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不知為何,洪承疇的指揮有著兩大致命的疏忽。一個就是明軍未曾隨身攜帶足夠的糧草。在明軍中,除了一直保持著良好習慣,攜帶著足夠全軍使用一個半月糧草的汝寧軍,其他的明軍隻是隨身攜帶了三天的糧草,而糧草的供應都需後方筆架山來運送。這個疏忽很讓人費解,因為明軍的騾馬和車輛都是足夠,完全可以隨身攜帶足夠一個月的糧草。而且明軍與寧遠的距離也隻有一百裡出頭,這樣的距離也並不遙遠,五十裡糧道也與一百多裡糧道的危險程度也差不多,根本沒必要在筆架山設糧站,完全是多此一舉。可能洪承疇希望縮短糧道再保險一點吧!也可能有著其他原因,但從戰爭指揮的角度來看,統帥應該未勝先慮敗,而洪承疇就完全沒有做到這一點,因此,在這裡他是失責的,並且已經在明軍頭上懸上了一把寶劍。另外,雖然明軍看似成為一個鞏固的防禦體係。但在錦、鬆、杏、塔這道生命線北側有一條長嶺山脈,不十分險峻,騎兵完全有可能繞山路而過,包抄到鬆山以西,切斷明軍的補給線。為此,大同監軍張鬥曾提出分兵一支駐紮在長嶺,防止清軍繞道包抄。可洪承疇卻傲慢地說:“我作了十二年總督,你們這些公公懂得什麼!”拒不接受張鬥的意見,而長嶺方麵一直沒有設防。對於洪承疇的一意孤行,明軍中所有的官員都難以反對。因為明軍前麵的獲勝,造成現在的洪承疇是如日中天,所以現在的洪承疇已經從自信心不足轉變成自信膨脹了。而吳世恭也在聽聞這個爭論以後,專門尋找到哈丹巴特爾。想要通過這位了解遼東道路的本地人口中,得知長嶺那裡是否如此?可是哈丹巴特爾的回答相當含糊,他承認那裡有著山路可以通行,但又說明了長嶺是一座山脈。而在山脈中,有山路可通過行人和可以通過大軍是兩個概念,因為山路中很難通行大軍中的騎兵和車輛。而筆架山畢竟是明軍的重要糧站,那裡也修建有堅固的堡壘,沒有火炮和攻城器械,根本奈何不了堅固的城牆。因此,吳世恭也認可了洪承疇的判斷。其實說到底。洪承疇往日的名聲和他現在指揮的表現,確實帶給了包括吳世恭在內的明軍官員們以很大的信心,使得大夥兒對他的判斷就有些盲目。尤其是洪承疇選擇的車陣緩進的戰術,是現在明軍所能夠選擇的最好、最恰當的戰術,這就更體現出洪承疇的指揮功底。也讓人佩服萬分。當然,這種戰術也很合吳世恭這種烏龜流武官的胃口。反正在這時候。就算是有些明軍官員有些疑惑和擔心。但沒人再會當麵辯駁,所以這個致命疏忽也就再也沒辦法彌補了。而皇太極在接到錦州方麵的戰報後,立即決定親率大軍馳援,並且打算借此機會一舉消滅明朝在山海關一帶的主力部隊。他調集各部兵馬彙集於盛京,本來準備十一日出發,但因為鼻子出血嚴重。拖了幾天。到十四日,皇太極的鼻血還沒有完全恢複,他就帶病出征了。在臨行前他召集貴族和大臣,很興奮地說:“朕隻是怕敵人聽說朕將親征。會倉促逃竄。倘若上天眷佑,敵兵不逃,朕一定讓爾等大破此敵,如同縱犬逐獸,易如拾取,不會過於勞苦。朕所定攻戰機宜,爾等慎無違誤,勉力識之。”然後先帶三千精騎,一路用白手絹兜著留下的鼻血,晝夜兼程趕向錦州。“快些挖!誰敢停,爺就抽誰!”牛錄額真馬佳顏揮舞著纏著鐵絲的皮鞭,他接著用皮鞭一指賣力地挖著壕溝的白豬,說道:“白豬!這些奴才就交給你了,天亮前務必挖好這一段。完事了以後,爺一定把你抬旗。”“放心吧!爺!”白豬用袖子擦了擦自己的滿頭大汗,道,“不會誤了爺的事!”在當時被福佳氏打昏了以後,得到消息的牛錄額真馬佳顏就把白豬討要了過去。而那時候的白豬已經是遍體鱗傷、奄奄一息了,所以福佳氏也就把白豬放了手。她以為白豬是肯定不行了,自己還能夠節省一張草席。沒想到白豬的生命力十分旺盛,在馬佳顏的養護下,竟然活了過來,而且還完全恢複了健康,沒留下什麼後遺症。而這麼一來,白豬也就變成了馬佳顏的包衣了。那馬佳顏倒也記著白豬的救命之恩,對白豬也挺好,所以他也成為了包衣中的一個小首領。這次圍攻錦州城,滿清是八旗總動員,牛錄額真馬佳顏和白豬都被抽調到圍困錦州的部隊中。而馬佳顏就給白豬配發了戰馬、盔甲和兵器,完全把他當成了旗丁看待,並且讓他負責所有自己的包衣,使得白豬也成為了包衣的一個小頭目。當皇太極趕至錦州以後,熟知寧錦一帶地理形勢的皇太極果然沿著長嶺山脈繞到了洪承疇的背後,在十九日,於鬆山西側的戚家堡紮營。第二天皇太極就命令士兵在明軍身後挖掘了三道深八尺、寬丈餘的大壕,對洪承疇的十五萬大軍實行了反包圍,並且切斷了明軍的糧草補給線。同時,他還派其弟多羅武英郡王阿濟格率軍攻擊筆架山,奪取了明軍屯集在那裡的十二堆糧食。皇太極這幾個有力的軍事行動使得本來還算有一點士氣的明軍一下子蒙了頭,將士們人心惶惶,戰鬥意誌立時下降到冰點。洪承疇好像也沒想到清軍的援師來得這樣快,而且一來就繞到自己的背後,隻得集中全力先對付身後之敵,希望能重新打通運輸線,奪回軍糧。二十一日,明軍對皇太極的營地發起攻擊,雖然兵力占優勢,卻沒有取勝,有些將領見到清軍中皇太極的黃蓋,知道是皇太極來到軍中,竟然還沒有交鋒就潰退下來。“你這犢子養的,見到了皇太極的黃蓋腿都嚇軟了,連上去撒泡尿都不敢,有什麼臉來說我啊?”“你又怎麼樣?都打到壕溝邊上了,連派人填溝都做不到。又不是讓你填,你手中的刀是吃草的?砍幾個腦袋就能逼著兵丁上前了,就是把他們的屍體填進去也行!真是豬腦袋。”“你倆彆嘈嘈了。筆架山那裡怎麼回事?放群羊在那裡也可以擋韃子一陣,怎麼會被韃子打下來呢?”“草!也彆說筆架山了,韃子挖壕溝的動靜都發現不了,長嶺那麵又是怎麼回事?……”……二十一日晚,洪承疇的中軍大帳內是一片嘈雜,各路明軍總兵是相互指責,吵到最後,眾人之間也有了些火氣,竟然用話語有舍到洪承疇的無能。被清軍一截了後路,一斷了糧道,洪承疇那高大的形象是轟然坍塌,這時候的明軍中就陷入了一片混亂。吳世恭躲在大帳的角落中暗自打量著,他發現洪承疇的臉色是越來越青。到了最後,洪承疇終於按捺不住大拍了一下大案,這巨響聲終於讓大帳內暫時恢複了安靜。“都吵些什麼?都吵些什麼?”眼見著洪承疇的額頭和脖子上青筋都爆出,臉色也是青裡透紅。洪承疇深吸了一口氣,努力壓抑住火氣,放低音調說道:“諸位立誓報效朝廷,目前正是機會。雖然糧儘被圍,應告明吏卒,守亦死,不戰亦死,若戰或可求生。我決心孤注一擲,明日望諸君儘全力破敵。”洪承疇的一番話,終於使得大帳內恢複了正常的氣氛,而明軍也終於開始了緊急軍事會議。首先當然討論下一步的作戰方向。因為軍中存糧頂多夠維持三天,所以幾乎所有的將領都主張先撤回寧遠,再圖長策。張若麒和馬紹愉也同意這個意見。其實即使決意撤兵,也必須先突破清軍在西側的戰線,因而總難免要有一番大戰。所以洪承疇最終決定第二天傾全軍進行一場決戰。但是這次決戰就要拚老命了,而且將會決定明軍撤退的順序。毫無疑問,先鋒和斷後的兩支部隊最危險,所以一說到這裡,大帳內是一片安靜,都不願意做那出頭鳥。吳世恭也保持著沉默,不過他眼角觀察到洪承疇不斷地在注視著自己,忍不住在心中長歎一聲,首先打破了沉默:“督師大人!末將不才,就做個先鋒吧!”這話一說,讓洪承疇的臉色頓時緩和了下來,而大帳內凝固的氣氛也緩和了不少。這最麻煩的問題總算是解決了一個了。“好好好!本督知長敬素來忠勇無雙,必會馬到成功。本督也不能虧待,來來,你有何要求儘管提。”洪承疇微笑道。“無他,多給騾馬,多給麻袋即可。”吳世恭說道。要通過壕溝,必定要先填埋,而用騾馬馱著裝滿土石的麻袋,就可大大地提高速度,所以吳世恭就提出了這樣的要求。“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