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的9月份對我們來說無疑是一段非常非常困難的日子,而且還是一場更加嚴峻的困難時期的開始!這個困難時期被印度的民間稱為‘三年糧食困難時期’。但是我不同意這個說法,因為在那三年裡,我們經曆的困難太多太多了,多到了我們這些親身經曆者在二三十年後回想起來都會驚出一身的冷汗。而糧食困難隻是所有困難中的一個,而且還不是最大的那個困難……先不說那三年的困難了,還是講講1935年9月下旬的情況吧。當時我們剛剛輸掉了三次重要的戰役——喜馬拉雅戰役、英帕爾戰役和孟加拉灣戰役。印度紅軍遭遇了自建立以來的最大挫折。在這三次失敗的戰役中,我所在的印度東北方麵軍損失了超過80萬人,50%以上的火炮和數不清的槍支彈藥和輜重補給也在戰場上麵遺落。孟加拉和那加地區的大片國土淪喪,東印度y斯蘭賣國集團也趁機大舉擴張勢力,印度gcd在孟加拉和那加地區的基層組織遭到了嚴重的摧殘。東北方麵軍所殘存的不到100萬軍隊則分散在達卡加爾各答兩座孤城、喜馬拉雅山南坡地區、比哈爾邦和奧裡薩邦東部等地區。而且全軍上下都彌漫著悲觀失望的氣氛,包括剛剛調任印度紅軍總參謀長的巴甫洛夫同誌也對印度東北戰場失去了信心,上任之初居然反對組織力量大舉增援印度東北戰場,因為他認為印度東北戰場的局麵已經糜爛到無法挽救的地步了!而我和阿帕納先科同誌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接任東北方麵軍政治委員和司令員的。”——以上摘自乍裡亞同誌的回憶錄《寫在第二次世界革命之前》(又名《世界革命失敗的開始》)。巴特那的印度紅軍東北方麵軍司令部剛一開張。就徹底陷入了慌亂和爭吵當中,幾個東北方麵軍司令部的主官和在接任印度紅軍總參謀長後立即就乘坐飛機來到巴特那的巴甫洛夫他們,都守在作戰室的地圖前麵。各處的告急電報電話流水一樣被送了進來。在英帕爾方向上麵斷後的一個加強了兩個步兵師的集團軍已經完全失去了聯絡,而在他們最後發來的電報上報告說“華軍已經攻擊至集團軍司令部附近,最後之戰鬥即將來臨”,顯然是凶多吉少了,現在隻能指望能多幾個“革命火種”在最後時刻突圍出來,好在那加山區領導發動遊擊戰爭了!而孟加拉灣方向上抵抗華軍北上的三個集團軍的情況也好不了多少,十七個師的大軍被華軍的裝甲突擊打散。地麵上有數百輛坦克碾軋,天空中還有幾百架飛機追炸。最後逃回加爾各答的部隊也不知道有沒有一成?至於重武器和輜重當然是全部拋棄了。根據新任加爾各答集團軍群司令員瓦杜丁中將(蘇聯在9月中旬改革了軍銜製)的報告,在加爾各答集群收容的潰退進城的印度紅軍官兵當中。有四分之三的人赤手空拳!而且建製完全混亂,軍官和政工乾部大多已經犧牲,這三個集團軍已經沒有重建的價值。至於加爾各答城內原有守軍的情況則要好上許多,由於布柳赫爾在孟加拉灣戰役最困難的時刻。仍然沒有將加爾各答城內的五個印度集團軍派上戰場。因此這些部隊基本完好,隻是在空襲當中受了些許損失。孟加拉灣附近的另一個重要城市達卡,此時也集中了大量的印度紅軍部隊。他們主要是從英帕爾前線撤下來的部隊,光是集團軍的番號就有6個,師級番號多達34個,總兵力不下25萬,雖然這些部隊的重武器損失嚴重,但仍然有一戰之力。隻是連續遭遇失敗讓他們的士氣極為低落。被布柳赫爾部署在布拉馬普特拉河北岸的喜馬拉雅山南坡地區的是印度紅軍的尼泊爾集團軍、雪山集團軍,西z人民軍和印度支那解放軍等部隊。這些部隊在之前的喜馬拉雅戰役中基本上都在打醬油。所以損失並不嚴重,隻是配屬給他們的重武器都被抽調去補充其他印軍部隊。不過他們現在所防守的喜馬拉雅山南坡地區地形險要,植被茂密,並不適合中國人重裝部隊進出。而且華軍也沒有攻擊布拉馬普特拉河北岸地區的跡象,他們正在集中力量掃蕩孟加拉的平原地區,摧毀那裡的印度gcd政權,幫助東印度y斯蘭共和國在農村地區建立那種對民眾的控製力度不亞於印g政權的政教合一式的統治!而這種綠化孟加拉地區的行為,似乎正中了印度gcd的死穴,在巴特那的印度紅軍東北方麵軍司令部內,也因為對“綠化”的不同看法引發了激烈爭論,而且聲音還有變得越來越大的趨勢。“……現在必須向孟加拉地區增兵!布柳赫爾同誌原先的計劃是行不通的。真主黨現在的所作所為對我們印度gcd的地方組織造成了嚴重破壞。孟加拉地區原來就有許多m斯林,我們對他們的思想改造並不徹底,如果讓真主黨在孟加拉站穩腳跟,這些人很快都會跟著真主黨走的。有了孟加拉地區的m斯林作為群眾基礎,真主黨的腳跟就站穩了,到時候我們的遊擊隊根本無法在孟加拉平原地區立足!孟加拉地區搞不好會永遠從印度的國土上分離出去!”說話的是乍裡亞,魯易同誌的這位大公子現在好像一下子老了十歲,整個人都憔悴了下去。印度東北方麵軍所遭遇的幾次挫敗顯然給他造成了極大的打擊,而且孟加拉地區是他的老家,對那裡的情況他可比司令部內的幾個蘇聯人了解多了。在英帝國主義征服印度之前,孟加拉地區和大半個印度的統治者都是m斯林。可以這麼說。在西方帝國主義到來之前,印度國內的政治生活的主要內容就是印度教勢力和y斯蘭教勢力之間的鬥爭!而孟加拉地區則一直是印度教和y斯蘭教鬥爭最激烈的地區之一。不過現在的孟加拉地區已經沒有教派衝突了,因為印度gcd解放該地區後對印度教和y斯蘭教全都采取了嚴厲鎮壓的手段。兩個教派的上層勢力要麼逃亡要麼被消滅。可是乍裡亞知道,像印度教和y斯蘭教這種深入人心千百年的宗教,絕不可能在短短幾年時間裡就被徹底從印度的土地上麵根除的。這項工作需要幾代人的努力才能取得全勝,可是現在y斯蘭教在中帝國主義的支持下,開始在孟加拉地區重建統治了……而且在這之前印度gcd把孟加拉地區的印度教勢力給徹底鏟除了!雖然孟加拉的m斯林也一樣被打壓了,可是m斯林教畢竟是有外援的人家是國際宗教,就算殺光了印度國內的大阿訇。埃及的那個哈裡發還會源源不斷派新的阿訇過來。而印度教是本土宗教,而且還講種姓,婆羅門種姓殺光可就沒有了。這樣一來。印度gcd消滅婆羅門的革命行動不就等於為y斯蘭教綠化印度大開方便之門了嗎?“現在需要的就是反攻,把中國侵略者從印度的土地上趕走!”乍裡亞現在的語氣之激烈,態度之不客氣。絲毫沒有在意反對增兵印度東北戰場的巴甫洛夫的感受。“現在我們在加爾各答和達卡城內還有11個集團軍的60多個師的部隊,總兵力超過55萬。如果再就地補充一下。還是能湊出70萬大軍的。而敵人即使在孟加拉地區占了優勢,也不敢保衛加爾各答和達卡,隻是派部隊進行監視。這說明他們的兵力不足,我們隻要從印度中部和西部抽調大軍,就能以絕對優勢的兵力和中國侵略者在孟加拉地區展開決戰!這是一場關係到印度抗華戰爭勝負和世界革命成敗的決戰!這一戰必須要打,而且必須打贏!”“要是打不贏呢?”“用馬克思主義魯易思想武裝起來的人民軍隊是戰無不勝的!”“乍裡亞同誌,用馬克思主義和魯易思想武裝起來的印度紅軍剛剛在喜馬拉雅山戰役、孟加拉灣戰役和英帕爾戰役中敗北!在這三場失敗的戰役裡麵我們損失了至少80萬軍隊,還丟失了一千多門火炮和大量的軍事物資。現在東北方麵軍雖然還有100萬軍隊。但是隻有不到四百門壓製火炮,沒有一架飛機也沒有一輛坦克裝甲車。彈藥儲備也降低到了危險的地步。根本不足以應付一場大會戰了。而中**隊在印度東北地區至少有十二個軍,其中有兩個裝甲騎兵軍,壓製火炮估計有兩三千門,坦克、自行火炮有一千五百輛以上,還有一千多架飛機,在孟加拉灣上還有他們強大的西洋艦隊。而且還有大批來自淪陷的蘇聯中亞地區的真主黨軍正源源不斷趕來……更嚴重的是,印度同蘇聯的陸上交通正麵臨中德空軍的嚴重威脅,卑路支走廊上空布滿了中國和德國的轟炸機,現在每運輸一噸軍事物資到印度,就有超過一噸的物資在運輸途中被飛機炸毀,還有大量印度和波斯的支前民工被炸死,所以每一噸運送到印度的物資都無比寶貴,必須要節約使用!”“現在不是節約物資的時候!巴甫洛夫同誌,您難道一點都不明白嗎?如果我們不趕緊反攻奪回印度東北地區。那麼用不了多少時間,真主黨就會在那裡站穩腳跟,y斯蘭教就將統治孟加拉地區的幾千萬印度人!那可是幾千萬人啊,可以動員數百萬軍隊……中國人可不會向你們那樣吝嗇武器準備,他們每個月會給真主黨送去十五萬噸甚至是二十萬噸的物資!他們還會派出大批的飛機、坦克和大炮助戰。他們會用印度人來殺印度人,就像當初英帝國主義所做的那樣!到時候,可就沒有每月80萬印度人可以去支援世界革命了,甚至我們還要從中東調集軍隊回國參戰!”這下巴甫洛夫沒話好說了,因為乍裡亞同誌說得這番話句句在理。現在的情況的確超出了布柳赫爾當初的預期——他雖然是傑出的軍事家。但並不是政治家。而且作為一個無神仙論者,他對一切宗教力量都是非常輕視的。從來不認為有什麼宗教思想可以同馬克思主義的宇宙真理相抗衡。所以他根本不會想到,印度gcd在孟加拉地區的基層組織根本禁不住真主黨的摧殘!實際上也是印度gcd走了黴運。這次他們在孟加拉遇上的是在組織體係上麵模仿蘇聯gcd,在宗教思想上走極端原教旨主義路線的真主黨。如果換成溫和的“半印度教化”的印度m斯林勢力,恐怕真不是印度gcd的對手。當然了,之前印度gcd對孟加拉地區的印度教勢力的毀滅性打擊,也的確給真主黨綠化孟加拉掃清了道路,否則光是教派衝突就夠真主黨這個外來戶喝一壺的了。印度東北方麵軍司令員阿帕納先科這時開口說話了:“巴甫洛夫同誌,乍裡亞同誌。你們的觀點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是否在孟加拉地區同中帝國主義展開總決戰的問題是關軍事總路線,我想不是我們這個方麵軍司令部可以決定的。所以我建議將兩種意見同時上報給統帥部,請魯易同誌裁決吧!在此之前。加爾各答、達卡和布拉馬普特拉河北岸地區都必須堅守,還應該加快在孟加拉淪陷區組建遊擊隊,同時千方百計支援緬甸境內的印支解放軍遊擊隊,爭取擾亂敵人的大後方。”“我同意阿帕納先科同誌的建議。”乍裡亞大聲表示讚同。他看著巴甫洛夫道:“巴甫洛夫同誌。你是總參謀長,就請你親自將兩種不同的意見彙報給魯易同誌,請他做出決定吧。”巴甫洛夫在心底裡長歎了一聲,輕輕點了下頭。魯易同誌的決定會是什麼,他就是用腳後跟也能想明白。看來布柳赫爾離開前的布置已經完全落空了,一場決定印度和世界革命前途命運的大決戰,很快就要在孟加拉開打了。可是自己這個印度紅軍總參謀長,又能從哪裡抽調出足夠的兵力給阿帕納先科和乍裡亞去進行這場毫無成算的大決戰呢?印度紅軍的人數是不少。不包括支援蘇聯的國際縱隊,印度紅軍的賬麵上就有超過1000萬大軍。在數量上和中國國防軍不相上下。但是其中的300多萬部署在中東,在剩下留在國內的600多萬紅軍也不都是野戰部隊,是有大量的後勤和駐守地方維持秩序的“公安部隊”,真正能拉出來野戰的也不到400萬。其中100萬已經在印度東北戰場上了,印度半島東西海岸線上麵還擺了70萬軍隊,信德地區和卑路支地區還有一個40萬人的集團軍群,在印度西北戰場上還有150萬軍隊。這些絕對不能抽調的部隊加在一起就有360萬了,剩下的不到40萬人分成5個集團軍就是印度紅軍總參謀部手裡麵的“機動力量”,就算都給了東北方麵軍大概也不夠打一場反攻孟加拉地區的決戰吧?不過巴甫洛夫怎麼也沒有想到,讓他煩惱不已的兵力不足的問題,在他返回德裡的當天就得到解決了。“什麼?鮑羅廷同誌,您說的是真的嗎?”在德裡郊外的機場上,剛剛走下舷梯的巴甫洛夫就聽到了一個………應該說是喜憂參半的消息吧?之所以是喜憂參半,是因為這個消息對蘇聯來說絕對是憂,但對眼下的印度人民共和國而言,卻是個好消息。“消息非常確定,是莫斯科的統帥部發來的。”鮑羅廷的臉色非常陰鬱,點了點頭道:“中國人在中亞和東西伯利亞發起進攻了!真是沒有想到他們會在這個時候進攻。”巴甫洛夫哀歎了一聲:“他們選擇的時機很不錯,雖然現在西伯利亞已經快入秋了,中亞的天氣也開始轉涼……但此時也是我們最掉以輕心的時候,而且西線戰局非常激烈,西伯利亞和中亞的部隊一定大量西調了。他們在這個時候進攻,付出的代價最小,收獲卻是最大的。”他思索了下道:“克拉斯諾亞爾斯克要塞他們是打不下來的,但是很可能會把這座要塞包圍起來……主要的麻煩可能在中亞南部,搞不好他們會一路推進到裡海岸邊!這樣巴庫和格羅茲尼的大油田就在中國轟炸機的作戰半徑內了!不過……”他頓了下又說:“不過對印度紅軍來說,這倒是個難得的機會。”“機會?”鮑羅廷愣了一下。“是個機會,中國人在中亞一動,他們就不會向阿富汗和克什米爾發起進攻了,這樣我們的兵力運用就寬鬆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