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誰乘星槎破虛空 第334章 無意狼煙照邊關(1 / 1)

盛唐夜唱 聖者晨雷 2039 字 3個月前

若說與李騰空、壽安這邊,葉暢隻是覺得難以割舍,那麼梅花觀裡的江梅,則是葉暢不欲人知的存在。但他又不能象李隆基一樣,用個大大的皇宮作為牢籠,將江梅關在裡麵,他也做不出這種事情。故此,在壽安去了遼東之後,葉暢便有意安排,令她與江梅沒有見麵的機會——壽安身為公主,可是見過江梅不隻一回,當然能認得出來,這位“江梅”實際上是所謂自儘了的梅妃。就算壽安不為此在李隆基麵前告發,可是醋海生波也不是葉暢願意麵對的麻煩。結果壽安卻徑直提到江梅,如何能讓葉暢不驚駭。就象是戀愛中的女人不可以道理來說服一樣,吃醋的女人,更是無法用任何邏輯與常理來推測“這個,你見到她了?”“那是自然,你連騰空的事情,在我麵前都不遮掩,卻故意讓我無法見到這位梅花觀主,這其中藏著蹊蹺,我如何看不出來?”壽安眼中波光盈盈,既是傷心又是惱怒:“你這樣做,對得住我們麼?”葉暢心念一轉,便意識到問題出在哪兒了:“是響兒幫你的?”在遼東,壽安雖是貴為公主,但她的一舉一動,其實都在葉暢派去的人安排之下,她唯一有可能避開葉暢監視的,就是和響兒在一起時。葉暢想到響兒與當初的蟲娘每見一次便要爭吵一次,現在兩人卻湊成了一堆,不禁大感頭痛:“你和響兒是如何混到一起去的?”“休要岔開話題,你隻說,那位梅花觀主,當如何給我們一個交待”這等情形下,葉暢除了裝聾作啞之外,實在沒有彆的選擇,故此他打了個哈哈:“蟲娘,這都是小事,你看,為何是她避著你,而不是你避著她,便知道在我心中孰重孰輕了……”壽安正待緊追不舍,就在這時,卻聽得外邊有人急匆匆過來:“長安城中來了使者”來得真是太及時了,葉暢心中大喜,麵上卻一臉凝重:“定然是出了大事,讓我看看,究竟是什麼使者……蟲娘,過會兒我再給你解釋”若說最初葉暢還隻是想要拖延時間,避免壽安和他算總賬,可當使者帶來了真正的消息時,他神情還是凝重起來。宋渾去職,蕭炅被彈劾,李林甫召他速速回京這可不是什麼好兆頭,這證明李林甫在與楊釗的較量中,再也不占有絕對優勢,甚至已經處於劣勢宋、蕭二人,乃是李林甫現在的絕對心腹,這位宋渾乃是前名相宋景之子,如今為禦史中丞,蕭炅更是從對付韋堅開始,就十分堅決地站在李林甫的這一邊。動這兩人,李林甫最心腹的力量就隻剩餘另一位禦史中丞王了。“你回不回長安?”跟在葉暢身邊的壽安問道。葉暢眯著眼,想了好一會兒。李林甫召他回長安的用意很簡單,便是利用他這兩年理財賺錢的本領,加大自己這邊的砝碼。現在李林甫與楊釗的關係已經是勢如水火,雙方不可能再有調和。現在,是不是他介入的最好時機呢?此時的長安城,全無春日的溫暖,被籠罩在陰霾之中。空氣裡帶著沉悶的氣味,讓人透不過氣來。李林甫站在興慶宮門前,神情陰沉,他在這裡已經等了好一會兒,但是,裡麵還沒有傳他入內。這是二十年來從未有過的事情偶爾也有武官、太監從他麵前經過,隻不過這些禁軍的武官或者內廷的太監們,沒有一個人上前來奉承他,都仿佛當他不存在一般,匆匆從他麵前經過長安乃是帝都,帝都中人天生就擁有極強的政治敏銳性,這些小人物早就得到了消息,知道天子有些厭了李林甫。隻不過一直離不開李林甫的本領,要靠著這位權奸管理朝政,故此才容他。但在七日之前,這種容忍隨著一件事情而變化了。李林甫的思緒也回到了七日之前,他心中滿是後悔懊惱,自己明明感覺到楊釗的威脅,可是為何還給了他這個機會,莫非真是因為年老昏聵了?七日前,身為吏部侍郎、度支使的楊釗,說動了李隆基,前往府庫去看。結果府庫之中堆積如山的棉布、綢緞、糧食、器物、銅錢、食鹽,讓李隆基大悅。這是前所未有的富庶,李林甫管理國政以來,雖然先後借助許多“理財能手”經營,給李隆基製造出國庫充實的印象,但哪一次都沒有現在讓李隆基震撼。往常昂貴的棉布,如今可以⊥數十萬人做幾套衣裳;綢緞可以張成帷幔從長安接到洛陽;來自淮南道的大米堆滿了府庫,不得不露天放著;器物多得可以裝飾雙倍的皇家園林;銅錢的繩串都朽了,單個的銅錢滾得滿地都是;食鹽則如同雪一般,厚厚地積在那裡。這與其說是楊釗的本領,還不如說是葉暢的功勞。新修的路極大促進了物資的流通,而“飛錢”的推廣,讓原本有些困難的貿易變得輕鬆便利,新式漕船帶來了江南的物產,來自遼東的奇珍進入長安、洛陽後又轉賣天下,將天下的寶貨再換回來。但看在李隆基眼中,卻意味著李林甫對他已經沒有多少用處了。正是看到這一點,所以楊釗指使人開始攻擊宋渾,在李林甫做出反應之前,便將禦史中丞宋渾貶出了長安。緊接著又指向京兆尹蕭炅,試圖再斷李林甫一臂。若不是李隆基暗示,楊釗哪裡會有這般膽量?李林甫心中冷笑了一聲:卸磨殺驢,太宗皇帝如此,李隆基亦是如此。隻不過當初太宗皇帝是在魏征死後才推倒了魏征的墓碑,而現在李隆基在他還沒有死之前,就迫不及待地要推倒他了。但冷笑之餘,李林甫更感到壓力。他的政敵太多,如今見楊釗輕而易舉便拿下了宋渾,蕭炅亦是岌岌可危,無數政敵就象嗅到了血腥的豺狗,就在他身邊潛伏環繞,隻等著衝他下嘴。群敵環伺之下,李林甫終於重新振作起來,準備進行反擊了。可是李隆基並不給他反擊的機會,他今日在興慶宮前求見,足足等了一個時辰,也沒有等到召見的旨意。眼見天色漸晚,李林甫仍然站在那裡,不為所動。這個時候,他不能露出絲毫軟弱,否則便會被群起而攻之捏著袖子裡的密奏,李林甫臉上浮起一絲冷笑,袖子裡的這東西,卻由不得李隆基不見“去稟報聖人,有邊疆緊急軍情需奏明聖人”他厲聲道:“汝等小人,若是誤了軍國之事,休怪老夫殺人以昭天下”大唐的宰相,當真發起怒來,沒有幾個人能夠扛得住。他對著門前的衛士發火,那衛士隻能入內稟報,這一次沒讓李林甫等太久,過了一會兒,便見高力士匆匆而來:“啊喲,怎麼讓李相公在門前久候,你們當真是不知死活……李相公,請隨我來。”李林甫陰沉著臉,跟在了高力士身後。高力士偷偷瞧了他一眼,路上卻沒有問話,他與李林甫之間,既有合作,亦有爭鬥,現在楊釗勢大,而且勾通內廷,讓他在皇宮中的地位也受到了一定影響,故此他又想與李林甫攜手了。到勤政務本樓前,李林甫見到李隆基正滿臉笑容,似乎在與楊釗說什麼,楊釗也帶著笑,看到李林甫來,隻是大模大樣地揖了一下,然後繼續與李隆基說話。李林甫沒有出聲,在旁邊靜靜地站著。好一會兒,李隆基才象是剛剛發現他,笑著道:“李卿來了……不是說你有邊疆軍情要稟報麼,為何一語不發?”“想來是哪兒大勝,李相公急著說與聖人聽,讓聖人高興高人。”楊釗笑眯眯地道。“若是如此,還是快快說來朕聽。”他二人一唱一和,言下之意就是李林甫巧取邊將之功為己邀寵,李林甫心中暗自一歎,旋即又堅硬如鐵石。“此乃軍務,楊釗,你且退下”他對楊釗喝道。楊釗一愣,李隆基也愣住了。“機密大事,乃天子與宰相相議,你還不退下,在此做甚”李林甫又厲聲喝斥。這段時間,他都在避楊釗鋒芒,而得了李隆基偏向的楊釗,也自覺自己能夠與李林甫分庭抗禮,故此頗有不敬之處。但此時李林甫擺出宰相身份,厲聲喝斥之下,楊釗臉色頓時變了,不禁連退了幾步,竟然為李林甫所懾,不敢爭辯一句。李隆基雖然偏向他,卻總不好直接不給李林甫顏麵,故此隻能咳了一聲:“楊釗,你先去外邊暫候,過會兒再來陪朕。”楊釗怨恨地看了李林甫一眼,情知目前這是唯一的選擇,便向一個宮女使了使眼色,然後退出了勤政務本樓。可是他才退出去,李林甫又請李隆基屏退了左右,那個宮女也被趕了出來。“李卿這般神情……莫非出了什麼大事?”見李林甫這般做作,李隆基心中有些膩歪,催促著問道。“南詔國反矣。”李林甫深吸了口氣,然後道。“什麼”李隆基大驚失色,從座椅上猛地站起身來。他早年英武,可是如今沉湎於酒色,身體已經有些發虛,這一站起來,眼前便是一黑,頭昏眼花,身體也有些搖晃,還是旁邊的高力士一把扶住他,他才定下神,然後又坐了下去。南詔竟然反了李隆基第一個念頭,便是蜀地自此多事,然後便又想到,南詔背唐,必勾聯犬戎,隻怕連隴右、河西和北庭,都要開始新的一輪動蕩了。那邊高仙芝還在與大食國於安西較力,這邊西南又是不靖,大唐的負擔會更重吧。緊接著,他才想起,南詔怎麼會反。“南詔向來恭順,歸義王雖死,其子承位,為何會反?”定了定神,李隆基問道:“是不是邊將虛報其事,以求冒功?”“臣也希望如此,但臣得到的消息,卻是確認了其事,南詔已反,且與犬戎相勾結。”李林甫沉痛地歎了口氣:“這是臣得到的軍情急報。”他將一封信呈上去,李隆基哪有心情細看,草草掃了眼,然後道:“你說,究竟是怎麼回事?”事情發生得很是偶然,這兩年楊釗得勢,於是大用私黨,其中就包括舉薦他的鮮於仲通。此人為劍南節度使後,性子倨傲切躁,對於周邊的諸蠻都甚為無禮。而這個時候,被大唐封為雲南王的皮羅閣身亡,其子閣羅鳳秘密自長安潛歸,繼承了雲南王之位。鮮於仲通不僅淩迫於他,部下雲南太守張虔陀還將閣羅鳳的妻子上了,給閣羅鳳戴了一頂綠油油的帽子。閣羅鳳向鮮於仲通控訴,反受其辱,不憤之下,起兵圍姚州,急報來之前,尚未破城,但雲南至中原路途遙遠,此時姚州,想已不保矣。“這……怎麼會這樣”李隆基大怒:“張虔陀該死,鮮於仲通有罪”“陛下聖明,張虔陀該死,鮮於仲通有罪,不惟此二人,當初章仇兼瓊坐視南詔坐大,亦是有罪,而楊釗薦鮮於仲通,所薦不得其人,也當與之同罪”李林甫凜然說道。鮮於仲通不過是邊將罷了,治他之罪,李隆基沒有半點心理負擔。章仇兼瓊老病,在朝中隻是掛了個位高清貴的官職,實際上可有可無,故此也可治其罪。但聽得楊釗之名,李隆基頓時意識到,李林甫所急著,並不是邊事,而在朝中此次南詔反叛,對於楊釗來說是一個沉重的打擊,李林甫來奏,隻是先聲,緊接著,依附於李林甫的官員,會聞風而動,對楊釗群起攻之。楊釗在接下來的這段時間裡,隻能忙於自保,怕是再無暇來找李林甫麻煩了。薑還是老的辣啊……李隆基心裡暗歎了一聲,麵上卻是一笑:“劍南遠在千裡之外,楊釗雖薦鮮於仲通,確實有薦人不當之過……以朕之見,罰銅便罷了。”“臣以為不然,聖人寄厚望於楊釗,楊釗不慎之謹之,卻薦上鮮於仲通這等人物,上誤聖恩,下敗民生,若不重治其罪,必有效尤者”李林甫卻是不依不饒地道。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