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7章 厲王之禍在咫尺(1 / 1)

盛唐夜唱 聖者晨雷 2076 字 3個月前

“葉公,葉公,你怎麼還能在這裡安若泰山?”杜甫氣喘籲籲地爬上了山頭,看著坐在馬紮上飲茶的葉暢,他勉力向前跑了幾步,但終究是跑不動了。葉暢原本背對著他,聽得他聲音,愕然回頭:“子美,你怎麼來了?”“朝廷裡出大事了,你怎麼還在這兒安若泰山?”杜甫頓足,因為上氣不接下氣,所以好一會兒才把話說完整了。“子美啊,這幾年,看來你是書齋坐多了,鍛煉得少了,才爬這樣一座小山你便累成這模樣,流水不腐,戶樞不蠹,想要多做事情,還得有好身體才成。”葉暢笑吟吟道。杜甫給氣得話都說不出來了,好不容易順過氣,他焦躁地道:“我誤信匪人,將你要我做的調查給了盧杞,不料盧杞竟然也得了資助,辦了家報,第一期裡所用的便是我給的資料,大肆攻訐百姓經營……你都知道?”杜甫說的時候看著葉暢的臉色,發現葉暢的神情有些古怪,他頓時明白瞪著眼睛問道。“我雖在泰陵,長安的事情,多少還是知道一些的,這份新報紙甫一推出,便贈送了十萬份,聲勢浩大,影響不小啊。”葉暢接口道:“朝中官員,有正直之士,看到其上所載,義憤填膺,上書朝廷,要求罷除礦山工場,根除其弊。”“什麼正直之士,若非食古不化之輩,就是彆有用心之徒!”杜甫憤怒地斥責道:“因噎廢食,豈是正道!世事如葉公所言,凡有所作為,必然有利有弊,興辦工礦之弊,豈如其利,而且葉公早就說過,對此等弊端,朝廷隻需加強管理,便可控製。這幾年因有工礦之利,百姓日子才好過些,他們就看不過去了!”“他們這樣做,不就是加強管理麼?”葉暢又悠悠地道。他這態度,讓杜甫幾乎暴跳如雷,旋即杜甫明白:“這……這又是你在背後推波助瀾?”“那倒沒有,隻不過這幾年工礦興盛的同時,各種問題亦是沉渣泛起,確實該動手管一管。無論是我動手管,還是朝廷動手管,都難免要背負罵名,所不同之處在於,我管是為了更好的發展,朝廷管則是為了少數人斂財攬權。既是如此,先讓朝廷背負罵名再說吧。”這番話,無論如何都不會是一個對朝廷十分忠誠的大臣說出口的。杜甫卻沒有意見,眼看著這十年,朝廷幾乎就是葉暢一個人支撐,更有擎天保駕和再造大唐的兩項大功,雖說功高不賞,可李俅這樣對待葉暢,未免還是太讓人寒心了。李俅自以為聰明的小把戲,看在明眼人眼中,都覺得純粹是笑話:葉暢真想要他的那個位置,哪裡還輪得到他,更不會有意在李隆基病重的這幾年離京,放任李俅控製宮中。在某種程度上,這也是葉暢對李俅的一個考驗,若是李俅自覺識相,甘居虛君之位,那麼他這個大唐天子還可以垂拱而治,否則的話,自然大家攤牌一拍兩散。“這般鬨下去,總歸不好。”杜甫想來想去,歎氣道:“拖下去,傷的是大唐的元氣,就象安祿山之變一般,何不長痛不如短痛?”“我現在正是長痛不如短痛。”葉暢道:“子美,你說我若是現在就出手,會讓百姓怎麼想?”“你怕擔當跋扈之罵名?”“先皇在時,我就已經有跋扈之罵名了。”葉暢哈哈一笑,眉宇間神采飛揚:“罵名算什麼,便是廢立篡位的罵名,我都不懼,何況跋扈!”他多年隱忍,此時說話間,卻一掃陰柔,而是帶著一股天下在手的霸氣。杜甫愣了愣,看著他,好半晌沒說出話來。這才是葉暢的本性吧,雖然此前他對李唐皇室一向忠心,可是睚眥必報不在意罵名才是他的風格啊,這幾年他養望邀名,倒讓杜甫忘了他的本性呢。“那你怕百姓想什麼?”“是怕百姓以為,所有的一切都理所當然。”葉暢緩緩吐了口氣:“你可知書非借不能讀的道理?”杜甫老臉微紅,這個道理,他當然懂。“人經事則與之相反,非親自努力所得,不知珍惜。”葉暢道:“我早就三令五申,開辦場礦之時,須得多加注意,不要隻顧著賺錢而放棄仁心,但是那些人就是不聽。如今這事情,亦是他們自招,我不能幫助他們解決所有麻煩,免得他們有依賴之心……”葉暢說得有些亂,因為有些意思,他不知道該不該對杜甫表達出來。大唐到了今日,可以說已經邁上工業化、商業化的門檻之上,但是,這並非大唐自己自然生出的,而是葉暢的大力引導之下才成的。葉暢很清楚,如果他出手,那麼就必須坐上那個最高的位置,從此在京城之中,輕易不得外出,而且主要精力將被一些繁瑣的冗事所纏繞,未必還能象現在這樣,自由地引領大唐前進的方向。有人以為上了最高位置自然可以一言九鼎,更容易引導這個國家。事實上兩世的經驗告訴葉暢,底下有的是辦法把他架空,堵塞他的耳目,讓他沉浸在歌功頌德與歌舞升平之中。而且他上台,也不過是一個開明的皇帝取代一個守舊的皇帝,他之後呢?他當然可以一語定憲,無論是搞開明**,還是君主立憲,憑借他在軍隊與民間的巨大影響力,完全可以一言決之。可他既然可以一言決之,那麼今後就有人可以一言棄之!所以,必須經過某種巨大的變革,將某個標準上升到大唐的政治共識,唯有如此,他想要的革新才能成功。“葉公之意,唯有百姓自己爭取來的,方會為他們所珍惜?”杜甫這些年辦報,可謂緊跟著葉暢的思路,故此他想明白了這一點:“無怪乎這些年你大力鼓吹道統之說……凡事利民,即為道統,承續道統,方為天子……”葉暢笑了笑,沒有作聲。“我明白了,我這就回長安去!”杜甫又想了想,毅然說道。葉暢又是一笑:“我送送你!”杜甫回到長安之後,立刻召集人手奮筆疾書,在次日,便針對朝廷收攏場礦專營之權的事情,發了一批文章在報紙之上。這報紙,很快就到了元公路的桌頭。“天子此舉,不禁令人想起周厲王,行‘專利’之策,將山林湖澤由天子所有,不許百姓樵采漁獵。史有前例,今可往思,當今天子,欲效周厲王乎?”看到這一段,元公路跳了起來:“好大的膽子!”此前報紙之上,亦有批評官員的言論,比如說便有人批評元公路是屍位素餐。但將矛頭直指天子,這還是第一次,元公路可以想得到,朝中百官,還有城鄉讀書之人,看到這段文字之時,會起什麼樣的反應。以《民報》之影響,李俅此時也應當看到了,他豈有不大發雷霆?果然,這一期《民報》才發售不久,便有禁軍前往報館,將其抄沒查禁。不過他們到的時候,也不知是走漏了風聲,還是早有準備,除了小貓三兩隻和一堆印刷機器之外,杜甫等人,全部走脫。第二日,盧杞所辦的《大唐報》便瘋狂攻訐《民報》之舉,稱之為目無尊卑,犯上作亂,與安祿山等如同一轍。字裡行間,隱約就將筆鋒指向了葉暢。因為此時《大唐報》還是創刊不久,正值免費發送之際,故此影響也是極大,整個長安都似乎因此窒息起來。但第三日,隱入地下的《民報》便又反擊了。“此前曾說,今上欲效周厲王,專利天下,今再觀之,今上不僅學得周厲王專利之亂政,亦學得其以巫止謗之策矣。封禁民報,縱容跳梁小醜,種種手段,與厲王有何分彆?隻是今上讀史,未曾學全,看得厲王之策,未見厲王之下場!”當初《民報》散布消息,讓安祿山的大軍軍心渙散,如今《民報》又吹響號角,這一篇文章,幾乎就是向李俅發出的檄文!元公路看到這裡,又跳了起來:“拿《史記》來,拿《史記》來!”家裡仆人又把一堆《史記》給他抱了來,心中還在嘀咕,自家主人是不是出問題了,這段時間總是要看《史記》,莫非是天子對他不滿,要趕他去編史?元公路沒有理會仆人的神情,而是將《史記》翻到了周厲王的那一段。“國人暴動……共和元年!”《史記》之中,有確切紀年的,就是從周厲王被國人推翻後開始。元公路又去翻孔穎達所編的《史記正義》,其中對這一段曆史,有自己的解釋,特彆是對此後共和,《竹書紀年》中所載為共伯和乾政專權,行天子事,而這位共伯和……乃是衛國國君。葉暢被封為衛王!看到這裡,元公路吸了口氣。葉暢的啞謎,原來解釋就在這裡,難怪他說要編史!但很快,元公路又覺得,自己似乎是想多了,葉暢要真有這個意思,為什麼不能直接表達出來,還要拐彎抹角繞這麼大個彎子?事實上,若不是《民報》將李俅與周厲王相比,他與獨孤明二人再怎麼翻《史記》,也不會記得這個典故!“無論是不是我想多了,此事……我得再去尋獨孤公,請他拿主意,畢竟葉公去督山陵,朝廷中我們這一係拿主意的,是獨孤公。與其我一個人猜,倒不如讓獨孤公也來猜!”他卻不知,他真的想多了。葉暢拿《史記》暗示,確實是有用意,就是要他們稍安勿躁。在葉暢判斷之中,李俅急著收權,必然會采取一些改變現行政策的措施,而這其中,又以對工礦下手看起來最容易。到那時,被李俅侵犯利益的,不僅僅是他們這些人,更包括長安城幾乎絕大多數人——從工礦主到普通工人,都會因此而減少收入甚至失去生計,而那些普通市民,也會因此買不到此前廉價豐富的生活用品。到那個時候,這些市民必定會倚葉暢為後盾,再有人稍加引導,他們就會自己起來,逼迫李俅改弦更張。而李俅無論是從自己的臉麵聲望,還是從收攬權力的政治計劃出發,都不會接受這樣的條件。結果,矛盾必然激化,憤怒的百姓,就會重演國人暴動的一幕。畢竟對於現在長安城中的百姓來說,經過了李亨之亂後,他們對皇室的敬意已經大大降低,若是李隆基,或許還可以鎮得住這些百姓,可是李俅……為太孫才幾年,在民間有什麼威望可言?元公路匆匆到了獨孤府,他在此甚是輕車熟路,甚至無需通稟,因此直接到了獨孤明的書房。獨孤明書房裡,正堆著一堆《史記》、《史記正義》之類的書籍,他埋首其間,聽得元公路招呼的聲音,才抬起頭來:“你果然來了。”“獨孤公,你覺得……這周厲王之事,是真是假?”元公路開門見山,顫聲問道。“自然是真的。”獨孤明懂他的意思:“在你來之前,我已經派人去打聽了,馬上就會有新的消息,到那時……幾乎就可以確認了。”沒有多久,獨孤明派出去的人就回來了。“長安城內,東西兩市,三十餘家行首會首已然決定,明日起全部罷市。”那仆人氣喘籲籲,麵上帶著震驚之色:“出大事了,出大事了!”“天子欲專利工礦,與他們何乾?”元公路一聽大奇,東西兩市的行會首腦多是商行,他們隻負責賣東西,不負責生產,怎麼最先反應的卻是他們?這事情,就不是那仆人能知道的了。倒是獨孤明,擺了擺手,讓那仆人退下領賞,然後笑著道:“元公,你少去市井,不知道其中的蹊蹺,這些行首會首,哪個沒有在外辦工礦的,否則他們的貨物從何而來?便是沒辦,上邊的工礦,亦會給他們施加壓力,畢竟工礦一萎縮,他們就無貨可賣,最先少賺錢的也有他們一份!”“是……”元公路有些窘,他雖然與葉暢關係好,也從安東商會中分潤了不少好處,可是真正對市井工商業,並不是很了解。仆人帶來的消息,讓獨孤明推開了麵前的史書,他籲了一聲,緩緩道:“三十餘行會……這還隻是一個開始!”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