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目錄 第十一章 改變曆史的瞬間(五)(1 / 1)

“(《北大西洋之王》第五節,如流星般隕落的無畏們[5])12時32分,英國不撓號戰列巡洋艦彙入大艦隊戰列線,戴維-貝蒂和海蒂-西萊姆不約而同地下達‘暫停炮擊,調整艦隊陣型’的命令。英國方麵,第二戰列艦隊的拙劣表演使得第一分隊與第二分隊,第二分隊與第一戰列艦隊存在陣型脫節問題,第一戰列艦隊的加拿大號戰列艦和柏勒洛豐號艦體受損嚴重,很難保持高航速,此外,大艦隊保持的航向並不能讓他們儘快與高速北上的快速艦隊十艘戰巡彙合,為此,大艦隊不得不降低航速,收縮前後脫節了的戰列線,給予受損了的戰列艦喘息的機會,在保證交戰距離的前提下微微調整航向。德國方麵,長時間的集火不僅讓每一艘主力艦的槍炮部門官兵精疲力竭,使得大洋艦隊的炮擊精度和炮擊效率嚴重下降,也會加速對主炮管身壽命的損耗。此外,大洋艦隊也需要調整此刻的航向和航速,讓戰列線隊首跟上英國人的步伐,讓德意誌鐵十字旗努力壓迫位於德國戰列線與蘇格蘭東部海岸線之間的英國大艦隊的生存空間。為了紀念在福克蘭群島海戰中陣亡的沙恩霍斯特號大型裝甲艦艦長伯恩哈德-馮-奧登將軍而特意命名的德弗林格爾級戰巡三號艦奧登號與其他二十六艘主力艦開始最後一輪炮擊。短促的開火警報聲響徹德國戰列線上空。奧登號戰巡的低艏樓,背負式布置的布魯諾炮塔炮口附近的空氣急劇收縮了一下,伴隨震耳欲聾的炮聲,黑洞洞的炮口爆出刺眼的光線和橘紅色的火霧。北海,大洋艦隊這一側安靜下來。疲倦的德國海軍官兵暫時放下手頭的事務,摘下軍帽擦拭額前的汗珠。或是靠在炮位上,或是倚著鐵鍬,或是閉上眼睛大口大口地喘氣,積蓄再戰的氣力。北海,大艦隊那一側即將迎來安寧,不過他們還得頂住德國人最後一輪炮擊。德國大口徑炮彈如雨一般濺落在大艦隊戰列線兩側,在汪洋中製造一團團高達數十英尺的水柱。戰損報告遲遲沒有傳來,就在大艦隊司令部鬆弛神經的時候,英國戰列線後端毫不起眼的位置卻突然騰起濃密的黑煙。是的,曾經在泰恩河近海以驚豔的天鵝舞步戲耍剛剛打贏日德蘭海戰和樸茨茅斯海戰、不可一世的大洋艦隊的加拿大號戰列艦沒能守住這份榮耀。在奧克尼群島近海,在1917年6月21日12時34分,這艘被阿姆斯特朗造船廠設計師吹噓的天花亂墜的超無畏艦成就了大洋艦隊開啟新的傳奇。加拿大號戰列艦中彈了,在差不多一萬四千多米的距離上,德弗林格爾級戰巡三號艦一炮爆掉了原本應該是一艘無畏艦最堅固最安全的司令塔!1914-1917年應該是無畏艦最輝煌的時代。有過像多格爾沙洲海戰那樣的夜戰和近戰,有過像日德蘭海戰那樣典型的大艦巨炮決戰。有過像樸茨茅斯海戰、索契角海戰那樣的碾壓海戰。還有烏斯蒂卡島海戰那樣的混戰,有過日德蘭式的t字橫頭,也有過烏斯蒂卡島海戰式的反t字橫頭戰術。不過縱使這三年創造了無數經典海戰戰役,成就了無數經典海戰戰術,但是這個時期的海戰仍舊還是一項“涉及統計學和概率學的遊戲”。這句話是海蒂-西萊姆在《論戰列艦時代的非對稱作戰》中對無畏艦海戰的預言。這句話可以理解為誰能夠在更短的時間內用更多的火炮發射更多的炮彈以形成密度更大的跨射區域,也可以理解成追求在一定火力密度下生存性能以及隨後的反製能力。英國人就是第一種理論的忠實擁護者。幾乎每一艘皇家海軍的主力艦設計都秉承著“火力強度和火力密度最大化”的思路,在裝甲重量上偷工減料,將節省下來的噸位加強在火炮上。然而追求輸出最大化的英國人顯然忘了新世紀的大英帝國已經不再是當年那個首屈一指的工業強國,財政軍費無法支持他們在殘酷的海軍軍備競賽中用數量優勢徹底壓製德國人。而且在實際海戰中,皇家海軍也從未發揮出他們有限的數量優勢。既然在軍備競賽和實際海戰中,皇家海軍均無法壓製德國,那麼英國人就不能指望德國人不會後手反擊。12時34分,這枚350毫米穿甲彈跨越一萬四千米的海空,有如神助般地在短短201米艦體上布置了五座14寸主炮、兩座指揮塔和主桅、兩座煙囪的緊湊艦體上找到不大的鐵盒狀司令塔,並且狠狠地撞了上去。英國人將加拿大號戰列艦的火力發揮到了極致,那麼犧牲的就必然是其防護力。在加拿大號官兵的注目下,那枚德國穿甲彈的硬化被帽徑直朝他們的司令塔衝了過來,地動山搖後,350毫米穿甲彈以近乎垂直的落角鑿穿了加拿大號司令塔那一圈不到11英寸約合280毫米的側麵防護裝甲。鐵質穿甲部在司令塔側麵裝甲壁上鑿出一個直徑一米多的大洞,穿甲彈自身破裂開來的硬化被帽碎片和從哈維硬化裝甲上剝落迸濺的鐵塊碎屑在空氣中飛舞。還未等包括在司令塔內工作的加拿大號戰列艦海軍官兵反應過來,那麼穿甲彈便爆炸了,就在封閉的司令塔裡。足足裝有18公斤tnt烈性炸藥的戰鬥部在狹窄的空間內爆炸,釋放可怖的力量,司令塔內的舵輪、沙盤,軍人和文件第一時間被氣浪掀翻,隨後消失在炙熱的高溫中。爆炸聲後,燒紅了的彈片持續在司令塔內飛舞、擦撞和反彈,發出令人揪心的摩擦聲,直到失去動能掉落在混雜了黑色血霧、被硝煙熏黑了的地板上。部分氣浪和彈片從司令塔對外觀察的舷窗中宣泄噴湧而出,加拿大號戰列艦司令塔兩側的棧橋和前方艦艏甲板頓時狼藉起來。在此前的戰鬥中連續中彈三發,左舷兩座鍋爐和一座儲煤倉被毀,發電機組停止運行,航速隻能維持在十節左右的加拿大號官兵絲毫沒有放棄這艘主力艦的意思,損管兵紅著眼睛朝司令塔集中,扯著一切滅火器材穿過滿是鋒利鐵塊、肉屑,彌漫著難令人作嘔的血腥味和人體焦味的棧橋,努力靠近被濃煙和烈火包裹著的司令塔。水兵們想要拯救加拿大號,可是在被德國人一炮爆掉的加拿大號司令塔,哪裡還有什麼東西值得挽救?艦長陣亡、副艦長陣亡、航海長陣亡、槍炮長陣亡……大艦隊司令部為加拿大號戰列艦開出長長的陣亡名單。儘管一艘主力艦上通常擁有艏樓上方的司令塔和後主桅處的指揮塔,失去司令塔後,艦員還可以依托後桅杆下方的後指揮塔繼續戰鬥,問題是誰來指揮,要知道操控一艘主力艦和指揮一艘主力艦完全是兩碼事!為了保存這艘戰列艦,陣型和航向均未調整完畢的大艦隊總司令戴維-貝蒂不得不謹慎地將戰列線對轟的時間提前,讓第一戰列艦隊開火以掩護加拿大號撤退。第一偵查集群哪裡肯放棄這絕好的機會,不需要海蒂-西萊姆提醒,第一偵查集群旗艦馬肯森號便下達集火的命令,三艘馬肯森級戰列巡洋艦陸續開火,380毫米大口徑被帽穿甲彈很快便在加拿大號戰列艦四周形成了可怕的彈幕。也許是在此前的t字橫頭集火中用力過猛,德國大洋艦隊陣中戰鬥力最強的第一偵查集群在圍剿加拿大號戰役中表現得有失水準,遲遲沒能收割對手。德國第一偵查集群連連錯失良機,這時候,英國第一戰列艦隊和第四戰巡艦隊其餘各艦、第二戰列艦隊第二分隊四艘戰列艦以及德國第一偵查集群其餘各艦、第一戰列艦隊一艘巴伐利亞級、四艘赫爾戈蘭級和四艘拿騷級戰列艦紛紛不耐寂寞,用各自的主炮加入這場混戰。在這場混戰中,德國第一偵查集群其餘各艦的目標是已經那個被打殘了的英國第一戰列艦隊,德國第一戰列艦隊的目標是陣型比較鬆散的英國第二戰列艦隊,而英國人卻在集中兩支主力艦隊的全部火力去進攻德國大洋艦隊鋼鐵長城中最薄弱的一環——第一分隊。事實上,早在德國人集火加拿大號戰列艦的時候,貝蒂就已經放棄這艘主力艦了。在這場海戰中一直被西萊姆牽著鼻子走的戴維-貝蒂敏銳地抓住了海蒂-西萊姆僅有的失誤,孤注一擲地選擇集火四艘隻有三百毫米主裝的拿騷級戰列艦。曆史證明貝蒂用第二戰列艦隊第二分隊的幾乎不設防作為籌碼所進行的海上豪賭是值得的。12時40分,加拿大號再次中彈了,烈火在這艘戰列艦上四處蔓延,升騰起的煙柱足足有數千英尺高,以至於在十數公裡外的商船都能看見。沒有人會質疑這艘戰列艦的悲慘結局,倒是在加拿大號戰列艦中彈的同一瞬間,德國拿騷級戰列艦三號艦萊茵蘭號也中彈沉沒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