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呼聲、怒斥聲、戰馬嘶鳴聲,在那瞬間響轍在舒州城下.自小在馬背上長大,以馬技縱橫天下的女真騎士,在那個刹那間忽然覺得胯下曾一起出生入死的戰馬變得如此陌生。它們似乎被某種不可抗拒的號令所牽引著,興奮而響亮地仰首打鳴,按照著一定的規律向兩側退去,任憑自己如何勒轉喝令,都不能起到一絲一毫的作用。名聞天下的女真鐵騎,在那一刻,居然就這麼似乎完全控不住自己的戰馬。他們自小在馬背上長大,這些戰馬更是與他們一同久征沙場,彼此間都有著深厚的感情,猛然間發現慣常的駕馭手法完全失去控製,他們中絕大多數已自不知所措,卻是根本未曾想到棄馬而去或是采取其餘更為激烈的措施,一時間竟爾似乎天地逆轉,這些女真騎兵就這麼被自己胯下的戰馬控製裹脅著著,向兩旁潮水般地散了開去。韓常與完顏雍原本分左右策騎立於金兀術身後,位置靠後,一時尚未受什麼影響,此時早已策馬而出,各自喝令下屬軍官,分散各處,口中大聲呼喝指揮,卻是完全未能收到任何功效。那股異聲忽爾拔高折轉,竟似乎儼然傳出一股戲謔的味道,後方戰馬奔忙益急,掀起滾滾沙塵,直上蒼穹,形勢一時混亂不堪。金兀術又驚又怒。他行軍打仗十餘載,所曆軍陣何止過百,此時早已看出在後方給自己造成混亂的絕對不是任何一支宋**隊。此時舒州城下站立的,都是女真族人最精銳的鐵騎軍隊,縱使驟遇奇襲,開頭時或許會稍顯混亂,但必然會馬上穩住陣腳,哪怕宋國四支鐵軍齊集全來,也絕不可能在這短短的時間內讓自己這支女真鐵騎造成如許混亂的局麵。更何況,宋**隊以步軍為主,以步軍移動換防的速度而言,絕不可能會有這等數量的一支軍隊卻不為自己的探馬所發現,否則這場仗早就不用打了。但僥是他見多識廣大,智計百出,此時也實在想不出到底在自己後方出現的是什麼樣的妖魔鬼怪,怎麼就能將這數以萬計久曆沙場的精銳戰馬,驚嚇成這般模樣?縱使是女真族傳說中那具備使百獸震惶的白刹林,隻怕也不可能造成這樣的效果。難道是宋國也隱藏了什麼尚且不為自己所知的秘密神器?!到底是何方神聖?!到底那是什麼東西?!…… ……舒州城頭的那些原本正嚴陣以待,等待著女真大軍又一番猛烈衝擊的大宋軍士,此時都是各各麵麵相覷,一時都看不明白眼前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趙匡胤與王貴凝立舒州城頭,望著城下女真軍隊軍陣之後紛起的煙塵,不由得均是眉頭微皺。眼前一切計劃都已然順利進行到了最關鍵的部分,卻怎麼忽然又出現了這樣一幕完全在意料之外的情景。眼下舒州城內執行後勤補給的丁壯百姓與在先前戰鬥中受了重傷的傷員,早已經全部撤走,便連換防下來的大宋軍士,也已然撤出了七成。現下舒州城內,便隻餘下這僅準備再應付女真人一天半時間內衝擊的區區數千人。眼看金兀術已經完全對於城中形勢不加置疑,揮師攻城,隻要應付過這甚至不到還一天半的時間,待得明日雷雨再至之時,便可全軍撤出舒州城,將女真騎兵引向真正的戰場,卻怎麼會就突然出現這樣一個完全在計劃之外的力量?!趙匡胤望著城下混亂更甚,呼喝四起,不由得微微沉吟。以他的眼力,自然知道來的絕不是順昌城內由張憲、牛皋統領的軍隊,也絕不是劉子方所帶著的大宋騎兵。他們都是身經百戰的軍人,必會服從軍令,嚴陣以待真正時機的到來。以他們沙場對決的經驗之豐富,他們也絕對明白局勢漸漸明朗的今時今日,任一個非常的舉動,都有可能牽一發而動全身。這是他對於屬下這些將領一種近乎直覺的把握與信任。那是趙匡胤前世今生沙場縱橫間培養出來的觀人之術。更何況,縱使他們全軍揮師前來,以他們步軍作戰的特質,在自失地利的情況下,也絕不可能對眼下舒州城外的女真騎兵,造成如許大的混亂。那來的到底是誰?究竟是哪一方,能夠具備甚至足以影響整個戰局的奇異力量?在這個宋金之間戰局進入最微妙的時刻,這股奇異力量的出現,又究竟是想乾些什麼?女真軍中的戰馬混亂不堪的移動奔走,離舒州城越來越近。以趙匡胤的耳力,隱隱已然聽得清楚那股拔高了的異聲。趙匡胤驀地心頭一動,縱聲長嘯,聲震四野。那縷異聲攸高驟止。再響起處,卻已是清幽淡雅,平和中正。…… ……笛聲!原來是笛聲!自大金立都開國,代遼自立,女真朝堂間禮節風尚,也有許多承襲了遼國原本都城裡的那一套。遼宋之間,升平百年,遼人久為中原風氣所薰染,宮廷間的禮樂,卻也與南國相差無幾。金兀術雖然對於南國的種種靡靡之音並不感興趣,但身為金國朝堂之上舉足輕重的大員,酬酢應對之時,自也不免有所涉獵,是以對於這種聲響,卻也還是分辨得出來。眼前人馬混亂漸止,馬上騎士茫然四顧,一時間尚有有人弄清楚方才到底發生了些什麼事。飛揚的塵土,漸漸沉凝落地。金兀術不由得心頭劇震。方才女真騎兵的那陣混亂,竟爾是那陣怪異的聲響造成的。竟然有人能以笛音的變調,遙遙縱控千萬匹戰馬,而令數以萬計的那時正真正騎在戰馬之上女真騎兵,束手無策?!天底下怎麼可能有這樣的人物?!有這樣的人物在,自己這些女真族人,又怎麼可能占據這片天地?!不如罷手?!風吹笛響,輕柔地拂過這片天地。笛聲中似是充滿了安樂平和的味道與勃勃的生機一時間聽到笛聲的每個人心中湧起了寧靜詳和的感覺,似乎所有人都忘記了自己正身在血肉橫飛的戰場。金兀術目光一凜,自那驟然的恍惚間回過了神來。這輕柔笛聲變調除了能縱控戰馬之外,似乎居然能在無形無相之間影響人的心境與想法。“嗬……啊……”忽然呼喝呐喊聲再起,但卻似乎更多是詫異驚呼的聲音。笛聲悠悠。前麵的戰馬似乎又自受到無形力量的操控,紛紛向兩側退去,列隊兩排。那些馬上的騎士卻再不象方才般嘗試以各種方法奪回胯下戰馬的控製權,一個個眼神都自凝在不遠處的地方,對於身周一切居然是恍若無覺。數十萬大軍,中分而開,露出一條寬敞的大道。金兀術抬眼望去,不由得周身一震,臉上露出難以置信的神色。…… ……宗穎那一身青綠色的低級文官服飾,在與他同樣置身於大理寺詔獄之內的那群武官之中,顯得格外地與眾不同。在這臨安城裡,還敢來參與嶽飛與包大仁這個計劃的文官,便隻有他這個已故的東京留守宗澤的兒子,因宗澤功勞而襲封七品宣奉郎的宗穎一個人。宗澤銳意進取,一心驅逐女真,收複中原,提拔重用嶽飛、韓世忠等名將,他坐鎮東京汴梁,與金人數路大軍接戰數度,力保汴梁不失,無奈當今的天子官家從頭至尾畏戰求和,無論如何也不敢接受宗澤還都汴京,以收江北人心的提議,宗澤費心費力,連挫金軍數度攻勢,將汴京周圍經營得如同鐵桶一般,等來的竟是當今天子官家要龜縮杭州,竟要將汴京神器南遷的命令,這一代老臣不由得涕淚沾襟,臨死前仍要高呼三聲:“過河!”幾可謂是死不瞑目。宗穎其實自小便在軍營中長大,當年年少時亦曾親提一旅孤師,與金人血戰逾十場,深得軍中上下之心。隻是其父宗澤本是出身文官,兼之幾乎有再造社稷之功,而大宋一向偃武修文,所以當今的天子官家特以其父的功績特蔭補宗穎為文階宣承郎,於是宗穎雖然更喜歡軍旅生活,卻也不得不披一襲文衫。隻是宗澤雖然深受南宋百姓敬重,但其一心主戰,與當今天子官家格格不入,自秦檜秉政以來,與金議和成為國是,更是沒有人來理會宗穎這個七品宣承郎。於是他在京沉浮十餘年,雖然也曾想著安於天命,進學修文,甚至也曾中過同進士出身第五十三名,本應前程似錦,但在當今的天子官家示意之下,這許多年來卻連個實職都未曾得放,宣承郎是階官,雖然號稱七品,卻未曾管理任何事情,實則連個臨安府的小小衙差都不如,縱然他再多熱血,一心想為大宋朝廷做一點事情,卻總是隻能空呼咄咄,無能為力。宗穎也曾數度上書要求重回軍營,嶽飛、韓世忠等也都有意吸納這員勇將,但天子官家卻每次都是不肯點頭,眼見光陰逝去,甚至嶽飛、韓世忠等將領都被紛紛召回京城,朝堂之上,儘是主和派當道,自己處處受儘排擠,宗穎一顆心也就慢慢冷卻了,隻待在京城寂然終老。然而事情卻又在最絕望的時候出現了轉機,眼見當今的天子官家,居然重燃起了驅逐金兵,收複中原的雄心壯誌,風波亭中親釋嶽飛,朝堂之上怒斥金使,甚至親領大軍,北上迎擊金人,還留下嶽飛主政臨安,位在秦檜之上,這一係列措施,無不讓他重新感受到了希望,所以此次嶽飛與包大仁推行這項捐賦,他自然奮勇當先,毛遂自薦,充當征收捐賦的監賦官。至於天下文人的口誅筆伐,他從來都未曾放在心上,雖然他也曾進學中舉,雖然他披了十餘年的文衫,但體驗過金戈鐵馬的他,卻從來未曾把自己當成一個文人。無論時光過去多久,在他的心目中,永遠忘不了當時的熱血沸騰。在心靈深處,他始終將自己當成了一個軍人。這或許也正是他這許多年來,無論是否進學中舉,都始終與這個臨安城格格不入的原因。同在大獄裡的軍官,紛紛圍在他的身邊,向他大聲控訴著、斥罵著那狗娘養的文人,狗娘養的萬俟卨,卻是似乎沒有人發現眼前的宗穎,也正披著一襲文衫。宗澤的大名,在軍隊中沒有人不佩服,而宗穎雖然襲封文官之爵,但自小殺過賊,流過血,是個鐵錚錚的漢子,是以這些軍士從來都把他當成跟自己是一類人。軍人間的認可,自有其自己的一套標準。無形中,宗穎儼然已經成為他們的領袖一般。宗穎苦笑著,耐心地一直試圖要告訴他們這次的事情,有著更深層次的原因,不是簡單的文人瞧不起武人,也不是所有的文人都是混蛋,他們中還是有一些像自己一樣的好人,但卻終究還是失望地發現,無論自己說些什麼,他們總是能按照自己的自己的心中所想,將他的話解釋成另外一種意思。宗澤不由得搖頭長歎。如果說十餘年來披著文衫考學中舉,對他而言的唯一收獲,便是他並沒有那麼重的文武間差異的自覺,因而也就更能用一種平和的心態來看待眼前的這一切。是以此次征收兩項捐賦所引發的文武之爭,以他的身份所能掌握的訊息,自然不能如嶽飛般明了這其中的要害關礙,但卻也近乎直覺地明白,如此下去,絕非國家之福,甚至隱隱似乎是某種危險的前兆。隻可惜,無論他說什麼,無論他訴說的對你是文官還是武將,他們卻都已經抱了太多太多的成見,他們隻是想從他嘴裡聽到自他們想聽到的,卻幾乎沒有人真正去聽他在講些什麼。自己又能做些什麼呢?“宗穎”,一聲輕喚,打斷了他的沉思:“你看誰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