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繼隆去世,宋九可能不久也要致仕。應當來說,趙恒猜疑心很輕的,但宋九久不下去,會讓其他人找麻煩。畢竟功勞太大,他在,其他人一起黯然失色。而且宋九也沒有進取心了。一旦東北打好基礎,必退無疑。這兩大支柱離開北方,北方將無重臣鎮守。呂夷簡他們還不行,資曆淺,聲望低,無法震懾北方。然而北方如此的複雜,麵積又如此地廣大,不要說彆的,就是遼東三府,雖然北方室韋沒有直接治理,可是往東一直延伸到濱海,東北到達混同江入海口,實際麵積已遠超過了後世的東三省。況且還有燕雲地區,中京上京地區,僅是這個麵積,就超過了原來宋朝疆域的一半有餘。就不要說更大的羈縻地區了。甚至庫頁島上的一些生番部都派來使者表示誠服,當然,那更是一個笑話。因此必須要有重臣坐鎮。張齊賢無輒,這樣的人選一要有資曆聲望,二要文治武功兼備,除了自己,還能有誰?於是張齊賢先去了雲中,照看著雲中路。加上畢士安去世,朝中隻有唯一一個真正的大佬,那就是寇準。毫無疑問,他成了第一首相。如果不是寇準性格上的缺陷,他的仕途將會坦蕩無比。王欽若不快活,對宋九不快活,是宋九沒有將真相說出來,讓他出了大糗。與寇準不快活原因更多,寇準岐視南方人。岐視他的為人,岐視他的性格。看不起他乖巧……能列出幾十條原因。宋九與王欽若矛盾衝突並不大,而且也不在一個級彆上,況且宋九要退了,王欽若哪裡敢往深處得罪?宋九與寇準矛盾衝突也不大,這兩人因為性格問題,肯定會產生種種衝突,不過宋九並沒有因此而建議不用寇準,相反從開始就有提攜之功,在暗下裡多次保存過寇準。寇準也不是傻子。雖與宋九很多時候意見不和,但衝突始終能克製住。因此兩人有不和之處,都擺在台麵上來說的。不能算是君子之爭,但更不能算是小人之爭。然而寇準與王欽若那都是恨不能將對方往死裡整的矛盾。不過眼下王欽若還非是寇準對手。並且趙恒從北方臨行前,宋九再次說了寇準的用途。當年寇準還有立皇儲的功勞。趙恒是一個記恩的人。劉娥也記得那年的事,宋九說了在等一個人,這個人就是寇準。因此寇準高居數年首相。不過這時候寇準性格上的缺陷再次發作。郭氏去世,趙恒就有意想立劉娥為皇後,寇準是首相。於是將他喊進宮來商議。這下子捅了馬蜂窩。寇準連南方人都瞧不起,更不要說劉娥了。他不但當場反對,而且出宮後帶著大臣們大鬨,說了許多劉娥難聽的話。這一來。劉娥現在肯定不能做皇後了。而且寇準大肆宣傳,話又難聽,劉娥終於扭轉了對寇準的印象。由喜歡變為厭惡。前麵還有一件事,在趙匡義朝時寇準曾主持過一次科舉。省試,殿試。殿試才是最終排名。趙匡義將成都舉子陳堯叟定為狀元。結果到寇準寫榜單時,一看到陳堯叟是四川人,不樂意了,於是將狀元不經趙匡義同意,便換成了膠水舉子蔡齊,而將陳堯叟換成探花。幸好趙匡義及時察覺,又矯正回來,這事兒趙匡義當時一笑了之,可多少有些不高興,認為寇準剛愎自用,膽子還大,敢輕君枉製。這件事趙恒也聽說了,因此對寇準的看法始終蒙上一層陰影。還有王欽若等被寇準得罪過的大臣,於是一起推,寇準終不是長城,大家一起推,下去了。……鹹平之治再加上得到的遼國戶數,籍貫證明搜羅出來的一些隱戶,宋朝戶數終於邁入一千萬戶大關。這個戶數超過了唐朝天寶年間的戶數。不過唐朝隱戶更多,因此實際人口還沒有達到天寶年間的百姓數量,人口密度也不及天寶巔峰時期。不過快超過了。然而與唐朝不同,最早開發的乃是荊湖,宋九察看,潘美帶領,不過受拘可憐的百姓與財政,規模不是很大。因此宋九在兩廣的那次才是真正的大開發。這次開發一直持續到現在,甚至東部地區快接近清朝中葉水平。至少幾十年內,不會出現人口壓力,還導致部分福建路與江南西路百姓也陸續湧入到廣南。人口壓力最大的乃是福建路,百姓多,山多田少,寺院又占了很大比例的良田,不過隨著商業發展,特彆海上商業發展,經商的人多起來,又有部分百姓離開家園,前往南洋,多少緩解了部分壓力。人口密度高,又是宋朝第一金庫的江東兩浙因為圍田與圩田提前開發,也將人口增漲的壓力得到緩解。巴蜀亂了又亂,差一點都人煙蕭條了,哪裡有人口壓力。倒是關中地區存在著部分人口壓力,可是離遼東那麼地遠……河北京東南部地區人口密度也比較高,然而因為遼國滅亡,拒馬河南側地區全部挪了出來,可以正式耕種了,況且還有十幾萬平方公裡的燕雲雲中地區,因為宋朝擄獲遷徙百姓,南部地區也是空蕩蕩的,誰願意去遼東。這一來,國家在這十年之內,甚至二十年之內,都不會出現較大的人口壓力。是好事兒,可是宋九在東北卻感到有些苦逼。推廣水稻種植,宋九用了許多小手腕,導致景德四年整個幽州路水稻種植麵積達到了三萬多頃。絕大多數人仍用落後的方式去種植,這不是一朝一夕能解決的事。然而僅是水稻的收成,可能就接近了七百萬石之巨。況且還有豆粟麥各種莊稼。幽州路能有多少百姓?哪裡能吃得完哦。於是一度米價跌到一鬥隻有二十文錢的地步。至於粟,去喂豬吧。要命的是明年水稻種植規模還可能會進一步擴大。然而就是這樣的收成,並且宋九施了手腕誘惑北方貧困百姓主動來東北,但始終沒有多少百姓過來。聽到手下的彙報,宋九苦笑,心裡想,想讓百姓大規模闖關東,恐怕最少得三十年過後才能發生吧。來了一些百姓,然而加到一起不滿兩千戶,兩千戶漢人在廣大的幽州路能做什麼?好吧,大家一起富裕了,富得不想離井背鄉,宋九隻好放棄了原來的想法。但也逼得他更加小心治理著東北。然而更頭痛的是乃是開封兩府大佬的變化。寇準在,有種種缺陷,可他的思想還是以進取為主。指望王欽若?能不下絆子那就謝天謝地哪。或者王旦,王旦應當在宋朝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不過他最大的缺陷就是缺少了擔當。宋九隻好提前行動了。其實宋九的計策也不複雜。為什麼朝廷不想打高麗,一是高麗大拍馬屁,讓朝中大佬感到愉快,一是國家經濟還沒有恢複,最好這兩三年內休生養息,一是東北太遠,對這些偏遠又是以蒼茫大山為主的地區,宋朝不大感興趣,丟了就丟了,還有宋朝總體缺少開疆拓土的進取精神。因此隻要高麗做得不過份,朝廷是不會同意宋九用兵的。而且用兵高麗也沒有想的那麼容易,兵力動用得少,可能會輸,可能會勞而無功,反而讓高麗,甚至周邊各族都看輕,帶來不好的後果,用兵多,國家沒那經濟,同時又不值。於是宋九用了鄭莊公養共叔段的計謀。默視高麗擴張,當擴張到了呂陽城下,將會動搖宋朝在整個呂陽府的統治,甚至也動搖東陽府東部地區的統治,朝廷還能不能默視?但這個擴張需要時間的,然而對宋九來說,缺的就是時間,要時間慢慢撫平整個幽州路各族對宋朝的部分仇恨,需要時間融合歸化各族百姓,需要時間讓幽州恢複發展,國家也需要時間恢複因平遼戰爭帶來的經濟創傷……當高麗擴張到宋朝忍無可忍的時候,宋朝經濟也恢複過來了,那麼各方各麵,都有條件發起一戰。按照宋九的估計,那得要到明年。打過了,解決好疆域問題,宋九就退下來了。因此他現在表麵對高麗的小動作不管不問,以至讓許多底層官員與將士十分地不滿。但另一方麵宋九繼續小心地治理著東北,並且大力發展沈州,現在叫沈陽。那幾千戶遷徙過來的漢民,就安置在沈州。用意簡單,以後幽州路必然重新劃分,麵積太大了,作為一路顯然不大適合。那麼以後必然會一切為二,以幽州為首,管控著遼國中京上京,至於金山以東則重新劃成一路,取其交通樞紐沈州為中心。可能以後還會繼續細分成三路四路,不過那會很遙遠了。但宋九離開前,必須將新的行政區首府扶持起來,創造一切為二的基礎,以便便於治理。不過朝堂的變動,不得不讓宋九將進攻提前一年,但這樣一來,就不能指望朝廷給予多少支持了,僅能動用的是幽州路的駐兵。並且到了秋天,寒冷的冬天即將來臨……就在這種看似不利的情況下,開京之戰突然打響。其實有很多不利,然而將這些不利之處丟開,那就能看到許多有利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