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故一九四二》讀後感——田曉明(1 / 1)

溫故一九四二 劉震雲 572 字 3個月前

一、一個隻知道吃自家人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前幾天看了一篇──劉震雲的《溫故一九四二》。他在裡麵講述了1942年河南旱災時的故事。這篇引用了當時的一些新聞報道,使我們能了解到當時的客觀情況。那些新聞報道提及了當時人吃人的情況。旱災造成顆粒無收,人們饑餓難耐,於是開始吃人。一些成年人吃自己的孩子。在有些不忍心吃自家人的人當中,還發生了易子而食、易妻而食的情況。劉震雲說:一個隻知道吃自家人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中國人的惰性實在是太大了。當他們沒有糧食吃的時候就吃菜,沒有菜的時候就吃糠,沒有糠的時候就吃土,吃土吃到受不了的時候就吃人,吃人還不敢吃彆人家的人,隻好吃自家人,吃自家人還有點不忍心,那就跟另一個不忍心吃自家人、卻又想吃人的人換人。這個過程就叫“得過且過”。這是一個不斷退而求其次的過程。一直退到不能再退為止。在這個過程中,苟且偷生的人總是不能往前衝。一個人在困境中一旦拋棄了苟且偷生的生活方式,那麼他就將麵臨兩種擺脫困境的方式:一種是理性的,一種是非理性的。理性的就是用政治手段、經濟手段、以及科技手段來解決問題。非理性的就是去偷、去搶、去殺人、去放火。饑餓中的人走不了這兩條路中的任何一條,所以劉震雲說這樣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中華民族是苦難深重的。兩千多年來,人們在大部份時間裡都處在苟且偷生之中。一百多年前的戊戌變法,才真正打開了變法之門。一百多年過去了,誰敢說中國徹底完成了變法?然而,我們離成功已經不遠了。官僚階層所依賴的經濟基礎正在土崩瓦解。隻要我們能建立起民主政治體製,我們就為變法奠定了基礎。二、連利用價值也沒有的人民隻能依靠民主得到解脫。1942年的河南災區歸蔣介石政府管轄。蔣介石沒給災民提供足夠的糧食。倒是後來的日本軍隊,從自己的軍糧中,拿出一部份糧食給了災民們,使這些人暫時度過了難關。將要餓死的河南人吃了日本的糧食,馬上就開始敵視國民黨的軍隊了。在河南戰役中,農民便拿著農具、棍棒與國民黨軍隊作對。日本人為什麼救中國的災民?是動了惻隱之心、還是想用糧食來收買人心?在沒有實在的證據的情況下,絕大多數中國人都將會這樣認為:日本人救人的目的是要收買人心,這對於他們發動的河南戰役是有利的,也就是說河南人是被利用的。這時我們還可以提出另一個問題:蔣介石為什麼不用糧食收買河南人?這種利用對於他們的軍事行動也是有利的。一個人是在覺得彆人有利用價值的時候才會去利用彆人的。他不會去利用一塊石頭,因為,石頭沒有活動能力。蔣介石認為中國的普通民眾沒有價值,所以才不去利用他們。中國各個時代的統治者都不覺得老百姓有什麼價值。他們稱老百姓為愚民。他們動不動就對老百姓喝斥打罵,從來就沒把老百姓看成是跟他們平等的人。民主政治將改變這些。所以,我們呼喚民主,要為民主政治而奮鬥。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