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城市的實際情況如下:皇宮的宮殿和宮廷園林占據了東麵的海岬,也就是那七座山丘的第一座,按我們今天的度量衡來計算,大約有150英畝。土耳其人戒備森嚴、象征著專製統治的建築物,正好就建在希臘共和國原來的基礎上。不過也可以這麼假定,當時的拜占庭人看到海港有便利的條件,急於超過皇城的界線,向港口擴大他們的居住區。君士坦丁新建的城牆,橫跨三角形的寬闊的腰部,在與古老的工事相距15個斯達底亞(譯注:斯達底亞是古希臘的長度單位,約為607~738英尺。)的地方,從港口直接興建到普羅蓬提斯海。城牆將拜占庭包括在內,把七座小山的前五座都容納進去。這七個山頭,在走近君士坦丁堡的人看來,一層高過一層,景色極為壯觀。城市的奠基者死去約一個世紀之後,新的建築物一麵向上方的港灣發展,另一麵沿著普羅蓬提斯海延伸,已經覆蓋了第六個山丘狹窄的山脊,以及第七座山丘寬廣的山頂。年輕的狄奧多西為保護城郊地區不受蠻族長年的騷擾,興工建造長度足夠的永久性城牆,(狄奧多西在公元431年修築一道新城牆,到公元447年被地震摧毀,經過統領居魯士三個月的努力全部重建,到赫拉克利烏斯在位時,首次把城郊的布拉契尼並入城區之內。)把整座城市圍得固若金湯。從東麵海岬到金門,君士坦丁堡最長的直徑約為3羅馬裡(在《職官誌》裡記載的長度是14075尺,單位很可能是希臘尺,丹維爾曾經換算出與英尺的比例。很多作者提到聖索菲亞教堂的高度是78哈希麥特腕尺,相當於180英尺,也就是說每腕尺等於法國的27寸。),周長在10~11羅馬裡之間,按英製計算,大約有2000英畝。現代旅客有時會把君士坦丁堡的邊界一直延伸出去,把歐洲這邊相鄰的村莊,甚至亞洲的海岸全都包括進去,(做事認真的泰弗諾(1633~1667A.D.,法國旅行家),用步行測量三角形的兩個邊,就是從基奧克斯的後宮走到七座塔,花費時間是1小時45分鐘。丹維爾很仔細地查證,認為按照這樣的計算,整個城市的周長大約是10~12英裡。圖內福爾(1656~1708 A.D.,法國旅行家和古物學家)的估算太誇大,沒有將斯庫塔裡包括在內,就有30~34英裡,這種說法沒有根據,有違他平素做學問的原則,倒是令人覺得奇怪。)這種過分誇大的做法,並無任何根據。不過佩拉和加拉塔這兩個郊區,雖然在海港另一邊,卻可以視為城市的一部分。(查士丁尼為美化市容,種植很多樹木,用成列的無花果樹將城市劃分為十三個區。佩拉和加拉塔位於北麵郊區,最初佩拉的意義是“袋子”,這跟它的地勢有關,一看就清楚,至於加拉塔的取名就不知道含義何在了。)要是加上這兩地的麵積,有一位拜占庭曆史學家將他的出生地,也就是這座城市的周長估算為16希臘裡(大約14羅馬裡),也不能說完全沒有道理。(整個長度是111個斯達底亞,每一希臘裡是七個斯達底亞,合660法國腕尺(每一法國腕尺等於1.95米或6.4英尺),但有時算為600腕尺。)麵積如此寬廣的城市,作為一個帝國的首都是綽綽有餘,但是君士坦丁堡在這方麵仍舊屈居於巴比倫、底比斯(古籍裡提到巴比倫和底比斯的大小都很清楚,並沒有誇大而且計算準確。這兩座曆史上的偉大城市,巴比倫的周長是25英裡,底比斯有30英裡。)、古羅馬、倫敦甚至巴黎(若將君士坦丁堡和巴黎做比較,用50個法國腕尺平方作為1麵積單位(1腕尺等於1.95米,所以50個腕尺平方,約是100平方米,相當於1公頃的麵積),君士坦丁堡有850個麵積單位,而巴黎有1160個麵積單位。)之下。這位立誌要為自己的光輝統治立下永恒豐碑的羅馬世界的主人,為完成這項偉大的工程,竭儘了數百萬臣民的財富、勞力和智慧。有人計算出皇室的花費實在驚人,僅就城牆、柱廊和供水渠道,就要支用大約250萬英鎊(金額相當於6萬磅重量的黃金,是從科迪努斯那裡得知費用的總額,但是作者的名聲不佳,除非資料來源沒有問題,否則憑他對古代計算方式的不熟悉,很難令人相信這個數據會很正確。)。覆蓋黑海海岸的森林和普羅科尼那斯小島上著名的白色大理石采石場,都可提供取用不儘的建築材料,隻需經過一小段水路就能源源不斷運往拜占庭港口。成千上萬的勞工和匠人胼手胝足,希望工程早日完工。但心急的君士坦丁很快發現,由於技術水平日益下降,現有的建築師無論技術還是數量,都無法滿足龐大設計的要求。於是,他下達命令,即便是距帝國最遙遠的行省,總督也要立即興辦學校,指派教師,利用獎金或特權的誘惑,把大批曾受過較好教育的天才年輕人集中起來,學習從事建築行業的相關技術。(這個法規是在公元334年頒布,傳送給意大利一體遵行,轄區包括阿非利加在內。戈德弗羅伊(1587~1652A.D.,法國曆史學家和法學家,曾編纂《狄奧多西法典》)對這方麵做過研究,他的評述可以用來參考。)君士坦丁運用統治權力,找到最優秀的人才進行新城的土木工程建設,但裝飾城市的藝術作品,全都出自伯裡克利和亞曆山大時代(譯注:伯裡克利和亞曆山大的時代相當於公元前5世紀和公元前4世紀,希臘的文治和武功均已達巔峰。馬克思說:“希臘內部極盛的時期是伯裡克利時代,外部極盛時期是亞曆山大時代。”)最著名的大師之手。要想使菲迪亞斯和利西波斯(譯注:菲迪亞斯(490B.C.—430B.C.)是希臘的雅典雕刻家,在古代極負盛名,平生代表作以衛城的三座雅典娜神像以及奧林匹克神廟的宙斯像最為出色,現無作品傳世。利西波斯為公元前4世紀的希臘雕刻家,作品以大理石為主,人物雕像體態修長,富於視覺效果,除仿製品外無原件留存。)這樣的天才再次出現,那確實超出羅馬皇帝的能力。然而,大師留給後代不朽的作品卻無處躲藏,全部暴露在專好虛榮的專製帝王麵前,任憑他肆意掠奪。在他的命令之下,希臘和亞細亞許多城市最有價值的裝飾品全都被洗劫一空,像是著名戰役的戰利品,具有宗教意義的聖器,古代的神明、英雄、智者和詩人的知名雕像,全都被用來增加君士坦丁堡威名蓋世的風光。曆史學家錫德雷努斯(他曾經描述過這些雕像,對荷馬的半身像更是抱著欣賞的態度,可以看出,錫德雷努斯在模仿前代的風格,要創造出更幸福的時代。)非常感慨地說,體現偉大人物的紀念品全部都在這兒,除了沒有靈魂以外,其餘可說是應有儘有。但是,很明顯,在這君士坦丁的城市中,在一個人的思想受到政治和宗教雙重奴役的衰落時期的帝國中,我們絕不可能找到荷馬或德謨斯提尼(譯注:德謨斯提尼(384B.C.—322B.C.)是雅典雄辯家和民主派政治家,反對馬其頓入侵希臘,發表《斥腓力》等演說,終因當時要組成希臘聯軍擊滅波斯,使得他對抗專製極權的努力失敗,隨後他自殺身亡。)的靈魂。征服者圍攻拜占庭時,把營帳安置在第二座山丘居高臨下的山頂上。為永久紀念這次偉大的勝利,君士坦丁仍選定這極有利的位置建造市政廣場,這廣場外形看上去像是圓形或是橢圓形的。兩個遙遙相對的廣場入口做成凱旋門形狀,四周柱廊中布滿了各種雕像。中央矗立著一根高大的石柱,因受到戰火的毀損而被稱之為“燒焦石柱”,立在20英尺高的白色大理石基座上,係由10塊高10英尺、周長約33英尺的斑岩拚成。在石柱的頂端,大約距地麵120英尺的高處,安置阿波羅的巨大青銅雕像,據猜測可能是從雅典或是弗裡吉亞一個市鎮運來,一般認為出自菲迪亞斯之手。這位藝術大師雕刻的日神(編注:這裡的“日神”指“光明之神”,即阿波羅,太陽神則是赫利俄斯,人們常常把他們倆搞混。),若按照後人附會之言,就是君士坦丁皇帝本人,雕像的右手拿權杖,左手抓地球,頭戴金光閃亮的皇冠。賽車場或稱橢圓大競技場,是座堂皇的建築物,長400步,寬約100步,兩個大門之間的場地布滿各種雕像和方形石碑。這裡我們可以觀察到一件氣勢雄偉的殘留古物:三條蛇纏繞在一根銅柱上,三個蛇頭過去一度支撐著金色三角祭壇。在希臘人擊敗薛西斯後,得勝的勇士便把此戰利品奉獻給德爾斐神廟(身為神聖遺跡的管理人,若知道下列證據很可疑,一定會感到高興。(1)最早獻祭用的三足青銅鼎和圓柱,陳設在德爾斐神廟,這點從希羅多德到保薩尼阿斯(143 B.C.—76 B.C.,希臘旅行家及地理學家),都曾證實過。(2)異教徒佐西穆斯和歐西比烏斯(公元4世紀,愷撒裡亞主教,曆史學家及辯論家)、蘇格拉底(380~450 A.D.,拜占庭教會曆史學家)、索德曼(400~450A.D.,希臘律師及教會曆史學家)這三位教會曆史學家一致同意,是君士坦丁下令將德爾斐神廟的神聖裝飾搬到君士坦丁堡,並提到放在橢圓形競技場的盤蛇石柱。(3)所有歐洲遊客到君士坦丁堡遊曆,從布翁德蒙特到波卡克(1604~1691A.D.,英國東方學者),他們參觀的地方和描述方式都大同小異,不同之處是因為土耳其人造成的破壞。穆罕默德二世用戰斧,把盤蛇石柱上一條蛇的下顎砍掉。)。土耳其征服者用粗暴的雙手,損毀橢圓形競技場美麗的外觀,仍舊沿用著阿特梅丹的舊名,實際上卻把它當作馬術教練場。在皇帝觀賞賽車節目的寶座前,有一道螺旋形階梯直達王宮(拉丁文Cochlea意為“螺旋”,希臘人指稱“螺旋樓梯”,拜占庭曆史裡常提到。)。這裡坐落著一些宏偉的建築,幾乎不亞於羅馬城的王宮,加上附屬的庭院、花園、柱廊等,整個建築群從橢圓形競技場到聖索菲亞大教堂(這裡有地形上的三個要點,可指出皇宮位置:(1)從橢圓形競技場(或稱為阿特梅丹)到皇宮,有一條樓梯連接;(2)在普羅蓬提斯海邊建築一個人工港,經過一段大理石階梯,可走上皇宮花園;(3)奧古斯提姆是麵積廣闊的外廷,有一邊據有整個皇宮的正麵,另一邊鄰接聖索菲亞教堂。),占據了普羅蓬提斯海沿岸很大一片地方。我們還可以對大浴場也讚揚一番,君士坦丁施展大手筆,用高大的石柱、各種大理石雕刻以及60多座青銅像加以裝飾,卻仍沿用宙克西普斯這個舊名(宙克西普斯是朱庇特的稱號,此浴場位於拜占庭的老舊市區。迪康熱(1610~1688 A.D.,法國東方學者和語言學家)認為指出真正位置並不難,從曆史上的事件來看,浴場與聖索菲亞大教堂和皇宮都有關聯。但班杜裡有不同看法,他認為若按照最早的計劃,浴場位於城市另一邊,靠近港口。)。不過,在這裡如果刻意詳細描繪城市各地點的不同建築物,就會偏離這段曆史的主題。總而言之,凡是能顯示偉大都城的宏偉和壯麗,能夠提供眾多居民便利和娛樂的東西,在君士坦丁堡的高牆內,可說是無所不包,應有儘有。有一份在該都城建設百年後所記錄的文獻,開列的項目包括:1所學校或學府、1座賽車場、2所劇院、8個公共浴場、153個私人浴室、52座柱廊、5座穀倉、8條水渠或水庫、4個用於元老院會議或法庭審判的寬廣大廳、14座教堂、14座宮殿,還有4388間房屋,在高大和華麗方麵,絕非一般平民住宅所能比擬。(羅馬的大型建築經統計有1780座,使用的拉丁文是domus,一般是指富麗堂皇的大廈;君士坦丁堡也沒有將寓所和住宅算在裡麵。舊都城有424條街道,新都城有324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