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去年秋天出洋考察大臣陸續回國之後,中國進入了疾風驟雨般的大改革時期:改定官製、整理法律、預備立憲………立憲派一係列改革措施讓人眼花繚亂,其目的無非想使大清統治千秋萬代,結果卻引起守舊派和**派的強烈不滿,對各項措施都予以抨擊和阻止。守舊派多是朝中官員,他們認為君主立憲會架空皇帝,進而喪失皇權:新設立的總理大臣大權在握,把持朝政,一旦紊亂朝綱,便會行王莽、曹操之舉,進行改朝換代。所以拚命加以阻止,便有了朝廷官員之間相互攻許的“丁未政潮”。**派為了自己能夠奪權,對於所有可能鞏固朝廷統治的措施都持反對意見,也不管這些措施是否與民有利。由於**派無權無勢,隻好采用最暴力的手段來表達自己的意誌:造反。江南一帶迅速成為火藥桶:1906年12月,湖南爆發萍測酸起義:1907年6月,廣東發生七女湖起義:7月,安微爆發安慶起義:9月,廣東發生欽廉防城起義………正是這兩股勢力搗亂,讓清末原本就炭炭可危的政局變成了搖搖欲墜。這好比大海上一條頂風逆行的破船,幾個有眼光的船員發現風向不對、船體破裂,便勸船長一邊調轉船頭、一邊維修破船。剛提出自己的看法,馬上有人站出來反對:“不行!船是祖宗留下的,不能亂動:方向是祖宗指定的,不能亂改。”在兩派吐沫橫飛、各持己見的時候,卻有些人拿出錘子斧頭,對著破船就是一通破壞,用行動表示自己的看法:我們應該打倒一切,廢舊立新!就這樣,本來還能多支撐幾年的破船,在三夥人的角力下”在原地打轉轉,並出現下沉的跡象。朝中亂局在湖北也有體現:主流是立憲派,以湖廣總督張之洞為代表,聲勢最大。雖然主張君主立憲,其實心中還是傾向於確保皇權,所以他們和守舊的保皇派之間沒有太大的衝突,反倒有合流的意思。鐵杆保皇派除了鄉間士伸老儒,在官場上也有,不過影響力有限”畢竟張南皮在湖北呆了這麼多年,不合自己意思的官員早被他掃地出門了。至於**派,主要是廣大新式學堂學生、以及編練的新軍,屬於潛流,在正式場合完全沒有任何聲音。但在暗地裡”卻蠢蠢欲動。作為生在春風裡、長在紅旗下的新青年,孫元起在心底裡是傾向於**的。但來清朝這麼多年,思想也發生一些變化,對於**有了自己的看法:暴力**必須在傑出人物的領導下,發生在可控範圍內,不能損害國家和大多數國民的利益:**發生之後,國家應該迅速穩定下來,轉向經濟建設,改善民生,而不是社會動蕩、軍閥混戰。年初偶爾一個機會”孫元起看到去年秋冬間孫中山、黃興等人在東京製定的《**方略》,其中《對外宣言》有這麼幾條:在**成功之後,“所有中國前此與各國柿結之條約,皆繼續有效”、“償款外債照舊擔任,仍由各省洋關如數攤還“、“所有外人之既得權利,一體保護”。儘管孫元起明白,這是**黨人為了獲取列強支持而不得不采取的辦法,心中依然憤憤不平,對同盟會頗為失望。即便對同盟會失望”孫元起對於它的未來還是有所期待,希望它能肩負起曆史的重任”推翻滿清,建立民國:而不是企盼滿清政府立憲成功,華夏子孫永遠做滿人皇帝的奴才。對立憲不免持有消極的觀望態度,加上自己對於學校進行大膽改製,消減其中經學內容”在湖北官場上孫元起便成了另類。張之洞出任協辦大學士之後,直接繞開孫元起這個湖北提學使,在武昌成立一所存古學堂,訓詞中說道:“近日學堂怪風惡俗”不忍睹聞。為國家計,則必有亂臣賊子之禍:為世道計”尤不勝洪水猛獸之憂。謹於湖北省設立存古學堂,以經、史、詞章、博覽四門為主,而以普通科學輔之,庶經訓不墜,以保國猝而息亂。,這幾乎是指著孫元起的鼻子,否定他在過去一年間的所作所為了。很多人以為孫元起會在短時間內灰溜溜地滾出湖北,誰成知很快離開湖北的卻是張之洞。但人家是榮升大學士、軍機大臣,在湖北他的影響力還在,足以讓孫元起的一此改革措施遭受或明或暗的阻礙,甚至有些舉步維艱。政局波璃雲詭,讓人難以捉摸。據學生們反應,激進的**黨人甚至把自己改造學堂、提高教育質量的行為,視為維護清廷統治,大為不滿。如果他們有機會,想來不會介意在自己的刺殺成果上增加一個提學使吧?按照張之洞等保守派的態度,如果殺一做百維護朝廷穩固,想來清政府也不會吝嗇革職拿辦一個提學使吧?孫元起本來就不耐煩做官,被張之洞批判之後,便萌生去意。誰知告病辭呈還沒寫好,張之洞先向朝廷請假養病。之後,便是張之洞北上、趙爾巽西來。乘著新舊交替的間隙,孫元起準備先把全省中小學布局做個大調整,順便把自強學堂改建為武昌大學堂,等事情告竣後再辭職,也算善始善終吧。就在這個時候,他接到了瑞典皇家科學院的電報。諾貝爾化學獎?從這個獎項來能看出三點:盧瑟福的推薦沒有白費;正統的科學家對於光電效應、量子力學、相對論等,還是持半信半疑的態度:作為物理係研究生,孫元起的中學化學沒有白學。按照慣例,諾貝爾獎是在每年的12月10日頒發,今年也不例外。既然有這個光明正大的理由,孫元起決定把自己的離職日期提前到月中旬。想定以後,孫元起給瑞典皇家科學院回了一封電報,除表示感謝之外,還表示自己現在是官員,不便請假參加頒獎儀式,如果貴國能夠通過外交途徑向清政府提出邀請,或許自己可以前往。另外,又給耶魯、mit發去電報,表示自己在明年年初有空,希望他們能利用美國政府向大清外務部提出訪問要求。自從懈年秋天孫元起離開之後,已經三年多沒有踏上美洲大陸。耶魯和mit一再邀請,都因為各種原因而耽擱下來,以至於今。儘管耶魯、mit派不少留學生和研究人員到中國,與孫元起討論相關研究計劃,但中美遙隔萬裡,實驗設備也不齊全,討論的時候總有一種到喉不到冒的感覺。孫元起非常自信,瑞典和美國一定會邀請自己。發出電報之後,便向朝廷遞送了出國遊學懇請開缺的折子。接著,迅速集中精力,投入到湖北教育改造大業中去。對於自強學堂的改造比較簡單,隻要對照經世大學的學科設置便可以,加上經世大學新一屆畢業學生的到來,操作空間非常大。關鍵是中小學布局。清末,湖北共兩千四百萬人,按照人口比例,應該就讀中小學的人數至少在四百萬人以上。即便每所學校有4n名學生,全省也應該有一萬所中小學。事實上,眼下湖北平均每所學堂隻有數十人,總共在校學生隻有五六萬人!足見形勢艱巨。張之洞非常重視教育,在他支持下,如今湖北每年教育經費達到兩百萬兩白銀,在全國都是首屈一指的。然而這些銀子時於人數超過四百萬的龐大基礎教育工程來說,無疑是杯水車薪,何況這些銀子裡還包括各種師範學堂、實業學堂呢?孫元起不是救世主,不可能一下子變出如許真金白銀,來建設數以萬計的中小學。他能做的,就是搭好框架,把每一分錢用到實處,正好比螺螄殼內做道場。和楊度、章士創、劉師培等幕僚商量之後,決定按照每個縣的人口來確定公立學校的數額:每十萬人,設立兩所小學、一所中學:不足十萬人,仍為兩所小學、一所中學:超過五十萬人,則不再增設學校。鼓勵地方鄉伸自主辦校,教學規模超過公立中學者由各府縣予以褒獎。此外,孫元起還請蔡元培在湖北設立了兩所經世大學附屬學校,力所能及地減輕政府的壓力。公立學校參照經世大學附屬學校的規矩,分兩種班,采用同樣的師資教學,一種麵向家境比較寬裕的,收取學費:一種麵向普通家庭的,不收取費用。免費班級每年要淘汰末尾的艦學生,轉入收費的班級:收費班級中成績優異的20%學生,也可以申請進入免費的班級。這樣既可以取富濟貧,減輕學校的經費壓力,也可以促進學生良性競爭,好好學習,選拔天資聰穎的學生。沒有辦法,實在是財力有限,隻好采用斯巴達式的學習i練,選取精英優先教育。十月中旬拿出方案後,孫元起把提學使司的所有人員都派到各府縣,監督公立學校的成立與改造。他自己也不例外,來到武昌府南一百八十裡的通山,親自參加搭建通山公立第一中學、第二中學的工作。果然不出所料,瑞典和美國相繼向清政府的外務部發來照會,希望邀請孫元起出國訪問:再加上孫元起自己上奏的懇請開缺的折子,朝廷很快給孫元起發來詔命:著學部右侍郎銜、署湖北提學使孫元起充任頭等欽差大臣,出使瑞典、美利堅等國考察學務,賞假三個月,母庸開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