,反坦克地雷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就出現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已經發展成熟,他不弄出反坦克地雷,彆的國家也回弄出這種武器,畢竟也不是什麼太技術的東西。至於開到德國去的戰車工廠和飛機製造廠,還需要配備一個發動機製造廠。不過設備需要錢和積分。投資一個反坦克槍製造廠也不太多積分,一千萬點積分就足以建造一個年產一萬架反坦克槍的軍工廠了。反坦克地雷的製造廠那就便宜許多了,隻需要五百萬點積分就能建設一個年產反坦克地雷十萬枚的軍工廠。至於戰車工廠,粉碎者i到粉碎者2,並不需要兌換,隻要把圖紙拿到德國去,在德國就可以訂購設備。式戰車的製造設備,夏鈞並不打算給德國人。在戰車方麵,德國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並不重視,而且到後麵重視起來的時候,設計出來的坦克也非常爛。開設在德國的戰車製造廠隻是為了在德國人重視的時候再出手給他們的而已。主要賣給德國人的還是飛機,以及高射炮。飛機,主要就是重錘i到重錘3,以及鯤鵬i和鯤鵬2,以及福克戰鬥機和雄鷹2偵察機。重錘型轟炸機是戰術轟炸機,用於戰場上的轟炸。鯤鵬型轟炸機是戰略轟炸機,用於遠程轟炸,主要是用來轟炸敵人的城市,就戰略轟炸機誕生起,一直有一個問題讓人反複進行思考,那就是對敵人的城市進行轟炸,真的能迫使戰勝結束嗎?顯然,這是不可能的!除非有原子彈。但用來打擊敵人的土氣,已經摧毀敵人的工廠、戰略要點卻是很好的選擇。福克戰鬥機在機身前方裝有機槍,所以空中格鬥能力比在機身側麵裝機槍的雄鷹i偵察機強悍的多,因此雄鷹型飛機是偵察機,但雄鷹2型偵察機也使用福克戰鬥機上麵的裝置,格鬥能力甚至比福克戰鬥機還要強,因為雄鷹2的飛行速度遠比福克戰鬥機要快得多。至於高射炮,是從地麵對空中目標射擊的火炮。它炮身長,初速大,射界大,射速快,射擊精度高,多數配有火控係統,能自動跟蹤和瞄準目標。高射炮也可用於對地麵或水上目標射擊。高射炮按運動方式分為牽引式和自行式高射炮。按口徑分為小口徑、中口徑和大口徑高射炮。口徑小於60毫米的為小口徑高射炮,毫米的為中口徑高射炮,超過100毫米的為大口徑高射炮。小口徑高射炮有的彈丸配用觸發引信,靠直接命中毀傷目標;有的配用近炸引信,靠彈丸破片毀傷目標。大、中口徑高射炮的彈丸配用時間引信和近炸引信,靠彈丸破片毀傷目標。20世紀60年代以後,有些國家用地空導彈逐步取代了大、中口徑高射炮。但由於地空導彈在低空存在射擊死區,小口徑高射炮仍獲得發展。給德國人高射炮,那是為了加快協約國的飛機的損耗速度,這樣有利於中國出口飛機以謀取暴利。當然,紿德國人什麼年代的高射炮有的選擇。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高射炮使用了光學測距機、聽音機、探照燈等配合高射炮對空作戰。世紀30年代,采用機械模擬式指揮儀計算射擊諸元,用電纜同時向各炮傳送射擊諸元,縮短了傳送時間,提高了射擊精度。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以炮瞄雷達、機電指揮儀和火炮組成的高射炮係統能在全天候條件下測定目標坐標,並提高了精度。火炮上增加了隨動裝置,能自動瞄準,消除了人工操作的誤差,提高了瞄準速度。世紀60年代以來,出現了自行高射炮係統,有的係統采用了紅外、電視足蹤和激光測距,配合雷達對目標實施觀測,並配用多功能的數字式火控計算機,使求取射擊諸元的速度和精度進一步提高,抗乾擾能力進一步增強,反應時間進一步縮短。高射炮也就是分為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的高射炮效果最差,甚至是沒什麼太大效果,這個階段的高射炮德國人自己就能設計出來。給德國人製造這個階段的高射炮等於是沒有加強德國的防空能力。因此夏鈞要給德國人第二個階段的高射炮,而且是隻給德國,不會給協約國。第二個階段的高射炮需要一億點積分才能買到。第三個階段,需要五億點積分。第四個階段,則需要二十億點積分。顯然第四個階段的高射炮已經變得十分變態了,雖然是小口徑,大口徑已經被導彈取代,但如果把60年代以後的高射炮拿到二戰,那無疑就像是虐待兒童一樣,所需積分自然也就極高了。不過夏鈞詳細看了資料後發現,德國原來已經有高射炮了,而且還擁有世界上性能最優秀的77mm高射炮。既然這樣,那就沒必要在德國建設高射炮製造廠了,到時候把機械模擬式指揮儀計算射擊諸元,用電纜同時向各炮傳送射擊諸元的技術賣給德國就行了。同時兌換了高射炮科技,華東自治政府有就有了高射炮技術。雖然不是很用的上這個年代的高射炮技術,但想要兌換下一級彆的高射炮技術,必須從最低級的兌換起,除非自己研製出了這樣的技術。此時夏鈞手上也就剩下三億多點積分,由於大量工廠到處在建,夏鈞在治汙上就花費不少積分。特彆是現在工廠往內陸省份發展,經常是東一個西一個的,更是加劇了排汙上的費用支出。就工業來說,排放一點黑煙倒沒什麼太大影響,畢竟世界各國都在排,但汙水排進河裡就不好治理了。不管是對黑煙還是汙水,夏鈞現在都在治理。加上之前又給買了一批設備,同時還買了第一代航母的科技,手上積分又差不多見底了。所以夏鈞用這些積分,買了高射炮的科技,以及反坦克槍的製造廠,又買了飛機製造所需的設備和製造戰車所需的設備,積分徹底見底。不過這些積分砸下去,卻是買了很多飛機製造設備,飛機製造能力可以提升到每天二十架最大的鯤鵬轟炸機,二十四小時不停的話,每天造個三十架不是問題。至於發動機製造廠,夏鈞最終沒有在德國建造,畢竟隻是需要發動機的話,華東發動機製造廠可以先往德國儲備幾千台發動機,儲備個五千台總夠用了吧!杭州灣內,一支龐大的船隊正在裝貨。一箱箱軍火被小心的搬上船,這些軍火種類繁多,但大多是衝鋒槍、輕機槍、狙擊槍、子彈、炮彈。夏鈞站在遠處看著,心裡憧憬著。這些全是華東自治政府之前一年裡儲備起來的軍火,總成本達到兩億五千萬元。這些軍火被搬上船,夏鈞想,這批軍火起碼能從德國人手裡弄到五億元的黃金吧!除了這些軍火,還有戰車製造廠和飛機製造廠的設備。夏鈞並未傻到去德國建造什麼子彈製造廠,雖然德國人需要子彈、炮彈等諸多軍火,但你開到德國人國內,那是用德國人能弄到的原材料進行生產,他們自然是把原材料給本**火公司生產了,例如克虜伯工廠等等,哪裡會傻到把原本就很緊缺的原材料交給中**工廠去生產。當然,如果成本有優勢的話,倒也是可以的。不過那樣的話,夏鈞要投入的成本也自然就高了。他也不知道在德國的商業會運作的如何,所以並不想投入太多的東西進去。就當前的投入來說,就算虧本了沒什麼,隻要德國佬能堅持住,夏鈞就能從英國佬、法國佬那裡把錢賺回來。船隊在當天傍晚裝貨完畢,然後在五艘潛艇,以及剛下水的海盾i型巡洋艦和三艘鎮東型驅逐艦的護航下駛出了杭州灣,船隊中還跟隨著兩艘補給船。這支船隊將駛往德國。‘一‘‘‘.‘‘‘‘‘‘‘‘‘‘‘‘‘‘‘‘‘‘‘‘‘‘‘‘‘‘‘‘‘‘‘‘‘‘‘——德國已經在那裡提供了地皮,華東自治政府可以在那裡修建工廠和倉庫,另外德國政府還提供了幾個免費倉庫以供華東自治政府使用。與此同時,隨著戰爭的陰雲在靠近,華東自治政府想以商業方式進行貸款的可能性就大大的降低了。各國銀行基本上對亞洲的業務都沒興趣了,兩個陣營的各國都在從海外抽調資本,以對即將到來的戰爭做準備。到1914年初,人們普遍都意識到,兩個陣營要開戰了。華東自治政府上下也對委員長的眼力佩服得不行,戰爭爆發之前並非是毫無預兆的,但問題是在明顯的預兆出現之前就能看出戰爭的到來,這種眼力卻不是誰都能有的。為了應對即將到來自勺戰爭,備工廠各企業都在努力的擴大產能,機械製造廠更是因此一天三班倒二十時小時不間斷的進行機械製造,以滿足備工廠對新設備的需要。紡織業發展最快了,由於有大量的棉花供應,以及良好的市場競爭力,紡織業擴張速度是任何行業所不能相比的。服裝業也因為紡織業的帶動,出現了很大的增長。中國的紡織業從賣紗線、賣棉布,轉向賣服裝,深加工能力因為夏鈞提供的各種服裝設計而加強。采煤業也因為杭州到太原的鐵路開通後而飛速發展,其國內的燒煤基本上能夠自己供應上了。英國在中國的采煤業算是滾蛋了。鋼鐵業因為煤炭的供應充足,而且隨著澳大利亞大鐵礦的礦山建設投產後,也在飛速的發展著。更重要的是鋼鐵行業有足夠的內需支撐,繁多的工程和到處都在修的鐵路,這都需要大量的鋼鐵做為支撐。這三個行業已經走好了足夠的準備,就等著英國佬一開戰,就取代他們在國際市場上的地位。而在運輸業上,現在華東遠洋運輸公司的商船數量已經增加到了一百二十艘的地步,一部分是由華東船舶製造公司製造的,還有一部分則是夏鈞偷偷兌換的。由於華東自治政府在大量造船,其他國家也沒有感覺到什麼不對勁的地方,就連內部也沒怎麼察覺其中的詭異之處。而華東近海運輸公司,隨著集裝箱碼頭的使用,利潤大大增加。就以原先削價競爭的價格來說,華東近海運輸公司還要虧損的,都是靠華東的那些工廠支持才撐下來。而使用了集裝箱以後,就算是削價的價格,也是有略微盈利的。怡和洋行這下算是徹底撐不住了,加上英國正在抽調資本,英國商人都忙著回國準備戰爭。所以怡和洋行在年初也隨著太古洋行而倒閉,倒閉的怡和洋行開始出售他們的商船,但結果卻沒人買,隻有華東近海運輸公司開出了一個白菜價。誰都看得出來現在中國的近海運輸已經被中國人所壟斷了,因此沒有哪個傻子願意將資本投入到這個深淵中來。最後怡和洋行隻得將手上的船以白菜價賣給了華東近海運輸公司,從此華東近海運輸公司獨霸國內運輸。不管是沿海港口間的,還是長江水道的。這無疑在運輸上形成了一個隱性的貿易壁壘,這讓其他國家在中國的市場迅速喪失,忙於準備戰爭的各國也無心應對。日本想應對,但暫時缺乏有效手段。美國還能在投資中分到一杯羹,華東自治政府在美國的投資也有很大盈利,雙方都在往對方國內加大投資。夏鈞在美國加大投資的項目也就是軍火了,他和塔娜合股的阿布洛特集團此時已經發展得初具規模。由於是美國的企業,這時候依1日可以從美國那裡拿到貸款。美國不是參戰國,在貸款業務上不是很受影響,因此華東自治政府唯一能以商業名義貸款的對象也就隻有美國了。阿布洛特公司基本上也把能抵押的都抵押出去了,換取到了近兩億美元的貸款,這些貸款全投入到了軍工業之中。第三更到!一萬六更新完畢,呼喚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