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三、高車大馬滿長安(一)(1 / 1)

促成孫中山此次北上的原因很多,但歸根結底是與當前的政治局勢以及孫中山對國家發展的個人認識有關。當前的政治局勢就是唐紹儀內閣已經走到了山窮水儘的地步,接下來該怎麼辦?以宋教仁為代表的同盟會狂飆突進,提出以後內閣應該為純粹政黨內閣。共和黨則針鋒相對,提出以後內閣必須繼續采取眼下的混合政黨內閣製。另一大黨新中國黨雖然目前意向不明,但參議院分裂已經粗見端倪。共和黨是當前參議院第一大黨,同盟會則有後來居上的趨勢,任何一方都有阻止議案通過的能力。如果兩者在參議院內分裂對立,最直接的後果就是以後無論由誰組閣,提出的內閣人員名單都無法在參議院內獲得通過。而現在中國又是實行責任內閣製,一旦現在的唐紹儀內閣倒台,新內閣名單又無法通過,國家將長期陷入無政府狀態。更要命的是,同盟會很明顯帶有南方革命黨色彩,共和黨則帶有華中、華北的保守黨色彩。兩黨的政見之爭,很容易就演變為南北方的地域之爭、權力之爭。對於袁世凱來說,他剛剛坐上臨時大總統寶座不久,國家內則財力枯竭、外有列強逼迫,形勢岌岌可危,可要想有所改變,必須先統一全國;而他漸次統一各省的計劃此時才剛剛起步,對全國局勢掌控還很薄弱,問題絕非一時所能解決。無論出於私心還是公心。袁世凱都不希望國家現在亂起來。袁世凱心目中理想的政治體製是美國的總統製,即不設內閣總理,各部總長直接對總統負責。可是有同盟會作梗。他的理想一時半會兒實現不了,隻能退而求其次,在責任內閣製上動動手腳,至少不能是同盟會希望的純粹政黨內閣。他自忖說服不了油鹽不進的宋教仁,隻好把遊說的目標定在對同盟會有巨大影響力卻又沒有多少節操的孫中山身上,所以他極力邀請孫中山北上共商國是。而孫中山呢?他在革命成功之後搖身一變成為了經濟學家,覺得民族、民權兩個主義因為清廷退位而得以實現。現在最要緊的問題就是實行經濟革命,解決民生問題。眼下國弱民窮、外患不斷,形勢有如一團亂麻。任誰執政都會手足無措。如果妄圖僅以政治手段加以處理,隻會越弄越糟!如何解決這個問題?他這個半吊子經濟學家認為,國家應該大力發展實業,從根本上解決國弱民窮的問題。使得民生充裕、國家富強。然後政治問題才能解決。說白了,這就是馬教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扭曲表達。可是眼下南北衝突、黨爭衝突,國內動蕩不安,哪有適合實業發展的大環境?當他接到袁世凱邀請北上共商國是的電報時,孫中山覺得機會來了!此外還有兩個小原因,一是北京各政黨已經到了分化聯合的關鍵時刻,尤其是同盟會,已經與統一共和黨、國民公黨、國民共進會、共和實進會等黨派談好條件。準備舉行合並儀式,改組成後世鼎鼎大名的國民黨。在這發生重大變革的關鍵時刻。作為同盟會大佬,孫中山自然不能缺席。至於第二個原因,就是孫中山寂寞了。在所謂的“民初五巨頭”中,袁世凱是臨時大總統,黎元洪是副總統,孫元起是教育總長,黃興剛剛從南京留守的職位上退下來,唯有他孫中山是孤魂野鬼,從臨時大總統職位上退下來的這半年多時間裡,隻擔任掛名領空餉的全國鐵路督辦,除了在南方各大城市裡發表幾次演講、接受幾次采訪,幾乎在政壇上消失。如果再不到政治中心刷刷存在感,他就要被邊緣化了。但對於舉行五巨頭會議,各方反應也不儘相同。袁世凱與孫中山是一唱一和、一酬一答,顯得異常熱心。孫元起本人就在北京,對調和南北、避免衝突、發展實業的會議主旨頗為讚同,但對袁世凱的誠意卻大為懷疑,對他的手段也懷有戒心。黎元洪身在武昌,對舉行會議是樂觀其成、樂見其效,但要他離開湖北參加會議,那就隻有敬謝不敏了!反對最激烈的,反倒是黃興。黃興反對參會不是沒有理由的。他在擔任南京留守的時候,曾有刺客數次要對他下手,幸好都被他多了過去。他懷疑這是袁世凱派來的殺手。因為袁世凱非常崇尚實力,認為孫中山這種空頭理論家對他危害不大,難以對付的是自己這種實乾派,所以迫切想要除去自己。隻可惜沒有確切證據證明這一勾當就是袁世凱乾的。而且當時黃興正在南京大刀闊斧地裁撤冗餘軍隊,也有可能是那些被裁撤的軍官士兵心懷不滿,派人打黑槍來發泄怒氣。雖然事出有因,查無實據,但這卻讓黃興提高了警惕。隨後又爆發了張振武案,不由得讓黃興心驚肉跳:若是之前自己運氣不好,會不會像張振武一樣慘遭橫死?故而他對袁世凱以及同盟會與袁世凱的合作政策都更加懷疑。在卸任南京留守之後便浪跡上海,既不南下與其他革命黨人會晤,也不願北上參加孫、袁二人召集的“五巨頭會議”。但孫中山可不管黃興是否願意,就像某個小品裡說的:反正你願意我也來了,不願意我也來了,願意不願意我都帶著誠意撲麵而來!徑自帶著家眷、親信等十多人乘船北上,在參議院提出彈劾案的當天抵達了天津塘沽碼頭。在孫中山北上消息發出之後,袁世凱摸準了孫中山喜歡被關注的脈門,命令以歡迎元首的禮遇進行隆重歡迎,還派國務院內務總長趙秉鈞、大總統府秘書長梁士詒到碼頭恭候。孫中山看到如此陣仗果然心花怒放,麵對記者說話時也開始大放厥詞:“孫某北上之前,有不少人前來勸阻,認為袁大總統不大可靠,既然之前敢殺張春山,之後就敢殺孫逸仙,此次北上有百害而無一益。孫某卻不以為然,袁大總統是國之柱石,怎麼可能不可靠呢?所以我要親自北上,試一試我的眼光。“事實證明,孫某的眼光還是很準的!雖然現在孫某還沒有見到袁大總統,但是我已經感受到了他的拳拳誠意,覺得他絕無不忠於民國之心。所以我等國民也要將心比心,萬不可對袁大總統心存猜忌、妄言攻訐,破壞國家團結大局,讓袁大總統良善之意收到傷害。隻要我全國民眾團結一心,我中華民國的前途將有無窮之希望!”話音剛落,馬上有記者提問道:“請問孫先生,您對張振武遇害案怎麼看?”孫中山答道:“張春山遇害一案究其根源,是黎副總統以湖北安危大局為念,不得已而妄殺首義功臣;袁大總統以國家南北團結為念,不得已而簽署執行法令。二人雖然都有過錯,但本意都是極好的,可謂瑕不掩瑜。而且現在逝者已矣,縱使嚴厲查辦所有相關人員,也不能讓死者複生,又何必激化矛盾?依孫某之見,不如大力表彰張振武的功勳以為和解,免得小題大做,貽誤要政。”接著另一個記者提問道:“孫先生,有消息稱,您此次北上主要目的之一是出席同盟會改組儀式,並擔任理事長一職。眾所周知,同盟會一直主張實行純粹政黨內閣,其實就是宋遁初總長想做內閣總理。如今同盟會改組,將一躍成為內閣第一大黨,宋遁初總長就任內閣總理指日可待。近日報紙有傳言說,宋遁初總長有意推舉你就任大總統,請問是不是這樣?”孫中山麵色稍變,但依然含笑答道:“孫某此次北上與袁大總統、黎副總統、百熙總長、克強先生等賢達會商,提出的議題主要是尊重參議院、南北不可分離、大局急求統一、迅速發展實業等。至於參加同盟會改組儀式,不過是順便之舉。“孫某自退職以來,傾力於建造十萬英裡鐵路,希望為商業繁榮、國民經濟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絕不願身居政界,惟願做自由國民,又怎麼會覬覦大總統之位呢?報界以訛傳訛,誤人不淺!看來孫某此次會晤又多出一個議題,那就是要加強媒體監管、造成健全政論。”馬上又有記者問道:“孫先生,前幾日黃克強先生剛在上海發表聲明,表示將不參加此次會談;駐鎮武昌的黎副總統雖然對此次會談頗為嘉許,但也沒有北上的跡象。請問此次五人會談,會不會最後隻有三人參加?”孫中山點點頭:“你說的這兩條消息我也有所耳聞,不過克強和宋卿都是締造民國的偉人,在國民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巨大影響力,此次會晤不能不來;他們又都是心憂天下、愛國愛民的忠義之士,此次會晤關係到民國未來,他們不會不來。所以,他們一定會來的。”頓了頓,又用力揮了揮手再次強調道:“是的,他們一定都會來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